一季度企业年金加权平均收益率告负

-3.19%是有披露数据的10年来,仅有的四次亏损季度之一,也是有数据披露以来的最大单季度回撤!

5月24日,人社部发布了2022年一季度的全国企业年金基金业务数据,详细披露了我国企业年金在今年1季度的运作状况。

据西筹金融科技研究,企业年金作为我国的养老第二支柱,已经有相对成熟的长期运作经验了。企业年金毕竟是大家未来养老保障的一部分,所以年金方面的投资运作也是相对偏保守。

但这次翻开人社部的2022年一季度企业年金数据,观察年金基金中占比最大的单一计划(含权类)加权平均收益率,发现是令人震惊的:-3.91%!

不熟悉企业年金的投资者可能会对这“轻微”的跌幅不以为意,首先解释下,单一计划(含权类)组合里(年金投资组合里主要组成,有代表意义),平均的权益中枢在15%左右,产品类型通俗来讲就是“固收+”,并不是高风险产品,其次看一下有年金业务数据以来的所有季度投资数据:

(*由于人社部不披露四季度数据,因此该图表上的四季度收益率为利用年度和前三季度收益率数据按照时间加权方式反推计算得出。)

-3.19%是有披露数据的10年来,仅有的四次亏损季度之一。也是有数据披露以来的最大单季度回撤!大幅度超越了曾经2015年三季度股灾时的-1.92%。

再换一个说法,如果假设单一计划(含权类)年金基金规模不变,以时间加权的方式反推,相当于过去整整一年的年金基金投资收益全部都回吐了。(*之后所所提及的年金统一指的是:企业年金单一计划(含权类))而年金基金基本上还是每年净流入状态,所以实际的投资亏损数额应该会超过过去一年的累计投资收益。

这绝对是历史级别的回撤!

以前看人社部企业年金数据的时候,看惯了全部为正的数字,所以这季度的业绩重复看了几遍,确保没有看错,而且让人疑惑的是,如果只看指数层面:沪深300指数2015年3季度回撤回撤高达-23.59%,2022年一季度仅为-14.2%;中债综合财富指数2015年三季度收益为2.11%,2022年一季度收益为0.79%。

综合来看,2022年一季度并不能算是比2015年三季度更差的市场环境。但是在年金业绩方面为何会跑出一个历史最大单季回撤呢?

具体原因不得而知,但是从某种程度上这意味着基金管理人投资行为发生了变化。也许更为集中的持股?更为激进的风格偏好?更愿意下重注的行业板块?亦或是都一起倒在了抱团的温柔乡里?

由此引发了一个思考:公募管理人对待自己的公募产品和对待企业年金时,倾注的资源有所区别?

因此,筛选出那些同时在发行公募产品的年金基金管理人,选取偏债混合型基金(权益仓位中枢接近年金)。按照年金的业绩统计方法,统计了这些管理人所发行公募产品的2022Q1加权平均收益率。并进行比较,如以下图表所示:

可以发现,不同的管理人确实在公募产品和年金产品方面的业绩是有显著区别的。而且一共12家管理人中,7家的年金业绩是要好于公募产品的。

比较极端是泰康,在2022年一季度,公募的业绩要远逊色于年金,不过这次倒不是因为年金做的好,而是偏债混合型公募业绩太差了,加权平均收益率达到了-4.82%。

当然,对于银华、富国、招商来说,明显公募方面要好于年金。尤其是银华,公募业绩大幅度领先于年金业绩,单季度的业绩差达到了2.37%。

尽管管理人在公募和年金这两条不同的赛道上确实是有差异的。但其实大部分管理人还是相对取得了比公募更好的业绩。

如果定义一个管理人最顶尖或者最基础的投研能力都集中体现在公募产品上的话,那也可以把仓位加入到分析中,就变成了下图这种公募仓位与公募业绩的分布图:

可以看到海富通是一个比较另类的存在。其偏股混合型基金打到了最高仓位水平,独领风骚,同时却也取得了平均水平的业绩表现,着实不容易。

把仓位接近,但业绩两头分化的管理人自成一组(如图上的红绿配):

1、20%-25%仓位:易方达vs南方

2、15%-20%仓位:富国vs国泰

3、10%-15%仓位:泰康vs银华

从年金管理规模上来看,这些互相pk的管理人之间差异巨大。但不妨碍在年金创出历史最大单季度回撤的这个时间点上,对管理人能力的变化建立一个观测点。

这是单纯的季度偶然,还是能力的边际变化?等待下季度年金数据公布时再来分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