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技新知 王思原
编辑|伊 页
2018年4月16日,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成了联想主场,Lecoo(来酷,联想智能物联品牌)的Logo出现在水立方5面墙体之上。
联想用如此宏大的场面,向火热的智能物联网市场宣告着它的到来。这场智能物联春季发布会也揭开了未来联想的神秘面纱。
彼时大家普遍认为,Lecoo品牌及系列新品的发布,是酝酿已久的联想智能物联的真正落地,也是联想继PC、智能手机、企业级产品之后的“下一个奶酪”。
但4年时间里,联想智能生态一直不温不火,刘军也未能实现将一个PC硬件制造商,转型成为智能物联网服务商的豪言。
直到前几日,联想集团召开的誓师大会上,发布了DISC生态,再次将联想生态拉回到消费者视线当中。
按照刘军的说法,联想将借助DISC生态,在驱动自身业务高速成长的同时,构建一套联想IoT生态。
但这套以“ZUI&超级互联”为核心的联想生态,真的能改变联想现状,能使其成为物联网行业中有力的竞争者吗?
拖后腿的拯救者
手机市场一直是联想觊觎的肥肉。
从2008年开始,联想便斥巨资入局智能手机业务,并靠着PC业务带来的品牌、渠道优势,迅速成为头部一员。
转折发生在2014年,运营商补贴终止,手机市场渠道发生变革。小米在线上电商渠道持续成长直至爆发,华为荣耀迅速跟上,OPPO、vivo则占领了线下经销商门店。
而联想在渠道变革中几乎颗粒无收,运营商时代的机海战略,也对产品品质、品牌形象产生副作用,导致之后的手机业务逐渐边缘化,国内市场份额一度仅剩0.4%。
不过作为新的增长点,一直以来联想从未想过放弃手机业务。
2018年开始,杨元庆挂帅亲征,打响“手机反击战”,从机海战术、摩托罗拉情怀牌,再到进入更为细分的游戏手机市场,联想手机业务一次次地改革调整、垂死挣扎后,市场上依然反响平平。
如今联想又意图以“ZUI&超级互联”为核心,结合其在PC市场上的优势,拉动Pad以及智能手机的出货。
ZUI最初作为联想旗下ZUK手机的专属操作系统,基于Android系统深度定制,主打流畅和易用性,对外宣传点也主要是防卡顿和省电技术,当时在玩家圈子里有不少的粉丝。但ZUK品牌线2017年彻底关停后,ZUI也随之隐匿。
回炉打磨多年后,联想于去年10月低调复活ZUI。从目前来看,ZUI13系统在UI交互,多端连接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升级,还配备目前最流行的PC模式。
只是联想这一番操作,看起来非常颠覆,但似乎并不能打动用户们的心。
ZUI以及超级互联,其最大优势在于从系统层面实现了手机、平板可以投屏到电脑上、手机投屏到平板上,内容和数据能够无缝迁移,打通了智能硬件、OS之间的数据壁垒。
这些功能如果放在2017年,尚可称得上革命性更新,但现在来看,华为2019年就已经用上类似功能。小米紧随其后,即便是刚独立出的荣耀,都将类似功能用到了荣耀智能生态产品上,联想ZUI并没有绝对的先发优势。
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内,联想手机、Pad产品在消费端主要的打法是主攻细分赛道,发布游戏手机,推出学习平板。但两个业务在效果上却大相径庭——手机业务仍旧萎靡不振,平板则靠着性价比拿下了一定市场。
有行业人士认为,“未来手机、平板、PC的协同效应会逐渐明显,对于硬件厂商来说,谁能将三者协同做的出色,谁就能占据市场”。
对于联想来说,借助ZUI系统和超级互联以及平板和PC市场占有量上的优势,理论上能够带动手机业务的发展,不过联想手机业务过于垂直细分可能会在系统联动上带来阻碍。
目前联想在国内的手机业务主要以拯救者电竞手机为主,而ZUI以及超级联动更偏向于商务办公,联想如果想要靠ZUI来拉动手机业务的成长,必须要重新打造在国内手机市场的形象。
不过联想发布DISC生态的野心,不止是为了其硬件产品的销量,更是为加速布局IoT生态。
亦步亦趋的生态建设
2018年,面对媒体采访,刘军毫不避讳Lecoo与小米智能生态品牌米家的对比。他表示,联想与小米米家有着本质区别,联想过去是一家硬件制造公司,如今是从硬件到云端的企业。
此外,在刘军看来,Lecoo与米家有很大不同,联想进入IoT市场,并非像小米那样推出几款智能硬件产品。但仔细梳理联想的智能生态,仍可看到小米生态链的影子。
联想智能生态战略孵化和投资了一批中小公司,并以此搭建联想的智能生态来获得产品。随后就一口气发布了几乎涵盖了智能家居全部场景的智能新品,包括智能音箱、扫地机器人、智能门锁等。
从表面看,拥有30多年制造、组装、服务经验的联想,在智能产品方面的确具备足够的想象力。但结果却是,在京东、淘宝等电商平台上,小米、华为的扫地机器人、智能门锁等智能家居产品的销量可达10万以上,而联想仅有几百量级。
处一隔而观全局,可见联想的智能生态产品在消费端并没有被消费者认可。
某种意义上来讲,联想低估了生态领域先行者的重要性。小米是介入生态体系最早的一批,已经用生态概念影响了市场认知,并且借助爆款营销,打造了完整的生态体系集群。这是小米的优势,却是联想的短板。
按照刘军的思路,联想生态模式既包括对内消除壁垒,又涵盖外部的开放合作。其含义就是IoT平台建设,打造智能家居的互联互通才是其发力重点。但与行业里其他厂商相比,联想在平台建设上也晚了一步。
Tech World 2018上,联想发布SIoT 2.0,正式向开发者开放平台建设。但彼时小米的AIoT平台已经开放运营4年之久,终端设备更是达到2000余款;华为HiLink更是已经接入海尔、美的、BroadLink等国内外几十家知名厂商。
在联想开始布局之时,行业内的家居互联互通已经进入可落地的执行阶段。“生态”是联想对于智能产品的一次深入的布局,但在速度和节奏上始终慢人一步。
多年的落后、跑偏也使杨元庆明白,在IoT的布局已经到了必须提速的时刻。
于是联想发布DISC生态,再次重申了在IoT领域的想法及布局,杨元庆也意图力挽狂澜,重新打好智能生态这张牌。
欲与鸿蒙试比高
在联想DISC生态中,核心自然是操作系统ZUI,对应了鸿蒙生态中的鸿蒙OS,两者的目的都是为各类企业平台赋能。
简单来讲,在小米生态链中,所有硬件产品几乎都有小米的参与,并且这些产品都会与米家App捆绑关联,均可以在手机上通过米家App来操控硬件的使用。
这就会使小米凭空多出许多竞争对手,例如格力、美的等传统家电厂商,没有几个品牌愿意,将自家产品接入竞争对手的系统里。
想要成为广泛运用的“超级终端”,一定不能与生态里的合作伙伴直接竞争,抢食对方的蛋糕,这是基本的市场法则。
鸿蒙和DISC,就与米家不同,有了集成、统一的控制中心,做到了实际意义上的可兼容,并且两者都是开源的,对不想自建系统或者不具备开发能力的厂家,也具有极大号召力。
所以严格意义上讲,未来联想在物联网领域,需要直接面对的并不是小米米家,而是华为鸿蒙。不过,与鸿蒙相比,DISC也存有天生缺陷。
首先在这个生态中,联想缺少智能化布局的核心切入点。比如华为是1+8+N,小米为1+N,海尔则是以用户为中心,构建5+7+N。相比之下联想生态中缺少一个中枢主控。
目前联想市场优势较大的为PC产品,但在一套完整的智能生态布局中,PC较差的便捷性显然不能使其成为一个合格的中枢控制设备;联想另一大优势是平板系列。平板与PC相比会更加便捷,也适合放在家中使用,不过联想在消费端的平板主要为教育平板,多为学生上网课所用,消费者也很难将其作为整个家庭使用的控制中枢。
其次,与鸿蒙相比,DISC中的主要操作系统ZUI是基于安卓深度定制出来的,在设计上属于二层架构。这种架构需要与企业进行合作定制,或者在ZUI的基础上再次进行定制,这一定程度上也会为企业在系统设计上造成一定门槛。
因为ZUI系统属于宏内核,无法单独拿出来其中一部分功能,就算只需要一行代码,也不得不将整个系统重新编译一遍。所以想要让智能设备之间互连,就必须给每个设备都开发一套操作系统,这无论是对厂商还是开发者来说,都不是一个好的解决方案。
相反鸿蒙属于微内核系统,更方便于跨平台互通互联,也更能与开发者适配,所以对于企业和开发者来说,鸿蒙OS显然要比ZUI更为便利,且定制更为自由。
当然,华为目前也面临手机缺芯,销量断崖式跌落的现状,这也是联想DISC生态的一个机会,而如何在华为走出阴霾之前,在市场站稳脚跟,也是这场“大战”成败的关键之举。
赌局,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