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基金经理周应波在股市至暗时刻出走,行业需要一场深刻反思

每逢亏损,“长期主义”都是基金公司进行投资者心理按摩很好的说辞,但基金经理任职应该首先践行“长期主义”,切实履行对持有人的承诺。

五六百亿资金的重托,三四百万户持有人的信任,巨额年薪,股权激励,都没有能留住明星基金经理周应波毅然决然的奔私脚步。在股市的至暗时刻,他选择了离职。

人才是公募基金业的最核心资产。为了让这个行业吸引和留住人才,为了让基金公司的经理层不要急于割韭菜赚快钱,监管层在多年前就放开了对于这个国家特许行业的股权限制。

现在,中欧基金的经理层与核心员合计持有公司逾50%的股权,周应波也获得过股权激励,但是,基金公司短期化的经营模式却未能出现明显改变。

超过26万亿元的公募基金业承载着为千家万户老百姓理财的重任,不仅与中国资本市场的兴衰密切相关,而且事关国家与民族共同富裕的伟大愿景。

然而,一些公募基金公司的经理层在实现了自身富裕之后,他们依然没有把持有人的利益放到真正重要的位置。

初心和责任在哪里呢?

在某种程度上,与中国足球界存在的问题有点类似,一些基金公司已经沉迷于对于短期金钱的追逐而难以自拔。相关各方需要切实反思,公募基金业到底怎么了?

一场“事先策划”的离开

3月30日晚间,中欧基金公告称,周应波因个人原因离任基金经理。

早在去年12月17日,周应波便已经卸任中欧时代先锋、中欧互联网先锋、中欧明睿新常态和中欧远见4只产品的基金经理职务,唯一在管的基金中欧创新未来另外增聘周蔚文、邵洁、刘金辉三位基金经理共同管理。

公告显示,中欧创新未来18个月封闭混合基金将于4月11日进入开放期,同时基金名称变更为“中欧创新未来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LOF)”。“封转开”后,该基金将继续由周蔚文、邵洁、刘金辉三位基金经理共同管理。

至此,周应波完成了最后一棒交接,结束其在中欧基金6年多的基金投资管理生涯。

某种程度上,周应波和中欧基金同步成长,互相成就。

周应波毕业于北京大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毕业后曾在腾讯即时通讯产品部担任产品经理,是业内少有具有互联网实业从业经验的基金经理。

2010年,周应波开始转型做投资,先后在平安证券、华夏基金担任研究员;2014年10月加盟中欧基金,历任研究员、投资经理助理、投资经理,2015年11月正式成为基金经理,开始管理其第一只,也是其代表作基金中欧时代先锋。

2015年11月,中欧时代先锋发行募集时,周应波只是一位名不见经传的新生代基金经理,又恰逢熊市,该基金首募只获得了122户、2085.56万元的认购,其中还包括周应波自己的700多万和公司的300多万,可谓是门可罗雀。

而那时,中欧基金是一家朝气蓬勃的中小型公司,正在实施一系改革。在员工激励上,中欧基金率先实现管理层持股,目前中欧基金核心员工持股比例已达51.7%。

同时,中欧基金的投研体系在2014年启动事业部制改革,由资深基金经理担任事业部负责人,实行独立财务核算,相当于基金业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2015年以来的股市上涨期,中欧基金抓住了机会,资管规模快速扩张,

发展至今,中欧基金和周应波都名利双收。

截止2021年四季度,中欧基金非货基金管理规模达4588.19亿元,在149家基金公司中排名11位。

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周应波的管理规模已经达到了576.34亿元,其中在2021年二季度末时甚至一度达到606.64亿元,已然跻身顶流基金经理之列。代表作中欧时代先锋,截止他离任的2021年12月17日,周应波任职回报为345%,年化回报达到27.58%。

基金经理任职需“长期主义”

周应波最后卸任的中欧创新未来18个月,为蚂蚁集团战略配售基金,该基金2020年10月9日成立时异常火爆,募得120亿元。但截止3月31日,该基金的收益率为-4.03%。

有基民对这一业绩水平颇为不满,称“18个月贡献了几个点的管理托管交易费”、“给基民做成这样就跑,不负责任!”

在中欧时代先锋的留言区,也有基民表示对周应波的留恋,表示“波波经理要是不走,这只基金应该好多了”。还有基民表示,“后悔波波走的时候没跟着一起走”。

职场人金三银四跳槽季,基金经理也不例外。

Wind数据显示,截至3月30日,2022年以来离任的基金经理达到85位,涉及到63家基金公司。这一数据不仅高于2021年,更是高于以往任何一年的同期数据,创出历史新高水平。

作为一种职业,基金经理具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和自由,无论是去更大的平台、追求更自由的私募或者独立创业,都无可非议。

但相比其他打工人,这个职业又不一样。基金经理“受人之托,代客理财”,手握普罗大众的资产。而这种代客理财权是一种垄断性资源,公募基金牌照背后是国家信用背书。相应地,基金经理的行为也理应接受严格监管规范。

证监会2009年颁布的《基金管理公司投资管理人员管理指导意见》第十一条规定,投资管理人员应当树立长期、稳健、对基金份额持有人负责的理念,审慎签署并认真履行聘用合同,提前解除聘用合同应当有正当的理由。

医生救死扶伤,基金经理替人理财,两者都是关系千家万户切身利益的职业,前者有《医师法》约束,但基金经理的仅有规范性文件进行“指导”。在实际操作中,“正当理由”通常被“因个人原因离职”一笔带过,成为行业默许的惯例。

对于主动权益基金来说,选基金就是选基金经理。而基金经理的频繁变更必然会基金投资风格和业绩稳定性产生影响。

2018年,晨星曾选取了150家最具代表性的美国基金公司进行研究,据此得出《2018 Morningstar Fund Family150 Report 》。

整体来看,美国基金公司在人才留用方面都有着不错的表现,行业过去五年的平均留职率为93%,基金经理平均任职时间长达9年。

其中,Dodge & Cox是美国基金公司人才留用和薪酬激励机制的优秀范例,公司基金经理平均任职年限高达20年,最近5年的留职率为96%。

但据《上海证券报》报道,同期,中国公募基金的基金经理平均任职年限仅3.28年。

在所有基金公司中,旗下基金经理平均任职年限超过4年的仅22家,平均任职年限低于2年的却多达39家,像朱少醒、张坤等数十年如一日坚守岗位,把公募投资经理作为长期的职业选择的寥寥无几。

如果公募基金成为基金经理职场的跳板,百万持有人的财富成为他们创造业绩的试验田,基金经理可以靠着市场的周期波动,创造出漂亮的业绩曲线,以此谋求更好的发展空间。但长此以往,损害的是基民对行业的信任。

有投资者失望地评价道:“给一个长期持有公募基金的理由,成名了就飞了,在这样的时候,让持有人如何选择。指数被动基金才是散户最终的选择。”

当下正值基金公司年报披露季,2021年基金公司迎来大丰收,全年管理费收入总计达到1425.67亿元,比2020年的938.03亿元增幅达到51.99%,创出历史新高。同时,公募基金规模也再创新高,达26万亿。

但是,基金公司赚钱了,基民的盈亏比例又如何?据1月份天天基金的投资者调研显示,2021年受访基民中,有过半亏损,35%的人盈利在10%以内,仅有11%的人盈利在10%以上。

每逢亏损,“长期主义”都是基金公司进行投资者心理按摩很好的说辞,但基金经理任职应该首先践行“长期主义”,切实履行对持有人的承诺。

相关阅读
支付宝榜单“撤下”葛兰,医药基金“微笑曲线”或会迟到
“医药女神”跌落神坛
中欧基金牵手兰兰自购“520”,一小部分质疑的声音能否平息?
争议葛兰:亏出来的“公募一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