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出炉,36处提及保险

健全长护险制度、完善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开发商业养老保险和“适老化”老年健康险、支持保险资金加大对养老服务业的投资力度,“十四五”期间,保险业可多处多点发力。

2月21日,国务院印发《“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围绕推动老龄事业和产业协同发展、推动养老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明确了“十四五”时期的总体要求、发展目标和工作任务。

蓝鲸保险梳理,《规划》全文共计36次提及“保险”二字,也为“十四五”期间保险行业的发展提出了发展方向和要求。

《规划》提出,“十四五”期间,要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老龄化发展趋势,构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政策框架,协同促进长期照护服务体系建设,健全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促进和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支持商业保险机构开发商业养老保险和适合老年人的健康保险;支持保险资金加大对养老服务业的投资力度等。同时,引导商业保险机构加快研究开发适合居家护理、社区护理、机构护理等多样化护理需求的产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格局。

老年人需求结构正在从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

宏观来看,《规划》出台是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推动老龄事业和产业协同发展,构建和完善兜底性、普惠型、多样化的养老服务体系,不断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层次、高品质健康养老需求。

“十三五”期间,我国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一系列新成就,多元社会保障不断加强,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比如,基本社会保险进一步扩大覆盖范围,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险待遇和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水平得到提升。稳步推进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工作,明确了两批共49个试点城市,在制度框架、政策标准、运行机制、管理办法等方面作出探索。商业养老保险、商业健康保险快速发展。

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全国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包括养老机构、社区养老服务机构,下同)和设施从11.6万个增加到32.9万个,床位数从672.7万张增加到821万张。

然而,我国老年人口规模大,老龄化速度快,老年人需求结构正在从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老龄事业和养老服务还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主要体现在农村养老服务水平不高、居家社区养老和优质普惠服务供给不足、专业人才特别是护理人员短缺、科技创新和产品支撑有待加强、事业产业协同发展尚需提升等方面,建设与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的老龄事业和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凸显。

“十四五”时期如何发展?《规划》定下目标,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制度框架基本建立,老龄事业和产业有效协同、高质量发展,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和健康支撑体系加快健全,全社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格局初步形成。体现在养老服务供给不断扩大;老年健康支撑体系更加健全;为老服务多业态创新融合发展;要素保障能力持续增强;社会环境更加适老宜居这五大方面。

稳步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健全经办服务体系

在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发展方面,《规划》明确,要织牢社会保障和兜底性养老服务网,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制度,首当其冲的就是要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体系。

包括不断扩大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规模已超10亿人。尽快实现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落实基本养老金合理调整机制,适时适度调整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大力发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提高企业年金覆盖率,促进和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完善基本医保政策,逐步实现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扩大老年人慢性病用药报销范围,将更多慢性病用药纳入集中带量采购,降低老年人用药负担。

稳步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随着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快,失能、半失能老人日益增多,为解决日益突出的社会化医疗照护问题,2012年起,青岛市在全国率先探索建立了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目前,长护险制度在我国运行已有10年,保险公司积累了相关经验,不断完善升级。

《规划》提出,“十四五”期间,要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老龄化发展趋势,构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政策框架,协同促进长期照护服务体系建设。从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群起步,重点解决重度失能人员基本护理保障需求。探索建立互助共济、责任共担的多渠道筹资机制,参加长期护理保险的职工筹资以单位和个人缴费为主,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水平相适应的筹资动态调整机制。建立公平适度的待遇保障机制,合理确定待遇保障范围和基金支付水平。制定全国统一的长期护理保险失能等级评估标准,建立并完善长期护理保险需求认定、等级评定等标准体系和管理办法,明确长期护理保险基本保障项目。做好与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老年人补贴以及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等政策的衔接。健全长期护理保险经办服务体系。

同时,扩大普惠型养老服务覆盖面,强化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能力。完善老年健康支撑体系,发展老年医疗、康复护理和安宁疗护服务,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到2025年,养老机构普遍具备医养结合能力(能够提供医疗卫生服务或与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签约合作)。

支持商业保险机构开发“适老化”保险产品

此外,《规划》提出,要大力发展银发经济,规划布局一批银发经济重点发展区域,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等区域,规划布局10个左右高水平的银发经济产业园区。

同时,有序发展老年人普惠金融服务。促进和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支持商业保险机构开发商业养老保险和适合老年人的健康保险,引导全社会树立全生命周期的保险理念。

保险业内人士指出,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中,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对于增加养老资产积累,降低居民对基本养老保险的依赖度,进一步丰富资本市场长期资金来源都发挥着积极作用。从资产积累角度看,年轻人更应该成为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发展的重点。通过年轻人参与,逐步充实第三支柱养老保险的资产规模。从第三支柱来源来看,未来主要通过个人储蓄存款转化、减配不动产、第二支柱转存以及居民财富增长等路径实现。

同在2月21日,银保监会下发《关于扩大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范围的通知》,明确自3月1日起,将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区域扩大到全国范围,同时允许养老保险公司参与试点,以逐步促进和规范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养老保障需求。

同时,《规划》还引导商业保险机构加快研究开发适合居家护理、社区护理、机构护理等多样化护理需求的产品。研究建立寿险赔付责任与护理支付责任转换机制,支持被保险人在失能时提前获得保险金给付,用于护理费用支出。

支持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业务发展。积极推进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鼓励金融机构开发符合老年人特点的支付、储蓄、理财、信托、保险、公募基金等养老金融产品,研究完善金融等配套政策支持。加强涉老金融市场的风险管理,严禁金融机构误导老年人开展风险投资。

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审慎有序探索养老服务领域资产证券化,支持保险资金加大对养老服务业的投资力度,支持保险机构开发相关责任险及机构运营相关保险。(蓝鲸保险 李丹萍 lidanping@lanjinger.com)

相关阅读
专属养老商业保险试点范围将扩大至全国,主体扩容允许养老保险公司参与试点
北京发布“十四五”时期老龄事业发展规划,鼓励保险机构开发商业健康养老保险产品
中保协邢炜:老年人商业保险覆盖5900万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商业保险渗透率为35.5%
伪“以房养老”骗局背后:参与主体稀缺,市场“小众”教育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