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出一个谷爱凌,有多难?

如何“教”出这样一个爽文大女主?

正滑左转1620,成功!

当谷爱凌第三跳做出来后,所有人都傻了眼。要知道她的第二跳,还是左转1080。1620是她在比赛中从来没做过的动作。

在最后一跳之前,她已经锁定了奖牌。此时连解说都表示,大跳台是本届冬奥会她最不擅长的项目。表现已经完美了,不必加大难度,为接下来两个项目保留体力、防止受伤。

但谷爱凌用行动告诉我们,“小了!格局小了!”

毫不意外,谷爱凌夺金霸占了微博热搜,甚至一度把微博挤到崩溃。

“天才滑雪少女”、“ 斯坦福学霸”、“世界冠军”……谷爱凌身上的故事,恐怕爽文大女主小说都不敢这么写。难怪网友直呼:“上帝到底给她关上了哪扇门?好像全部打开。”

那么,教出这样一个爽文大女主,到底有多难?

“天赋”与“热爱”

在接受采访时,谷爱凌说,“我的滑雪天赋应该不到0.1%”。这句话与爱迪生那句“天才就是99%的勤奋加1%的灵感”有异曲同工之妙。

正如爱迪生这句话的后半句,“但那1%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要重要。”谷爱凌的成功,天赋是不可或缺的。

3岁开始滑雪,4岁就学会了基础的转身动作。5岁时可以跟着8岁的孩子一起滑,等到7岁时,她已经加入了滑雪队、参加全美青少年级别比赛,9岁时她便蝉联了美国青少年锦标赛总排名第一。13岁时,大大小小的金牌就有四五十块,证书、奖杯也挂满了整整一面墙。

在滑雪之外,她小时候还曾尝试越野跑、骑马、击剑、排球、篮球和攀岩等等,运动天赋可见一斑。

此次夺得金牌的大跳台项目,谷爱凌只练了一年多的时间。去年12月初,刚刚成年的谷爱凌就完成了世界首个女子Freeski Double cork 1440(自由式滑雪前空翻两周加转体四周),而这套动作谷爱凌仅仅用了三周就已学会。而这一次的1620,也是她从来没有在正式比赛做过的。在不擅长的项目上快速精进,是离不开天赋的。

不过,竞技体育向来不缺少天才。谷爱凌接近1米7的身高,在做很多翻身动作时要付出更多努力,她每天要训练12个小时。并且,受伤更是家常便饭。2016年,谷爱凌在训练时摔断了锁骨;2018年,训练时脚骨骨裂;当年,训练时摔到头部,摔出脑震荡。去年3月,谷爱凌在世锦赛中不幸受伤。造成右手骨折,大拇指也出现韧带断裂,不得不接受手术。

在低谷与伤病中能坚持下来,离不开谷爱凌所说的99.9%——热爱、坚持、努力。

但在这些之外,谷爱凌还拥有很多人并不具备的条件。

“家境”与“体系”

要知道,在训练之外,谷爱凌的学业也没有丢掉。

纪录片《冰雪之巅》中提到一个细节:谷爱凌专程从旧金山飞到北京,集中参加各种补习班,为提前参加美国高考SAT、申请大学做准备。在《人物》杂志中也提到,每年暑假,妈妈都会带她回到北京,去海淀黄庄上课外辅导班,学习数学。谷爱凌说妈妈告诉她,“来中国上十天课,能在美国顶一年。”

2020年9月,满分1600分的SAT考试,谷爱凌考了1580的高分。

训练费用、比赛期间的旅行费用、学业辅导费用……单是这方面,套用金广发的名梗:“这不是一般家庭能够承受得住的”。

谷爱凌的妈妈谷燕毕业于北京大学,先后在奥本大学就读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在洛克菲勒大学就读分子遗传学,还在斯坦福大学的商学院读了MBA,毕业后在华尔街工作。

据报道,谷燕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虎妈”:并不希望谷爱凌追求完美,而是尊重她的选择,帮她拆解目标、做好时间管理,一步步达到目标。谷燕作为母亲对女儿的付出在美国极其少见,同样,其对女儿的教育理念在中国也十分少见。

天赋、热爱、家境,这些都为谷爱凌创造了条件。

而相对成熟的冰雪培训体系,也为谷爱凌的职业生涯提供了更多保障。如果说,对于不少中国家庭而言,培养谷爱凌的物质条件尚且能够满足;但系统的滑雪培养体系则需要宏观层面的努力。

实际上,从展露天赋开始,谷爱凌就能接受系统的滑雪培养。

在美国,PSIA(双板的教练协会)和AASI(单板的教练协会)把滑雪培训进行了分类,对教学和学生的技术进行了具体规定。这两大协会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滑雪指导员协会,拥有60余年历史及30000余名滑雪指导员,设立了9大类的认证考试。为美国培养出了全世界最大的滑雪人群,占全球滑雪总人口的27%。

在这样的体系下,谷爱凌从小就能够接受到系统、科学的训练。同时在明确的上升通道中,也能一步步向上攀爬。

距离教出下一个“谷爱凌”还有多远?

当前,我国的冰雪培训体系仍然有诸多方面需要补充。

中国冰雪运动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大部分冰雪运动教练员并无系统学习滑雪的过程,基础较为薄弱。在对滑雪者进行教学的短暂时间内,未能使滑雪者快速掌握滑雪知识并对滑雪运动产生兴趣。导致中国滑雪运动的一次性体验者较多、占比约为70%,冰雪运动在中国尚未实现常态化。

这就导致,中国冰雪运动的发展缺少广泛的群众基础。

在青少年培养方面,彼时崇礼太舞滑雪小镇总裁王世刚在接受蓝鲸教育采访时曾呼吁,中国需要建立自己的滑雪国家标准。“这样有助于大家对滑雪水平、滑雪技能的阶段有一个统一的认知。有了统一的标准、大家的认知一致,课程标准就可以是一致的,对我们普及青少年滑雪运动有非常直接的好处。”

而在供给端,头豹研究院《2019·中国冰雪体育行业概览》显示,在冰雪培训行业中,教练员的供需矛盾是制约行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冰雪运动教练员稀缺,缺口约为2万人。

市场化机构对冰雪培训普遍持观望态度。据新旅界的不完全统计,机构资方自2015年加码滑雪投资,在2016年投出“小高峰”后逐渐收手;并于2019年几近消失:全年仅1例冰雪产业融资事件。

在此背景下,冬奥会的意义非凡。国家体育总局委托国家统计局开展的《“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统计调查报告》显示,自2015年北京成功申办冬奥会以来,截至2021年10月,全国居民参与过冰雪运动的人数为3.46亿人;冰雪运动参与率为24.56%,实现了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

资本也再次投来关注的视线。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冰雪领域有9家企业完成13笔融资,其中有3家企业在1年内分别完成2轮融资,高瓴资本、金沙江创投等知名投资机构纷纷入局冰雪经济赛道。金沙江创投主管合伙人朱啸虎就曾表示:滑雪是万亿级的市场,在中国才刚开始,未来成长机会巨大。

按照国家体育总局、国家发改委等四部门在2016年发布的《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中提出的目标,到2025年,中国冰雪产业总规模达到万亿元。

或许,借助冬奥会的热度、借助谷爱凌的夺冠效应,我们可以期待在不久的将来,出现更多的“谷爱凌”。

相关阅读
滑雪的尽头是骨科?
3亿中国人逆向奔赴,冰雪经济如何走出“寒冬”?
冬奥会带动这条赛道火爆:VC/PE来了
这个冬日,千万年轻人涌向一个万亿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