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云”到“用好云”,解锁京东云的产业密码

这是一个人人皆在上云的时代,也是人人都在做云的时代。天眼查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有近25万余家云计算相关企业,近4成于一年内成立。2021年,以工商登记为准,今年我国新增近10万家云计算相关企业,同比增长170%。

自2006年AWS发布存储和虚拟机服务以来,云服务已发展15年之久。至于中国市场,自2009年进入实质发展阶段,至今12年。伴随AI、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发展,以及智能化、数字化、产业互联网等催生下的企业升级需求提升,中国的云计算市场正蓬勃发展。

在最开始,这就是一个百家争鸣的战场,有IBM、英特尔等国际巨头,腾讯、阿里、京东等科技企业,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等电信运营商,又有金蝶、金算盘等软件公司。

发展最快,表现最活跃的无疑是几家大型科技企业,2021年又是他们云计算上加速布局的一年,或发布自研CPU芯片,或发布操作系统……其中,京东云在这一年加码,发布业内首个混合多云操作系统,以及物联网产业实践全景图等。

电商背景的京东云机会在哪里?从超级电商到超级云,从后起之秀到布局领先,京东云还有多远的距离要走?

01|从超级电商到超级云

对京东来说,做云是自然而然的。

2011年11月1日,为庆祝图书频道上线一周年,京东商城启动图书限时抢购活动,但因服务器不能支持众多消费者无法顺利下单。此后,京东加强了对于IT基础设施的投入,并逐步走上了上云之路。

2021年“双十一”,京东累计下单金额3491亿元,其中Apple销售破百亿,31个品牌销售破10亿,人们畅通无阻地在京东享受自己的购物时光,从下单到收货都是极速完成,超300座城市实现分钟级配送,93%区县、84%乡镇实现当日达和次日达。

从小规模促销宕机到大规模促销极速,十年变化背后,是京东云的成长和支撑。京东集团的每一个活动、每一项业务都由数据支撑,都需要计算能力,从零开始,京东云快速成长,2021年其经受住了京东618、京东11.11两个世界上首屈一指的海量脉冲式流量冲击。

考验一个公司某项能力是否足够优秀,最直接的方法是将其投入市场,对于互联网公司的IT实力来说,就是看它能否从偏向职能部门、后勤部门的成本中心,转变为业务部门的营收驱动中心。实现这一转变的优秀案例海内外皆有,国外的AWS依托亚马逊的电商和物流而兴起。

符庆明将其称之为“后台技术前台化”:“原本处于信息化后台的技术走向前台,比如云端平台从原先的企业IT环节走出来,前台化。”

从事后台技术研发的人员也从企业内部技术部门走到对外企业服务,作为国内云计算早期实践者的符庆明,做了二十多年技术后,如今作为京东集团副总裁,在负责基础设施研发的同时,也在领导京东基础设施技术的创新及商业化。

在“后台技术前台化”的过程中,每一企业拥有自身的基因,这一基因自然而然也被带到云业务上。作为一直坚持以自营为主的电商平台,京东能够触达从设计、生产到营销、交易、仓储、配送、售后的销售全链条,连接商品流、信息流、物流、金融流,洞察供应链技术服务。

京东云自然带有京东的属性,符庆明曾将其总结为“超级电商DNA”:“有多年电商平台技术和业务积累,追求云平台的极致可靠稳定,关注成本和效率,利用数据赋能运营效率”;“基于供应链延伸行业客户,借助过去的行业积累,我们成为行业中最懂行业的云”。

过去一年多,全球半导体供应短缺。基于对供应链的了解和管理能力,京东云2021年启动了Buy&Sell模式,即京东提前采购IT零部件,在生产时将其提供给服务器厂商,保障了京东的IT资源供应和生产,缓解了市场价格波动所带来的成本冲击。

“我们有足够的规模来(跟IT供应链厂商)谈合作,也有交付、到货、品控等供应链管理管理能力”,符庆明总结道。在高度依赖上游IT零部件的当下,京东云的“超级电商DNA”正在帮助它找到自己的道路,走向“超级云”。

这让它足以应对各种场景和流量高峰。今年,京东是春晚红包互动的独家合作伙伴。数十秒的集中点击,数十亿甚至上百亿人次的参与,将使春晚红包互动的流量洪峰达到数亿级别。春晚红包的技术保障本身就很难,再加上京东电商、冬奥物流保障也都需要京东云作为技术底座,仅19天的备战时间,今年的春晚活动可以说是全球最复杂的场景。

为此,京东云采用了计算资源实时调度方式,借助阿基米德智能调度系统,以云原生架构的超高弹性,支撑起了抢红包、查看商品详情、支付下单、仓储配送等电商全链路,从容迎战23天超长周期的持续脉冲式流量高峰。

是什么让京东云无所不能?

02|自研占比七成

纵览在全球市场上表现优秀的云计算厂商,亚马逊、微软、谷歌等走的都是自研路线。在云计算市场竞争刚起步,形势却已激烈的当下,自研与融合创新各有优劣,前者投入大,时间长,壁垒高;后者步子大,见效快,不稳固。但不论如何,自研都是云计算的必由之路。

京东云明白这一道理。2017年,京东宣布全面向技术转型,作为京东技术转型的“排头兵”,京东云自此开始走向自研之路。

此前,京东采用的都是各个整机厂家的标准服务器机型,网络交换机和配套模块也由设备厂商统一采购。标准产品的采购虽然省力,但性价比不高,技术控制力差,运维难度提升。

对于科技公司来说,IT设备(服务器、数据中心、基础网络等)是最大的运营成本,也是提供算力、存储的核心设施,直接影响核心竞争力。作为主要构成之一,市面上的标准服务器面向的是所有行业需求,存在大量过度设计,不仅成本高,也容易造成浪费。

因此,京东云开始走上自研之路:2018年,开始定制服务器处理器等关键部件;2019年开始定制专属服务器,制定不同供应商之间的供货标准;2020年,推出定制化服务器J360,启动服务器自研项目J360G2;2021年,自研服务器J360G2批量上线。

“我们有大量的特定需求,特定场景,不需要很多过度设计,自研可以让我们依据自身需求聚焦配置,精简硬件设计,帮助我们降低成本”,符庆明解释了自研的原因。事实上,定制处理器等关键部件的第一年(2018年),采用定制部件的云主机性价比就提高了40%。

自研的另一好处在于能够使用京东云想探索的新技术。2020年的京东自研服务器J360G2采用了先进的整机柜架构设计、高效的整机柜供电架构和冷板式液冷技术,2021年大规模部署上线J360 G2在整机柜L11交付,液冷,集中供电等技术上表现完美。

京东云正从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应用系统积木化、绿色供应链、产业客户减碳四大路径,推动“碳中和、碳达峰”。自研服务器的液冷技术,正是为了降低能耗,J360 G2核心芯片工作温度降低31%,整机功耗降低8%,存储性能提升15%,完美实现了设计目标。

除了直接减碳,通过液冷服务器,京东云也在探索绿色供应链。“在做液冷服务器的时候我们要定标准,否则这个需求没有一个厂家能够完成,因为他们不知道应该做什么样子的,因此很多时候我们不光要自己往前走,也要带着周边生态一起去尝试,去突破。”符庆明表示。

在IT设备的另一大构成,数据中心上,京东云也在走自研之路——2015年,京东云在华东(宿迁)自建数据中心,2018年,其启动华北(廊坊)数据中心。

技术上,京东云主要以低碳节能作为数据中心的发展重点。与一代的华东数据中心相比,二代的华北数据中心,采用了自研整机柜,冷板式液冷技术,热回收系统等,最终PUE(数据中心总能耗/IT设备能耗)降到1.1,帮助节省基础设施能耗30%,对应碳排放减少10%。

据符庆明介绍,京东云整体自研比例超过7成,当前每年新增服务器基本上70%是自研服务器。未来,仍然将聚焦低功耗,帮助用电大户们提升使用效率,降低功耗。

中途切入一个市场,最好的方式是找准角度和切入口,然后快速进入。自2017年以来京东体系技术投入已累计750亿元,京东云的这条自研+低功耗之路,为它找到了弯道超车的可能。当前,中国云市场的重心正从“上云”转变为“用好云”,京东云更懂产业的优势和持续的技术投入,使其赢得了在产业数字化时代的核心竞争力。

03|以混合云打天下

京东云弯道超车的另一秘法,在于混合云。

根据中国信通院发布的“2021云计算十大关键词”,“混合云”是其中之一。“混合云”指的是融合公有云和私有云,为了既获得私有云的安全性,又能享受公有云的计算资源,混合云近来颇受市场青睐,尤其是2021年。

“过去,大家讲公有云,但去年,很多上云的客户、没上云的客户都不约而同地在看混合云,多云”,深耕云计算行业十多年的符庆明也发现了这一问题,“大家上云以后不希望被一家云绑定,希望用多云模式来解决问题,尤其是公有云存在安全性和数据保护的担忧”。

从全球范围内来看,混合云也已成为主流。技术服务公司NTT Ltd.发布的《2021年混合云报告》显示,亚太地区60.3%的企业正在使用或适用混合云,全球这一占比为60.9%。

2013年开始用容器改造IT系统,2014年彻底容器化云平台(将应用整合到容器中并且运行起来的这个过程)的京东,是全球容器化最彻底的平台之一,拥有全球最大规模的Docker集群和Kubernetes集群,在线管理Pod数量200万+,运营容器峰值核数1000万+。

这一背景让京东云天然在混合云上存在优势,能最大化地做到开放与兼容。2021年,京东云发布了行业首个混合云操作系统云舰;依托于云舰,它还发布了行业首个全面开放的PaaS生态“云筑计划”,相当于云计算领域的“安卓系统”。

一家国有大型交通行业企业,原来的信息系统分布在京东云、华为云、VMware、自建私有云等七朵云上,给业务协调性和资源利用都提出了挑战。通过云舰,它打通了七朵云,实现了跨平台的统一分发和运维管理,全路网络安全监控从被动告知转变为了主动感知。

一家自主汽车品牌,京东云云舰将其15个数据中心、19朵私有云整合为集团一朵云,通过弹性计算、应用级安全监控智能、管理调度等云产品,分布式HATP数据库、生产级缓存中间件等PaaS服务组件,节省了50%的系统重复建设成本,产线生产率提高50%以上。

这些云产品、服务组件,正是来自京东云基于云舰构建的PaaS生态“云筑计划”,以此,云舰在实现了向下的开放,将N朵云合成一朵的同时,也实现了向上的开放,即开放向优质的PaaS组件合作伙伴,可以实现应用的统一接入、统一存储、统一使用。

目前,“云筑计划”已吸引超40家的各领域企业加入,涵盖数据库、中间件、容器、微服务、DevOps、低代码、大数据、安全、IaaS等多个技术领域。

与很多云计算厂商“全家桶”式的产品和服务相比,京东云温和友好许多,不是“我有的你就要”,而是“给你你所需要的”。这种可以低成本,可以分模块的方式既适合北汽、陕煤这样的大型企业,也适合一些预算不高,业务不那么复杂的小微企业。再加上京东云“更懂产业”的基因,使得京东云赢得了大量产业客户的青睐。

兼容开放,小步快跑,在变革时代,这是京东云的机会所在,也是它走向“超级云”的捷径。

04|结语

从京东的云出发的京东云,身上有着明显的京东刻印,以用户为中心;从零售出发,支持自营电商业务的京东云,身上也有着来自传统产业的影子,与供应链上下企业协作、平等、开放。这是一个新型实体企业,对于未来给出的答案。

曾经,当互联网联通全球时,人们畅想世界是平的。当人人上云时,这一畅想仍在延续,幸运的是,有人走出了第一步。

相关阅读
京东徐雷“追赶”阿里张勇
数智化风起兮,京东云飞扬
京东科技京东云事业群总裁高礼强:最数智化的产业思维,打造最懂产业的云
京东云发布行业首个混合云操作系统云舰,推出云筑计划共建最强基础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