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的论文生意与风口上的公司

揭秘游走在法律边缘的“论文工厂”背后的秘密。

文|商界杂志

秘游走在法律边缘的“论文工厂”背后的秘密。

“论文代写代发”是一条走不通的路。

近日,国家卫健委通报了第13批医学科研诚信案件调查处理结果,至此,半年来已累计通报案件310个,其中144个涉及论文代写代投、论文及数据买卖,占总数的近一半。而地下“论文工厂”则是医学论文买卖的重要推手,提供代写、代发全流程服务,从普通论文到顶级期刊论文均有“生产”,给科研诚信蒙上沉重阴影。

有记者以心脑血管医生的身份与多名不同“论文工厂”的“客服人员”取得联系,被告知只要时间要求不过于苛刻,国内外各种层次的期刊都可以“代写代发”。还有一部分“客服人员”表示,需要提供姓名、职业、研究方向等基本信息,更有利于“匹配”合适的期刊。

这两年,论文代写、论文黑产、职业论文写手等消息频出,一篇篇“专业”论文被发布在不同地区的期刊。这些论文从写到发经历过几道工序?最终的受益人到底是谁?

01 市场需求旺盛

对学生而言,不管是专科、本科甚至研究生,论文都是决定学生能否顺利毕业的关键;对高校教师、医生等许多行业来说,发表论文也是获评职称的一道硬性指标……有需求就有交易,滋生市场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在各大社交平台上,以“论文”“刊发”“代写”等为关键词搜索,大量中介、卖家进入到视线之中。他们号称“提供选题、写作、修改,甚至提供刊发服务”。“一条龙服务,省时又高效”的广告语流传在各个角落,似乎在这些人的帮助下,想不在正规期刊上发文都难。

目前,论文代写、代发早已成为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更多的利益链条也随之衍生出现。不过,这背后的风险无可预估,往往那些选择“走捷径”的人都会以失败告终,甚至付出更大的代价。

《商界》记者了解到,不少人由于发稿心切,被中介引流至各家良莠不齐的代发机构,甚至还有造假录用通知、期刊杂志。

一名找论文代写的学生表示:通过淘宝找了论文代写服务,结果拿到的文章严重偏题,结构混乱,查重率远远高于答辩要求。当要求客服修改时,客服早已卷款而逃,微信无应答。

“之前我也有考虑到卷款逃跑的风险,而且论文肯定还要修改,所以我选择用微信交定金。交钱之后客服拉了一个群,群里有‘主管’和‘写手老师’各一名。客服主要负责接待、收款,主管协调客户和写手,写手按要求撰写和修改论文。”学生回忆着对方的工作流程。

最后学生选择找淘宝客服投诉,发现店铺不在了,客服对此回应:店铺没了,无法投诉。他记得沟通期间曾通过微信问客服要他们店铺的链接,对方当时发的是另一家店铺,并非最初咨询的那一家。

可见,这些店铺是同一伙人,但有好几个淘宝店铺和客服微信组成。这样消费者在第一家的淘宝店铺咨询的记录,就不能用来投诉另一家,从而逃避了投诉和举报。

无独有偶,某医院的主治医生因晋升职称期间,发表论文的数量一直不达标,困扰多年。一次偶然的机遇,他经网友推荐认识了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编辑,该编辑声称只要给钱,文章可以在各类国家级期刊发表,并且可以在知网、维普等网站查询到。

这位医生抱着侥幸的心态交了4000元的定金,焦灼等待。在长达60多天的催促下,医生终于收到了杂志社的论文录用通知书,心里的担忧终于落地。紧接着,医生付清了8400元的尾款。次年,医生收到刊登自己文章的杂志,可和之前的约定截然不同,该杂志虽名为《中国急救医院》,但不仅印刷质量明显不过关,甚至还存在空白页,知网也查不到文章,最后医生致电该杂志社本部才发现并没有这项“服务”。发现被骗后,医生主动向公安机关报案。

如果说学生被骗是因阅历不足,那么医生被骗足以确定这是“想走捷径、不劳而获”的心思。而这些“组织”正是抓住需求者的“心虚”“不敢声张”,从而持续大胆行骗。

02 灰色产业链成熟

这些年,“论文造假”“科研造假”事件愈演愈烈,最本质的行为还是“论文代写、代发”。尽管学校、教育部等相关部门明令禁止,互联网平台也屏蔽相关关键词搜索,但仍旧屡禁不止。

《商界》记者在各网络平台搜索“写文章”“论文”“论文代”“论文dai写”等字眼,还是很快就能找到相关的交易链条。

在淘宝搜索“论文”,首页立即冒出许多经营论文代写代发的商家,标有“毕业论文写作与发表”“论文专业定制”等相关介绍,大多店铺需要了解具体要求后,才能告知价格。《商界》记者以论文写作的需求为名,在向店铺客服咨询价格后,客服表示“需要了解具体需求,详细资料要加私人联系方式。”

不仅电商网站,在众多社交平台上,也能搜到与论文代写、代发相关的“商家”,甚至还有“论文代”的超话,成为“论文买卖”的小聚集地。

近几年,我国学术期刊经历过一个疯狂阶段,为了利益,有些杂志从双月刊变单月刊,单月刊变半月刊,半月刊变旬刊,旬刊变周刊。

“一本杂志有的从100多页变到600多页。”一名论文代发的中介表示。600多页,意味着一期杂志至少能收300篇稿子。如一篇稿件版面费按4000块钱来算,就是120万元,一个月发行四本,就是480万元,一年有近6000万元收入。

而能做到这种资金量的杂志,CN(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开头期刊就可以,不包括重点的“核心”期刊。

对于中介和杂志社的关系,有“总包”和“分包”两种。

“总包就是,这一期杂志都是我们的,不能用其他公司的稿子,我们干不完会分包,中间会挣差价。有的公司总包一期,也有总包一年,还有的公司连印刷都负责了,相当于只用了杂志刊号。”

这还算是比较“良心”的代发中介,还有一些空壳中介,借着“收稿子”“代发论文”等幌子,游荡在各个角落,主动寻找猎物。当消费者上钩,空壳中介会用“自创”的杂志发表论文,从而实现零成本。

一些精明的消费者会在官网查询杂志社电话,主动联系,追问论文的发表情况;还有一部分消费者会盲目听信中介,损害了自己利益。

其实早在2015年,国内就已出台相关监管政策,可现行行政制裁措施对论文代写、代发行为的处罚力度仍存在不足,难以涵盖参与经营的市场主体,在调査取证及追究动力上存在困难,民事制裁措施对论文代发、代写的行为处罚情形具有极大的局限性,更不足以对第三方中介机构产生足够的威慑力。

因此,标本兼治才是扼杀“论文生意”的绝招,无论是抄袭的源头,猖獗的组织,还是“无辜”的受害者。

03 知网难脱干系

作为目前论文评定最有权威的地方——知网,也曾因论文代发、代写事件一次次陷入舆论风波。

据公开资料显示,中国知网创于1996年,由清华大学、清华同方发起,在教育部等支持下建成,前身为中国期刊网。因涵盖外文类、工业类、农业类、医药卫生类、经济类和教育类等多种行业、资料、文献而成为学术论文的参考数据库。

此前知网财报显示,其年营收高达10亿元,毛利润近60%,相较于同方其他分公司,毛利润高得惊人,是不折不扣的闷声发大财!

如今在国内高校毕业,硕士博士的毕业论文都要提交到知网,虽说因为涉密等原因有一部分论文没法在知网上检索,但查重、提交,这些例行环节,都要在知网的见证下,仪式感满满地走完整个流程。

当你走完整个流程后,你的论文就正式成为“知识流量”,为知网带来源源不断的收益。

在知网上,下载一篇硕士、博士的学位论文通常需要20-100元不等。看似不高,但其实多次下载累积的付费,数目大的令人乍舌。以“石墨烯”为例在硕博士论文库里检索,大约能找到近20000篇文章,下载量排名最高的一篇博士论文,下载次数高达30000次,下载一次需要25元。如果近3万次均为全文下载,那么,读者支付的下载费用将达到75万元。

据媒体调查显示,知网给一篇博士论文的稿费,只有100元现金稿酬和400元阅读卡。如果不是学校支付了费用,都不够交写论文时充卡的钱。并且,很多学生毕业后并不会使用阅读卡,所以知网所谓的500元稿费,实际给出的金额要大打折扣。

此外,据很多学生透露,能主动申请领稿费的学生少之又少,知网“霸道”的商业模式为其又节约了一笔支出。

换句话说,就是知网可以从一篇论文上无限次获利,其成本几乎为0元。

如果说,对硕博论文还是按篇购买版权,那么对于媒体作品版权的购买则堪称是“白菜价”。据媒体人爆料,知网曾经以几千元的价格购买走了一家报社几年的版权。

知网之所以如此猖狂,源自教育部、中宣部、科技部等多个国家部门的支持,这为知网后来垄断优质学术资源奠定了基础。据统计,知网收录期刊数及独家授权期刊数都吊打另外两大国内知名数据库维普和万方。如今,知网已实现核心期刊独家占有率90%以上。

知网论文查重检测系统官网上,官方定价为78元/篇(职称)、398元/篇(本科)、1800元/篇(硕博)。这庞大的查重基数无疑为知网带来更多的收益,同时彻底垄断高质量论文资源。

在论文代写、代发这一产业,不仅是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更像是一个取之不竭的内容生产、发布的源头。而要想“消除”这片雾霾,任重而道远。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该投稿文章作者观点,不代表蓝鲸号立场。 未经授权不得随意转载,蓝鲸号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
相关阅读
知网,把知识付费玩明白了
反垄断“利剑”挥向知网
在被骂中赚钱,知网和视觉中国的贪婪为何有恃无恐?
起底知网的“贪心”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