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银保监会召开“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会议听取相关保险机构对防止保险业过度竞争、实现差异化经营、更好服务实体经济的意见和建议,总结保险业发展取得的成绩,科学分析形势,明确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和任务。人民银行党委书记、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主持会议。
首先,会议指出,我国保险业历经40余年的发展,市场主体不断丰富,市场规模显著扩容,发展水平持续提升。2018年以来,保险业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截止2021年11月末,保险业共有法人机构238家,总资产共计24.6万亿元,提供保险金额10629.9万亿元,保险资金通过多种方式为实体经济融资20.4万亿元,已经连续四年保持全球第二大保险市场地位。2021年1-11月,全行业赔付支出1.43万亿元,较好地发挥了保险保障的功能作用。
具体来说,首先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保障水平明显提升。包括积极参与医疗、养老等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大病保险覆盖12.2亿人。参与企业年金发展,推出税优健康险、税延养老险等试点;保险资金发挥长期投资优势,积极参与长江经济带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项目建设。持续推进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提标,为农业生产提供风险保障4.29万亿元。支持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
不断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日益完善。制定完善重疾险、意外险、互联网人身保险等领域监管制度。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政策落地实施,养老保险公司积极探索创新产品、服务和管理机制。车险综合改革稳步推进,农业保险领域改革深入推进,车险“降价、增保”目标效果显现,市场乱象得到规范。
持续扩大对外开放,全球影响逐步扩大。据银保监会数据,截至2021年11月末,境外保险机构在我国设立了66家外资保险机构,在华外资保险公司总资产达2万亿元。
牢牢守住安全底线,风险抵御能力不断增强。保险业资本补充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健全,通过增资扩股、发行次级债和资本补充债充实资本。风险处置稳妥推进。
与此同时,会议强调,我国保险业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还不高,在发展理念、公司治理、经营方式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以客户为中心的企业文化薄弱,距离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全行业要进一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精神,加快转型发展步伐,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持续深化改革创新,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具体来说,银保监会表示,首先是不断提高政治站位。从政治上组织上强化和改进党的建设,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个环节,把自身发展融入国家大局,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服务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方面做出应有的贡献。
坚持走高质量发展道路。保持战略定力,坚定不移地回归保障本源,积极参与健康中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等国家战略的顶层制度设计。坚决整治恶性竞争,改变低水平重复,着力构建结构合理、功能完备、保障全面、竞争有序的保险供给体系。积极推动差异化发展和错位竞争,顺应数字化转型趋势,提升发展质量。
推动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夯实公司治理主体责任,严格管理股东股权行为,加强董事会建设,做实监事会功能,发挥独立董事作用,加强高管人员履职管理。保障股东特别是中小股东对公司重大事项的知情权、决策权和监督权。鼓励积极探索、建立和完善既具有中国特色又符合国际规则的现代企业制度。
提升服务社会民生能力。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优化保险产品供给,更好地满足社会大众日益增长的养老、健康等保障需求。发展服务“三农”领域等普惠保险,加强小微企业和弱势群体金融服务,切实促进共同富裕。
牢牢守住风险底线。全面加强内控建设,培育合规文化,增强保险机构合规经营内生动力。加强风险监测预警,稳定经营管理。对出现的风险,公司和股东要各负其责。风险化解过程中要特别注重保护保险消费者的权益。
加强和改善保险监管。进一步完善制度体系,弥补监管短板。构建保险机构非现场监测与风险评估体系,增强风险识别和处置能力。发挥属地银保监局贴身监管、一线监管优势,强化上下联动和协作共享,形成合力,推动保险业健康平稳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