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诞生一个千亿医疗IPO

天津,医疗产业正在崛起。

文|投资界PEdaily 王欣雅 刘福娟

12月10日,天津这家医疗巨头再次IPO敲钟——凯莱英正式挂牌港交所,完成“A+H”两地上市之旅。首日开盘价为388元/股,收盘市值超970亿港元。

26年前,39岁的洪浩在美国创办起自己的第一家公司——Asymchem Laboratories,也就是凯莱英的前身。洪浩从小就是一名学霸,作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学生,他考上中国华西医科大学药学院后,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获得化学硕士和博士学位,师从大名鼎鼎的有机化学家、药物化学家黄量院士。远赴美国学习后,他并没有“躺平”。1998年,响应国家鼓励“海外学子回国创业”号召,42岁的洪浩带着25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60万元),回国从0开始,其实早在2016年,凯莱英就成功登陆A股,短短五年就迈入千亿市值俱乐部,成为中国最大的商业化阶段化学药物CDMO公司。

而凯莱英的诞生地——天津,医疗产业也在迅速崛起,诞生了诸如凯莱英、康希诺、诺禾致源等明星公司。这里有一组数据:目前,天津市聚集生物医药企业500多家。天津生物医药产业基本形成以滨海新区为核心,武清、北辰、西青、津南各显“神通”的发展局面。与此同时,天津本土VC/PE也动作频频,先后布局哺育本土企业。

留美学霸硬核创业,从零做到中国第一、全球第五

凯莱英的背后,是海归博士洪浩的“拓荒”故事。

1977年,洪浩作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学生,考入中国华西医科大学药学院就读,后来又获得中国医学科学院的化学硕士和博士学位,其博士生导师是大名鼎鼎的有机化学家、药物化学家黄量院士,研制出了我国第一个降血压药物“降压灵”、第一个抗病毒合成新药酞丁胺、第一个鉴定的抗肿瘤药物“N-甲酰溶肉瘤素”等药物。

博士毕业后,洪浩远赴美国佐治亚大学做博士后研究,又到北卡州立大学任助理研究教授。1992年,洪浩进入美国Gliatech制药公司,从高级研究员开始,一直做到了研发主管。工作期间,洪浩在《美国化学会志》等顶级期刊发表了三篇论文,利用不对称合成的原理,将喜树碱的合成步骤大大缩减,这些二十多年前的研究成果,至今仍是利用商业化原料全合成喜树碱的最短路线。

20世纪90年代起,大型制药公司的生产能力无法满足过量的生产需求,许多企业开始将自己不具优势或非核心的环节剥离,外包给专业团队完成,医药生产外包行业应运而生。洪浩从中看到了巨大的发展前景,投身这条洪流。

1995年,39岁的洪浩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创办起自己的第一家公司——Asymchem Laboratories,这便是凯莱英的前身。1998年,国家号召海外学子回国创业,42岁的洪浩带着自己积攒下来的25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60万元),准备回国开一家制药企业。那时,全球的医药外包行业正如火如荼地发展,中国却是大片空白,从美国到祖国,意味着一切从零开始。

起初,洪浩只是试探性地在国内投资,在经历了一次不成功的合资后,他决定独自创业。此时,天津开发区驻纽约办事处频频向他抛出“橄榄枝”,洪浩便把目光看向了天津,“那时我的公司很小,一年不过两三百万美元销售额,但他们还是很看重,多次邀请我去考察,他们的诚意感动了我。”

1998年,天津凯莱英精细有机化工有限公司(后更名为凯莱英医药化学(天津)有限公司)成立,算上总经理和科研人员,整个公司只有14个人,还有一个在创业中心租来的700多平方米的实验室。

现已成为集团高级副总裁的黄小莲是洪浩招聘的第一个员工,回想起当年,大家身上都带着一股闯劲,“公司刚成立时没有一辆轿车,老板也没有自己的车,就租了一辆桑塔纳跑业务。当时我还是一个刚出校门的大学生,经常一个人到南方出差采购原料,大货车一趟得跑两天一夜,我坐在副驾驶室里从江苏一路颠簸回天津。”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开源节流、降价抢市场成为企业的常规做法,凯莱英却逆流而行,毅然增加投入,建起了国际标准的cGMP原料药生产车间,希望依靠增强自身的科技实力来挺过难关。不到3个月,凯莱英便获得了500万元天津市科技创新专项资金支持,机遇、选择、努力,让这个公司在摸爬滚打和多方扶持中快速成长。

成立23年,凯莱英成为中国打入国际制药领域的一张靓丽名片。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按2020年的收入计,凯莱英现为全球第五大创新药原料药CDMO公司,约占据全球市场1.5%的份额,同时也是中国最大的商业化阶段化学药物CDMO公司,拥有中国市场约22%的份额。

十天拿下近60亿元订单,市值已超1000亿

早在2016年11月,凯莱英就已经在深交所挂牌上市,如今又要冲刺港股IPO,它的底气是什么?

招股书显示,凯莱英是一家技术驱动型的CDMO(医药领域定制研发生产)公司,主要提供贯穿药物开发及生产全过程的综合解决方案。由于医药行业的外包趋势日益增强,CDMO的市场规模比整个医药市场的扩张速度更快。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全球CDMO市场规模从2016年的35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250亿元)增至2020年的55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533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2.0%,超过同期全球医药市场的3.0%,预计到2025年规模将达到1066亿美元。同时,过去五年,中国CDMO市场的增长率为32.0%,这比全球增速高了2.6倍之多,行业前景极为可观。作为中国最大的化学药物商业化CDMO巨头、全球第五大创新药原料药CDMO公司,凯莱英占据了先发优势。

研发方面,凯莱英拥有世界领先的CDMO技术平台,能够为企业解决小分子药物开发生产中的所有类型复杂工艺问题,公司的两项核心技术(连续生产技术及生物合成技术)跻身小分子药物生产最先进技术解决方案之列。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显示,凯莱英的研发投入为全球CDMO行业最高之一,也是全球为数不多的将连续生产技术成功应用在吨级规模化医药制造企业。

经过多年积累,凯莱英的客户已经囊括默沙东、辉瑞、百时美施贵宝、艾伯维、礼来等多家知名跨国药企,也拥有贝达药业、和记黄埔、再鼎医药、复星医药等国内知名创新药公司。招股书显示,截至最后可行日期,凯莱英已与全球20大制药公司中的15家合作,其中8家已经连续合作超十年。

那么,凯莱英如今营收如何?招股书显示,2019、2020年及2021年上半年,凯莱英收入分别为24.46亿、31.37亿及17.56亿元,同期净利润分别为5.52亿元、7.20亿元及4.29亿元,近三年净利润复合增长率21%。招股书还强调,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凯莱英的毛利率高于全球所有公开上市以及隶属于上市公司的CDMO企业。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刚过去的十一月,凯莱英两次发布公告,披露了2张总额将近60亿元的新订单,为这次IPO打上一剂强心针。

11月17日,凯莱英全资子公司Asymchem,Inc.和吉林凯莱英,与美国某大型制药公司签署新一批小分子化学创新药物合同订单,累积合同金额为4.81亿美元(约31亿元),相当于公司2020全年的收入;11月28日,凯莱英再次公告称,其与某制药公司签订了相关产品新一批的供货合同,合同金额折合人民币约27亿元。

截至12月9日收盘,凯莱英A股报475.64元/股,总市值1163.7亿元。自2016年底登陆A股市场至今,凯莱英股价一路飙升,5年涨幅曾超20倍。然而凯莱英A股在近期遭到高瓴减持,一度引发热议。而对于减持的原因,高瓴曾解释称,CXO行业公司股价普遍很高。虽然有争议,但如今,这只业界白马又将迎来新的征程。

天津医疗产业大爆发,坐拥多家上市公司

天津医疗产业,正在加速赛跑。

20年多前,天津就把生物医药产业作为发展重点,如今跑出了凯莱英、康希诺、诺禾致源等多家明星上市公司。

目前,天津市聚集了500多家生物医药企业。天津生物医药产业基本形成以滨海新区为核心,武清、北辰、西青、津南各显特色的发展局面。数据显示,滨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占全市比重超60%,重点聚焦合成生物、医疗器械、化学制药、智慧医疗、中药现代化、医药研发服务外包六大方向;武清区以武清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天津京津科技谷为依托,重点发展化药、生物制药、医疗器械等产业。

截至目前,武清开发区拥有红日药业、赛诺制药、诺和致源、金唯智、怡和嘉业、欧蒙医学等多家医疗类企业。

我们来说说受新冠疫情影响,发展势头强劲的疫苗明星股——康希诺。它的创始人宇学峰于1981年,就读于南开大学微生物系学习。2009年,宇学峰和四位联合创始人在天津滨海新区成立康希诺生物,致力于为中国及全球公共卫生研发、生产和商业化创新疫苗。

去年8月,康希诺生物登陆科创板,实现“A+H”两地上市布局,目前A股市值超650亿。谈及创业初衷,宇学峰表示,之所以选择创业,是因为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带给人们健康、希望和承诺,这也是公司名字——康希诺的由来。

而诺禾致源也是一家不容小觑的企业,它的创始人李瑞强在基因测序领域,尤其是在生物信息学方面,可以说是一位“行业大牛”。

2002年,李瑞强从东南大学的应用物理学专业毕业后,选择跨行加入人类基因组计划的重要参与者之一——华大基因。从程序员开始,他一路升组长、主任,还主导成立了华大基因的科技服务部——华大科技,并担任华大科技总裁与华大基因副总裁。值得注意的是,李瑞强在创业伊始,就吸引了一众追随者。广为人知的是,蒋智、周广宇等一批华大基因前员工,都成为诺禾致源的早期成员。

与此同时,天津创投圈也没有“闲着”。2011年,成立两年的康希诺获得来自海达投资的500万元投资。资料显示,海达投资正是天津当地一家专注于医疗健康及智能制造领域的投资机构。

翻阅资料发现,天津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三年计划中,特别提出支持凯莱英等CRO优势企业建立研发生产一体化发展新模式。

据悉,早在2018年3月,凯莱英就联手天津海河基金、天津开发区等共同发起设立创新药基金。于天津而言,借助凯莱英等企业,能促进本地生物医药专业化分工,降低制药企业成本,提高研发效率。而海河产业基金作为政府引导基金,专注AI、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的重点项目,截至2019年年中,投资带入了68个项目落地天津。

再把目光聚焦到天津老牌医药上市企业,天士力、中新等也在中药现代化国际化、生物制药研发方面持续投入。

老牌企业、创新药、医疗器械、医疗服务……多方发力,一幅天津医疗产业版图的画卷徐徐打开,一批明星企业正在加速奔跑。毕竟,面对100公里外的北京、1000公里外的苏州和上海张江等地的强有力竞争,即便天津的医疗产业规模在飞速增长,但依旧有压力。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该投稿文章作者观点,不代表蓝鲸号立场。 未经授权不得随意转载,蓝鲸号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
相关阅读
品牌新势力 | 镁信健康CEO张小栋:桥接“互联网+医+药+险”闭环
5G时代的蜕变与新生,医疗健康产业如何拥抱创新?
复锐医疗代理新肉毒素:效果更持久,无需冷藏,有望成为市场新宠
红杉沈南鹏:今天的生物医药就像2000年的互联网,AI将构建医疗行业全新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