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暄资本,一家85后掌舵的PE

他凭什么投中这些科技独角兽?

文|投资界PEdaily 杨继云

对于和暄资本而言,2021年是颇具里程碑意义的一年。

在这一年里,他们作为B轮最大领投方完成了对AI独角兽思谋科技的4000万美元投资;

在AI制药企业晶泰科技与云计算芯片企业Scaleflux的最新轮次融资中,他们各投3000万美元,是最大的跟投方;

2019年投资的跨境支付企业Airwallex空中云汇刚官宣了55亿美元估值新融资,估值比2年前投资成本跃升6倍;

同时,另一家被投企业商汤科技即将迎来它的港股IPO……和暄资本的科技投资版图由此次第展开。

与此同时,和暄资本在上海和纽约核心地段的办公室相继开业,陆续迎来3位新的合伙人,一个完整的合伙人阵容正式对外公开——回想四年多前,在投行历练了11年的项与秋离开摩根大通,在香港创办了和暄资本,彼时的他带着一本PPT走中环。现在,和暄的管理资产规模已经超过12亿美元。

在对的时间进入一个对的投资领域,即便是对最富前瞻性的VC/PE来说,也是一件幸运的事。专注科技领域投资,便是和暄资本在4年内建立起的重要形象之一。在项与秋看来,这个坡长雪厚的赛道中,投资人要有足够的眼光,寻找最有潜力的行业头马,抓住业绩爆发增长的拐点。更重要的是,你是否有资格投的进去赛道中的头部企业?

一位年轻的PE掌舵人

2021年6月8日,上海静安嘉里中心顶层,和暄资本的第二家办公室悄然开业,在它的楼下分布着淡马锡、凯雷、IDG资本等一线机构的办公点,对面就是项与秋老东家J.P.Morgan的大楼。

这是一家年轻的美元PE,其背后掌舵人是一名85后。创办和暄资本之前,项与秋有10余年的国际投行经验:澳大利亚麦格理银行见证了他入门,摩根大通给他机会经手“中国最顶级的IPO项目”——其中包括史诗级的中国农业银行221亿美元A+H股两地上市,这是彼时全球有史以来最大的IPO项目;中国人保35亿美元H股上市、中国光大银行30亿美元H股上市等等。

“那个时代中国最大的IPO都参与过了,但创业的心一直在涌动,再多一个或者少一个IPO对我来说区别都不大,所以就想当机立断出来。”他说。

那是2016的年尾,在投行满10年的项与秋深感“对自己有一个交代了”,决定告别华尔街投行体系,去做陪伴公司更久的投资人。

2017年7月17日,项与秋做好一切准备上阵了。和暄的名字取自一首唐诗,《春日漫成》有云:“莫道和暄能遍照,韶光好处五侯知”,和暄二字意为“温暖的阳光照射大地”,他希望能和所有的被投企业、出资人、合作伙伴都能有如太阳般温暖的合作——这大概是一个PE人所能想出来的浪漫。

和暄资本的第一批出资人尽是家族办公室和高净值人群,其中包括香港和台湾的一些家族基金,直至目前他们仍是和暄的LP;随后又吸引了近10家央企、国企出资,以及众多亚洲地区排名靠前的半导体家族、地产家族以及消费品家族企业。这是总部位于香港的和暄在募资上的一种优势——香港和台湾的老牌家族基金(old money)意图加大在科技互联网的投入;近年来成长起来的、从内地到香港开设家族办公室的new money们本就对科技投资感兴趣。

第一笔投资是腾讯音乐。当年,和暄资本斥资1.5亿美金占股这家全球最大在线音乐企业近1%的股份,这是和暄资本收获的第一家上市公司,也是2018年世界最轰动的在线音乐平台上市项目。2017-2018年之间,和暄投资了不少消费互联网企业,直至2019年转向了硬科技赛道,成为一家全面聚焦科技领域投资的PE基金,如人工智能、云计算、芯片、企业服务等。

直至目前,和暄资本管理资产总量超过12亿美元,总投资了17家公司,其中包括4家美股上市公司:腾讯音乐、360金融、金融壹账通、陆金所,此外,和暄被投企业中的商汤科技、喜马拉雅、微医已经公开地递交香港上市申请。

在这个过程中,和暄资本的合伙人团队也扩充完毕。和暄资本的总裁及管理合伙人张梦涵是项与秋在摩根大通时的老同事,曾任摩根大通企业科技投行主管及摩根士丹利中国投行部运营官,操盘过500多亿美元的港股、美股IPO和并购项目,张梦涵的加入促成了和暄资本正式进驻上海滩。当年项拉张梦涵出来创业时,张有着在摩根的大好前程,却义无反顾加入了和暄:“主要是对创业的向往,还有和暄在科技领域投资的宏大愿景”,张梦涵说。

随着拥有近20年投资经验的摩根士丹利的资深副总裁张珣加入,香港办公室合伙人阵容进一步增强,紧接着和暄资本的纽约办公室也落地,和暄的LP之一——纽约单一家族办公室Accathon Capital拥有人朱勇也加入进来,担任北美地区主管,拓展和暄的全球LP网络。

可以说,这是一个有着顶级华尔街投行背景、从投行跨步到投资、且自立门户的GP团队。如果说2014年-2016年的VC裂变,催生了一批有着纯粹VC/PE背景和丰富投资经验的GP管理者,在这几年后(2017年)成立的和暄资本,则是拿着「投行利剑」闯江湖的投资人——他们曾经的漂亮履历在投行而不是一线投资,如今要在投行之外建立起自己的投资体系,再帮着被投企业去上市,这似乎也是一种天然路径。

从思谋到地平线,他凭什么投中这些科技独角兽?

一段时间里,项与秋最常被问到的问题是:“你们为什么能投进去XX公司?”XX可以换成很多家科技互联网细分赛道的独角兽,比如思谋科技、商汤科技、地平线、晶泰科技、Airwallex空中云汇、腾讯音乐、医联等等。

2021年6月,思谋科技完成2亿美元B轮融资,成为最年轻的AI独角兽。和暄资本是这一轮的第一大投资方。对于思谋科技的创始人——香港中文大学终身教授贾佳亚,和暄资本早有耳闻,当他从腾讯出来创业,这位在全球计算机视觉领域学术地位颇高的科学家引发了不小的轰动,和暄也一直在关注着。

2020年末,在和暄资本另一家AI被投企业创始人的介绍下,项与秋和贾佳亚在上海共进晚餐,“贾老师特别亲和,而且思路清晰,极具战略眼光。”项与秋介绍,当晚,这笔投资基本敲定,在贾佳亚的安排下,项又和思谋科技联合创始人、CEO,香港中文大学博士沈小勇在外滩吃了顿火锅。沈的业务能力和思考深度,更坚定了和暄要大规模投资思谋的决心。

项与秋这样看待这家公司:第一,AI+工业一定会是一个万亿级别的巨量市场,我们一直在寻找一个能够颠覆整个工业领域的AI公司,“思谋就是”;第二,思谋科技与其他公司的核心区别在于,它解决的不仅仅是工业制造领域中某个环节的问题,更是生产制造全流程中的智能化问题,“外界总喜欢将思谋与一些机器视觉公司作比较,例如Cognex、Keyence、包括国内的天准科技等,但思谋实际在做的事情要比这个大很多,我们认为思谋会是人工智能时代的IBM与西门子”;第三,这家2019年12月才成立的公司,目前已覆盖了飞机汽车、新能源电池、智能手机、芯片、精密光学等多个领域,业务拓展速度和财务数据表现都超过预期。

回到前面那个问题,为什么和暄能够投进去?总结起来就是:做有价值的财务股东。

首先,和暄资本专注在科技赛道,深深的“tech investor”标签,心无旁骛,拒绝诱惑。和暄不光是投资人,也是创业者,更容易理解科技企业,专心做最懂科技创业者的投资人。

其次,投后前置,一家管理层友好型基金体现在方方面面,甚至在投资前,和暄也愿意帮助被投做BD,把认识的B端客户资源毫无保留介绍给被投企业,促成合作——比之2C消费互联网,2B科技公司多一个B端客户,也许就意味着数百万的收入。

第三,投行、资源利剑。一方面,当被投企业筹备上市时,曾经执行过上百家IPO并购项目、超过1000亿美元融资规模的和暄团队有毋庸置疑的优势,可以帮助公司寻找合适的投行团队,评估上市过程中发生的各种问题等;另一方面是在人才资源的助力,“很多公司C轮之后想找一个专业CFO或者其他高管,我们也会推荐一些外资投行圈的MD,这些朋友圈都是我们从2006年开始积累下来的,知根知底。”

“认识创始人,你当然不排除一些推杯换盏的交情在里面,但在这之后呢?如果一家机构只有单维度的帮忙,可能创始人也觉得一般。但我们是把所有合伙人的资源、朋友圈的资源、平台的资源全部给到这些公司,时间久了对方就会知道你是一个很有价值的股东。”项与秋说。

只投一线公司,“给创始人递水和毛巾”,即将迎来一波上市潮

成立4年多来,和暄资本在科技投资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方法论。

首先,「只投一线公司」是和暄资本的原则之一。因此,尽管每周投资团队都会sourcing到大量的项目,其投委会最终过会率始终小于2%,每年只投资8-10个项目。和暄内部一个不成文的规定是,只看每个细分赛道5家排名前列的同业公司,最终选出他们认为的中国市场最强者。

顺着这个思路,和暄在AI+智能制造领域找到了思谋科技;AI+制药发现了晶泰科技;AI+自动驾驶芯片就坚定选择了地平线且不断加码,同时也投资了亚洲最大的AI软件企业商汤科技。例如,成立于2015年7月的地平线,是中国首创同时也是全球最早的AI芯片公司之一,2020年和暄资本成功完成了地平线C轮新股融资,投资金额为2000万美元,2021年,和暄又进一步加码地平线数千万美元。

其次,投资主线可以概括总结为“中国企业的数字化”,即Digitalization of Chinese enterprises。他认为,凡是有利于提高中国企业效率的领域,无论是AI、云计算、企业服务还是芯片,都是未来5-10年非常值得重金下注的领域。这些领域最核心的特点就是坡长雪厚:To B科技领域的公司,前期冷板凳可能要坐久一些,无论是硬科技的研发,还是企业客户在应用场景端的合同落地,都需要时间,但一旦到达那个拐点之后,就会形成非常深的护城河。

项与秋非常喜欢Nvidia,这家成立于1993年的公司,在成立之初便非常坚定地瞄准PC市场,依靠强大且持续的研发投入,不断推出新的产品,在市场站稳脚跟,同时又有超前的远见,提前布局人工智能领域,直至今天成为一家市值超过8000亿美金的巨头。在国内,和暄资本在地平线身上看到了这样的影子——在苦练多年内功后,征程二、征程三芯片已得到市场全方位的认可,同时全球领先的征程五芯片终于流片成功,现在商业落地进展迅速。

此外,传统生产制造项目投资过程中的财技、指标,并不适用于科技投资,和暄资本更倾向于从行业空间是否够大、公司是否拥有领先的技术、是否拥有良好的落地能力、founder是否有足够的视野等角度去判断一家公司。“当一家公司在这些层面足够优秀时,短期的估值、亏损等相对来讲就不是最首要考虑的因素了。”

近年以来,当几乎所有的VC/PE都在下注科技领域时,硬科技投资的挑战也越来越大。项与秋总结,第一,这个领域无法在两三年内就有爆炸式增长,通常都需要五年或者更久的积累,这既考验公司创始人的掌舵能力,同时对GP的认知、判断以及LP的耐心也有非常高的要求;第二,当越来越多的人聚焦技术本身,往往有些人会忽略技术的迭代速度和应用场景——可能在现在这个时间点这个技术是市场领先的,但是否真的比别人超前很多,被超越的可能性有多少,这一点需要做大量的研究;第三,技术的应用场景也往往被忽略,在高校和科研机构顶尖的技术,或许市场需求几近于0,这样的案例时有发生。

他们把科技领域投资的点滴心得融入寻找下一家被投中。不过,“企业founder始终是掌舵人,我们充其量是在场边给founder递水拿毛巾的人。”项说。

项与秋追求确定性和成长性兼顾,这大概与团队出身华尔街投行、信奉精密测算不无关系,所以和暄偏好10亿美元左右估值的项目;他同时又崇拜硅谷那种爱好冒险、改变世界的精神,对失败宽容、对机会慷慨,“颠覆整个人类社会的科学技术往往就是树上掉下来的那个苹果,所以要去包容、理解这些科学家们的天马行空,并有足够的耐心长期陪跑。”

如今,结果证明这些理解、包容与耐心得到了回报,这家伴随科技企业成长的PE即将迎来一波退出潮。项与秋透露,在和暄资本的17家被投公司中,除了已经IPO的4家公司,未来6-12个月还有6家公司会陆续上市,其余公司均有IPO计划,整个盘子退出的确定性极高。目前,和暄资本正在密集与全球的LP商谈,准备在明年募集一期新的专注中国企业数字化的美元基金。

4年12亿美元的成绩不容小觑,未来,这个20多人的“摩根系”团队,将继续在香港、上海、纽约三地寻找他们心中的“中国市场第一名”。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该投稿文章作者观点,不代表蓝鲸号立场。 未经授权不得随意转载,蓝鲸号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
相关阅读
今年结束了,我还在VC/PE圈
我,做VC,到大学抢教授
聚力高质量发展,2021全球创投峰会圆满闭幕
“涅槃重生——投资家网·2020中国股权投资年度峰会”在深圳隆重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