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去年蚂蚁集团的IPO已有一年,IPO批文已于近日到期。这意味着,蚂蚁冲刺科创板的首次IPO之路正式划上了句号。那么,从去年11月初上市被叫停至今,蚂蚁集团在上市停摆一年里,都做了些什么?
记者发现,过去一年里,蚂蚁集团围绕风险纠偏强化合规,正视平台责任强化消费者保护,调整2B科技服务思路成立硬科技孵化部门,以及响应国家碳中和、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部署等方面,紧锣密鼓的整改成为主旋律。公开资料显示,在过去一年中,蚂蚁集团平均两周就会有一个新动作。
纠偏、合规成重中之重
在金融、投资类业务方面,蚂蚁集团已根据新的监管政策进行逐项整改,并对集团多项业务进行重新布局。
去年11月初,蚂蚁集团任命李臣为首任首席合规官,提升合规属性在金融业务中的地位。据了解,李臣原本负责蚂蚁集团的合规工作,在本人工作职能不变的情况下,大幅提升该职位的重要性,体现了蚂蚁集团在金融合规方面的重要战略部署。随后,蚂蚁集团开始了对多项金融、投资业务的系统性纠偏。
首当其冲则是主营的多项金融业务。
2020年12月,蚂蚁集团率先主动下架了互联网存款类产品。这是在12月15日,央行金融稳定局局长孙天琦再次谈及第三方互联网平台存款问题后,首个下架存款产品的互联网平台。目前蚂蚁主动下架平台上所有的互联网存款产品,只对已购买产品的用户可见,持有产品的用户不受影响。
随后,2021年1月,支付宝保险平台公告已将运营主体转移至蚂蚁保保险代理有限公司。这是蚂蚁集团根据2月1日起施行的《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办法》,该办法规定,互联网保险业务应由依法设立的保险机构开展,其他机构和个人不得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
今年以来,蚂蚁集团旗下的消费金融板块步入整改深水区,整改包括宣布整体申设金融控股公司,实现金融业务全部纳入监管;申设个人征信公司,依法持牌、合法合规经营个人征信业务;将“借呗”“花呗”全部纳入消费金融公司;完善公司治理,遵守公平竞争的法律规则,规范关联交易等。
目前,继今年6月3日,重庆银保监局批准蚂蚁消费金融开业后,消金公司逐步全面介入“花呗”服务。多名“花呗”用户表示,已经接到“花呗”合作金融机构更新提醒,由蚂蚁消费金融提供服务。今年9月,“花呗”也正式向用户公告,在获得用户允许后,“花呗”部分用户已经逐步接入央行征信系统,未来将逐步覆盖所有用户。
除了消金业务之外,蚂蚁集团也积极推动开展支付行业的“互联互通”。在几个月前,支付宝启动了与银联云闪付互联互通工作,今年10月,支付宝正式宣布,正与中国银联展开合作,在安全有序的原则下,推动线上、线下的多场景支付互联互通。包括扫码互认、淘宝商家支持消费者通过云闪付付款等。
据记者了解,截至2021年10月,支付宝已向云闪付开放线上场景,首批覆盖85%淘宝商家。在线下,支付宝与银联云闪付在包括北京、天津、广州、深圳、成都、重庆、西安等全国多个城市已实现收款码扫码互认,计划明年3月份覆盖全国所有城市。
另外,在投资业务版块,在今年10月发改委就《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1年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提及禁止非公有资本违规开展新闻传媒相关业务的背景下。公开资料显示,蚂蚁集团早已厘清传媒业务,并将其持有的财新传媒股份全部卖出。
正视平台责任,强化消费者保护
作为一家大型科技平台公司,如何认识自身的主体责任,保障平台用户的权益,成为一个越来越重要的课题。
近一年以来,支付宝的保护消费者权益的行动分普通用户和商户两个维度进行。一方面,支付宝上线了的业内首个“消费者权益保护频道”,同时支付宝内部启动产品健康度计划,所有上线支付宝APP的产品和功能都要考核用户满意度,支付宝APP内的营销活动也同步启动治理,细化管理文案、弹窗。另一方面,支付宝再次升级了对小微商户的降费细则。
在影响更广泛的普通消费者层面,蚂蚁集团早在去年年底有了动作。“花呗”为倡导理性消费,根据审慎授信的原则,重新评估、降低了部分用户,尤其是年轻用户的额度;随后,2021年1月底,“花呗”、“借呗”上线了理性消费自助管理新功能,把借贷额度控制的多数主动权交还给用户,并为用户的消费借贷行为提供便利的管理措施,如设置“花呗”额度、还款日,还可以查看“花呗”周报,培养用户的消费自控能力。
在贷款利率方面,2021年2月初,“花呗”、“借呗”上线了年化利率展示,使用户直观理解负债成本,能更加合理规划自身负债需求。
在贷款用途方面,2020年11月,蚂蚁“借呗”及备用金在页面推出醒目的黄条提醒:贷款不得用于购房、投资理财等。与此同时,“花呗”对民生领域的支持持续增加,在出行、健康、兴农等民生领域提供分期补贴服务。
从这些举动可以看出,蚂蚁集团强化了自身的引导功能,教育消费者正确使用自己的权利。
此外,作为大型科技平台,蚂蚁集团制定了更加全面的数字金融平台自律准则,强调平台应保障数据安全、理性借贷、打击诱导营销和保护用户隐私等,平台建立严格的机构准入、清退机制,并接受社会监督。
成立硬科技孵化部门,调整2B服务思路
当下的蚂蚁集团也逐步放下“赚快钱”“赚轻松钱”的幻想,从追求规模化利润,逐渐转变为通过真正的硬科技创新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过去几个月,蚂蚁集团一再重申立足科技的定位,并在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方面动作频频。
今年6月,蚂蚁集团成立蚂蚁技术研究院,并筹建首批实验室、启动科学家团队招募。两个月后,蚂蚁集团成立NEXTA创新实验室,将与蚂蚁技术研究院等合作,为创新提供孵化基地。
今年10月末,蚂蚁集团宣布与中国计算机学会(CCF)深化合作,升级“CCF-蚂蚁科研基金”,2021年该计划投入1000万元,支持21所高校的31个科研项目在人工智能、隐私保护、数据库、物联网等前沿领域开展科研工作。
2021年,该基金围绕人工智能、隐私与安全、基础系统、区块链、物联网、数据库等研究方向,共计发布了51项前沿技术研究课题,吸引了70所高校172份申报材料。最终,通过多维度的科研评审,来自21所高校的31个项目脱颖而出,每个项目将获得25-40万元资金支持。
蚂蚁集团公开表示,在科教兴国、科技自立自强的政策号召下,蚂蚁集团未来将进一步加大对高校合作的投入,与高校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积极开展前瞻性、高水平的科研合作与交流,打造产学研创新生态样板。
除了着眼未来的科技部署,在现阶段的2B科技服务上,蚂蚁也在调整风格和思路。今年初,蚂蚁在CTO线成立了2B的数字科技部门,明确走纯科技的路线,纯给银行提供技术服务,不碰C端用户,自身不经营任何金融业务。据悉,这一思路已被确定为蚂蚁未来发展科技业务的底线。不过,包括蚂蚁集团在内的创新类公司都必须忍受高风险、高投入带来的困扰。
勇担社会责任,响应国家战略
蚂蚁集团把社会责任、响应国家战略放在更重要的位置,展现大型平台企业的责任担当。
在今年7月的河南特大暴雨灾害,以及10月的山西洪涝灾害,蚂蚁集团都展开了捐赠行动,以支援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
7月21日,蚂蚁集团宣布通过支付宝公益基金会捐赠1亿元支援河南防汛救灾。截至7月25日,支付宝公益基金会已联合多家公益机构,将捐款落实在应急救援、灾区防疫、受灾群众生活及心理保障、灾后重建工作等方面,并公布了多项捐款的具体用途。
除此之外,支付宝还紧急上线“驰援河南”捐赠专区。截至7月25日13点37分,全国网友通过支付宝“爱心捐赠平台”,已向30多家公益机构发起的40多个援助河南项目捐款,善款总额超过4亿元。
面对“碳中和”、“共同富裕”等时代议题,蚂蚁集团也没有缺席:蚂蚁集团已经公布了其碳中和目标,承诺在今年起实现运营排放的碳中和,2030年实现净零排放,并自2021年起定期披露碳中和进展。
另外,蚂蚁集团早早公布了乡村振兴数字化助农目标,旗下负责小微贷款业务的网商银行也把助农贷款、小微企业贷款作为重中之重。
今年9月23日,国家乡村振兴局和江西省人民政府举办的“兴产业促消费、庆丰收感党恩”活动在江西省于都县召开。中国扶贫基金会与蚂蚁集团在现场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深化公益助农合作,推动消费助农帮扶。
根据协议,蚂蚁集团与中国扶贫基金会的合作围绕“一县一品”“公益采购”两个项目。具体看,蚂蚁集团计划投入2亿元,通过支付宝芭芭农场扩大对中西部地区水果“公益采购”的范围及数量。此外,蚂蚁集团与中国扶贫基金会还将合作推动数字普惠金融服务下沉,通过提供减息贷款及利率优惠等举措,支持地方特色产业发展;蚂蚁链为农业产业链提供区块链溯源服务,助力地标农产品打造。
蚂蚁集团重视合规工作和消费者保护的举措表明,在遭遇当头棒喝之后,曾经一度“跑偏”的蚂蚁正在一步步重回正轨。未来,蚂蚁集团还需要在优化现有业务的基础上,强化消费者保护,挖掘新的业务增长点、死磕硬科技、主动响应国家战略等等。
漫漫长路,蚂蚁集团已经踏出了正确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