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压力不断加大,政策调控持续收紧,市场监管日趋严格……对房地产企业而言,2021年是特殊的一年。
在“三道红线”、“集中土拍”等新规出台,部分企业遭遇流动性风险,陷入经营困境。在当前的环境下,企业如何借助前期积累的综合优势,迈入高质量发展轨道,成为稳健发展的关键。
标普全球在近期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中国房地产行业依旧充满机遇和发展潜力。虽然未来几年,行业将持续承受增速放缓的压力和更为严厉的监管,降杠杆势在必行,但优秀的房地产企业相信可以获得更为积极的竞争优势。
一个多月前,被标普确认长期发行人信用评级为“BB+”,展望“正面”的碧桂园便是优秀者之一。
新增建筑面积5121.4万平米
稳抓时机提升市场占有率
4月起,全国22城进入集中供地时代。
“大环境下,房企拿地时考虑的因素较多,比如资金、负债率、利润率等,因此变得较为审慎,目前开发商扩储意愿不强。”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称,然而,在行业拿地氛围整体低迷的背景下,许多保持财务均衡的房企,还是会根据自身的发展节奏,适时进行补仓。
第一轮集中供地中,碧桂园在上海、北京、重庆、郑州、武汉等城市拿下14幅土地,合计权益代价171亿元,相比于其他房企15%——20%的溢价率,碧桂园此轮拿地总体溢价率仅7%,所获取的土地质量明显优于第一批集中供地的平均水平。
根据亿翰智库发布的数据显示,碧桂园1月至9月全口径新增购地金额约1781.1亿元,全口径新增建筑面积5121.4万平米,相对2020年同期保持平稳。
一直以来,“坚持城镇化,深耕三四线”是碧桂园的发展策略,在三四线城市中的获益,令碧桂园在一线城市的土地拍卖中也具有优势。其中,在“集中土拍”新规下,部分城市要求竞标者为每一块土地缴纳保证金,有利于资金相对充足的头部房企。
“头部房企资金充足,且拿地渠道多元,在大多数房企投资力度下降的情况下依旧可以保证自己的投资力度,抓住时机进一步提升市场占有率。”亿翰智库分析师认为,从去年投资的199个城市来看,碧桂园在超半数的城市做到了连续四年持续投资。中国城镇化依旧在快速增长的期间,部分三四线城市充足的增量市场,支撑着碧桂园销售规模持续平稳增长。
权益销售额实现环比正增长
企业发展韧性凸显
资源丰富、布局精准的土储,也强有力地支撑着碧桂园的业绩,相比其他房企去化难,碧桂园有条不紊地出货。
根据碧桂园发布的运营数据显示,9月份,碧桂园实现归属公司股东权益的合同销售金额约456.6亿元,相比8月份的452.1亿元略有上升,归属本公司股东权益的合同销售建筑面积约576万平方米。
市场下行,碧桂园权益销售额仍实现环比正增长,展现出其发展的较强韧性。
除此之外,据亿翰发布的房企新增货值数据显示,前9月,碧桂园新增全口径货值4546.3亿元,位列第一;累计实现权益合同销售金额4482.4亿元,略超去年同期水平,并已连续9个月实现累计同比增长。
碧桂园总裁莫斌在今年上半年业绩会上曾表示,公司上半年销售去化率为60%,下半年权益可售货量达到6600亿元,预计公司全年去化率不低于65%。
值得一提的是,上半年,碧桂园销售回款保持高位,权益物业销售现金回笼约2727.9亿元,权益回款率达90%,已经连续6年高于90%。快速销售回款保障了充足的现金流,进而提高了公司抵御风险的能力。
“从回款率水平、销售利润率、销管费的压降等方面,都体现着碧桂园对内的管控能力。”上述分析师称,相对较低的净借贷比例,在低线城市较高的货地比,让碧桂园得以在三条红线的准绳内得以扩充优质土储。土储布局与成本优势,赋予了碧桂园穿越周期的能力。
公开资料显示,摩根士丹利、华西证券、平安证券等金融机构均给予碧桂园“增持”“强于大市”“建议关注”等正面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