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好医生,没有电商基因?

前景美好与现状堪忧同时存在,资本市场出现观望态势,到底是理性回归,还是过分谨慎?

文|BT财经  游璃

健康,是扎在现代人心中的一根刺。

啤酒泡枸杞、可乐掺红枣的年轻人们白天钉在工位挣辛苦工资,晚上守着微信等加班通知,熬夜不早睡和久坐不运动等明知糟糕却又无法根治的习惯如影随形,叫嚣着让本就不再强壮的躯体愈发虚弱。互联网侵入生活带来的弊端使人们停留在现实世界的时间越来越少,健身不如瘫倒,跑步不敌刷剧,健康状况岌岌可危,对抗诱惑又那么困难。

不过互联网也能带来另一种美好,艾瑞网《中国互联网+医疗行业研究报告》指出,超过三分之一的用户认为互联网+医疗的形式适合处理小病、慢性病和病后监测及康复,疫情改变了用户的消费习惯,使得运动康复、饮食搭配等涉及互联网医疗的需求明显增加,供需两端均呈现上扬态势。

平安好医生公布的2021财报印证了这个看法。根据8月底更新的财报数据,平安好医生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38.18亿元,同比增长39%,截至2021年6月30日,平台累计注册用户达到4亿人,同比增长15.7%。

但与赛道的万众瞩目和值得憧憬相对的,是国内“互联网医疗三巨头”股价集体下滑,截止9月16日,平安好医生收盘价为52.45元/股,跌幅达8.62%。前景美好与现状堪忧同时存在,资本市场出现观望态势,到底是理性回归,还是过分谨慎?

远去的“互联网医疗第一股”

回溯阿里健康、京东健康与平安好医生股价涨跌时会发现,三家不约而同地在8月20日遭遇极大冲击。彼时人民时评发表文章,指出互联网处方用药安全性需要保障,将加快完善互联网诊疗、处方用药方法,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高效监管。

受政策趋势影响,互联网医疗板块动荡明显,当日收盘时平安好医生股价下跌14.39%,创上市以来最大跌幅,京东健康股价下滑14.37%,阿里健康股价也出现13.30%的下行,与年初高点对比,跌幅更为明显。

三巨头之中,平安好医生上市最早,2018年它成功登陆港交所成为“互联网医疗第一股”。但今日来看,在市值分别达到阿里健康1489.28亿,京东健康2326.05亿的阿里健康、京东健康面前,仅仅601.76亿的市值似乎宣告着平安好医生过去的响亮名头正在逐渐远去,而损伤程度却丝毫不亚于其他两家,伤筋动骨的情状更令人忧虑。

根据财报披露的数据,平安好医生2021年上半年虽有38.18亿元营收,可归母净利润仍为亏损,8.8亿元的净亏损逼近2020全年,39%的营收增长换来了312%的净亏损扩大,这意味着平安好医生的盈利能力远未达标。

平安好医生首席财务官叶澜在财报电话会上表示:“公司预计盈亏平衡点在2024年到2025年之间。”由此看来,平安好医生与扭亏为盈的距离还十分遥远,未来数年内会继续亏损,有心理预期固然是好,但造血功能欠缺、流血态势不减,亏损规模会持续扩大还是得到控制都是未知。

叶澜还提出,公司整体亏损的原因在于全面战略升级带来的投入增加,“企业健康管理服务渠道拓展、医生团队发展、互联网医院拓展、药店网络构建以及建设新的保险事业部,包括技术和能力的升级,短期内这些投入会反映到公司整体的亏损上。”

对此观点持观望态度的人并不少。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理事谭浩俊在自己的专栏中就直言:“对互联网企业来说,只要出现亏损,尤其亏损大幅增加,大多会归结为投入增多。只有投入,才能得到投资者的理解和谅解,也只有投入,资本投资者才不会感到被欺骗。至于到底是投入问题还是经营问题,只有企业才知道。”

加入对其他指标的观察,谭浩俊的看法也不无道理。

平安好医生在中报中表态,公司团队正持续精细化运营用户流量,尤其是医疗类用户的变现,在渠道、服务和能力方面加大费用投入。他们的确也落实了这一战略,2021年上半年,平安好医生的销售费用为11.04亿元,同比提高62.6%,只比2020全年的营销成本少4.83亿元。

但从结果导向来看,平安好医生月付费转化率由去年同期的4.4%变化为截至今年6月的5.4%,仅提高一个百分点。此外,大幅增加的预算为平安好医生带来了0.32亿年度累计付费用户,低于京东健康中报数据显示的1.09亿,也不及阿里健康2021财年报中披露的“超过2.8亿”。

根据CNNIC最新发布的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1年6月,我国在线医疗用户规模达2.39亿,较2020年12月增长2453万,占网民整体的23.7%。由此看来,平安好医生在用户市场方面尚无太多优势。

缺失的电商基因

比起既看病又卖药的同行,平安好医生的主营业务在名字上就有所体现,专注在线医疗,随后拓展其他业务。

财报中,平安好医生将收入分为消费医疗、在线商城、医疗服务、健康管理及互动四部分。其中在线商城服务占比最高,收入19.09亿元,同比增长27.9%;医疗服务次之,收入10.67亿元,同比增长50.6%;消费医疗紧随其后,收入为7.14亿元,同比增长66.1%;最后是健康管理和互动,收入1.29亿元,同比增长11.2%。

平安好医生的在线商城业务看似功劳不小,实际却在诸多指标上拖了后腿。

依据财报披露数据,平安好医生2021上半年的总营收增长率为39%,在线商城业务及健康管理和互动业务增长率均低于整体业绩增长。这中间,仅在线商城业务毛利率低于公司总体毛利率,在线商城毛利同比下降16.8%,为所有业务中最大跌幅,5.8%的毛利率相较去年同期下滑3%。

反观竞争对手京东健康,它将公司收入划分为医药和健康产品销售的商品收入,以及平台、广告及其他服务的服务收入,其中与平安好医生在线商城业务对标的就是京东健康的商品收入。

根据财报可知,报告期内京东健康总营收高于平安好医生,达到136.38亿,同比增长55.37%。细分业务类目中,商品收入达117.6亿元,同比增长52.9%,服务收入达18.8亿元,同比增长73%。从收入结构来看,京东集团的电商基因在京东健康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商品收入占据绝大部分营收,86.2%的收入奉献比例拥有压倒性优势。

相比京东健康,行业共识是平安好医生的竞争优势在于强大的自有医生团队。财报显示,截至2021年6月30日,平安好医生合作医院约3000家,三甲医院约占总数的50%;签约合作的外部医生超过3.8万名,较2020年底增加约1.7万名。分析师冯雨寒认为,正是平安好医生团队研发的人工智能助理、自有医生团队和众多外部签约医生造就了护城河家庭医生业务,在行业内形成不可替代的地位。

两家企业各有优劣,但不可否认的是,尽管平安好医生坐拥更高端、更优质的服务质量,在盈利能力方面仍然不敌京东健康。有业内人士指出,基于耕耘多年的网购服务,现代人更容易适应网络药品销售,由线下转线上的医药电商能更快带来营收。而平安好医生选择的医疗服务发力点重视医生团队搭建,模式更“重”,也更依赖前期投入和资源倾斜。

从这个角度出发,在线医疗服务与变现的距离遥远,互联网医疗企业想要快速扩大营收,提高电商业务占比是最优选项。然而根据头豹研究院研报分析,竞争对手阿里健康、京东健康拥有强大的物流关系网,平安好医生在SKU覆盖、送药服务及GMV增速方面有所欠缺。在电商业务上,平安好医生要补的课还很多。

如何布局未来?

互联网进入存量经济时代,消费者不再冲动地为每个新鲜事物买单已是既定事实。零售、金融、餐饮、教育等各大传统行业都被数字化改写,渗透率不高的大健康领域却仍然散发出蓝海气息,让各大巨头蠢蠢欲动,试图追逐风口。

根据安永咨询团队研报,中国互联网医疗市场规模目前呈不断上升趋势,近年互联网医疗行业的年复合增速为44%,处于超高速发展状态。咨询团队预测,未来三年内互联网医疗规模将以高于20%的年复合增长率扩张,医药电商或将成为率先突破的细分市场。

互联网医疗有着可观的增值空间,选对赛道的平安好医生,接下来需要寻找长处、发挥优势。阿里健康与京东健康背靠母公司,它们选择基于过去多年的耕耘拓展电商优势,此时的平安好医生如何发挥与平安集团的协同效应,或许就是能否提升盈利的突破点。

平安集团的业绩会上,CEO方蔚豪表示下一阶段重点将聚焦更具前景的渠道,“比如金融服务的方向以及加强和医院端的合作。”董事长致辞中方蔚豪也提到,作为平安集团医疗生态圈的重要旗舰平台,平安好医生侧重于金融及企业客户渠道的高净值用户转化,让平安寿险、健康险、养老险等进一步延伸到平安普惠等综合金融渠道。

平安集团给平安好医生带来的助力同样明显。平安集团百万级企业客户资源池保障着平安好医生获客渠道的有效性及客源的优质性,财报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6月30日,平安好医生新注册用户有47.6%来自平安集团插件。

不过也有观点认为,“中国互联网医疗发展至今,基本上是将线下的诊疗、配药、支付三个环节转移至线上,各环节的商业模式和战略路径都还在摸索,目前还未看到好的赢利模式。”安永咨询团队这么认为。

这与谭浩俊的意见不谋而合,“企业尚未找到能够改变未来发展格局的路径,更多情况下,仍然在摸着石头过河,且不知前面有没有暗流。必须注重的一个事实是,平安好医生从建立开始,到现在为止,都还生活在‘童话世界’,美好的愿望与复杂的现实并没有完全融合在一起。”

宏观角度切入,上观政策,国家“十四五”规划整体利好医疗大健康体系;下观用户,市场广阔的低线城市尚有无穷开发潜力。但互联网医疗赛道的美好掩盖不了竞争的残酷,阿里、京东进攻互联网医疗,美团、拼多多入局,在家大业大的敌手围攻中,产业链上游的看病卖药和下游的保险兜底都必须打造完善,才能在对阵时不输底气,从这个角度来看,平安好医生,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该投稿文章作者观点,不代表蓝鲸号立场。 未经授权不得随意转载,蓝鲸号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
相关阅读
互联网医疗,资本热度减退后的挑战与机遇
“卖药”、“看诊”之外,互联网医疗还有什么路可走?
互联网医疗披着“皇帝的新衣”?
京东健康“先声夺人”,互联网医疗能否成为下一个“社区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