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造车,Are you ok?

雷军称作是自己“最后一次重大创业项目”,还甘愿为此“押上全部声誉”。

文|雷达财经 张凯旌  

编辑 | 深海

“小米汽车新同学,今天开学了!”9月1日上午,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在个人微博发布了小米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注册的消息,该公司注册资本100亿元,由雷军亲自担任公司法人代表。天眼查显示,小米汽车注册地为北京。

小米造车是雷军的一次“豪赌”。5个多月前,雷军在一次演讲中将这个项目称作是自己“最后一次重大创业项目”,还甘愿为此“押上全部声誉”。

但造车显然并非易事,为了尽快“补课”,小米近一段时间频繁出手投资造车产业相关公司,并不断扩充集团人才库。

为何雷军要打破自己10年前“小米是我人生最后一件事”的豪言?雷达财经注意到,雷军宣布“为小米汽车而战”时,小米刚刚公布2020年年报,其中各项业务收入均低于预期;而现在,小米手机在跃升至全球第二,且集团中报十分亮眼的情况下,股价仍遭市场打压。

值得一提的是,小米11在上市后遭遇用户大量投诉,也因此有用户质疑,“手机系统都快被玩烂了,还想弄车机系统?”

在此背景下,“年轻人的第一辆汽车”会如期而至吗?

熟悉的团队,熟悉的地方

根据雷军在微博公开的照片,此次的小米汽车新团队中,有许多伴随小米一路而来的“老战友”。

其中包括王翔、卢伟冰、张峰在内的小米合伙人,洪锋、刘德在内的小米联合创始人以及包括何勇、林世伟在内的小米副总裁,由此也能看出小米上下对汽车业务的态度。

此外,小米汽车发言人还在微博上对造车领域人才进行了公开招聘,据其所述,宣布造车至今的5个月,小米汽车团队已搭建起了近300人的团队。

不过,这个数字相较造车新势力还有不小的差距。截至2020年底,蔚来、理想汽车员工人数分别达7763人、4181人,而截至2021年一季度,小鹏汽车的员工数量为6132人。

9月2日,小米汽车落户北京亦庄的消息也被正式确定。对小米来说,北京是个熟悉的地方。

公开信息显示,小米一期的智能工厂就坐落于亦庄,而在2021年7月,小米二期的智能工厂则在北京昌平正式开工,预计较一期智能工厂产能提升10倍,年产值约600亿元。

小米移动互联网产业园也位于北京,紧邻地铁13号线清河站,开园时间为2019年9月。

除了环境,小米汽车还可享受北京亦庄的政策优待。2021年3月,亦庄曾发布相关产业政策,明确提出了“打造新能源及高端汽车产业发展核心承载地”的目标,并针对不同的条件设定了最低3000万元、最高1亿元的资金支持。

亦庄新城225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区域,还是政策先行区,可对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提供创新且包容的市场环境,以及道路测试、场景试运行、商业运营服务等方面的便利。

汽车分析师张翔认为,小米汽车落户北京属于战略上的选择。“首先北京是小米的总部,公司对这里的一切,包括政府、环境都很熟悉;其次北京也是历史很悠久的汽车产业基地,产业链比较完善。”

张翔还表示,最近北汽自主品牌、北京现代等的经营状况并不理想,从这个角度来说北京的产能有过剩的迹象,如果小米在北京建厂造车,还可以以较低的成本收购现成的产能。

现在入局,晚吗?

“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作为著名的“飞猪理论”创始人,雷军曾对此进行过多次解释,大意是引用这句话是为说明创业的本质是找到风口,顺势而为。

而新能源汽车,毫无疑问是当下热门的风口。

公开数据显示,2021年1-7月,我国生产企业新能源汽车销量147.8万辆,已超2020年全年水平。其中7月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28.4万辆和27.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7倍和1.6倍,刷新当月历史记录,实现淡季逆势上涨。

需求升温的背后,离不开技术的不断革新。2016-2020年,纯电动乘用车平均续驶里程已从253公里提升至378公里。截至2021年4月,全国已累计建设充电站6.5万座、换电站644座,各类充电桩187万个。

而在行业景气度爆棚的同时,一众关联上市公司的业绩也迎来了井喷。2021年上半年,“宁王”宁德时代营收、归母净利润同比增幅均在130%以上;做电解液的杉杉股份归母净利润甚至同比增长了659%。

此外,包括百度、华为、大疆、360等在内的科技公司也纷纷入局造车,甚至连家电产业的创维、格力也想来分一杯羹。

在这个大背景下,有行业人士指出,小米入局得并不晚,但时间已经较为紧张,后续需加快推进造车落地。

在张翔看来,小米在造车领域目前具备几个优势,其一是自身拥有的完善生态系统,比如小米的手环、音箱、电视、电饭煲等等,公司在物联网技术方面的投入会对汽车智能系统的研发产生一定帮助;其二是围绕这个系统打造的品牌知名度和粉丝基数。

不过对于“粉丝经济”的双刃剑效应,车圈并不陌生。前有宏光MINI EV凭借低廉的价格、出圈的营销收获大批粉丝,其销量自2020年9月就开始持续霸榜;后有蔚来在半个月发生两起致命事故后,引出500车主上书“护主”。前者被称为“五菱女孩”,后者则沦为了“蔚忠贤”。

因此小米要发挥这方面的优势,还需要在各方面谨慎把握。

除了品牌和技术,小米账上还躺着充沛的资金。早在小米官宣造车之时,公司就公布了首期100亿元的投资,并预计未来10年投资额达100亿美元。

而近几个月,小米更是对造车相关产业链进行了密集的投资和收购。6-8月,小米先后领投了汽车驾驶辅助技术软硬件方案提供商纵目科技、激光雷达制造商禾赛科技、4D毫米波成像雷达供应商几何伙伴、专注3D光学和智能音频的聚芯微电子。

此后,小米还入股了长城汽车旗下,核心产品为无钴电池的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及专注于“城市级智慧停车”的爱泊车,并公告称将以约7737万美元的价格收购自动驾驶公司DeepMotion(深动科技)。

尽管有着前期技术和资金打下的基础,但时间对于小米来说仍需要抢。

以造车新势力的经验来看,在整车落地前,小米要经历公司选址、找代工工厂、团队组建、汽车设计、软件适配、制造、测试、量产等步骤。“蔚小理”从创立到整车交付均用了至少3年的时间,有业内人士推断,即使产业链成熟后速度有所加快,也至少需要2年。

小米目前尚未确定自己的造车路线,是像特斯拉一样搭建全产业链,还是找其他车企代工。

“小米现在作为行业新兵,资源仍比较有限,但智能汽车的窗口期并不会一直持续下去,当务之急是要尽快交付整车。从这个角度来看我认为小米应该会采取找代工的模式,而开发软件、打造生态系统以及自动驾驶技术这些利润率比较高的部分,则要把握在公司自己手中。”张翔称。

雷军最近动作频频,4-6月,其先后拜访了长安汽车两江工厂、上汽通用五菱柳州生产基地、长城汽车保定研发中心;8月,还传出小米接洽恒大汽车的消息。

另有报道称,短短75天内,小米管理层已经进行了85次行业访问,与200多位汽车行业资深人士进行了深入交流。

但就目前而言,谁将为小米代工,仍是未解之谜。

小米的新车是什么样的?

尽管一切才刚刚起步,但有不少网友已经开始幻想小米汽车的真实面貌。雷军自己也曾在小米11岁生日时发起过有关小米汽车车型、价格区间等指标的投票。

按照投票意向,网友们希望小米的首款汽车将从轿车或者SUV中诞生,售价区间在10万-30万元之间。该区间也符合雷军在首次官宣造车时所表达的,20万元左右的区间定价。

“我觉得这个价位选择是正确的。”张翔表示,“因为在目前的中国汽车市场,这是最畅销的一个区间,受众群体最多,销量上去了,就可以靠规模经济赚钱。”

张翔进一步解释称,如果选择10万以下的车型,不仅可能有损小米的品牌形象,还有可能导致公司入不敷出。“小米不比上汽通用五菱,它属于跨界造车选手,缺乏传统汽车产业链基础和资源,很难控制成本。”

而如果选择30万以上的豪华车型,虽然可能与小米手机目前进军高端市场的走向贴合,但也要付出更多精力,这对时间紧张的小米来讲,并非易事。

从小米近期对自动驾驶产业链的布局,也能看出端倪。蜂巢能源之所以推出无钴电池,就是为了降低电池成本;禾赛科技的激光雷达在业内更是被称为“成本杀手”;几何伙伴的4D毫米波成像雷达,也在降本方面下了不少功夫。

因此,十年前曾打造“年轻人的第一台手机”的小米,或许已经瞄准了“年轻人的第一辆汽车”。

小米造车,是顺势而为吗?

顺势而为,是雷军非常喜欢的一个词,也是其所创立的投资机构“顺为资本”名称的由来。但一些迹象表明,在新能源汽车概念持续火热的当下,小米选择切入造车赛道,或也有对原有手机业务的考量。

从业绩上来看,现在的小米,是历史上最好的小米。

一周前公司发布的2021年半年报显示,公司在2021年第二季度营收877.9亿元,同比增64%,经调整净利润63亿元,同比增87.4%,均创单季度历史新高。

其中,小米智能手机单季全球出货量达5290万部,对应业务收入达590.9亿元,两项数据均同比增86.8%,是三大业务中增幅最大的板块。而公司的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也首次晋升至第二,市占率达16.7%。

雷军更是无比振奋:“这是一个天大的、激动人心的好消息。”

事实上,华为手机因芯片“卡脖子”问题大幅缩减供货量后,有大批手机厂商曾试图抢占这块市场,为何最后站出来的却是小米?

雷达财经注意到,2021年上半年,小米的开店速度堪称“残暴”。诞生于2016年的小米之家,直至2020年12月才开出第1000家门店,但截至2021年6月30日,小米之家的门店数已超7600家。这其中还包括1月9日创造的单日新增1003家门店的记录。

从手机出货量暴涨的情况来看,小米的战略显然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但业绩出来的第二天,小米股价却不涨反跌,最终以单日跌3.55%收盘。而自2021年1月5日以来,小米的股价更是已经跌去近三成。

业内人士分析称,小米的股价是被手机业务的低利润率和国内智能手机市场的饱和拖累了。2021年二季度,小米智能手机业务的营收占比达59.3%,但毛利率为11.8%;相较而言,毛利率74.1%的互联网服务业务,营收占比仅2.1%。

其实,11.8%的毛利率相比2020年同期已经提升了3.6个百分点,这得益于小米手机在高端市场的发力。2020年5月以来,小米向高端市场的进军曾推动股价一路上涨。

但立足高端市场似乎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容易。小米11首发仅4个月后,就出现了多起针对主板质量问题的投诉。除此之外,MIUI系统也成了小米用户的众矢之的。

也因此,市场质疑之声不绝于耳。独立电信分析师付亮就曾表示,若只算硬件成本,小米手机依靠硬件堆砌,价格较之前明显提高,但并没有带来高端产品的性能配置,品牌形象还远没有达到高端的定位。

目前,造车新势力都在亏本运营,如果小米手机主业不稳,可能会对造车产生不利影响。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该投稿文章作者观点,不代表蓝鲸号立场。 未经授权不得随意转载,蓝鲸号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
相关阅读
留给小米造车的时间“不多了”
小米造车:易也集成,难也集成
雷军也要上车!互联网大佬为何争相造车?
小米造车煮成熟饭,“年轻人的第一辆车”能否异军突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