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IT老友记
时隔五个月,锅圈再度完成新一轮融资。
8月11日,据企查查显示,锅圈食汇股权信息发生变更,投资人新增深圳通福商贸、深圳市新通路供应链技术、茅台建信投资基金三家公司,这分别对应物美、多点和茅台。
对于本轮战略融资用途,锅圈方面称,“会继续深耕供应链,渠道和数字化”。
此前,锅圈已完成5轮融资,累计融资金额近30亿元,投资方包括不惑创投、IDG资本、启承资本等,而该轮融资的资方从曾经清一色的基金背景,变为实体企业为主,且持股不高,如茅台持股比例仅为0.43%。
从过往投资看,茅台建信所投项目,平均在投资后一年左右的时间开启上市申请,且茅台投资锅圈,或将为自身品牌补充销售渠道。
而对物美、多点来说,锅圈与物美早在今年5月便开启“店中店”模式合作,为物美新增火锅+烧烤一站式采购场景;多点的零售数字化管理能力,也将助力锅圈的发展。
拓展渠道、升级数字化、深耕供应链......拉长时间线来看,从B2B及线下业务发展至今,锅圈一直在尝试“破圈”,而这也正是本轮融资的核心意义。
但“破圈”谈何容易?
走出中原
创办锅圈之前,火锅生意是锅圈创始人杨明超的“老本行”,而多年创业经历,也让杨明超有了“向上游走”的念头。
2015年,杨明超创办锅圈,定位B2B,为中小型餐饮企业提供B端食材供应;2017年,锅圈正式在郑州开出第一家线下门店,专卖火锅食材。
但仅定位于火锅食材超市,锅圈的用户数量、销售额规模相对有限,在开张近百家自营门店后,锅圈开始全面开放加盟,增加烧烤食材品类,并火速扩张。
2017年11月,锅圈门店总数达到100家;时隔一年,锅圈加盟店数量超500家;2019年11月,锅圈加盟店已达1500家,遍布8个省,3个直辖市。
进展虽快,但锅圈的门店均以郑州为中心,集中在华中地区,彼时仅河南一省便有近800家门店,想要将盘子做大,锅圈还要将门店复制到异地他乡,并且亟需补充“弹药”。
2019年8月,锅圈正式完成4500万元的A轮融资,并在一年内连续融资4轮,融资总额超过8亿元,这使得其有更多资金支持冷链物流、供应链等后端开发。
资本的到来,解决了燃眉之急,锅圈开始“大跃进”。
2020年1月,锅圈成立3周年之际,宣布门店数量突破1700家;而自4月起,每隔1个月,锅圈均会发布成绩单,不断记录着刷新的门店数量。
截止2020年底,锅圈在一年内发展近4000家加盟店,是以往开店速度的十倍;而截至目前,锅圈门店总数已超7000家,覆盖24个省份。
加盟需求火热,加盟商甚至公开抢夺锅圈的店面位置,锅圈的区域保护也一再缩小,从3公里距离缩减至1.5公里;而在河南省,锅圈的门店保护距离仅1.3公里,并在河南完成全省覆盖。
此外,锅圈还从“五环外”攻入一线城市。此前,锅圈在四线及以下城市门店数量超过60%,而近期锅圈的一份报告显示,锅圈四线及以下城市的门店数量占比为40%。
资金到位,野心勃勃,锅圈甚至立下今年拓展到10000家门店的目标。
开店火热势头背后,离不开锅圈的“地毯式营销”。
锅圈每年会投入大量营销费用,包括邀请岳云鹏为代言人、将广告铺向电梯屏乃至央视频道;而在部分城市的小区道闸、地铁铁轨内壁,锅圈的广告同样醒目。
与此同时,锅圈还要求每个加盟店成立福利社群,将消费后的所有顾客一并拉入群中,并定期推送优惠券,以此加强复购。
而在后端,锅圈也在不断发力。
2019年6月,锅圈食汇成立了锅圈云信息中心,致力于对供应链各个流通环节的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并对供应商、门店开放数字化系统。目前锅圈云信息中心已经上架和正在研发的有动态盘点系统、SAAS云平台、智能补货系统、供应商协同系统等。
在当年,锅圈宣布完成近5倍增长,并且连续2年实现盈利。
线下火速拓店、线上大力补贴,加之各地的营销广告,锅圈已初具规模效应,并且真正从河南市场走向全国,实现了市场规模的第一步“破圈”。
但走出中原后,在品类、后端供应链上,锅圈能否真正“破圈”?
破壁之难
“我们定位于家庭餐饮行业,而不仅是火锅食材超市。”早在一次采访中,锅圈CEO杨明超便曾讲到锅圈的宏图。
虽然火锅是餐饮行业最大细分品类,但火锅食材领域还是“小切口”,且在庞大的火锅餐饮市场中,到店消费依然占据主流。
对餐饮巨头或火锅店而言,将边界延伸到火锅这一小众赛场,并不困难。
目前,海底捞、麻辣诱惑等火锅品牌,也从火锅底料、调味料等领域进军食材市场,切分锅圈食汇的蛋糕;三全推出的涮烤汇、盒马去年推出的“盒马火锅”、字节跳动领投的懒熊火锅,同样与锅圈“同台竞技”。
在到家消费中,前置仓、社区团购、传统商超等众多渠道,消费者同样能购买到新鲜的火锅食材,商品价格甚至优于锅圈。例如上海,锅圈上火锅肥牛、羊肉串的价格普遍高于叮咚买菜。
从需求层面出发,火锅食材是低频消费,天花板不高,但定位“社区店”的锅圈,握有线下实体门店这一入口;对快速发展的锅圈而言,“扩品”已经是势在必行。
锅圈不得不“破圈”。
2020年,锅圈开始增加快手菜品类,推出憨憨系列产品,包含螺蛳粉、自热小火锅等各类产品;2021年起,锅圈开始增加生鲜品类,如在深圳,部分锅圈门店上线了净菜,并打出了“23小时全清”的口号。
此外,锅圈在深圳部分门店上线净菜之前,早在5月中旬,锅圈便在郑州试点团购业务,主打“净菜品质,毛菜价格”。
同时,今年8月底,锅圈新牛肉工厂将正式投产,将为锅圈年供2万吨国产黄牛涮肉;而早在5月,郑州部分门店已经在试水出售牛羊生肉。
锅圈门店靠近社区,聚焦了大量消费人群,而由低频的“火锅、烧烤食材”消费,向高频的生鲜果蔬消费进军,几乎是必然;本轮融资后,锅圈自然也会进一步扩张新品类。
增加SKU、高复购的品类是正确一步,但供应链同样要跟上。
过去,锅圈直接与上游的ODM/OEM工厂合作,并自建食材研发中心,由代工厂生产,最后贴标“锅圈食汇”;与此同时,锅圈自建了冷链仓储物流,并陆续发展8大仓储中心。
看似标准化的模式,实则潜藏隐患。有加盟店主透露,锅圈只负责将成块的肉运送至门店,加工、包装乃至贴标签,均由店内人员操作;同时,部分区域的锅圈加盟店,蔬菜品类往往是店主自行采购,并由加盟方自主定价。
代工工厂与加盟制相结合,极有可能造成锅圈供应链的“非标化”;而在生鲜品类上,这一问题如果不能有效解决,风险则会更大。
生鲜、蔬菜产品本就损耗高,平台如果从产区采购生鲜毛菜,势必要在加工环节下功夫,甚至自建加工仓,这将导致成本急剧增长;如果是从经销商处采购,各地区的选品、招商更需要深入打磨。
扩品生鲜一战,对锅圈而言并不简单。
2021年开始,锅圈也曾定下“两年目标”,今年完成全国规模化渗透,延伸半成品及预制菜品类,将销售规模提升至100亿元;明年实现开放供应链体系,品类延伸到厨房全食材供应,使销售规模突破150亿元。
不过,锅圈在供应链上对商品质量的保障,标准化、流程化的仓配能力,都将关乎锅圈的未来;而扩品背后,更是对锅圈的供应链能力提出“问号”。
硬币的正面,品牌营销、加速开店,锅圈走上了扩张道路;硬币的背面,销售端起量后供应链能力能否跟上,才是锅圈“破圈”的难点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