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脉双面困局:屡现侵权,“匿名区”如何平衡用户体验与法律边界

近日,脉脉再次因违规收集个人信息被工信部通报,脉脉表示,将尽快完成整改。此前,脉脉还因侵犯隐私被非注册用户告上法庭,最终法院认定平台已构成侵权。脉脉致歉称,原来产品设计不完善,现产品已改进升级,不再向非用户发送类似短信。

近日,脉脉再次因违规收集个人信息被工信部通报,脉脉表示,将尽快完成整改。此前,脉脉还因侵犯隐私被非注册用户告上法庭,最终法院认定平台已构成侵权。脉脉致歉称,原来产品设计不完善,现产品已改进升级,不再向非用户发送类似短信。

不过,记者查询黑猫投诉、微博等平台发现,脉脉的侵权行为仍未停止,依然在向非用户发送着各类骚扰短信。并且脉脉每次发送短信的号码都不同,用户无法一次性成功退订。

在平台业务方面,脉脉的“匿名区”板块一直以来都饱受争议。分析人士认为,一方面,它为脉脉带来了巨大的流量,但另一方面,匿名让不少用户得以发布一些针对公司的负面言论,因此也为脉脉带来不少争议。

“如何让匿名社区在既保障用户隐私,确保匿名隐蔽性的同时,还能将用户留言控制在理智、安全的范畴,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纠纷,是脉脉亟待解决的难题。”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

脉脉再因违规收集个人信息被下架,侵犯用户隐私行为屡禁不止

近日,工信部通报了一批侵害用户权益的APP,脉脉等在列。据通报内容,脉脉在早前的5.3.30版本中违规收集个人信息,而当前的6.0.34再次出现了侵害用户权益问题,包括违规、超范围收集个人信息、强制用户使用定向推送功能。

基于此,工信部将依法暂停脉脉的违规行为,予以直接下架处理。

当日晚间,脉脉在官方微博上致歉,表示虚心接受批评与指正,针对工信部整改下架一事,已成立了专项组,立即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度排查和深刻反思,发现问题主要在于隐私声明之前初始化了第三方SDK等方面。

脉脉称,“目前,我们正在积极排查,并立即启动了整改,将尽快完成整改并提交有关部门审核。同时我们将积极与有关部门进行沟通,持续全面排查,推进应用合规工作的顺利进行,争取尽快恢复上架。”

事实上,这已不是脉脉首次被工信部通报,2020年10月,工信部发布的关于侵害用户权益行为APP通报(2020 年第五批)显示,由淘友天下开发的脉脉版本 5.3.32,涉及违规收集个人信息。

与此同时,脉脉还因侵犯隐私权被非注册用户告上法庭。原告王某认为,自己并非脉脉用户,平台非法获取、保有自己的手机联系方式、朋友信息、职业履历等个人信息,并未经同意向自己发送商业信息,侵犯了自身的隐私权。

今年2月,该案件有了最终进展。北京海淀法院认为,脉脉未经许可,以朋友的名义向原告发送短信,行为构成对其隐私权的侵犯。法院要求脉脉停止侵权行为、删除王某个人信息并公开致歉。

庭审中,脉脉致歉并表示,2018年产品在设计上不完善,给原告带来困惑,现产品已改进升级,不再向非用户发送类似短信。

不过,记者查询黑猫投诉、微博等平台发现,脉脉的侵权行为仍未停止,依然在向用户发送着各类骚扰短信。“光是今年,我就收到了几十条脉脉的骚扰短信,不胜其烦,不堪其扰!”一位曾注册过脉脉、但现在未使用的用户向记者展示了其短信截图。

对于此类情况,脉脉在黑猫投诉上曾回应称,可以回复“T”进行短信退订即可不收到短信通知。但该用户表示,脉脉每次发送短信的号码都不同,无法一次性成功退订。

脉脉“匿名区”频登风口浪尖,如何更好平衡用户体验与法律边界待解

一直以来,职场社交平台脉脉的“匿名区”板块都饱受争议。分析人士认为,一方面,它为脉脉带来了巨大的流量,但另一方面,匿名让不少用户得以发布一些针对公司的负面言论,因此也为脉脉带来不少争议。

2018年7月,在脉脉进行至今为止最后一次D轮融资期间,平台“匿名区”被相关部门责令限期整改,关闭匿名发布信息功能,加强对用户的管理。一个月后,脉脉“匿名区”升级为“职言”重新回归。

此后,升级的脉脉“匿名区”频登微博热搜,出现在各类互联网大厂的热点事件中,大多为各公司员工在其“匿名区”爆料所致。

也因为此,脉脉曾被多家互联网公司告上法庭,要求其交出匿名者真实的身份信息。脉脉方面公开承诺,在严格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公司不会以任何形式、向任何第三方提供职言区发帖用户信息。

“这么多年来,为了保护员工平等发声的权力,我们拒绝了无数投资人和CEO的删帖/查信息的请求,也因此接了无数的官司,就是为了让大家放心安全的发言,我们不会泄露发言者的信息。”脉脉创始人兼CEO林凡曾发动态称。

对于这个备受争议的板块,林凡多次表示,不会关闭“匿名区”,这是一个员工与企业平等对话的平台。脉脉愿意以第三方平台的角度,帮助企业和员工平等对话、积极沟通,促进矛盾的和解。

业内有观点指出,在互联网派系化日益明显的形势下,确实需要一个脉脉这样只为职场人服务的产品。脉脉成为了职场员工的“刚需”,但这也让一众互联网公司站到了脉脉的对立面,甚至不惜与其对簿公堂。

为缓解与互联网公司间的矛盾,脉脉曾多次作出让步。例如推出仅限公司高管、HR、公关人员或事件当事人方面进行申请的实名澄清功能、加强对内容方面的审核等等。然而,脉脉这些动作都“治标不治本”,无法真正缓解匿名爆料和企业诉求之间的矛盾。

北京市中闻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赵虎律师指出,首先,互联网并非法外之地,无论是脉脉还是平台用户都应该遵守法律规定,不得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

“其次,在涉及互联网用户侵权的情况下,民法典规定了通知与反通知制度。脉脉作为网络服务提供商,若用户存在侵权情况,平台只承担“避风港原则”——通知加删除的义务,就是由平台方通知侵权用户,用户方面作出解释后再通知权利人,具体责任由该用户承担。”赵虎表示。

“若用户爆料内容属实,则不算侵权,双方都无需承担责任。所以从平台方的角度来看,只要脉脉尽到相应的法定义务,就可以在商业模式上作出自我选择。”赵虎分析称。

“如何让匿名社区在既保障用户隐私,确保匿名隐蔽性的同时,还能将用户留言控制在理智、安全的范畴,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纠纷,是脉脉亟待解决的难题。”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

相关阅读
知网事件最新进展:市场监管总局依法对知网涉嫌垄断行为立案调查
市场监管总局依法对知网涉嫌垄断行为立案调查
重启电商战略,微博能否冲破流量桎梏?
字节跳动改名抖音集团,今日头条成鸡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