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投稿来源:于见专栏
如果说有人问年轻人最爱去哪里买球鞋,除了得物很难想到别的答案。
2015年,“毒App”从虎扑论坛分离出来,虎扑联合创始人杨冰为其第一大股东。
得物刚开始的名字还是“毒App”,作为国内最大的二手球鞋交易平台,以球鞋起家,逐渐延伸到潮服穿搭、单品的转卖,比如BE@RBRICK的小熊,甚至是科尼塞克的跑车。
尽管得物上的潮品琳琅满目,不过仍然要承认的是,得物爆发式增长离不开2019年以来的炒鞋热潮。当时尚未改名的得物处在千万级规模的球鞋需求和数量稀少的限量款、联名款球鞋的供需关系失衡中间,不仅让球鞋价格暴涨也让自己的估值暴涨。
暴涨的球鞋和雨后春笋般的鉴定师
最近越来越流行一句话,那就是炒股不如炒币,炒币不如炒鞋。
为什么这么说,还不是因为“一双李宁球鞋原价1499元,转手价高达48889元,暴涨31倍”的新闻。
只要球鞋还在被炒作,就铁定离不开鉴定行业,这样的鞋圈规则也催生了球鞋鉴定师的诞生。
在球鞋产业链里,球鞋鉴定师既是球鞋交易的关键一环,又是“炒鞋热”的受益者和围观者。
二手球鞋市场有多大?最新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二手球鞋市场规模已达60亿美元。这其中中国市场占了超10亿美元的份额。
庞大的交易量让球鞋鉴定师的收入蹭蹭上涨。二手交易平台商每双鞋的鉴定费一般在5元左右,平均每位球鞋鉴定师一天鉴鞋量在几百双左右,按此每天月入千元没问题。
球鞋鉴别之所以诞生,是为了解决球鞋爱好者购买限量版球鞋时,不得不从非官方的渠道购买,从而演化出鉴别真伪的需求。刚开始炒鞋的那些人需要到虎扑等社区,寻求懂鉴定的“大神”来帮忙。
久而久之这种社区变成了平台化的得物。
得物为了解决球鞋真假难辨的痛点,搞出一套专属于自己的鉴定标准,也就是业界所知的防伪四件套:得物鉴别证书、认证鞋扣、包装盒和胶带。过了鉴定的球鞋被称为“过毒”,也就是得物鉴定为真。
“过毒”听起来像是球鞋圈的“黑话”。
而得物的线上鉴定功能,只有第一次是免费的,之后每次收取10元。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末,得物平台线上鉴别数量累计超过9000万。
得物App的slogan一直是“权威鉴别,正品保障”,但这句话逐渐不被消费者所认可。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关于“得物App”的投诉量高达7万余条,“假货”“退货难”“客服回复慢”等情况屡屡出现。
得物App在宣传种表示自己和中检集团合作,“牵手‘鉴定国家队’鉴别‘标准化’”。但这一点被中检集团奢侈品鉴定中心否认了。
得物的“过毒鉴定”文化,不仅为二手商品的交易提供了信用背书,也渐渐成了得物的一门生意。
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
一款鞋背后可以是无数个活跃卖家,价格不是得物说了算,而是由卖家自己决定,得物只负责筛选出最低价推荐给买家。买家买入后,再由卖家发货给得物,经鉴定后再发给买家,这个过程耗时在一周左右。
这样的定价机制会让热门球鞋的价格存在实时变动的情况。
如此一来,炒鞋的人越多,身为中间商平台的得物也就赚得越多。得物每卖出一双鞋,会在中间抽取5项费用,包括技术服务费、转账手续费、查验费、鉴别费和包装服务费。这样看来,一双球鞋的价格被炒的越高,得物就抽更多的费用。
得物每年能靠球鞋交易赚到多少钱呢?
“得物”公开的营收数据显示,2020年月活用户已达到4000万的得物。每年GMV可达60亿-70亿元,相比国外的球鞋平台,这远远未到得物的天花板。美国球鞋交易平台StockX在2020年的GMV是1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18亿元。
赚钱的同时,也会遇到舆论危机,正所谓成也鉴定,败也鉴定。
不久前得物App就处在舆论的“暴风眼”:先是得物APP上的李宁球鞋被炒到48889元,后来又因为和唯品会的“GUCCI皮带真假之争”成为舆论的焦点。
此外,在球鞋市场种又想当运动员又想当裁判员的得物也多次被中消协点名。在中消协监测期内共被搜到的负面相关信息,大多关于假冒伪劣、鉴定费、优惠券等问题。
而得物引以为傲的四件套标准,也并非没有漏洞。
即使到现在,防伪四件套造假的现象还是存在。比如在1688上就可以买到“四件套”。闲鱼上只需花费20-30元便可以买到“得物防伪四件套”。
不法分子“克隆”多个假得物官方网页,一边生产、销售假冒的得物平台鉴别证书、认证鞋扣、包装盒和胶带等防伪“四件套”。
生产一套仿冒的“得物四件套”成本不到3元,却可以卖到20元以上。
鉴定是得物发家致富的命根子,但也是得物最大的弱点:鉴定真假全凭是得物一家之言。
球鞋鉴定师目前仍然不是一个得到劳动部承认的正式职业,鉴定师的行为缺乏行业标准,个人能力也参差不齐。得物上球鞋鉴定师的准入门槛也很低,只要授予“鉴别师”资质就可以参与鉴定。
背靠国内最大的篮球社区虎扑,得物做球鞋鉴定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内部人士透露,得物早期的鉴定师几乎都是从虎扑邀请过来的,最早的鉴定团队也只有十几人。
但是现在得物已经拥有131位鉴定师,是过去的十倍数量,这131个人累计鉴定了1.19亿件。人气最高的鉴定师已累计鉴定球鞋超过331万双。
随着生意越做越大,这样的小团队显然不能满足得物庞大的鉴定需求,于是得物开始扩充鉴定师团队,门槛也越来越低。
现在你只要在得物商答对50道球鞋鉴定测验题,就可以注册鉴定师参与球鞋乃至奢侈品的鉴定,如果活跃度很高的话,会有更高的曝光量和推荐量,如果成长为“鉴别王者”将成为平台合作鉴别师。
肉眼可见的高额利润,让假鞋贩子杀红了眼,如今不少鉴定师都分不出假鞋和真鞋的差距了。
由于球鞋的种类很多,国外、国内、各地的代工厂也各异,因此每个代工厂造鞋工艺也都各异,只有必须不断更新信息量,球鞋鉴定师才能避免看走眼。
而且,由于这行没有统一的权威标准,球鞋厂商也不参与鉴定,所以很难有定论。
造假只是最原始的办法,有些假鞋贩子选择走捷径,那就是在鉴定环节贿赂鉴定师。
2019年,Air Jordan复刻黑红配色AJ6。这一经典配色被假鞋厂商盯住,大批假货流入市场。一位鞋友同时进货300双同款球鞋,都是假货。
这些假货之所以无法被鉴定,第一是因为假鞋厂家用料使用了真鞋的材料。第二是这款鞋正品鞋款的中底无法差异这一细节。
事实上,最严重的问题却是,得物大批知名鉴定师被收买后参与了这次造假。有鉴定师在微博爆料称,假鞋厂家花巨资收买他被拒绝,随即遭到了各种威胁和骚扰。在他的微博中点名,鞋圈内多位知名鉴定师参与了这批假鞋的造假。
现阶段,鉴定球鞋还是一门“玄学”,也是鉴定师自身名誉的赌博。业内人士分析,不可能出现100%靠谱的鉴定标准,只是在耐克、阿迪等球鞋厂商没有推出完美防伪解决方案下,现在球鞋市场目前公认可靠度最高的判断真假方式还是鉴定鞋款。
鉴定师也不是万无一失的火眼金睛,总有看走眼的时候,在球鞋市场,只要不是从品牌仓库直接拿到手,都会有造假球鞋的可能,而且经常会出现不同鉴定师对通过一双鞋各执一词的情况。而这样一套粗糙的鉴定体系,也无法保证鉴定师和第三方卖家之间没有勾连和利益输送。
“如果你非得知道一双鞋的真假,那你就最少去找三家不同的鉴定平台去看,同行们都是死对头,肯定拼了命的去挑对方的错,要是都鉴定为真,那肯定没问题啦。”一位鉴定师对全现在说。
从天眼查上来看,得物转卖平台与其第三方鉴定服务商属于同一控制人。
如此一来不得不让大家质疑,自己鉴定自己卖的商品,如何保证鉴定服务的公正性呢?得物App靠鉴定文化起家,如今却让得物的公众信任被大打折扣。
尽管得物在球鞋二级市场抢占了先机,但其似乎还未真正明白,用户的首要需求才是优势,正品和品控暴涨才能换取用户信任,而不是价格。如果不加大平台的公信力,得物转卖平台的增长核心必然不会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