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热潮呼唤专属保险保障,业内:产品创新需重点考量自动驾驶技术因素

业内建议,厂商对于汽车的损害数据、薄弱环节更为了解,可精准切入保险保障的风险点。进一步,可以考虑由厂商进行产品的统一投保,在既定汽车价格不变的前提下,增加保险保障,给保险公司提供更多的样本数据,对消费者也更有利。

从多家企业官宣跨界布局新能源汽车,掀起造车热潮,到多款新能源车亮相车展,再到特斯拉事件,关于新能源汽车的风险保障,需求迫切也充满前景。但从现状来说,新能源汽车的承保仍然使用传统的行业条款,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受新能源车总体保有量小、车型迭代快、产业化时间短等因素,行业掌握的承保理赔数据有限,导致诸多差异性风险难以覆盖。

各方也在努力。据蓝鲸保险了解,保险机构正在通过积累数据,对比传统汽车进行转型分析,进行新能源车额风险评估,同时对接汽车厂商,进行特有风险研究;汽车厂商向保险领域延伸产业链,利用自身数据优势,推动协同,业内专家也强调,对于目前在新能源汽车重点布局的自动驾驶技术,将推动专属车险的责任转移和变革,建议厂商主动布局,统一投保;监管层面,近日,银保监会表示,将指导行业协会力争早日推出新能源车保险示范产品。

新能源汽车专属风险保障存缺口,承保理赔数据有限难支撑费率测算

4月19日,2021贵阳国际汽车展览会暨新能源·智能汽车展落幕;同日,上海国际车展开启,众多新车型中,新能源汽车仍然是亮眼角色。奔驰、宝马等传统汽车品牌、小鹏等造车新势力,以及小米、华为、百度等商业巨头跨业入局汽车市场,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加码提速,新品亮相。

新能源汽车热度递增,保障也要跟上,而近日在上海车展发生的特斯拉事件,再度提醒关于新能源汽车风险的关注。车险作为刚需,是公众汽车驾驶风险的兜底方,但针对在我国尚处于初期发展的新能源汽车,保障,尤显不足。

区别于传统燃油汽车,新能源汽车以电池作为供能主体,电池造价高且易成为风险源,当出现故障时多需要回归原厂维修更换,在充电过程中,也潜藏相关风险。同时,目前车险产品中重点承保的发动机,在新能源汽车中并不存在,而是以电动机驱动。两类汽车迥异的动力系统、工作原理,也对应产生不同的风险。

监管也注意到这一问题,“目前新能源汽车的承保仍然使用传统的行业条款,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因为新能源车在车身结构、动力系统、使用场景、维修保养等方面较传统汽车存在较大的区别,其风险特征和事故原因也呈现一定的特殊性”,日前,银保监会财险部主任李有祥在新闻发布会上明确指出。

然而,据蓝鲸保险了解,目前的车险市场中暂未有针对于新能源汽车的专属保险产品,新能源车主仍需投保传统的车险产品,而一旦出现需要出险的情况,定损难、理赔难成为常见问题。

费率厘定是关键问题,“目前覆盖新能源汽车风险的车险产品费率主要与车辆主体价格、使用年限、车辆性质等风险因子相关”,一位汽车服务机构相关负责人向蓝鲸保险分析指出,而对与新能源汽车有关的电池、电动机等风险因素,并未过多纳入考虑。

需求在前,新能源汽车的风险保障,需要加速覆盖落实。早在2016年,多部委共同出台《关于金融支持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若干意见》,其中明确要推动保险公司尽快开展新能源汽车风险专属保险产品;2018年,中保协组织产险公司、研究机构、汽车厂商等,共同就新能源汽车保险专属条款问题进行讨论,当时,业内即有消息,正在推进新能源汽车专属保险条款的制定,但截至目前,还未有落地。

“目前新能源车受总体保有量小、车型迭代快、产业化时间短、潜在风险未完全显现等因素影响,行业掌握的新能源车的承保理赔数据有限”,李有祥认为,以上因素导致的数据匮乏,是影响新能源车险风险保费测算的主要原因。

对于消费者而言,购买传统车险产品保障新能源汽车,不公平也不方便,诸多理赔保障缺位,中国自保网执行董事曹志宏向蓝鲸保险分析,“新能源汽车目前的标准化程度并不高,各个厂商的硬件、软件均存在较大差异,对事故率也造成较大影响;而且新能源汽车作为新兴事物,缺乏样本数量,因此在当下数据缺乏的现实中,保险机构难以开发出一个理想状态下的新能源车险,只能是处于逐步完善的过程中”。

多方推动专属产品落地,业内建议前瞻考量自动驾驶技术因素

当前,新能源汽车被视为车险值得期待的业务增长点,尽管有所困难,但从市场前景与风险保障责任角度来说,新能源汽车专属保险对于保险机构都有较大的吸引力,而各机构,也在探索。

“一方面,我们通过积累的历史新能源车承保、理赔数据,对比传统车在多维度上做了一些专项分析,以此评估新能源车的风险水平;另一方面,我们也在积极与主机厂等外部合作伙伴共同开展针对新能源车三电系统的特有风险研究”,平安产险相关负责人向蓝鲸保险介绍在新能源车险领域的突破方向,在其看来,新能源汽车专属保险的发展有必要性,也值得期待。

从行业视角来说,平安产险建议,保险机构在新能源汽车专属保险的探索中,一方面需要考虑因车辆结构差异带来的风险,比如三电系统的特有风险;另一方面也需要考虑新能源车辆使用中产生的风险,比如充电、自动驾驶、OTA升级等场景下带来的特有风险。

对于数据缺乏的情况,曹志宏则建议汽车厂商发挥更多的能动性,主动与保险公司进行合作,“厂商对于汽车的损害数据、薄弱环节更为了解,可精准切入保险保障的风险点。进一步,其实可以考虑由厂商进行产品的统一投保,在既定汽车价格不变的前提下,增加保险保障,给保险公司提供更多的样本数据,对消费者也更有利”。

协同趋势,正在形成。2020年,特斯拉注册成立保险经纪公司,注册资本5000万,特斯拉CEP马斯克也表示,新能源车险将成为公司的主要产品,保险业务的价值可能占整车业务价值的30%到40%。此前,小鹏汽车也成立了广州小鹏汽车保险代理有限公司;今年1月,吉利控股入股合众财险。

更进一步思考,目前,自动驾驶技术主要以新能源汽车为载体,在曹志宏的建议中,也增加了关于自动驾驶技术的考量。新能源汽车与自动驾驶,都必然是未来的趋势,他提出,“车险产品需要细化考虑自动驾驶技术影响下的保险保障,而自动驾驶技术的应用,或也将颠覆新能源保险,乃至整个车险市场”。

“高层级的自动驾驶技术下,事故发生率主要与厂商的系统、技术有关,而非传统车险对于驾驶人的习惯、年龄等诸多考量”,曹志宏认为,这或许会引导车险投保由个人向厂商转移,车险也可能从“零售”转为“批发”。

蓝鲸保险在业内了解发现,从行业机构、业内专家以及汽车厂商视角,均在期待新能源汽车专属的风险保障落地,监管统筹引领,也正在发挥作用。

“综合改革方案中,提到支持行业根据新能源汽车风险特点开发专属的新能源汽车产品,这也是银保监会下一步工作的重点”,李有祥介绍道,“下一步,我们会根据改革工作部署,指导行业协会力争早日推出新能源车保险示范产品,为新能源车消费者提供更全面的风险保障,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尽管李有祥也指出,“考虑到产品开发需要程序,具体流程相对来说比较复杂,不仅要考虑新能源汽车新的发展状况,还要结合目前保险行业掌握的新能源车相关风险数据及赔付情况等来综合测算,最后还要征求行业意见”。但在市场需求催发与机构推动下,新能源汽车专属保险,仍然值得期待。

相关阅读
蔚来、宁德时代的换电攻坚战
向上与向下的对冲革命:新能源车零售渠道变革
2020出行之变(二):新能源汽车的拥挤牌桌
提问2020:行业剧变的拐点之年,新能源汽车在比拼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