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面哥刷爆网络,被流量改变的人,后来都怎么样了?

人浮于众,众必毁之。

投稿来源:无相财经

互联网需要流量,流量围绕着人。

这些年,网红总是换来换去,尤其是那些突然窜火的,只要火了,就会天天被网红公司围着。

吃饭被人偷拍,上街被人跟着,闲下来被人骚扰。

火,的确能带来收益,甚至能改变身边的人,如今的拉面哥就是如此。

01

2021年的初春,在山东梁邱,有一位大叔,在众人的围堵中,逃离了自己的家。

他叫拉面哥,真名叫程运付。

看起来沧桑无比的他,其实是个正儿八经的80后,今年才39岁。

为了谋生,他和妻子摆摊卖拉面,无论风雨,每日出摊。

就这样已经持续了15年了,这15年,他从没涨过价。

3块钱能装小半斤的面条,每碗只赚5毛。

因为便宜实惠,他的生意越来越好。

有时,一天能卖上200多斤面,五六百碗面条。

当然,这也很辛苦,早上天没亮就要起床,一直忙到夜里,很难有休息的时间。

贫穷,普通,勤劳,淳朴,热情。

他就是芸芸众生。

在这个热衷于炫富和浮夸的年代,镜头后面,这样的人很普遍,又很可贵。

在农村大集的烟火中坚持煮了15年3块一碗的拉面,还不在乎钱。

这些元素集合在一起就是他走红的原因。

所以,当他被路人录下视频发到网络,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一夜爆火。

2月24日,拉面哥的视频冲上了抖音热搜榜前三,点击量超过2亿。

树大招风。

接下来的几天,全国各地的网红们都涌了过来,只为吃他一碗面。

当然,吃面是假,同情是假,收割一波流量才是真。

刚开始,程运付还很开心。

他们拍他们的,我拉我的面。毕竟人多了,生意就好了。

他还说:“来了山东就是一家人,我把人情看得比钱重。”

但他低估了网络的能量,渐渐地,围过来的人从几个十几个,变成几十上百。

他的摊前,已经没真的来吃面的顾客了。

而当围过来的人从面摊跟到了家中时,他甚至都无法正常生活了。

因为他家门口被各路直播网红围堵,更有甚者,为了抢占有利的直播位置,在他家门口搭帐篷、飞无人机,甚至飞滑翔伞。

所以,他逃了。

摊不出了,家也不回,躲到了亲戚的家里,思考人生。

可就在这时候,他被村民们嫌弃了。

02

火了,为什么不学大衣哥朱之文?人家一个朱之文带动了全村多少经济!

你看看,自从他火了,我们的日子整个就没个安生!

……

渐渐地,指责多了起来。

倒是村长机灵,眼瞅着来村里的豪车越来越多,为了接待络绎不绝的游客和主播,村委组织起来,连夜修起了新的停车场,拓宽乡间道路。

想借此留住“拉面哥”的热度,将这股流量转化为全村的财富。

有人在家蹬三轮车送起了游客,有人摆起了摊,招呼着过往行人喝热茶、吃水果。

某音上,工作人员招呼大家喝茶的可爱模样获得了上百万点赞。

离拉面哥家越近,摊位越是密集。

程运付家位于小山丘的半山腰,从山脚到半山腰,如今已经密布了烧烤、羊肉汤、烧饼等食品摊,还有套圈、射击等娱乐活动。

甚至,中国移动都来凑热闹——因为直播太多导致网速变慢,中国移动特地开来两辆信号车,来加强该地的信号。

“我从济南来直播就是来涨粉的,我对拉面哥的精神没啥信仰,也不是来吃拉面的。”

去年做生意破产后,38岁的杨希团在家研究了大半年的直播。

为了吸引眼球,他这次特地从淘宝上购买了红袍、绿发,来到拉面哥的村子,为的就是吸引注意力!

在拉面哥身边开直播,让他3天内粉丝从0涨到过千。

他说:“按照现在的粉丝量,每天靠打赏能挣几百块。明天我的绿帽子就会到,应该会在现场能吸引更多注意。”

而此前最早曝光拉面哥的视频,已经从有5、6万粉丝的涨到了80万以上。

增粉80万意味着一年可以轻松增收40万元左右。如果运营得好,增收百万元也是可能的。

受到这些小网红的耳濡目染,拉面哥程运付的心态也发生了转变。

从反感拒绝,到坦然接受。

他告诉记者,如果可以,他想一直红下去,红到将朴实、勤恳的沂蒙精神发扬光大,红到马蹄河村的村民都能过上好日子。

03

美国艺术家安迪·沃霍尔提出过一个著名的15分钟定律:在未来社会,每个人都可能在15分钟内出名。

但是,网络时代让成名变得容易,可遗忘也会来得更快。

而最可怕的就是这个遗忘。

因为流量很快就会找到下一个对象,继续狂欢。

但被流量侵袭过的人,往往很难保持清醒,也很难再回到生活的原点了。

比如曾经的大衣哥朱之文,现在就是村民们的提款机。

围追堵截,借钱不还,家门被踹......

但他不能生气,不能说一句拒绝的话。

他只能从家里走出来,强颜欢笑,成为这群人的视频素材,让他们满意。

还有酷似马云的范小勤。

被网红公司接出了农村后,他吃大餐、住豪宅,全国各地的“走穴”,直播、商演。

在榨干了最后一滴流量后,又被送回了农村老家。

曾经的追捧变成了调侃和奚落,他习惯性地伸手冲拍他的人要钱,可如今,再也没人买账了。

一场场流量狂欢,起于喧闹,归于羞辱。

拉面哥也是一样。

人群总会散去,很快,大众就会找到下一个“西施”“XX哥”继续收割着流量,而他还得继续着自己的拉面生活。

但我想,身边人对他的态度,绝对不一样了。

参考朱之文的遭遇,你永远不要低估,底层社会对他人的嫉妒和恶意。

人浮于众,众必毁之。

赚钱了会被道德、舆论绑架。

没赚钱,或许等待着他们的,就只剩下嘲讽了吧?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该投稿文章作者观点,不代表蓝鲸号立场。 未经授权不得随意转载,蓝鲸号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
相关阅读
和府捞面VS味千拉面:一碗面背后的“超级野心”
畅销50年,味道大师,营销鬼才…“不靠谱”的日清杯面里还藏着多少秘密?
拉面说的愿景:百年老店还是速食界的颠覆者?
资本“杀死” 兰州拉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