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打工的年轻人

保研成功后,我开了一家奶茶店。

投稿来源:蓝鲸浑水

近些年,随着新媒体和互联网经济的飞速发展,“低风险,低成本,低门槛”的自媒体领域成了众多大学生创业者的第一选择。

在你身边选择创业的学生群体中,可能每三人就有一个vlogger,每五人就有一个公众号主,每十人就有一个up主。

可偏偏就有这么一群人,非要反其道而行之。不仅要创业,还要做前期投入成本更重的实体行业。

一、“我管室友众筹了创业资金”

“说实在的,我真的不想考研”

冯冯:沈阳某985大学

校内文创店,开业三个月

启动成本:10万元

来自沈阳的文创店主小冯是一个“有点宅”的大四学生,和大多数大学生一样,平时喜欢吃零食,逛b站,没事的时候就做点小手工,送给身边的好朋友。

转眼间,大四来临,同学们实习的实习,考研的考研,乐天派的小冯也不可避免地陷入了“毕业焦虑”。直到有朋友提议:“你这么擅长设计小东西,干嘛不自己开家店呐?”

一语点醒梦中人,也让小冯第一次正式考虑创业的可能性。

小冯最初认为,创业就是自己可以经营一家小店,做一些自己喜欢的设计,有一份稳定的收入,只要设计的“够好看”,商品的销售不成问题。

她没有像大多数人一样从微商起步,而是在校园的一角开起了实体店。

“大学生这个身份是我的优势,可以让同龄的消费者更有亲切感。而把这个小店开在学校里,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我的优势。”

做设计,画图稿,找场地,谈厂家,把几位室友都变成了“股东”后,小冯就马不停蹄地开始了准备工作。

找工厂是个“体力活”,小冯先是在网上联系了几个评价不错的厂家,向他们寄去设计图稿,通过厂家制作的样稿来判断其工艺水平。

一个样品的价格在500-1000元之间,对比的工厂越多,投入的资金就越多。但为了找到靠谱的合作厂家,这是一笔不能省的开销。

在确定了厂家水平后,小冯就开始了实地考察。向小冯这种走量小,工艺要求较高的客户,并不受工厂的欢迎,给出的价格也普遍较高。小冯不得不到处游说,经过了几番讲价,才终于找到了一个“诚心”合作的厂家。

虽然有疫情的影响存在,但“小冯”对自己店铺的潜力依旧十分自信。去年11月,小冯的文创店在被无数小吃店包围的校园角落里,低调地挂起了招牌。

“保研成功后,我管朋友借了一笔钱”

松松:北航

北京低卡奶茶店,本科保研,合伙创业,开业三个月

启动成本:13万元

阿松是一名大四学生,2020年9月,得知自己锁定了保研资格后,终于松了一口气,打算用接下来的自由时间做点自己感兴趣的事。

这时,合伙人水水找到了他。水水在家上网课期间“减肥成功”,减肥过程的艰辛,让水水意识到了低卡食品对于减肥人士的重要性。同时,作为“奶茶控”的她,看到了新的商机。

“低脂奶茶”目前是一块市场空缺,巨大的发展前景也引起了阿松的兴趣。经营一家“喝不胖的奶茶店“的想法就此诞生。

奶茶店的选址十分重要。这个“大学生创业团队”将目标群体锁定在了高校在读生,决定将门店开在大学附近。“母校情结+更多女性学生”的优势,让阿松最终选择了“北航”和“北师”的中间位置。

“门店租金一月一万元,水电费用大概一月1000元”

没有足够的启动资金,阿松不得不向身边的朋友借钱投资。为了压缩成本,这支年轻的团队在筹备的每一步都精打细算。

朋友的奶茶店开不下去,就及时联系,低价收购设备,节省了一大笔开支;装修资金不足,那他们就自己装修。第一次在北京凌晨的冬夜干活,第一次因为受冻长了满手冻疮,夜不成眠...

终于,凭着十几万元的成本,小店初步落成。

“替代的思路”是阿松奶茶店的经营根本,他们不但要学习传统茶饮行业的技术和配方,还要找到0脂0卡的替代品。

为此,他们一整个秋天都泡在了研究室里,研发产品,筛选原料,改良工序...

就这样,“一群年轻人的折腾”让一家奶茶店从无到有,在去年十月,开了张。

“没什么,就是喜欢赚钱”

小王:英国UCL 大二

留学生,南京剧本杀,即将开业

启动成本:50万元

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大二英国留学生小王算是创业大军中的“违规抢跑”选手了。

因为海外疫情的原因,小王选择休学一年尝试创业。在五花八门的新兴行业中,她看准了“沉浸式”产业,“未来会是一个风口,而且南京头部也还没有形成,正是入局的好时候。”

优秀的地理位置,能大大减少经营的压力。2020年6月,小王的剧本杀店,开在了南京师范大学附近商圈的地下一层。

店铺面积在300平左右,同一片区域内,还有猫咖,泰拳馆等商铺,形成了“休闲娱乐消费区”。旁边的大学和酒吧街,也为它提供了更多的潜在消费者。

沉浸式是一个大的框架,下面有很多具体的分支,最开始小王考虑在沉浸式戏剧入手,也跑了很多地方,做了很多考察,但模式重,地域差异大等问题让她暂时放弃了这个选项。

接着,喜欢“恐怖风”的小王又将方向瞄准了装修成本低,客单价高,客流量大的“沉浸式恐怖密室”,但和合作伙伴的沟通不畅,也让这个计划被迫搁浅。

最终,她选择了最易上手的“剧本杀”作为突破口。小王没有选择自己经营,而是找到了本地“自带流量”的成熟运营团队,采用“投资+运营”分离的经营模式。

抛开管理者的身份,更多地,以一名学习者的身份,投入到了新店的工作中。

父亲对她创业方向的肯定,给了小王莫大的帮助。这种支持,不仅体现在金钱上,更是一种“精神依靠”。父亲的影响,是动力,也是压力。

“会拿自己和他做比较,觉得自己没法做的像他那么好。但这也是一种鞭策,我不喜欢让自己和别人失望。”

二、“创业每天都是问题”

“上街给人发传单,以前给钱都不干”

小冯的文创店刚一开张,就面临了严峻的考验。

压货,是小冯遇见的第一个问题。

投入多少钱/第一批生产多少货,没有想象中的“很容易卖”,取而代之的,是冷清的店铺和与日俱增的自我怀疑。

“爱面子”的小冯甚至为了招揽顾客,和室友去校园里发起了传单,但收获的效果甚微。客流量不见增长,又损失了一笔“广告投入”。

小冯也只得放慢了推出新品的节奏。而老掉牙的“梗”和过时的款式,想要吸引喜欢“新潮”的年轻人,更是难上加难。

当小冯一筹莫展的时候,隔壁奶茶店的火爆吸引了她的注意。同奶茶店合作的想法就是在这个时候出现的。

和奶茶店老板的第一次沟通,谈不上愉快“人家当时很惊讶,可能之前都没太注意,我们存在感确实太低了。”

不过,在小冯的软磨硬泡下,奶茶店主最终还是答应先试一试。就此,小冯拥有了和奶茶店的第一个“联名系列”。

奶茶店推出了小冯设计的随行杯,胸针,环保袋;小冯的店里也摆出了奶茶店的满减优惠券。不出所料,这样的“联动”确实吸引了一批在校生,解决了燃眉之急。但这样的热度转瞬即逝,大家的兴趣来的快,去得也快。

接二连三的打击,让小冯不得不重新考量自己的创业决定。之前很多没有考虑清楚的问题,也逐渐暴露了出来。

开在学校里的文创店,虽然能更好的吸引大学生顾客。但一旦寒暑假来临,周围就几乎变成了一座“空城”。小冯刚刚起步的小店只得暂时停业,将目光转向线上微店,打算用线上的收入,缓解线下的压力。

但就像小冯最开始预想的那样,线上成熟的文创店,手帐店早已不胜枚举。要找出自身的优势特色,提高知名度,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对小冯来说,难上加难。

“创业每天都是问题,没问题才奇怪呐。”

刚开始租房,阿松就遇到了创业的“坑”。由于不了解行业“潜规则”,2w的押金打了水漂。

作为“门外汉”的阿松,本应在营业前,去喜茶,coco等店铺观察学习,但因为时间紧迫,只得“赶鸭子上架”,直接开了张。

“没有踩在前人的肩膀上”,让阿松浪费了很多时间。经验缺失,导致许多方面考虑不周。

学生消费能力的不足,使得店铺的实际销量和预期相距甚远。花费大量时间研发的线下“智能收银系统”也并没有派上用场,被搁置在了箱子里。

受到疫情的影响,线下客源骤减。阿松和合伙人本想先靠线下收益“养活自己”,在寒假,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产品的研发上。

但疫情带来的生存压力,让阿松不得不提前开始了线上营销。上线“美团外卖”,“饿了么”的同时,阿松也做起了社群运营,为奶茶店创建了了自己的公众号顾客群。

好在,“0糖0卡奶茶”的理念和大学生身份的加持,短期内就吸引了一大波年轻人。外卖平台对新店铺的扶持,也让奶茶店连续一周出现在同类商家的推荐页上,大大地增加了曝光度。

年轻的奶茶店,终于在线上找到了自己的方向。

店里的每一杯奶茶几乎都由阿松亲手调制。阿松的难题,也从对“奶茶卖不出去”的担忧,转为了如何加大产量的焦虑。

“测本测到凌晨,挣钱真的不容易”

虽然店铺还没有正式开业,小王也已经感受到了做一名“合格老板”的不易。剧本杀老板不是个轻松的工作。在一个剧本最终呈现给玩家之前,要经历多道“工序”。

为了保证剧本的口碑和玩家的体验,全国各地跑展会,选本,测评,各个环节,都需要老板亲力亲为。

去年12月份的昆明剧本杀展,是小王参加的第一个展会。为了拿到高质量好本,虽然伴有强烈的高原反应,小王还是第一时间加入了“抢本大军”。

下午一点,拿起手机,准时开抢。推理本,恐怖本,情感本,机制本...店家不仅要有独到的眼光,从五花八门的作品中锁定好本,还要用过人的手速和同行争夺为数不多的测评名额。

如果错过测评机会,买本就像瞎子过河,只能盲选。

剧本发行通常分为两种。普通盒装本价格在1500-2000元不等,城市限定本有着更高的品质,和更贵的价格,并在每个城市限制发行数量。

往往,只有各城市已成规模的店家才有资格拿到城限授权,不成熟的小门店则多是陪跑。

随着沉浸式娱乐产业逐渐普及,全国各地剧本杀门店数量激增,但好的剧本杀作品却依旧是“凤毛麟角”。

这也导致剧本的发售过程中经常出现“僧多肉少”的尴尬局面,头部发行在行业中享有巨大话语权。

小王告诉作者,“展会一般是三天,一天要测三个本,从中午玩到凌晨是常规操作,身体有的时候吃不消,但我也真的对剧本杀上瘾了。”

小王不愿放弃任何一个学习的机会,即使是需要深夜测评的“恐怖本”,她也是为数不多参与其中的女性玩家之一。

年轻的面孔一度让同场玩家对她“剧本杀老板”的身份产生怀疑,甚至还有玩家询问她是否成年。

小王没想到年轻也会成为创业路上的阻碍。

如何学会与和自己父辈同龄的人社交,谈合作;如何在比自己年长几岁的员工面前,找到最舒适的相处模式,担任好管理者的角色,是当前最让小王头疼的问题。

她也曾试着当过一段时间“甩手掌柜”,把大多数筹备工作都交给合作团队完成。可是马上,小王就发现了这样做的弊端,装修工期延长,家具不能按时到位等问题接踵而来。

逃避终究不是解决问题的方式。小王开始了自我反思,“确实,收益和责任应该是成正比的。既然大部分钱都是我赚的,我也没理由要求人家承担更多责任。”

三、“毕业后,我还是想去大厂”

线上渠道打通后,阿松每天忙的不可开交。

销售量达到瓶颈,不是客人不够,而是生产力不足。人手短缺,是阿松现在“幸福的烦恼”。他认为当前产品太单一,和合伙人水水一起,加紧了新品的研发。

研究生开学后,阿松准备将店铺交给合伙人打理,自己则逐渐退出店铺的“一线工作”。

毕业后,阿松并不打算全身心投入创业中,而是想去“大厂”先锻炼几年。趁着年轻,在更高的平台,看看更大的世界。

谈起对同龄人创业的建议,阿松表示:“想做就只管去做,有些弯路是一定要走的,有些南墙是一定要撞的,但是撞破了南墙,走完了弯路,前面是有东西的。”

“25岁前,我给自己定下了一个经济独立的小目标。”

比起阿松,剧本杀老板小王有更多的规划。谈起未来,小王给出了一串数字。

“根据合作团队之前门店的收入推算,月均收入在8,9万元左右。投资50万元大概半年就可以回本。回本之后,马上考虑开下一家分店。”

当然,小王的野心远远不止于此。当她意识到了剧本杀行业客单价难以提高,只能靠不断多开分店保证收入的弊端,就做起了转型的打算。

剧本发行,位于剧本杀行业的产业上游,是创作者和剧本杀店家的“中间商”。既为店家提供优质剧本,又帮助创作者分担美工,包装,测试,销售等工作。

发行机构和剧本杀作者的合作方式主要有三种:

1、买断。发行方支付作者买断费用(一般为2000-8000元),后续销售利润与创作者无关。

2、分成。发行方与作者签署合作协议,根据销售利润与作者分成。创作者一般可以拿到30%的利润,特别优秀的作品可以达到五五分。

3、两者混合。发行方先支付创作者一定的报酬,后根据销售数额再进行利润分配。

优秀的发行还可以开办展会,为全国各地的剧本杀店家和创作者搭建沟通平台。既可以从中获得利润,又可以为自身积累更多资源。

“光说不做”从不是小王的风格。当她看到发行机构的利润空间和不受地域限制等优势后,她开始招募创作者,构思剧本,筹备工作室。

同时,小王也没有放弃对其他沉浸式业态的探索,正在和很多优秀的团队探讨合作,想要在南京真正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沉浸式帝国”。

“其实赚钱本身是手段,不是目的。不建立在物质基础上的情怀都是空谈。”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该投稿文章作者观点,不代表蓝鲸号立场。 未经授权不得随意转载,蓝鲸号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
#蓝鲸浑水 | 新消费观察
相关阅读
距离Web 3爆发,还差一个“三点钟社群”
“迷你仓”背后:年轻人尝鲜,创业者开荒
互联网大佬们的下一站,奋斗在直播间
实习生跟我吐槽:做VC太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