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12月17日),本年度“药企大考”—医保谈判已落下帷幕。7款PD-1齐聚一堂,三家本土药企与四家跨国药企的正面交锋更将这场年度大戏推向高潮。
16日晚间,据多家媒体消息,默沙东、BMS、AZ、罗氏四家跨国药企全部折戟,恒瑞医药与百济神州大概率谈判成功。消息称,恒瑞医药的卡瑞利珠单抗(商品名:艾立妥)4个适应症皆进入医保目录,入选价格降低至3000元/支、年费用4.5-5万,是去年信达生物谈判价格的一半。
上述消息暂未得到官方确认,蓝鲸财经向恒瑞医药、君实生物求证,对方皆表示,受医保局签署保密协议所托,参与企业暂时需要对谈判结果进行保密,等官方统一公开后药企方可对外宣布。
但近几日,恒瑞医药、百济神州在资本市场的表现似乎佐证了上述消息的真实性。百济神州在谈判当天(12月16日)大涨8.41%;12月17日,恒瑞医药盘中一度涨停,市值创下历史新高。
作为生物医药的风向标,PD-1降至5万进入医保,对整个行业而言是一个非比寻常的信号,多位生物医药企业高管对蓝鲸财经表示,这场谈判可能会像“4+7”带量采购那样带来深远的影响,甚至重塑行业发展方向。
恒瑞、百济、信达有望三分天下,后来者还有机会吗?
据高特佳弘瑞博士后王啸峰介绍,PD-1抗体作为免疫疗法的“基石”,其机理是通过结合T细胞表面的PD-1,从而阻止PD-1与其配体PD-L1的结合,阻断肿瘤逃逸信号,发挥抗肿瘤的功能。由此可见,PD-1是在免疫层面发挥功效,与以往靶向治疗的机制有所不同,因此,成为制药行业研发的热点。
截至2020年12月,国内有6款上市的PD-1抗体和2款上市的PD-L1抗体。除此之外,上市申请的品种有3个,临床阶段的品种有30个,在进行的临床试验多达280余项,由此可见,PD-1抗体赛道竞争十分激烈。
第二梯队的PD-1/PD-L1产品大多也已处于上市申请阶段,比如誉衡药业赛帕利单抗、康方生物/中国生物制药的派安普利单抗、嘉和生物杰诺单抗、基石药业舒格利单抗、康宁杰瑞/思路迪恩沃利单抗等5款产品均已提交上市申请,科伦、复宏汉霖等企业的产品也处于即将上市申报阶段,未来两年内,可能将再有十余款PD-1/L1上市。
后来者尚在为上市获批而努力,领跑者却已进入了价格战的肉搏阶段,接下来的PD-1企业还有机会吗?
一位医药分析师对蓝鲸财经表示,对于之后的PD-1企业而言,恒瑞今天的价格可能就是未来它们的天花板,各家面对的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行远致同负责人则指出,根据以往的药物市场统计情况来看,一般进入市场的首个产品市占率可以达到近百分之五十,第二个品种市占率在30%-20%区间内,第三个品种市占率在10%,左右基本上前三个品种就能覆盖80%-85%左右的市场。
考虑到医保对院内市场的巨大影响力,这样的市场规律可能同样适用,就此而言,恒瑞、信达、百济神州如果此次入选消息为真,就有望三分天下。
照此估算,留给后来者的空间也就非常有限了,而且还会相对分散。
但另一位业内人士也指出,PD-1赛道在降价前已经十分拥挤,赛道内的玩家其实应该对价格战有一定的心理预期,即使在5万一年的价格,企业应该也有能存活的利润空间。
多位专家同时表示,同类管线的企业未来的关键点在于差异化。行远致同负责人认为,接下来的pd-1很可能会选择在适应症和适用人群上做出差异化优势,在临床策略上做出创新,比如在肝癌和肺癌适应症上,从HR降低作文章,或者与自己的其他疗法的联用等。
高特佳弘瑞博士后王啸峰则认为,创新药的研发除了关注产品的成本、差异化、研发进度和创新性以外,更应该重视是否解决未满足的临床需求,带来有价值的临床获益。
PD-1降价的冲击波正在整个行业弥漫开来,多位生物医药的企业高管在交流中将其与“4+7”带量采购类比,称其将重塑创新药价值体系。
挤掉泡沫,或重塑创新药价值体系
其中一位高管表示,PD-1的今天可能就会是其他热门管线如CD47等的明天。因为大多企业还是在做Follow者(跟随者)的事情,所以壁垒低,这就导致在过度竞争的环境中,最终变成了价格战。
他认为,风险和回报是永远是挂钩的,没有风险也意味着就没有创新,也就意味着没有竞争门槛,自然就意味着你未来的商业风险很大。这次PD-1降至5万,势必会让投资人也重新思考,类似的企业管线价值究竟几何。
这次的冲击从长远来看是个好事,戳破了一些泡沫,他强调道,同时也在影响未来的资源分配导向,创新药企需要真的扎根创新,做面向国际的创新,从而得到更多的市场,才能更好地生存下去。
另一位医药界人士对蓝鲸财经表示,生物医药高速发展的大趋势不会改变,但投资者可能会对只是追随热门靶点研究开发的项目会更加谨慎,对于真正创新的企业而言反而是利好。
行远致同负责人则指出,这次降价冲击对于早期或者说中早期的项目来说影响会更大一些,市场很有可能会降低对这些企业的预期,这就容易打乱原本的发展节奏,同时也在它们的未来品种开发上给了更大的压力。
PD-1的降价冲击才刚刚开始,它给整个行业带来的影响还有待观察,蓝鲸财经将持续关注。(yushiqi@lanjinger.com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