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靠蚂蚁金服、腾讯与中国平安,众安在线为什么还是扶不起来?

众安在线背景再强悍也很难说未来一片光明。

投稿来源:于见

在一众因“风口”而起的互联网保险公司中,提及背景,最绕不开的就是号称拥有“三马”加持的众安在线。

作为国内首家互联网保险公司,众安在线背靠蚂蚁金服、腾讯和中国平安,是国内互联网保险企业的“标杆”。它于2013年9月正式获得中国保监会同意开业批复,2017年9月,众安在线成功登陆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

除此之外,在2018年8月,众安在线宣布旗下众安国际与孙正义旗下的软银愿景基金签署了股东协议,双方将在海外市场持续发力。

马云、马化腾、马明哲、孙正义......在一众顶级资本“大佬”的背书下,众安在线从一创立就吸引了巨量的关注目光。上市之后,众安在线的市值也很快飙升至一千亿的规模。

可惜的是,无论是在公司业绩还是在股价表现上,众安在线都未能继续保持创办之初的那股良好势头。截至2020年4月9日收盘,众安在线的总市值只剩390.97亿港元,离近年高点时的千亿市值已经跌去超过六成。

为什么会这样?

根据众安在线上市以来的历年财报我们可以看到,公司始终处于巨额亏损的状态,这让它一直无法获得投资者的认可。

最新的2019年财报数据显示,众安在线在2019年全年的净亏损为4.54亿元,这个数字虽然相较于前年的17.44亿元净亏损大幅减少,但离盈利还是有距离。

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众安在线实现亏损缩窄并不是因为其主营业务的大幅改善,而是受益于众安在线在投资上的收益。根据财报数据显示,众安在线凭借A股市场的强势上涨态势在2019年收获了超过18亿元的投资收入,同比大幅增加,而一旦去除或类比前年的投资收益水平,众安在线的亏损情况可能就没有那么乐观了。

从这个角度来说,众安在线并没有从根本上扭转它自2017年以来持续性的亏损扩大状态,即便总营收一直在上涨,但营收增加、利润不增加一直是坊间对于众安在线集中“吐槽”的点。

众安在线什么时候能盈利?这个问题可能在短时间内都不会有明确答案。

从业务模块上来说,众安在线创立以来一直把保险、科技及包含生命科技、虚拟银行等项目在内的其他业务作为公司主营的三大业务板块。

但在这三大主营业务中,市场并没有看到与众安在线目前行业地位相匹配的业绩表现。

在主营互联网保险业务上,虽然众安在线在去年实现了整体性的盈利,但考虑到从2019年下半年起,众安在线的保险业务就出现了大幅的亏损情况,2020年不太乐观的社会大环境可能不会给这块业务带来更多的“惊喜”。

而在科技业务和其他业务上,目前众安在线仍然处于大幅投入阶段,二者的年度亏损额都超过了三亿元,这些业务可能很难在短期内为公司盈利“输血”。

过去的2019年,众安在线保险业务实现的全年净利润只有七百多万元,其中差额是其上半年大幅盈利、下半年又几乎“亏光”的体现。

为什么进入2019年下半年众安在线的保险业务亏的那么厉害?除去上半年A股市场一片向好的投资收益外,众安在线一直存在的高额承保亏损状况被众多业内人士给指了出来。

作为一家新兴的互联网保险巨头,众安在线承保亏损状况一直不容乐观,其保险业务综合成本率从来没有低于过百分之百。再加上宏观经济大环境的不乐观以及众安在线旗下保险产品投诉率较高,这更让其保险业务面临困境。

科技业务和其他业务板块就更不用多说了,在这些光看名字都是产业“前沿”的业务领域,众安在线想要靠它们实现快速盈利不太现实。

除了以上这些问题之外,众安在线一直以来对于阿里系的“依赖”也颇为惹人诟病。

虽然背靠蚂蚁金服、腾讯、平安保险这三大“巨头”,但鉴于蚂蚁金服一直是众安在线的最大股东,蚂蚁金服在产品及内部管理上始终是由阿里系所主导,这从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它在短期内无法将背后更广阔的资源给挖掘出来。

从淘宝、天猫的退货运费险,到背靠支付宝的“尊享e生”、好医保系列等,众安在线的核心保险产品中的绝大部分份额都由阿里系流量贡献,这种成立几年之后始终未能改善的情况将限制众安在线发展的“上限”。

考虑到不管是腾讯还是中国平安自己都有着旗下众多互联网保险业务的深度布局,未来众安在线很有可能会面临很大的竞争、分流问题。

再加上往消费金融生态上的转型不顺畅、互联网金融行业风险上升、多次因用户投诉被相关部门要求整改......种种因素更加剧了众安在线目前所面临的困难。

不可否认的是,众安在线自成立以来确实在互联网保险以及以科技项目、互联网医院等为代表的新兴业务中为整个互联网行业带来了诸多良性示范。但几年时间过去了,众安在线还是要尽快给到投资人一个“满意”的答复、尽快实现盈利才行。没有良性循环的商业模式下,众安在线背景再强悍也很难说未来一片光明。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该投稿文章作者观点,不代表蓝鲸号立场。 未经授权不得随意转载,蓝鲸号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