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无印良品频遭山寨与碰瓷,今天遭的心是过去商标布局欠的债

近期出现的一系列商标侵权事件,正在上演一轮精彩的“欺诈与维权”悬疑烧脑剧。作为旁观者,孰对孰错竟非一时能断,而就这小小商标背后,也牵涉出一桩金额高达5000万元的赔偿案。

投稿来源:青峰财经

近期出现的一系列商标侵权事件,正在上演一轮精彩的“欺诈与维权”悬疑烧脑剧。作为旁观者,孰对孰错竟非一时能断,而就这小小商标背后,也牵涉出一桩金额高达5000万元的赔偿案。

01

商标“最大罚单”诞生,小米科技获赔5000万

进入2020年,在大家还在纷纷进行年终盘点之际,一起涉及金额达到5000万元的巨额赔偿案件再度走入公众舆论视线。

1月8日,在由江苏法院盘点发布的2019年度十大典型案例中,中山奔腾公司因侵权赔付小米公司5000万元一案被评选上榜。这起案件的判决尤为经典,一方面它在金额上创下了中国司法史上的一大“最”,成为近三年来国内已公开商标侵权生效判决中的最高赔偿额;另一方面,这也是自去年国家在政策层面要求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后,做出的一项带有警示意义的惩罚性判决。

而整个事件的起因皆要从小米品牌走红和AIoT战略布局的故事说起。

2010年,小米正式成立,当时的全称为北京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并将自身定位为专注于高端智能手机产品的创新型科技企业。2011年,小米正式发布第一款手机1S。凭借高水准硬件的堆叠和极致的性价比,小米品牌开始在互联网上走红,而一心扑在做手机上的小米,在当时还处于沉迷开发新机,争夺智能手机市场早期红利的阶段当中。

但就在小米品牌走红后不久,位于广东中山的奔腾电器发现了其中商机。

在小米手机发布的同年,奔腾电器提交申请注册了第10224020号“小米生活”商标,目录下的产品包含挂烫机、风扇、电磁炉、电饭煲、冰箱等商品。

到了2016年,奔腾公司开始大规模使用小米生活商标进行推广,并在其产品包装、网站、域名、微信公众号等多处效仿小米品牌设计,就连其宣传标语也改成了“小米生活,为品质而生”。除了故意模仿小米产品设计以外,奔腾公司还模仿了小米的商标logo标识,在字体选择、配色和线条粗细等方面均与小米品牌logo保持一致。

原本做手机和做电器的两家公司是井水不犯河水,小米商标注册限于第9类,小米生活商标注册限于第11类,但随着小米生态链的扩张和AIoT战略的正式部署,小米也开始在原来的商标下注册起了第11类的目录,而这一提交申请后才发现,因相同或类似“小米生活”,小米自己的注册申请屡遭驳回。

2017年10月,小米公司正式向国家工商总局提出无效宣告请求,启动了救济程序。随后原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评审委员会作出裁定,认定中山奔腾公司行为构成商标法所指以其他不正当手段取得注册的情形,予以无效宣告。

2019年中旬,小米就中山奔腾公司商标侵害一案取得一审胜利。此次胜诉为终审胜利,5000万元的罚款为适用三倍惩罚倍数的惩罚性赔偿。而在奔腾公司使用小米生活商标的这几年间,销售额高达6118万余元,获利2000余万元。

在小米生活商标案落定后,小米也加强了在商标知识产权上的保护力度。据Wind数据显示,仅在2019年12月,与小米商标侵权有关的诉讼判决就多达29起。在这些判决中,我们看到多个与小米品牌相似或类似的抢注商标被裁定无效,其中包括“小米之家”、“小米生态链”、“米小mixiao”等多个商标标识。

02

商标的“李逵”和“李鬼”,无印良品在华丢了中国商标

事实上,因为商标问题而被诉诸法律的企业不在少数,就连苹果、無印良品这样的一线国际品牌也因为一开始不重视商标注册,在中国市场折了腰。

2019年12月,持续了十八年之久的“无印良品”商标之争终审宣判。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就无印良品侵犯商标权纠纷案作出终审判决,判令良品计画、上海无印良品立即停止侵犯棉田公司、北京无印良品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在天猫“无印良品MUJI官方旗舰店”和中国大陆的实体门店发布声明以消除侵权影响,并赔偿经济损失50万元及合理开支12.6万余元。

良品计画和上海无印良品就是我们所熟知的“MUJI無印良品”在中国大陆的运营公司和主体公司,而在这次判决后,坊间也在调侃称“山寨”赢了“正品”。

“MUJI無印良品”在 2005 年正式进入中国,第一家门店位于上海。但其实早在 1999 年,良品计画就已经在中国申请注册了“无印良品”商标,但当时的商标申请数量仅为11件,并且只覆盖到了日化用品、服装鞋帽、家具、科学仪器、广告销售等少数几个商标类别,而在随后的几年中,这11件商标中还有数件因为未续展而失效。

2001年4月28日,也就是在“无印良品”注册商标的两年后,海南南华实业贸易公司成功注册并拿下了中国商标“无印良品”。该商标当时注册限于第24类商品,目录下包括棉织品、盖垫、坐垫罩、 毛巾、毛巾被、浴巾、被子、被罩等家居产品。2004年,该商标转被让给了棉田公司,也就是此番诉讼中的最初的原告方。

2015年,北京棉田联合下属的北京无印良品将日本“無印良品”告上法庭,理由就是涉及在第24类目录下使用了“无印良品”的标识。但在这次诉讼中,無印良品几经波折,不仅没能撤销掉北京棉田公司的商标所属权,还要给出60余万元赔款。

据爱范儿报道,在一些商场里,山寨版无印良品门店从产品设计到店内装潢都抄得妥妥帖帖,以至于让消费者真假难辨,这种情况和小米生活“倒贴”小米本尊极为相似,但为什么前者输了,后者却赢了?

权大师创始人孟潭认为,一方面对于北京棉田而言,虽然它获得了商标注册(对于商标局来说,审查商标注册时更多是与在先递交的商标申请去比较,如果不存在与在先申请相同或相似的情况,该商标就有可能获得授权)。但这并不意味着其商标权是稳定的,如果其存在与其他人的在先权利冲突,后续依然有可能被无效掉。

实际上,在2001年无印良品商标公示期间,日本MUJI無印良品就曾提出过异议,但 2012 年被最高人民法院驳回,认为当时MUJI無印良品在国内知名度有限,不足以构成恶意抢注,裁定不撤销注册。

同时北京棉田方面也解释称当年无印良品商标注册,是来源海南南华实业贸易公司生产出的无印染概念毛巾,结合当时台湾无印良品歌手组合的知名度,以及道家的哲学思想所致。

虽然商标局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基于商标跨类保护的原则,维持了北京棉田方面第24类注册,但北京棉田的行为表现却并不像其解释的这般,其门店设计的风格与日本MUJI风格极为相似,最终致使两家公司再次陷入持续多年的诉讼战。

权大师创始人孟潭认为:如果一个企业获得了另一个品牌名在其他商品或类别的注册,但在产品、服务和销售等层面与在先品牌有明显区隔,那么是没有问题的,比如新东方英语教育和新东方厨师教育;但如果出现类似上述提及的“小米生活”,估计在品牌展示和宣传上傍名牌,那么一定会轻则丢失商标权,重则赔款惩罚;对于类似北京棉田“无印良品”虽然本次赢得了官司,但如果后续门店设计的风格与日本MUJI风格依然不区分的话,免不得双方会有持久的诉讼站,胜负难定。

从以上案例也可以看出来,对于初始的品牌方而言,一方面商标布局除了早更要全,千万不要遗漏相关类别给其他竞争对手以机会,比如以上案例中第24类的“无印良品”就属于遗漏了类别;另一方面维权也要早,千万不要等到跟随品牌在一定范围内建立了自己的品牌声誉和形象再进行维权,这时候维权的成功几率就小了许多。

03

商标里的百亿产业,阿里与南极人的经验值得借鉴

近年来,关于商标抢注、侵害类的诉讼案件呈现高发态势,背后则呈现出一条价值百亿的产业链。

权大师创始人孟谭介绍,据最高人民法院去年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全年共新收各类知识产权案件1562件。在新收案件中,按照案件所涉客体类型划分,商标类案件达711件。同时,在全年新收民事、行政和刑事案件中,专利和商标案件增长幅度较大,分别同比增长了103.6%和80%,而与商标有关的知识产权案件在全部受理案件中占比45.5%。

商标一事可大可小,有人因为丢掉商标损失千万,也有人仅仅因为商标授权一年就赚了上亿元。

根据南极电商公布的2018年财报显示,其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3.53亿元,净利润为8.87亿元。其中,品牌综合服务业务收入接近9亿元,毛利率达94.11%。而在2019年前三季度,南极电商实现营业收入26.47亿元,其中品牌综合服务业务收入达到2.12亿元。

品牌综合服务收入即授权“南极人”品牌所得,以保暖内衣起家的南极人,从2008年开始提供品牌授权服务。如今,“南极人”品牌已经覆盖到服装、家具、日用电器等多个品类,这其中都是南极人将业务转型为品牌授权引发的变化。

南极人仅仅是近些年品牌授权产业发展的缩影,消费者对这类商品还有一个更准确的概括:贴牌产品。据国家知识产权局数据,2018年我国商标注册申请量为737.1万件。截至2018年底,我国国内有效商标注册量(不含国外在华注册和马德里注册)达到1804.9万件,每万户市场主体商标拥有量达到1724件,其中就产生了不少共用商标的“贴牌产品”。

商标申请数量大增,也从侧面反映出人们对商标保护的意识也在加强。因此在早前互联网创业潮当中更关注业绩增长的企业,如今也开始回过头来密集注册起了商标。比如阿里巴巴在2017年一口气注册了超过2000多个商标,其中就有引发热议的“阿里妈妈”、“阿里姐姐”、“阿里妹妹”等。

但当时这样的举动也真的在后来派上了用场,阿里妈妈如今已经成为阿里巴巴旗下的一个重要的电商广告交易平台。由此可见,商标宜多不宜少,尤其在注册类别上,如果拿不准未来业务扩张的方向,那么也要尽量多地覆盖到不同类别。

但真的遇到商标问题后又应该怎么办?权大师孟潭向青峰财经表示,对于企业来讲,常遇到的问题主要是两类:一类是商标缺乏显著性或者在先申请障碍导致注册不下来,另一类是注册下来后碰到有碰瓷或者傍大腿的,导致后续用权维权的问题。

针对无法注册的情况,如果是因为缺乏显著性(比如类似早期的360、饿了么等等),那么可以做好长期申请准备,后续随着企业发展的壮大以及品牌名由非显著性变成显著性(广告或市场数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佐证证据),就有机会拿下这个商标。这当中一个最重要的关键点是,需要持续递交新申请(无论中间是否被驳回),抢占商标的申请权。如果是因为在先申请障碍(有其他申请人在你递交日之前递交了相同或相似的申请)导致注册不下来的,那么建议可以采取更换名称、协商购买的方式,如果企业坚持原有名称的话也不希望购买的话,那么可以采取低调等待对方注册满三年未使用而撤销掉对方商标,扫除在先障碍。

如果遇到第二种导致的用权维权情况,一定要早发现早处理。对于自身的商标也一定要进行实时监控,随时发现有人在注册跟您商标相同或相似的商标,或者有人在市场上使用与您商标相同或相似的商标,一旦发现有打擦边球的苗头就要及时遏制。遏制的方式方法有很多,有商标局阶段的,比如类似异议无效,有工商局阶段的,比如查处;有法院阶段的,比如诉讼。

孟潭最后向青峰财经表示,随着去年11月新《商标法》实施后,针对恶意抢注等行为有了更明确的规定。比如新《商标法》第四条第一款就规定,不以使用为目的的恶意商标注册申请,应当予以驳回。

但在法律基础上,企业和个人也应该建立事前处理机制,及时申请和完善商标材料,这样才不会着了小小商标的“无间道”。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该投稿文章作者观点,不代表蓝鲸号立场。 未经授权不得随意转载,蓝鲸号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