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建投业绩下滑,遭看空减持,如何提振信心?

近日的中信建投,可谓话题不断,牵扯了一干吃瓜股民的心。

投稿来源:首条财经

导读

近日的中信建投,可谓话题不断,牵扯了一干吃瓜股民的心。“LLZ顺势而为”在股吧中说:“听顺哥劝不要买建投,理由有三……巴拉巴拉。”

这引来众多人吐槽。“胡道19900”说:“看着挺有道理,其实都是废话。”“浮生若梦91068”说:“关注了,如果中信不捅这把刀子,建投破30妥妥的,创新高不是没可能。但现在就讲不清楚了……”

因业绩下滑,中信建投遭到机构看空理所应当,但中信证券突然清仓式减持,确实让人大感意外。一些有道理的分析,似乎也可能是废话,真相到底是什么?

6月25日,中信证券计划未来6个月内,减持所持有的中信建投全部A股股票。

分析人士认为,按照6月25日收盘价估算,中信证券此次减持或可盈利超百亿元。但对被减持方中信建投的股价而言,将是个不小的利空压力。

随后两天,中信建投确如业界预料的那样,开盘15分钟内,就被大笔卖单封死在跌停板上。6月26日,中信建投A股市值蒸发202.62亿元。

不过,据中信建投有关人士透露:中信股份主要领导近日曾经明确表示,支持中信建投发展的战略不变。

这或许能稍稍安抚投资者的恐慌情绪,但是我们仍不禁要问,中信证券到底为何突然有此一举?毕竟中信建投基本面呈现良好发展势头。

而中信证券撤出后,对中信建投到底会带来哪些影响?

遭遇清仓减持

资料显示,中信建投成立于2005年11月2日,是经中国证监会批准设立的全国性大型综合证券公司。公司注册于北京,注册资本76.46亿元,在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设有327家营业网点,并设有中信建投期货有限公司、中信建投资本管理有限公司、中信建投(国际)金融控股有限公司、中信建投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和中信建投投资有限公司等5家子公司。

中信建投在为政府、企业、机构和个人投资者提供优质专业的金融服务过程中建立良好声誉。自 2010 年起,连续九年被中国证监会评为行业最高级别的A类AA级证券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中信建投2016年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后于2018年6月20日在上交所主板上市,是国内券商中为数不多的A+H股公司。

2005-2018年,中信建投累计实现营收1025亿元,实现净利润380亿元;累计完成2279单境内外股票及债券主承销项目,主承销金额3.32万亿元,累计完成股票基金交易量64.39万亿元。目前,中信建投主要经营指标均位居行业前10名。

在今年1月,中信建投发布公告称,拟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不超过12.77亿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130亿元,主要用于发展资本中介业务(55亿元)、投资交易业务(45亿元)、信息系统建设(10亿元)、增资子公司(15亿元)、其他运营资金安排(5亿元)。

当时,天风证券研报认为,若定增计划完成后,中信建投净资本将增至509亿元,进一步缩小与前五券商间的差距,有望扩大公司业务规模,提升公司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此外,中信建投2019年以来,股价表现强劲。截至6月25日收盘,累计涨幅高达204.02%。

面对如此良好的基本面,中信建投遭遇股东清仓式减持,无疑让业界极为意外。

在减持公告中,中信证券称减持原因是自身经营需要。

有大型券商非银分析师表示,“中信证券减持中信建投是一件非常符合商业逻辑的事情。最初中信收购建投有战略性目标,但后来持股比例持续下降,作为一种财务投资,现在减持最符合中信证券的商业利益。”

申万宏源研报表示,“判断从长期发展来看,中信证券持股比例较低,对中信建投经营影响较弱,因此很难产生业务上共振,此次从中信建投退出,可释放资本金,并提升资本金运用效率,聚焦长期重点发展的机构业务。”

中信系抓得更牢

据券商中国报道,对于中信证券而言,其初始取得中信建投60%股权的“成本价”仅为16.2亿元,且此后两次转让已回笼大多资金,中信证券持股中信建投成本极低,以中信建投目前股价来看,浮盈近百亿。

至于,中信证券为何能以极低代价持股中信建投,这还要从很久以前说起。

资料显示,中信证券是中信建投第四大股东,占股比例5.58%。第一大股东是北京国有资本经营管理中心,第二大股东是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第三大股东是香港中央结算(代理人)有限公司,第五大股东是镜湖控股有限公司。

中信证券如果撤出,镜湖控股则将升任为第四大股东。

而中信证券第一大股东为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第二大股东则为中国中信有限公司。

以此来看,两者虽然都顶着“中信”二字,实则是各自独立的公司。

不过,两者渊源并不浅。

中信建投前身是华夏证券。2004年前后,被中信证券和建银投资收购,中信证券控股60%,并指派高管。中信建投上市在后,自然中信证券能够获得超低持股的机会。

后来,证监会对证券行业提出“一参一控”的政策要求。只允许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参股一家证券公司,控股另一家证券公司。而中信证券的管理层实际控制两家券商——中信证券和中信建投,只能通过股权转让,交出实际控制权。

随后,中信证券转让53%股权,北京国有资本经营管理中心占了45%,世纪金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拿走8%股权。后又演变成如此格局。

这样一来,中信证券失去了对中信建投的控制权。双方也由控股关系,变成了竞争关系。

比如,中信建投近年来取得不菲成绩,2018年年报显示,中信建投实现营业总收入109.07亿元,其中,投行业务收入31.35亿元,占比28.74%,经纪业务收入22.91亿元。

对比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的券商2018年经营数据,中信建投的投行业务收入,已超过中信证券,位列行业第一。

此外,据业内人士透露,中信建投和中信证券在债承业务上,一直进行着竞争激烈,甚至两家券商在报价时,目标就是不把项目让给对方。

此次中信证券清仓式减持,双方进一步划清了界限,中信证券挣到了真金白银——申万宏源和天风证券相继发布研报,上调中信证券2019年盈利预测,其中申万宏源预计中信证券2019-2021年的归母净利润为164.8亿、196.3亿和218.3亿(原预计归母净利润为142.2亿、193.7亿和215.2亿),对应最新收盘价的PE为18倍、15倍和14倍;天风证券预测中信证券2019年归母净利润从126亿元上调至147亿元,同比增长57%。

中信建投自然也获得发展的额外可能性。其中,镜湖控股的话语权进一步增加,该公司是中信股份全资拥有的海外投资控股公司,而中信股份是中信集团的香港上市主体。中信股份排序由目前的第四大股东进阶为第三大股东。这或意味着,中信建投将更多按着中信系的意图发展。

净利跳水被看空

如前文所说,中信证券套现离场,为何选在此时此刻,或许与中信建投业绩下滑不无关系。

5月8日,中信建投发布4月份财务数据,营业收入9.14亿元,净利润3.46亿元,较3月份的8.36亿元下滑约六成。

而5月份,中信建投营业收入6.81亿元,环比减少25.53%;净利润3141.39万元,环比减少90.92%,

对比已经披露5月业绩的其他券商,中信建投是券商中净利润下滑最严重的公司。

更糟糕的是,中信建投一季报显示,公司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长期为负,从2018年年底的-1.517亿猛增至-14.66亿。

此外,中信建投2018年全年营收109.07亿元,同比下降 3.50%;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0.87亿元,同比下降 23.11%。

其中,财富管理业务同比下降较多,该板块实现营业收入36.19亿元,同比下降22.79%;其次是投资管理业务板块,实现营业收入14.07亿元,同比下降12.60%。

值得欣慰的是,中信建投交易及机构客户服务业务板块出现大幅增长,实现营业收入22.99亿元,同比增长54.85%。

总体来看,虽然中信建投业绩下滑与行业大势有关——中国证券业协会公布的券商2018年度经营数据显示,2018年131家券商当期实现营收2662.87亿元,同比下降14.47%;净利润666.20亿元,同比下降41.04%;其中106家实现盈利,较2017年度减少了14家。

但是在机构眼中,以中信建投刚刚登陆A股的规模前景看,业绩下滑仍不是一个好现象。

因此,中信建投遭到了机构集体看空。

华泰证券发布研报称,中信建投A股2019年PB估值4.5倍,显著高于同梯队券商当前1.4-2倍PB和国际投行1-2倍PB估值水平。乐观估计公司2019-2020年ROE水平约10%、10.5%,公司2019年EPS0.67元,BPS6.93,预计合理股价在13.86至17.33元/股。

华泰证券看空理由是,估值远高于同梯队券商和国际投行,中信建投有下行风险,当前中信建投PB估值已严重透支成长性预期。

在华泰证券看空中信建投的研报披露后,3月8日,中信建投股价出现跌停。

同期,天风证券、中银国际证券分别从“增持”下调至“持有”和“中性”,华金证券从“买入-B”下调至“卖出-B”;山西证券、光大证券则首次覆盖,做出中性评级。华泰证券和华金证券更是将其卖出。

相比之下,中银国际证券较为乐观。其在研报中称,“受益于2019年市场活跃度大幅提升及行情回暖,我们将公司2019、2020年归母净利润预测值由31/37亿元上调至42/52亿元。

2021年预测净利润59亿元,公司投行业务优势显著,充分受益于资本市场改革,但前期涨幅过大,下调至中性评级。”

一定意义上说,上述机构的看空情绪可以理解。从其竞争对手来看,5月份业绩中,中信证券分别以88.02亿元、39.38亿元夺得营收、净利双冠,国泰君安、海通证券依次位列第二、第三,营收分别为74.11亿元和63.94亿元,净利分别为36.68亿元和32.62亿元。

而从今年1-5月累计业绩来看,绝大多数券商营收同比都有所增加,业绩好过去年同期。

对于中信建投、安信证券等业绩糟糕的券商,民生证券非银金融团队认为,5月业绩波动性的分化主要归因于前期基数及自营部门投资风格的差异。

众所周知,中信建投投资风格较为稳健,固收占比逐年提升,这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或许显得过于保守。

维持牛市看法

不过,展望后市,中信建投还是看点不少。其表示,科创板开闸在即,沪伦通有望下半年落地,可能为券商贡献增量业绩。随着国内直接融资市场的扩容、对外开放进程的推进,证券业供给侧改革将持续深化,综合实力突出、风控制度完善的龙头券商将受益行业集中度的提升。

6月23日,中信建投研报称,维持牛市看法不变,看好三季度的金秋行情,建议投资者加配券商保险等非银金融板块,坚持蓝筹基石、科创先锋的行业配置思路,迎接牛市第二阶段上涨的到来。

中信建投证券策略首席分析师张玉龙表示,在当前牛市第二阶段逐步开启的条件下,市场化改革政策的持续影响是牛市第二阶段的驱动力。

李格平的下马威

去年8月,中信建投在A股上市,去年2月迎来高管层换血。原中央汇金证券部/保险部主任、中信建投证券新任总裁李格平可谓运气不错,开局迎来开门红。

资料显示,李格平在证券行业从业二十余年,曾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任教,历任湖北证券(长江证券前身)董事会秘书、总裁助理、副总裁;时年40岁(2007年)便担任长江证券总裁,2010年卸任。

而且,李格平还曾进入监管部门担任要职。2012年,李格平担任中国证券业协会秘书长,2014年,李格平担任中国证监会证券基金机构监管部副主任,对证券行业非常了解,工作专业、严谨,为人低调实干。

可以说,这样一位专业人士入主中信建投,外界十分期待。

不过,中信建投的业绩下滑和机构看空、减持,还是给了李格平一个下马威。在当前纷繁复杂的经济形势下,不止考验着公司的合规要求,还需改变投资风格,杀出一条血路。

据了解,中信建投2019年将着力推动客户服务体系全面升级,推进公司向数字化新动能转型。从人才、资本、科技、合规风控、组织架构和公司文化等几方面提高核心竞争力,把握“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等政策机遇,全面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但愿在上述动作中,李格平能带领企业走出业绩困境,平息外界对其“估值严重高估”的议论,更能安抚中信证券减持带来的资本信心,真正让其符合券商前十的身份。如何表现,首条财经将持续关注。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该投稿文章作者观点,不代表蓝鲸号立场。 未经授权不得随意转载,蓝鲸号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