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鲸教育5月25日讯,今日,悉尼大学和复旦大学在上海签署谅解备忘录,共同成立“脑和智能科学联盟” (BISA)。双方致力于将认知神经科学和大脑疾病的研究与人工智能伦理相结合,并开展进一步的研究。
此外,双方还同意在竞争的基础上,为联合研究和教育项目提供资金支持,资金将由悉尼大学和复旦大学的学术小组共同进行评判。
悉尼大学校长施迈克博士与复旦大学校长许宁生教授出席签约仪式。
“如果我们的研究要致力于改善人类生活并提高生命质量,我们就需要跨越学科和国界进行合作。现如今人类正面临的大脑疾病、计算神经科学和人工智能伦理的挑战,需要我们集结最敏锐的头脑共同完成突破。这也正是我们与复旦大学合作进行这项重要研究的原因”悉尼大学校长施迈克博士表示。
“脑和智能科学联盟”(BISA)这一重要跨学科研究平台的建立,便于双方今后在数据科学、神经科学和智能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复旦大学在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领域建立了跨学科国际化研究平台,综合复旦大学雄厚的应用数学、计算机科学、神经生物学、临床医学等多学科综合优势,以计算神经科学为桥梁,交叉融合、聚力创新,开展大脑机制解析、类脑智能理论与算法、脑疾病智能诊疗、通用智能等原创性基础研究和应用转化研发。
有资料显示,中国脑疾病患者人数居全球之首,全世界超过20%的痴呆症患者生活在中国,且中风在中国已成为致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约占全球中风死亡率的三分之一。
来自悉尼大学的脑和智能科学联盟伙伴关系首席学者Sharon Naismith教授说到:“由于中国人口将进一步迈向老龄化,大脑疾病将是中国在未来几十年面临的巨大挑战。因此针对大脑疾病的预防、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的研究尤为紧迫。”
注:悉尼大学成立于1850年,是澳大利亚成立的第一所大学。至2019年,悉尼大学有6000名教职工和70000名在校生,其中约40%是国际学生。施迈克博士在校取得了英语、意大利语和法学的一等荣誉学位。除了英语和意大利语之外,他还会汉语和韩语。斯宾塞博士在牛津大学加入了圣凯瑟琳书院,取得了哲学博士学位和神学研究生学位,之后成为牛津大学法学院院长以及社会科学部部长。他精通知识产权法和债权法。
会后,施迈克博士接受了蓝鲸教育等媒体的采访,以下为部分采访内容:
问:快速发展的科技对教育带来了哪些挑战?如何应对?
施迈克:以我们学校在本科教育上的改革为例,我们提倡有批判性思维性的教育,跨学科教育之间也应该相互融合,学校教育还和社会、企业相互结合,最后就是把一半的学生送到国外实现跨国融合。希望在实际生活中遇到问题后,能真正的去解决问题,而不是仅仅在书本中找答案。
问:近日,有部分澳洲大学放宽了国际留学生的英语要求,但悉尼大学反而提高了雅思要求,您如何看待这种现象?又会带来哪些影响?
施迈克:悉尼大学对留学生还是有一定选择的,我们的学生来自全球140多个国家,每年会拒绝3万名学生。之所以提高雅思要求,是希望在来我们学校学习之前有足够的语言能力,从而保证公平的教育环境。如果语言能力不过关,学习上遇到的挑战就会很大。
我们也没有通过提分的要求释放某种信号,我们一直都很欢迎中国留学生,也会持续欢迎中国学生。都是为了确保在学校学习时,能很好保证学习效果。
问:在悉尼大学学习的中国留学生学习情况和表现如何?
施迈克:我不知道中国学生的具体数字,但是占到了国际学生的50%左右。总体来说,相对于澳洲的学生,国际学生挂科的机率较小,拿到学位的机率比较高。但是在最杰出的学生当中,数量并不多,这是整体趋势。也就是挂科的少,拔尖的也少。当然,这是因为他们用外语学习的原因,不过已经是很大的成就了。
问:相比英美国家的教育,澳洲高等教育侧重点在哪?有何不同?
施迈克:这个问题,我非常有发言权。我在牛津大学执教了20年,也在美国有执教经验。就本科来说,美国强调的是T型教育,即平衡知识的广度与深度;而英国强调的是要在一个学科上深挖,专注于某个很窄的科目。
澳洲介于两者之间,所以我们经常开玩笑说,在美国好像每个科目都遇到了,但好像什么都没学到。在英国是好像什么都学了,但是学的科目什么都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