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开业短短三年的山东阳光融和医院通过了国内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现场评审,而就在一年前,这家医院还一次性高分通过了全球最严格的JCI国际医疗质量安全体系认证和HIMSS6评级(医疗管理信息系统评级)这两项国际最高标准认证,让不少公立医院都投来羡慕的目光。JCI认证组组长肯尼斯·韦克斯曼博士说,这是5年里见证过的最好的医院。
社会办医主导 三年拿下三个国内外顶级认证
医疗资源总体不足,配置不均衡;医疗保障体系不健全,百姓医疗负担沉重;公立医疗机构运行机制出现市场化倾向,公益性质淡化;药品和医用器材声场秩序混乱,价格虚高;社会资本进入医疗卫生领域困难重重,多渠道办医的格局没有形成……多重原因造成了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现实难题。医改进行多年,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医疗仍然是目前社会民生的重要负担。在这种情况下,一家社会力量办医的医院能够突出重围,接连通过三甲评审及两项全球最高评级、认证,引来整个医疗圈的瞩目。
阳光融和医院是在国家深化医疗体制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战略和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新形势下,国内首家经中国保监会批准,由保险机构与地方政府合作建设的股份制医院。这也是国内一次性投入最多、开诊面积最大的大型非公立综合医院。
不仅要让患者看的上病 还要送上一份贴心和温暖
开放床位2000张,总投资30亿元,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占比超过70%,专业学科带头人均来自解放军301医院、北大国际医院、北京安贞医院、上海仁济医院等国内知名三甲医院……这些是医疗行业内部评价这所医院时重点考量的要素,但对于来这看病的老百姓来说,他们对于这些数字并没有太多直观的感受,能打动他们的,就是那份看得见摸得着的温暖与呵护。
在开业当天,医院董事长张维功就向全社会做出了“六个一”的公开承诺——不收一分钱的回扣、不让病人吃一片假药、不让病人花一分冤枉钱、不对病人做一点虚假误导、不说一句伤害病人的话、不做一件对不起病人的事。
B超检查,耦合剂是必不可少的。“以前不喜欢大冬天做B超,总被冰凉的耦合剂弄得一哆嗦。在这里,耦合剂被提前加热,一股暖流,从胸口到心中。”一个小小的细节,就让患者张女士的心觉得暖暖的。37摄氏度的耦合剂,是阳光融和医院的态度,更是服务的温度。实际上,在阳光融和,到处都是这样充满人性化关怀的心思。
在医院的筹备过程中,张维功看到筹备组没有太重视祈祷室的建设,他就直接而严肃地问大家:“当老百姓家里有人得了重病,你们告诉我,他靠什么?”看到大家不敢回答,他说:“普通人家里有人得了重病,一是靠医保,二是靠家人,三是靠祈祷。不管是有宗教信仰的人,还是原本不信教的人,家人得了病往往都会想要上一炷香,为亲人祝福与祈祷。我们要给老百姓提供这样的地方。”于是,阳光融和就真的在医院里设置了几大宗教的祈祷室,为的只是让病人家属在最焦急无助的时刻能有一个心灵的寄托与慰藉。祈祷室受到了患者家属的高度评价。正是这种对人性的极致追求,使得融和医院的患者满意度一直高达95%以上。
老百姓看病,最愁的就是挂不上号,住不上院。阳光融和积极打造数字化智慧型医院,建设数字化集成平台,实现患者、门诊、科室、病房数据信息即时互联,人流、物流、业务流、信息流、资金流高效同步,有效解决病人“挂号时间长、缴费时间长、取药时间长、医生看病时间短”等问题,为患者带来简单、智能、便捷、自助式的就医新体验。
“保险+医疗”模式 从根本上推动医疗降费
相比看病难,解决看病贵似乎是一个更棘手的难题。中国的医改进行多年,一直在为降费问题而苦恼。在多数人的印象里,民营医院的收费绝对要比公立医院高得多。可是,阳光融和虽然是依国际标准而建,但收费标准并不高于同地区的其它医院。这根源于它保险公司办医的背景。
“保险+医疗”模式其实就是将保险和医疗深度结合。对于医院而言,“保险+医疗”模式有利于提高卫生资源的利用效率,更好地控制医疗费用。以阳光融和医院为例,医院既是“服务方”又是“付费方”,作为被保险人就医的出资人,先天使命就是要将医疗费用控制在最低水平。这直接决定了医院会对处方的监管极为严格,高度重视医疗质量,提升病床流转率,降低平均住院天数,减少药占比,同时更有充足的内在动力帮助患者进行健康管理的天然诉求,实现疾病的全程管理,真正提升诊疗质量,达到健康管理目标。
此外,对医生实行高薪酬,对红包、回扣等实行零容忍,切断灰色利益链;实行药品耗材集中托管,医院药房零库存。这些举措斩断了中间环节和医生回扣等,使得阳光融和医院的高端设备比公立医院便宜30%-50%左右,平均住院日、药占比、人均次费用等衡量医院业务水平的指标都优于公立医院。
以2009年3月《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的发布为标志,新医改已经走过了10年历程。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国家正在大力推行一些现有的重大卫生保健改革措施,或将出台一些重大卫生保健改革措施。山东阳光融和医院趟出的这条改革创新之路,也将为更多社会资本进入医疗领域提供参考和借鉴,成为进一步推动医药体制和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