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一本财经 木一
2019年,消费金融进入下半场。
监管趋严,红利消减,运营和风控成本更高……和上半场的爆发式增长相比,下半场的形势,已然不同。
跑马圈地的粗放型运营告终,精耕细作的时代降临。
对于进入下半场的选手而言,他们正在面对哪些具体的痛点难点?又计划如何破局?
4月13日,在一本财经第三届金融风控大会消费金融分论坛上,多位资深从业者就此进行了探讨,并勾勒消费金融未来的发展之路。
01
现状
在现场,多位嘉宾谈及行业乱象,以及目前问题。
乱象中的第一个,并非消费金融独有,而是金融业的普遍现象:打着“金融科技”“普惠金融”的旗号,把线下高利贷搬到线上。
马上消费金融联合创始人刘志军指出,上述机构其实跟真正的金融科技无关——它们是用高价,来覆盖自身的技术缺陷。
马上消费金融联合创始人刘志军
“如果金融科技先进、征信系统完善,如果人群的风险特征、风险量化都很清楚,机构就不会只靠定价去覆盖风险。”刘志军指出。
换言之,在目前,金融科技不是过于泛滥,而是做得还不够好。“金融科技”,不应该成为高利贷的替罪羊和背锅侠。
另一大乱象,就是欺诈不绝。中国有着世界上最为庞大的黑产大军,他们的欺诈手段与时俱进,推陈出新。
新网银行业务安全部总经理贾坤表示,现在,在消费信贷申请流程的每个环节,都发现了黑产的身影:
在录入环节,他们会购买白户证件,用模拟器生成假证件,甚至用抓包软件修改数据,以欺骗后台系统。
在人脸扫描环节,市面上出现了类似于Face2Face的软件,可以进行活体模拟,黑产会借此进行视频攻击。
在绑卡验证环节,出现了大量虚假二类户……
“2018年下半年,某消费金融公司发现了100多个通过软件模拟活体视频的伪冒案件。2018-2019年,某银行的消费信贷产品被大量的中介进件攻击,造成大量坏账。”贾坤说。
新网银行业务安全部总经理贾坤
对金融科技来说,与黑产的战争,会是一场斗智斗勇的持久战。
金融大数据专家、前51信用卡首席科学家徐伟栋指出,在黑产欺诈之外,还要注意申请者本人的欺诈行为。
这类欺诈,主要体现在客户对自己资产质量的刻意粉饰上。
“比如说,他就是要现金,却表现为消费信贷的行为——他来借消费信贷,目的是现金贷。比如说,他会修饰他的信用数据,使得你对他的评估偏好,给出的价格偏低。“徐伟栋认为,这两种行为,在广义上也是欺诈。
金融大数据专家、前51信用卡首席科学家徐伟栋
人们往往认为,因为有具体的消费场景,消费信贷的资产质量比现金贷的好。但在徐伟栋看来,并非总是如此。
这是因为,对于坏客户来说,把到手的消费品换成现金,还需要支付额外的成本,所以这类用户的风险,甚至更高。
包银消费金融董事、总经理助理张莎
“对消费金融公司来说,反欺诈风险是重中之重。” 包银消费金融董事、总经理助理张莎表示。
02
新模式
尽管黑产猖獗,但一个业内公认的事实是,随着技术的进步,欺诈事件还是在不断减少。
这一方面,是因为风险前置的获客方式日趋主流。第一道关卡,就会挡住不少黑产。
“带有风险识别的获客方式,往往事半功倍。”魔蝎科技CRO王化楠说。
另一方面,反欺诈离不开数据,而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正在被越来越广泛地运用。
贾坤认为,在目前,对客户的校验会有成百上千个维度。与传统玩法相比,它可以大大加强欺诈分子和反欺诈工作者的信息不对称性。
再比如,以前传统银行数据量不足,在信贷上使用的算法,多年来就是一个逻辑回归模型。
而现在,越来越多的新模型、新算法得以应用,比如GBDT、XGBOOST,以及算法卷积神经网络等等。技术驱动的业务,成为了可能。
贾坤以新网银行研发的反欺诈模型为例。它包括中介助贷指数、团伙欺诈指数、电信诈骗指数、盗用指数、恶意透支指数和伪冒指数。这些模型每年能为新网银行抵挡一百多万次攻击。
“在消费金融的获客、风控、客户管理和催收方面,都可以做到数据驱动。”刘志军也认为,消费金融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关系密不可分。
“做好数据驱动,一家机构的消费金融业务就趋向于成功了。”他表示。
但在某种程度上,数据并非越多越好——行业需要的,是有效数据。
而现在市场上虽然数据源众多,但很多数据与金融的相关度并不高。
张莎就指出,让人头疼的,“不是数据少,而是数据太多了”。
这是因为,数据过多,对它们的清洗、对数据质量的维护,就极具难度——这类脏活、累活,会消耗整个数据团队很多时间,尤其是在早期。
“但凡你用数据想要对抗欺诈分子的时候,欺诈分子也会用数据来蒙蔽你的系统。”致诚阿福咨询总经理连璧年特别指出,单纯依赖数据做风控,会有“漏网之鱼”。
因此,部分机构会在做线上贷款时,保留一定的人工抽查比例。
但人工调查也会面临一些问题,比如成本高、耗时长,因此更适用于大额、高风险用户。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开发出了一款智能问答产品“星探”。它会对客户进行提问,并根据其回答进行智能追问,从而判断用户的风险等级。
“这个题库很庞大,覆盖35个大行业、131个二级行业、571种职业,有超过3200道题,并且持续更新。”连璧年表示,在这样的情况下,才能对中介起到有效防范。
03
未来
消费金融未来会有何种发展趋势?与会者纷纷给出了自己的判断。
刘志军认为,消费金融的一大趋势,是它的主导者,将会是银行。这是在美国已经被验证的道路。
“银行凭借资金优势、监管扶持,主导消费金融,而持牌消金机构只是配角。”他表示。
在他看来,在中国,大部分P2P会消失,头部机构则有可能生存下来。
“长期来看,金融科技绝对还是有前景的,因为银行也需要普惠、低成本、高效率地运行。实际上,在获客、风控运营、客户运营、催收等方面,金融科技都可以服务银行。”刘志军说。
消费金融的另一大趋势,是“用户保护”会被越来越频繁地提上日程。
“不是所有的借款人需求都应该被满足。”徐伟栋尤其指出,这是做借款人保护时,需要注意的一点。
他表示,对银行和消金公司来说,这也就意味着:“当我能提供的根据风控所综合定出来的贷款价格超出借款人的承受能力,或者逼近他上限的时候,就不应该让这个借款成单。”
徐伟栋还表示,做好借款人保护,要注意定价和额度的问题。
在定价方面,价格并非越低越好——它需要给借款人一个指导,让他理性评估,自己当前的借款体量,是否已经超过了自己的可承受范围,是否需要收缩。
在额度方面,给得太多,必然诱使借款人滑向深渊;给得太少,可能借款人的需求完全未被满足。在这一方面,也需要做出科学的判断。
连璧年则谈及用户的隐私保护问题。
她以在欧洲尤其是英国兴起的开放性银行为例——开放性银行与传统银行的根本区别,就是客户有权控制自己的账户,真正获得自主性。
“我们认为,在兼顾数据所有权和数据隐私的浪潮之下,提供评分输出服务会是一种趋势。因为它既保护了用户隐私,又兼顾多种信息,还提供了对用户的评价。”她说。
消费金融还有一大趋势,就是出海。而和现金贷相比,消费金融出海,往往更受当地政府欢迎。
“印尼、越南、菲律宾、俄罗斯我们都考察过,它们的消费分期市场都处于非常初级的地位。”聚信立COO喻昊旻表示,对有意出海的企业而言,消费分期是一个非常好的发展方向。
品钛国际业务产品负责人James Xue认为,欧洲很有发展前景。
在和欧洲某主流银行交流时,他得知,后者在五六年前就和当地一些机构合作,进行数字信贷,成绩也不错,但当他们希望将这种模式复制到新市场时,就发现自己的信贷技术框架和运营方式,很难以低成本方式快速落地。
而在这方面,以“SaaS+”主导的智能金融技术服务体系,具有很多优势。
而洋钱罐CMO严峻则表示,在出海时,洋钱罐之所以选择印尼和巴西,是因为考虑到监管的问题。
“从本质上来说,金融行业在全世界都是强监管的行业。”他认为,要想在一个地方长期扎根,做大做强,就必须在一个明确的体系内发展,这样才能长久。
无论身处何处,金融,终究要回归合规。
“消费金融的市场规模,已经从爆发式增长,逐渐变为平稳增长。”在分论坛现场,同盾科技联合创始人马骏驱如是说。
他指出,与此同时,在消费贷款、住房贷款、经营贷款这三类个人贷款类型中,消费金融贷款仍然保持较高增速,“是推动个人贷款业务可持续增长的重要力量”。
风口仍在,只是飞翔的方式,会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