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鲸女神节特辑 I 你才不是一个没有故事的女记者

如果说人生是一场马拉松,那么女记者的职场生活可能是一场障碍赛:从按时光临的“大姨妈”到无法忽视的职场天花板,再到亲友瞩目下的婚育压力,她们在职场生活中需要跨越的障碍不止如

如果说人生是一场马拉松,那么女记者的职场生活可能是一场障碍赛:从按时光临的“大姨妈”到无法忽视的职场天花板,再到亲友瞩目下的婚育压力,她们在职场生活中需要跨越的障碍不止如此,背负的压力比想象中更大。

本期“蓝鲸媒体人图鉴”,讲述女记者们的职场故事。

李秀芝 《中国企业家》记者 从业时间:5年

“去权健暗访的时候,身份差点暴露”

小时候我作文写得特别好经常被老师表扬,当时觉得记者是最接近我这个特长的职业了,所以一直对新闻业充满了好奇,后来也算如愿进入了新闻业,只不过不是那些铅字印刷的传统媒体,而是新媒体商业网站。

在当时自我介绍总说自己是个记者,但是本质上我的身份其实更像一个分析师。很多一直以来我对记者这个职业的想象在这里是无法实现的,一年前我跳槽来到了一家传统纸媒。亲自去做那些调查性报道,看着自己的文章被印在杂志上,终于有了成为记者的实感,这是一个充满挑战的过程,但很有成就感,所以很值得。

印象最深刻的可能是最近关于“权健”事件的一系列调查报道,去年12月25号的时候这件事情开始刷屏了,隔天我买了最早一趟去天津得火车,不到早晨9点我和同事就到了权健的天津总部准备“潜伏”参加他们的千人直销大会。

由于我们去得比较早,网上的舆论影响还未传导过来,混进去还比较容易,但这些搞“传销”的戒备心很强,在这里基本上都是“人带人“。经常有人问你,“你的老师是谁”,“老师”就像你的身份证一样,回答不出来的我和同事立马就被怀疑了,他们当场就要查看我们手机,还说要亲自开车送我们离开现场,为了保命我俩当时就跑了。

下午我坐在火车站附近的肯德基里从下午4点写到晚上8点,最终第一时间发出了那篇报道,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成就感和满足感,理想照进现实的感觉真的很棒。

想在媒体行业有一席之地,轻松是绝对做不到的,每天都有太多的同行和你在做同一个选题,你不努力时间赶不上、质量比不上、kpi跟不上,真的压力很大,所以想要工作和生活之间获得平衡女性要付出更多努力,甚至推迟某些人生计划。

女记者职场的障碍?哈哈哈,“大姨妈”得算一个吧……

五千暖 杂志 从业时间:12年

从排球运动员到时尚女记者,我觉得自己有点儿酷

专访刘烨的时候,他盘腿坐在沙发上和我聊天,抽烟的时候还问我要不要来一根,这种熟悉的陌生感擦出来的火花可能是任何工作都不可能给予的。

在成为记者之前,我是上海市排球队的一名职业运动员。

2003年,我告别了挥洒了5年汗水的排球场,几乎丝毫没有犹豫选择回到校园攻读新闻学。

4年后,我找到一份在生活类杂志当记者的工作,一干就是12年。

我并不认为记者是一份看脸的工作,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在任何行业,美丽和精致都是加分项,尤其我跑的是时尚条线。当我开始在服饰和妆容上用心,最初是让采访对象产生得到尊重的好感,逐渐,我也成为他们在提供采访机会时首先被想起的人。

粗略算了算,这些年,在化妆品和衣服上的开销大概占总支出的三分之二,但这也成为我开辟自留地的资本。

2016年,我开始做自己的时尚公号。两年下来,积累了一批稳定的粉丝,平均3万加的阅读量加持下,即便一周推一次原创图文也能尝试商业化的运作。因为坚持想把公号做成自己的空间,所以我其实没有什么流量焦虑,做自己反而让我明白,读者喜欢的是有所坚持的自己。

不过,这两年也在开始考虑转型,年龄毕竟还不只是数字上的增加,不能当一辈子记者。如果有机会的话,我想试试活动策划方面的工作。

至于男朋友,可能是件棘手的事。在身边人看来,记者不仅受人尊敬,而且可以接触到各式各样的异性,但实际情况却是,圈子里的直男严重匮乏,圈子外的男士又觉得时尚女记者是虚荣的代名词,久而久之,单身成为了常态。

至于结婚生孩子,随缘吧,我现在也不急了。

ZZ报社 从业时间:14年

我有幸参与了纸媒最辉煌的十年

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到21世纪头十年,是中国纸媒的黄金时期。

幸运的是,我赶上了纸媒的末班车。进去时,那份报纸刚创刊,于是我开启了长达11年的记者生涯。

彼时,纸媒进入扩张时代,对于所有会写字的人来说,最好的工作就是记者。现在回想起那个时候的自己,我只能用热血两个字来形容。白天写稿,晚上做编辑,凌晨还在和领导讨论第二天的选题和采访对象。

当时的男朋友在国外留学,因为时差,我们只能凌晨通话,但他打过来,我这边总是占线,时间一长,他总以为我外面有其他人了。我百口莫辩,因为他始终都不相信记者这份工作是这么“黑白不分”的。

但当时也并未怀疑过拼命的价值,总觉得这个行业会越来越好。后来依旧忙得没有时间谈恋爱,甚至连分手都没说过,因为连吵架都抽不出时间来。

情况好转始于一份份日报的关停,我不再那么忙了,但是记者也不再是人人艳羡的高薪职业。

房价在7、8千的时候,我的收入是4、5千,当房价涨到5万,我的口袋却并没有同步丰盈。如果我是男性,可能早就不做记者了,收入没有办法支撑我成为家庭的经济支柱。

作为女记者,我很少说起热爱这个词,尤其是日报的工作性质有时候在被人严重就是速朽的,但对于能够参与传统媒体最辉煌的十年,我还是倍感幸运。

新媒体的冲击,让我工作的价值难以同日而语,但现在看来,如果还是以前的工作量,我可能还没有结婚生子。以后,我可能会转编辑岗,但大概率会在媒体这个行业干到退休,除此以外,我没有正经想过别的出路了。

小满 金融记者 从业时间:3年

主编说稿子“像软文”,我觉得这比骂人的话还难听

虽然大学学的是新闻,但我其实没什么新闻理想,最后进了媒体工作,成了记者完全是因为这是我面试的第一份工作,还没来得及投出下一份简历,我就被通知下周一来上班了。

当时被分配在了金融条线,虽然不是相关专业出身,但我可是大学就跟着室友一起炒股的老股民,所以一开始工作热情很高涨,每篇稿子都查很多资料,写得特别认真。每天都在吸取新知识,那种成长速度是可以很明确感受到的。

或许这就是职场的定律吧,当迈过职场菜鸟的阶段后,日复一日的工作把成长曲线也磨平了,写稿的新鲜感已经不存在了,看着那些不断更新的公告,不过是同样的事情换了一家又一家公司说出来,“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甚至开始提前理解夫妻间的七年之痒。

媒体的管理相对扁平化,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其实很难有所谓的晋升,进公司三年的我上不去下不来,被卡在中间位置很尴尬,一面对自己很不满,另一面又对现实很无奈。

在这种状态下人其实是很脆弱的,有一次我很认真地写了一篇专访稿,但是主编看了之后一句话就毙掉了,“你这也太像软文了,别发了。”我当时就崩溃了,在媒体圈这比很多骂人的话还难听,跑到厕所才哭已经是我当时情绪下能做出的最佳选择了,这种不被认可不仅来自于外界评价,甚至来自我自己,我已经不知道如何做得更好了,仿佛看到了那道玻璃天花板,而这个时间的到来比想象中更早。

虽然在我们行业几乎不存在性别歧视影响收入、晋升这些情况,但事实上整个社会根深蒂固的性别观念我还是很清晰的能感受到,明明大家一样都做着一样的工作,男同事总爱强调自己的压力大,“你们女孩儿做咱们这工作挺好,收入够养活自己,弹性工作时间以后照顾老公照顾孩子也方便,我就不行了,我这将来得买房养家,压力好大……”哼,与其在这里抱怨,还不如赶快趁这波牛市炒股去呢。

最后,小鲸祝所有女记者节日快乐!(*^▽^*)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该投稿文章作者观点,不代表蓝鲸号立场。 未经授权不得随意转载,蓝鲸号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