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 B时代来临,BAT做对了什么

目前真正有能力和技术进入To B市场的,仍然只有BAT。

腾讯不惜以结构调整来发力企业服务(To B)业务,证明了这一领域的潜力,而腾讯的这一大动作也说明中国成熟互联网公司业务侧重点的一个重大转变,即是以To B业务为重点的时代已经来临。

而除了腾讯,阿里和百度在这一领域早已布局。本文主要梳理了中国互联网巨头在这一领域的作为。

一、腾讯的调整和To B时代的来临

9月30日,腾讯的组织架构调整,目标直指日益壮大的云业务。

在此次调整之前,在没有专设BG的情况下,腾讯云业务的发展处处受到制约。媒体采访腾讯云离职员工称,“腾讯云在架构上没有权限,也没有技术高管,它没法调用TEG的力量、MIG的力量,甚至优图的能力。”

毫无疑问,2010年左右那场被媒体反复提及的马云、马化腾和李彦宏同台对话的确影响了腾讯后来的策略——“云计算这个话题比较技术性,它是一个比较超前的概念”,马化腾当时表示,“如果说未来各种综合性业务软件,都不需本地局域网服务器处理,而是由公共网络设施完成,这的确是有想象空间的。可能你过几百年、一千年后,现在确实还是过早了。”

图:2010年马化腾李彦宏同台谈云计算

但在这样的情况下,腾讯云业务却在悄悄发展。从2016年第二季度财报开始,腾讯开始在财报中公开腾讯“支付及云服务”的增长数据,归类于“其他”项。2018年二季报显示,腾讯“其他业务”(支付及云服务)收入同比增长81%至174.96亿元,首次超过了社交网络,排在收入占比的第二位。从另一个角度也证明了以云业务为代表的企业服务市场的巨大空间。

而此次架构调整之后,腾讯新成立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有了专门的业务部门,算是一次纠错,也标志着中国互联网几大巨头彻底把云业务当作了最重要的战略,一次重要的转型。

要理解企业服务市场的潜力,美国市场是最好的参照物。当中国市场为苹果、亚马逊等公司市值超过万亿跨国欢呼时,许多人并不知道美国科技股一半估值是由那些提供企业服务的公司占据的,甲骨文、Workday、Saleforce以及VMVare甚至是亚马逊的云业务AWS等等,他们才是华尔街真正宠儿,被视作科技行业的印钞机。

这些公司业务的核心在于为公司而不是个人提供服务。比如甲骨文是为企业提供数据服务,而Salesforce则是为公司的销售团队管理解决方案,Workday是HR解决方案。

这些公司拥有巨大生存空间的原因在于美国是一个成熟的商业市场,企业之间竞争上升到各个维度,企业内部必须通过云服务等IT技术来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可以说,依靠技术提高公司效率和竞争能力已经成为美国所有行业的思维方式。

而中国则不一样,由于人力资源成本低等原因,以IT维度来提高效率很少在中国公司考量的范围之内。公司解决问题的的方式都是靠招人来解决,然后快速扩张。相比美国公司IT的花费占企业收入的3%~5%,在中国企业里面IT预算通常连1%都不到。

因此,即便中国成长出像BAT这样在全球范围内有影响力的To C类公司,但也极少有公司在To B领域做得像模像样。

但有洞察力和前瞻性的公司不会错过这一市场的金矿,在腾讯此次调整企业架构之前,中国成熟的互联网公司中,阿里和百度已经切入了这一行业。

二、阿里的全栈式

2018年8月,阿里公布的第四季度财报显示,云计算业务的表现被其他数据掩盖,但实际上这项业务同比增长了93%,营收达到了7.1亿美元。虽然较上一季度的三位数增长有所放缓,但阿里云业务的市场份额在仅仅两年内就翻了一倍,并且仍在快速发展。

在中国互联网公司中,阿里是目前提供全栈式云服务较为最成熟的公司,根据techcrunch数据,阿里从2016年仅占全球云基础设施市场的2%,增至目前的4%。也就是说,从绝对值来看,跟亚马逊的AWS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

实际上,在云业务中还有三大细分板块,一块是SaaS,是Software as a Service(软件即服务)的简称,SaaS厂商将软件布署在云端,客户可以根据需求订购,一个是IaaS,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即基础设施即服务)的简称,消费者云端获得互联网基础设施服务,还有一小部分是PaaS,即平台即服务。

以美国市场为例,目前的一千亿美元市场,粗略来讲60%是SaaS,30%是IaaS,剩下10%有可能是PaaS,而即便是美国这样成熟的企业服务市场,有第三方预计,这一市场在未来几年内会翻两到三倍。

通常,亚马逊、Google,Azure提供的服务更侧重在IaaS,Salsforce更侧重在SaaS,但是这两大块中的公司都在相互渗透、冲击挤压,亚马逊原本提供IaaS,但现在也在向SaaS、甚至是PaaS发展。

由此,从这个角度反观和理解如今的中国市场,阿里跟随的是亚马逊的路线,提供的是全栈式的服务。

2017年,界面新闻在硅谷采访过VMVare前高管HowieXu,这名服务过思科、VMVare的高管,对于中国企业服务市场未来发展的看法是虽然中国目前企业服务市场还未起步,但是未来会跳跃式地发展,“未来企业服务重要革新一定是以AI为核心,美国目前的云服务其实并不是以AI为核心,AI还只是附加的组件。但是很明显Google开始推以AI为中心云计算了,亚马逊也开始想了。那么中国企业客户完全可能跳过目前美国的发展阶段,直接进入一个以AI为核心的云计算阶段。”

三、百度以AI为核心

从这个角度来看,百度在这一领域做对了。

百度在云业务上并不算有先见之明,同样的,在那场对话中,李彦宏说,云业务不过是新瓶装旧酒,于是,百度一直到2016年才入局云业务。

同时,在当年7月,在百度云计算战略发布会上,李彦宏发布了百度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三位一体的发展战略;而百度总裁张亚勤把这一战略总结为“ABC”,A就是AI,B就是Big Data,C就是Cloud Computing。

图:2016年百度云计算战略发布会

毫无疑问,AI是百度云业务一个重要的卖点。

百度在AI上的投入不必赘述,在中国互联网大公司中动手最早——2013年建立IDL深度学习实验室,邀请吴恩达、陆奇等学界和工业界大牛搭建起了AI从研究到商业化落地的框架,虽然他们现在已经离开,但整体框架已经形成。

后入场的百度云想要快速实现商业化,无疑难以破局,而以AI为利器则是一条聪明的路径。

相比阿里和亚马逊直接向企业提供基础架构IaaS,百度的路径则偏向SaaS和PaaS,前者是软件即服务,后者是平台即服务,而百度最大的卖点是把AI技术整合进这些服务中。

Apollo计划就是百度云的一个重要出口和平台服务,实际上,Apollo平台整体技术都是基于百度云,这个以AI技术为核心的自动驾驶技术被整合进百度云平台,向外界开放。

首先,百度云将为Apollo计划提供仿真引擎、数据平台、云安全、空中下载等云服务,而且目前已经面向开发者开放了仿真引擎等公有云服务;其次,在软件平台层面,百度云也将为无人车的仿真训练提供一个高强度支撑,以帮助无人车尽快获取大量路测数据,加速落地。不难看出,针对无人车的开发者,百度云提供了从软件服务(SaaS)到平台服务(PaaS)全栈式服务。

除了无人驾驶,百度云另一个重要出口是智能语音交互平台DuerOS,这个平台和Apollo一样,技术和服务也是完全基于百度云。虽然看上去只是一个小的语音助手,背后是百度云这个广阔的服务平台。

不仅仅是Apollo和DuerOS,百度云的目标是全行业。比如与宝钢技术、中国农行、东方航空等建立合作,为他们提供服务——在中国经济增长放缓,人力成本攀高的情况下,以IT服务去帮助传统行业提高效率,理论上有广大的市场。

在百度云和宝钢的合作中,就是充分以AI为卖点,以双方在质检领域的合作为例,通过百度云的机器视觉模型量化质检流程,为质检流程提供决策依据,在降低误报率的同时,提升作业效率。

实际上,百度这些年砍掉了并不擅长的O2O业务,回到最擅长的To B业务上来。

从这个角度来说,百度做云业务有自己优势所在。相比腾讯做社交、阿里做电商,百度的搜索广告面对的一直是各行各业的企业用户,只不过相比传统简单甚至粗暴的广告销售模式,怎样把技术平台服务销售给真正需要AI技术的企业用户,毫无疑问是百度面临的新挑战。

由今年9月初举行的百度云智峰会公布的成绩单可以看出,相比去年,百度云用户数增长3倍,合作伙伴增长3倍,营收增长4倍,流量增长5倍,在短短两年内便崛起为国内公有云市场增速最快的厂商。据易观国际刚刚发布的报告显示,百度云市场营收跻身国内前三甲,增长速度最快。

中国消费者市场在共享单车这一轮血战之后,已经显示出市场红利的消失,不难想见,未来无论是风险投资资金还是技术都会主动流向To B市场,虽然中国互联网巨头不再仅仅是BAT,但是目前真正有能力和技术进入To B市场的,仍然只有BAT。

而除了BAT之外,创业公司在这一市场的机会在哪里?仍然是参照美国市场,抓住细分的企业服务市场,BAT之外的细分市场。而实际上百度这两年立足点也是如此,抓住了AI这个细分市场,从这个角度来看,百度进入云业务市场姿态似乎更谦卑。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该投稿文章作者观点,不代表蓝鲸号立场。 未经授权不得随意转载,蓝鲸号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