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规模跌至百强边缘,北大资源产业地产转型路助力渐少

转型中的北大资源集团,想要走通产业地产之路需要付出更多努力

在头部生存的房地产开发舞台上,“规模”与“转型”逐渐成为腰部企业的必选题。

在克而瑞最新发布的榜单中,北大资源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大资源集团”)累计销售额较2018年年末时下降26位,滑落百强边缘,这与近年来北大资源集团的转型方向不无关系。

在依托产业资源优势,打造“科创产业服务商”的定位下,目前,产业地产已经取代传统住宅开发,成为北大资源集团的主攻方向。然而,随着传统开发业务造血量的萎缩,以及母公司北大方正的自顾不暇,北大资源集团所选择的转型路也并不好走。

传统开发业务大幅收缩

2019年,北大资源集团的传统地产开发业务收缩基本已成定局。

根据克而瑞1-11月销售数据显示,在2019年仅剩一个月的背景下,北大资源集团年内累计销售额仅186.3亿元,位列榜单第93位。

不出意外,北大资源集团全年总销售额应该在200亿元上下,这与其去年的表现大相径庭。2018年,北大资源集团曾累计实现383.4亿元的销售额,彼时的行业排名也位列第67位。

这样的落差同样反映到上市平台上,截至今年中期,北大资源控股有限公司(SZ:00618,以下简称“北大资源”)销售额为50.76亿元,较去年同期的78.76亿元下降35%。

可以看到,在规模这个维度上,无论是集团亦或者上市公司,似乎都面对着同样的困境。

在销售下滑背后,是北大资源集团在诸多场合表达出自身的转型意愿,即利用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推动产学研转化、产业园建设运营。

事实上,伴随着市场总量已开始看到天花板,及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中小房企已经没有太多的选择空间,摆在它们面前的出路只有两条:快速扩张冲规模、借差异化突出重围。

显然,旨在成为资源“连接者”的北大资源集团并不喜欢“开发商”这个身份,毅然地选择了后者。

“北大资源集团自身拥有的一些资源,可以对其转型产业地产产生一些帮助。”58安居客首席分析师张波对蓝鲸房产表示,北大资源集团在健康、科技、医疗等方面都有不错的资源,而它也正以此来推进产业地产的开发,且借助于北京大学每年科技成果的落地,可以创造一些符合政府需要的科研项目,实现产业协同落地。

转型路上助力渐少?

一直以来,北大资源集团的转型进程,均受到了CEO曾刚的高度认可。

对于2018年,曾刚在集团层面上给予北大资源集团90分的高分,在曾刚眼中,除“信用评级连获两个双A+”之外,最让其感到满意的便是,“新的商业模式更加清晰、战略体系更加夯实。”

对于转型,北大资源集团踌躇壮志。然而,作为集团旗下惟一上市平台、优质资源的重要载体,上市公司北大资源在二级市场的表现却长期走势低迷。在2018年2月创出0.7港元/股的新高后,其股价持续走低,截至12月4日,最新收盘价尚不足0.2港元。与此同时,上市平台的总市值也在不到两年的时间,由2018年2月的超30亿港元降至如今的12亿港元左右。

这或意味着,北大资源集团的战略转型以及资产注入上市公司的预期并没有得到投资者的认可。

有分析人士对蓝鲸房产表示,虽然产业地产是北大资源集团的一个优势,但产业地产周期较长,很多时候还是需要传统住宅业务来配合。所以住宅业务的大幅萎缩,或显示出其过于强调向产业地产的转型,而没有意识到传统住宅地产对现金流的主要支撑作用。

面对不断收缩的开发板块,北大资源并非没有给出“药方”——以优秀的产品力加大小股操盘及代建业务,推动自身由重资产向轻重并举转型。

但北大资源的代建业务却并不被业界所看好,在张波看来,北大资源向代建方向发展的目标还有待商榷。他表示,一般来说,代建业务的前提是自身品牌有极大的溢价能力,而北大资源来的品牌溢价相对较弱,且代价也需要有一些自身特色的产品,也就是自身的IP属性,这样的代建才会有更大的发挥空间。

在传统住宅开发领域难以为转型提供更多助力的同时,北大资源部分老牌业务发展也遇到了阻力。今年中期,信息产品分销业务虽仍为北大资源提供数十亿元的营收,但却因行业竞争压力增大已不再贡献利润,其净利润由盈转亏。

传统开发业务的萎缩,信息产品分销业务的亏损,成为母公司北大资源集团当前转型艰难的一个缩影。

事实上,在另一个层面上,北大资源集团的母公司北大方正集团如今也在“新股东入驻”等传闻中应接不暇,在各方助力逐渐减弱的背景下,转型中的北大资源集团,想要走通产业地产之路需要付出更多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