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澜四起,吉利威马21亿索赔案庭审内外

吉利起诉威马侵害商业秘密索赔21亿一案,目前在上海高院非公开审理,庭内案情细节仍不可知,但庭外波澜四起。

投稿来源:时代财经

吉利起诉威马侵害商业秘密索赔21亿一案,目前在上海高院非公开审理,庭内案情细节仍不可知,但庭外波澜四起。

吉利汽车 图片来源:时代财经潘卓伦摄

9月17日,吉利状告威马汽车侵犯商业秘密案在上海高院第二法庭正式开庭。此次被告方涉及威马汽车旗下4家子公司。据悉,此案相关诉讼标的额达21亿元,称得上迄今为止国内知识产权界诉讼金额最大的商业纠纷案。

不过,由于该案为非公开审理,目前相关举证、辩诉的细节外界无从得知。威马汽车集团公关部高级总监石凯峰在接受时代财经采访时称,“这两天主要是举证质证及审理的阶段,由于上周吉利向法院申请了非公开审理,目前双方都签了保密协议,因此庭上都说了什么没办法对外,如果哪方透露的话就违规了,会受到法院的制裁。”

时代财经亦就此采访了吉利方面,吉利控股集团公关传播部部长宋兆桓对时代财经表示,“完全以法院的判决为准,除此以外不做任何表态”。不过,他称,此次提出非公开审理的不是吉利。而威马方面则坚称没有侵权行为,支持公开审理。

开庭前“剧情”不断

事实上,在开庭前夕,坊间早已对此案进行了多番猜测和解读,而对于吉利方面的证据、案件原委等,亦流传着诸多版本。

最早的版本主要集中在威马的创始人及初创时间的多位核心员工均有过在吉利汽车任职的经历。

公开资料显示,威马创始人沈晖曾任吉利控股集团董事兼副总裁;威马合伙人兼首席运营官徐焕新,此前在沃尔沃主导新能源技术;威马联合创始人、品牌战略副总裁陆斌曾任吉利销售副总经理;威马首席财务官张然曾任吉利执行董事;威马联合创始人兼董事杜立刚曾是吉利收购沃尔沃时的谈判团队成员等。

同时,据相关媒体报道,吉利向上海高院提交的起诉书中,状告主体除了有威马汽车四家法人主体公司之外,还包括威马汽车董事长兼CEO沈晖、威马汽车联合创始人侯海靖等在内的100多个自然人。

紧接着,该案在开庭前几天又迎来了新剧情,案件直指威马首款量产车型EX5抄袭吉利GX7,恰巧威马主要负责人在吉利时便负责GX7项目。

据财联社本月13日报道,有了解吉利诉威马案的知情人士向其透露,曾任吉利集团副总裁、吉利成都制造基地总经理的某侯姓高管,在2018年离职时带走了吉利SUV车型GX7的全部资料。“这名侯姓高管和其团队核心成员随后加入了威马汽车,并在此基础上研发出了威马首款车型EX5。”

“人才流动是非常正常的情况,吉利也有很多来自比亚迪和上汽等车企的人才,其他车企难道也要告吉利吗?”石凯峰对时代财经表示。

对于EX5和GX7之间的区别,石凯峰则认为两者是存在差异的,以轴距为例,吉利GX7的轴距是2661毫米,而威马EX5则为2703毫米。“如果轴距轮距一样就涉及抄袭的话,那如若GX7和比亚迪、丰田等车型相关数据相近,是否意味着吉利也在抄袭?”

石凯峰进一步对时代财经表示,“从此前坊间流传的相关证据看,都是毫无法律和事实依据的。威马没有侵权行为,因此对于吉利的相关举证,相信法院会就事实的真实性及举证的有效性进行公正的判决。”

威马汽车 图片来源:时代财经潘卓伦摄

威马屡屡登上行业热搜榜

值得关注的是,从本月开始,威马便屡屡登上行业热搜榜,从月初的人事变动、组织架构调整,到日前的股权变更,再到侵权案开庭同一天被传将借壳上市等,深陷多事之秋。

其中,威马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大股东变更一事掀起的风浪颇大。据悉,原大股东威马智慧出行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从威马汽车退出后,新增苏州威马智慧出行科技有限公司为大股东,持有前者100%股份。

天眼查数据显示,威马智慧出行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为沈晖。而苏州威马智慧出行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今年8月30日,虽然由威马智慧出行科技(上海)有限公司100%持股,但法定代表人为周晨。

对此,有传言称变更法人、股东退出,威马这波神操作或与此次诉讼案件有关。石凯峰则澄清,此次股东变更实际上只是注册地发生改变,从上海变到了苏州,仅此而已。“有人想把我们的股东变更,往威马逃避这场官司的方向引导,这怎么可能?”

此外,开庭同日,威马还卷入了将借壳上市的传闻。据了解,上市刚满3年的创业板公司达志科技于16日晚间发布公告称,实际控制人蔡志华及股东刘红霞拟向湖南衡帕动力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转让16.68%股权。交易完成后,衡帕动力将成为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其实际控制人王蕾也将成为达志科技新的实际控制人。

由于衡帕动力背后的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均与威马有着莫大的关联。业内人士认为,威马汽车或有望成为创业板借壳首例。

但此传闻遭石凯峰否定,他对时代财经表示,威马的个别股东参与投资了衡帕动力的公司,属于高管的个人行为,官方不作评价;同时,衡帕跟威马是完全独立运营的公司,威马不参与到整个衡帕正常的运营。

至于IPO方面,他指出,目前D轮融资正在正常有序地进行,因此离上市还有一段时间,而且目前也还没有一个具体明确的IPO计划。“近日的风波都与此次案情没有直接关系,主要的目的在于影响整个案情和舆论的走向。”石凯峰说道。

“这场官司是好事”

事实上,吉利和威马就侵权一事对簿公堂已持续近一年时间之久。而此前,上海市中级人民法院对该案已进行过两次不公开审理,相关的判决情况无从得知,但从吉利此次再上诉至上海高院来看,显然未就此达成一致。

此前,时代财经就本案采访相关律师时获悉,侵犯商业秘密是所有侵犯知识产权行为中最难定性的一种类型,商业秘密点的范围和确定是本案的难点之一。同时,此类案件要如何定性以及原告能否胜诉面临很多问题,包括相关信息是否属于商业秘密、诉讼中被害人的经济损失认定,以及行为人违法获益的金额等都比较难认定。

对此,知识产权资深专家涂松在接受时代财经采访时亦认同,“如果是外观侵权,就看谁能先拿出草图,对草图进行公证,再看相似度,这个还不难。如果涉及商业技术秘密的话,确实是知识产权方面比较难界定的,涉及的东西太多了。”

“离此次法院判决应该还有比较长的路要走,具体要视乎官司的走向,也希望法院尽快推进整个审理和判决的进程。”石凯峰对时代财经表示。

不过,石凯峰认为这场官司不管谁输谁赢,对行业而言都是好事。“说明在智能电动汽车方面,中国品牌有核心的研发能力和技术储备,因此可以打这方面的官司,也说明国家变道超车的思路是对的,纯电加智能化可以助力中国由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迈进。”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该投稿文章作者观点,不代表蓝鲸号立场。 未经授权不得随意转载,蓝鲸号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