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力成,昆药集团背后的操盘者

屠呦呦放“大招”后,“青蒿素龙头”昆药集团业绩依然平淡,背后的操盘者能否让其真正壮大?

投稿来源:虎符财经

2019年医药行业,青蒿素和工业大麻堪称“网红”,但凡“沾亲带故”者,都能收获几个涨停。

其中,昆药集团(600422)集两大概念于一身,加之和屠呦呦团队有直接合作,市场前景一片光明,一度成为资本市场的“宠儿”,股价迎来连续大涨。

不过,在喧嚣过后,昆药集团究竟实力几分,依然是个疑问句。

炒概念还是真实力?

昆药集团成立于1951年,是云南省第一家国有制药企业,1995年12月改制为股份制企业。

2018年,昆药集团实现营业收入71.0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 21.3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36亿元,比上年同期微增1.6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57亿元,同比减少1.61%。

整体来看,这份业绩报告并不出众,相较龙头医药股,更是相差甚远。

但在股价表现上,昆药集团却走出一波独立于业绩之外的强势行情。

昆药集团股价走势 图源:通达信

从二月底开始,昆药集团持续拉升,股价从低点7.1元上涨至最高15.5元,涨幅翻倍。

纵观医药行业,昆药集团偏居一隅,业绩一般,研发能力一般,又受省内明星药企云南白药(000538)“压顶”,可以说存在感并不强,缘何受到资本市场推崇?

青蒿素和工业大麻是主要推手。

自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医学奖后,青蒿素这个有点拗口的专业名词开始走入寻常大众。

今年6月中旬,新华社一篇“屠呦呦团队对青蒿素抗药性等研究获重大突破”的新闻瞬间点燃资本市场对青蒿素概念股的热情,誉衡药业、润都股份、昆药集团,浙江医药、华润双鹤、复星医药、海正药业等但凡和青蒿素有关的医药股都迎来大涨,昆药集团则录得史无前例的四个连续涨停。

沉静下来,昆药集团的确具备青蒿素概念,且与屠呦呦教授团队合作“双氢青蒿素片治疗红斑狼疮项目”,但要说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为时尚早,就像昆药集团自己在公告中说的,“公司目前销售的青蒿素类产品用途均为疟疾治疗,占公司总营业收入比例仅为0.98%,对公司业绩影响较小。公司双氢青蒿素片治疗红斑狼疮项目目前尚处于临床二期患者入组阶段,该新药研发是项长期工作,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存在较大的研发失败的风险。”

青蒿素之外,昆药集团还“蹭”上了工业大麻的热点。

2018年底,工业大麻在全美范围内全面合法化,境外资本市场首先闻风而动,后将这股热潮吹进了中国境内, 昆药集团因为种植天麻,沾个“麻”字在二级市场连续大涨。

实际上,天麻和工业大麻完全没什么关系。

不过,这都不重要,反正涨都涨了。识时务的昆药集团也抓住机会成立了工业大麻事业部,开始预售大麻叶护肤品,并向虎符财经表示,大麻叶护肤品2019年6月上线销售,客户接受度较高。

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青蒿素片新药研发还是工业大麻项目都需要一段较为漫长的研发和产业化进程,并不会在短期内刺激利润大幅提升,昆药集团此番股价大涨炒概念的成分较大。

公开资料显示,昆药集团2018年研发费用1.345亿,研发投入率只有1.89%,在同行业间处于较低位置;研发人员数量为180人,占公司总人数的4.37%;2019年上半年研发费用较上年同期减少9.03%仅为0.25亿元。

两度喧哗,昆药集团背后则是华立集团对青蒿素产业链近二十年的布局。

青蒿素背后的华立集团

如果不是青蒿素,如果不是昆药集团,恐怕华立集团还要这么低调下去。

可一切就是这么巧,昆药集团的控股股东正是华立集团,背后实控人则是有着“资本教父”之名的汪力成,合计持有华立集团股54.34%。

早在2000年,华立集团就开始布局青蒿素。

先是通过与当地政府合资成立“重庆华阳自然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在重庆武陵山地区大搞青蒿素种植;然后拿下当时国内产能最大的青蒿素提炼企业重庆武陵山制药厂;最后又将提炼青蒿素的重点企业湖南吉首制药厂收入囊中。

2002年,华立集团再度加码青蒿素,斥资1.7亿元取得上市公司昆药集团29%股权。昆药集团的主营产品正是青蒿素。

自此,华立集团几乎将国内青蒿素生产企业全部拿下,实现了从种植到提炼、加工、研发、营销整条生产链的整合。

但华立集团的资产远不止于此。

这家资本大鳄控股昆药集团(600422)、健民集团(600976)、华正新材(603186)三家上市公司,业务横跨生物制药、新能源、新材料多个行业,旗下拥有24个一级控股子公司。

华立集团《2019年度第一期超短期融资券募集说明书》显示,截止2018年9月30日,华立集团资产总计182.27亿元,负债总额122亿元。

其中,流动负债93.48亿元,占总负债比重为76.63%。流动负债中短期借款32.27亿元、应付账款22.02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1.49亿元、其他流动负债8.33亿元,分别占流动负债的34.52%、23.56%、1.59%、8.91%,短期偿债压力较大。

与此同时,公司净利润率呈逐年下滑状态。2016年-2018年,净利润率分别为3.37%、2.45%、2.27%。

2019年上半年,华立集团实现营业收入125.4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5.5%,实现净利润2.6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43.3%。

青蒿素之外,华立集团及其掌舵者汪力成的资本腾挪术是市场津津乐道的话题。

汪力成复出,昆药换帅

低调务实是浙商身上一贯的标签,汪力成亦是如此,但在资本操盘上汪力成显然不是。

1978年,汪力成考入余杭仪表厂(华立集团前身),成为一名普通技术员。20世纪80年代中叶,中国电能表市场严重供过于求,余杭仪表厂举步维艰。汪力成临危受命,从产品升级创优、技术进步等10个方面进行大刀阔斧地改革,终于渡过难关并积蓄力量,余杭仪表厂逐步成为全国同行业的“领头羊”。

此后十多年间,余杭仪表厂在汪力成的带领下从单一电表产品迈向多业并举,涉足医药、房地产、能源等产业,华立集团雏形逐步完善。

随着企业规模越做越大,汪力成又将目光投向资本市场。

可是在那个年代,民营企业上市困难重重。“也曾想IPO,但作为民营企业,总也轮不上”,汪力成曾这样描述过当时民营企业上市的现状。

于是,曲线上市成为一条捷径。

1998年,汪力成将上市公司ST重仪纳入麾下,为自己建立起了第一个资本市场阵地,而后进行的“债务全剥离、资产全置换、人员全清退”洗壳手段更是让市场拍案叫绝;2000年9月,汪力成再次出手收购ST恒泰,公司的资本版图进一步扩大。

两次资产重组,江浙财团那种独有的战略眼光和八面玲珑的特质在汪力成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2010年,华立创立40周年,50岁的汪力成辞去华立集团总裁和法人代表职务“隐退山林”。

2015年,汪力成又带着发人深省的功力“重出江湖”了。

“重出江湖”往往意味着有大事发生。

2016年3月,昆药集团公告换帅,由汪思洋接替袁平东出任昆药集团董事长,1987年出生的汪思洋正是汪力成之子。

汪思洋掌舵时代,恰逢医药行业的“春天”,昆药集团营收从2015年49.16亿元增长至2018年71.02亿元,但归母净利润从2015年的4.21亿元下滑至2018年3.36亿元,盈利能力下降。

汪思洋的路,任重而道远。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该投稿文章作者观点,不代表蓝鲸号立场。 未经授权不得随意转载,蓝鲸号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