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支付进程中的“新工作革命”

回望移动支付的历史,用十年尺度来衡量都会显得过于粗犷。从诞生到现在,移动支付工具已经彻底改变了人们的消费习惯。

投稿来源:周天财经

回望移动支付的历史,用十年尺度来衡量都会显得过于粗犷。从诞生到现在,移动支付工具已经彻底改变了人们的消费习惯。

网购自不必说,在无远弗届的线下场景里,移动支付也以惊人的速度完成渗透。根据央行发布的《2018 年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2018 年移动支付业务笔数达到 605.31 亿笔,金额高达 277.39 万亿元,与 2013 年相比,交易金额增长了超过 27 倍。

但是身处当下,人们总是很难清晰辨别时代更迭到底有多汹涌。实际上,移动支付绝不仅仅是对现金的替代和补充,它作为连接实体商业与移动互联网的关键环节,深刻地影响着这个时代的每一个人。

一场「新工作革命」悄然而至。

中国新闻周刊发布《2019移动支付趋势报告》中提及,这种工作方式的变革可以分两个维度来看,一方面,个体的工作技能以及工作方式,因为数字化能力的提升而显著提高;另一方面,一大批新的工作类型正在结构性地出现。

01

每个人都可以是超级单兵

老黎是江西萍乡上栗镇春宝文具的老板,从 1995 年开店算起,到现在已经有 24 年。

因为踏实肯干,愿意琢磨,这些年来,县城里的学校和附近乡镇的不少学校,都开始找春宝文具供货。为了供货方便,黎老板在县城和乡镇都开了分店,请亲戚打理日常零售和收银。但是资金货物销售等账单每个月都要定期手动汇总,非常麻烦。文具客单价低,每一单都是有零有整,每到开学季就经常忙不过来,甚至还被发生过现金被盗的事件。

谁能想到,「一张二维码」解决了老黎面对的棘手难题。从 2017 年开始,移动支付逐渐普及到乡镇,用的人多了,现金收银不安全和效率低的问题都迎刃而解。

但因为两个门店的收款需要走两个微信号,对账不方便又成为了黎老板新的烦恼。后来,当地的移动支付服务商,推荐老黎使用微信收款商业版的多门店功能收款,资金自动结算到同一个银行账户,老黎的对账问题也得到了妥善解决。

老黎的故事,是移动互联网浪潮下的一个典型的个体商业样本。每个实体商业的小微个体,都不再局限在现实的物理空间「单打独斗」,他们还可以在赛博空间拓展更多的商业可能。

放在以往你很难想象,像老黎这样的「乡镇个体户」,不需要学习 Excel 和高深的财会知识,就能轻松制作出准确无误的电子流水。

门槛被降低了,每个人都可以是「超级单兵」。这也正是我们所要讲述的,「新工作革命」的第一个方面。

现在,一个动画系的大学生可以用按需付费的云计算,渲染出堪比工作室效果的动画短片;一个白领可以在上班之余经营一家瑜伽馆、咖啡店,通过移动支付的商家后台就能查看每天的经营数据,不必再专门聘请财会人员。

不得不说,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诸多技术与商业创新里面,移动支付是相当特别的一个。因为支付环节是每一笔商业交易的「终端」与「末梢」,移动支付的铺开,意味着实体产业的数字化升级补齐了最关键的环节。

02

正在涌现的新工作类型

回顾过去数百年的人类历史,每一次技术突破带来的产业升级,都必然伴随着一批工作岗位的升级。比如说,以蒸汽动力为代表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使得原先在田地耕作的农人,可以在各类工厂里工作。后来的电气革命也是如此。

在由移动互联网带来的数字化升级的浪潮中,也同样涌现出了更多的工作类型。

今年过年之后,我居住小区门口的一家北京本地连锁超市,在收银区新布置了六台自助收银机,顾客拿着商品自己扫码然后点按屏幕就能扫码结账。现在仍然选择在人工柜台排队的,大部分都是老人或者商品特别多的顾客。

相对应地,超市为这六台自助收银机配备了两位设备引导员,在顾客遇到问题的时候帮助引导和调试。因为移动支付带来的流程改变,引导员的工作岗位便基于用户的实际需要而出现。

数以万计的移动支付服务商和数量更加庞大的生态商户,则都是应移动互联网浪潮而生的新组织。

比如微信支付的服务商,因为移动支付已经成为线下商业的「基础设施」,对于腾讯来说,自己大包大揽对上百个行业一一定制开发,做深做重,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也不符合腾讯作为「连接器」角色的一贯风格。服务商,便是微信支付深化到各行各业的桥梁。

像上文提到的黎老板这样的下沉市场小微商户,因为触网时间比较晚,通过纯线上方式学习新事物需要付出相当多的努力,之所以最终使用微信收款商家版解决了问题,当地移动支付服务商的业务介绍与推广人员起到了关键作用。

又比如丙晟科技,这家总部在上海的移动支付服务商在做的,是通过整合移动支付、腾讯社交广告、IP、腾讯云等多种形式资源,为购物中心提供商场数字化解决方案。

在丙晟科级就职的上百名员工中,无论是 BD、产品、技术、营销…实际上每一个岗位,都是在这场「新工作革命」中被创造出来,他们的工作内容,也都是跟随着非标项目的实际需求所适应调整。

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等机构发布的《微信就业影响力报告》,2018 年微信的直接就业机会有 527 万个,而带动总就业机会达 2235 万个,相当于北京市常住人口数量。

随着每个线下行业的数字化进程不断加深,这场「新工作革命」正在传导到商业世界的每一条毛细血管。发展中的技术推动商业的更高效率,更高的效率推动消费者更细化的需求,更多的细化需求又反过来推动新型岗位的出现和劳动力的供给。

03

未来将会怎样

商用 5G 正式到来,以及以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等前沿技术不断成熟,未来的工作方式、工作类型还将发生什么样的改变?

我们相信第一个大的趋势一定是人与机器、与算法的协同将不断加深,个体商业将更加繁荣。

人工智能可以在大量的工业领域、简单服务领域帮助人类创造很多的物质财富,但就目前发展来看,真正的通用人工智能仍然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在可以预见的 10~20 年内,人机协作将一定成为主流的工作模式。

其实,无论是春宝文具的黎老板,或是动画系的大学生,本质上来说,他们在做的就是人机协作。在未来,每个人都能够用更低的成本调动海量的生产资料和技术资源,真正关键的,是人用什么样的方式去组合这些生产要素,即熊彼特所指出的「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

这也引出了我们相信的第二个趋势,用户量已经超过 10 亿的微信生态,仍将是「生产函数」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梅特卡夫定律,网络价值与用户数的平方成正比。微信是商业力量击穿空间区隔,下沉到低线城市的最重要凭靠。以移动支付为代表的生态能力,也将成为个体创业时的「大中台」。这些红利,也将随着产业互联网进程的深入,得到进一步的释放。

爱因斯坦曾说:「我从不去想未来,因为它来得够快」。「新工作革命」,正在将未来推到每个人的面前。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该投稿文章作者观点,不代表蓝鲸号立场。 未经授权不得随意转载,蓝鲸号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