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彷徨:股价与业绩的自我救赎

对于每一位北漂、沪漂或者深漂的人来说,拥有一套房子,先安居再乐业,都是为之努力奋斗的梦想和目标,而这种梦想,对于公司来说,也是一样。

投稿来源:紫金财经

对于每一位北漂、沪漂或者深漂的人来说,拥有一套房子,先安居再乐业,都是为之努力奋斗的梦想和目标,而这种梦想,对于公司来说,也是一样。

早在2015年,小米的灵魂人物雷军,就在微博发出这样的感慨:小米在北京创业五年,像北漂,首先是银谷大厦,接着是卷石大厦、宏源大厦,再搬到五彩城大厦,又租了五彩城周围四栋楼,几乎一年搬一次!

四年之后,雷军以及他的小米,终于实现了这个梦想,拥有完全属于自己的永久性总部!小米的新总部位于北京海淀区上地的小米科技园,占地21万平方米,与联想、百度等产业园相隔不远。这个7月9日刚刚启用的新总部,能够容纳1.6万个工位,北京地区的小米员工都将陆续入驻。

繁华总在拭目所及之处,小米办公楼采用落地式设计,窗明几净,视野开阔,当工作劳累之时可以远眺,可以看看诗和远方。小米喜迁新居固然值得庆贺,荣耀背后,小米作为一家上市公司,其股价却总似一根鱼刺,如鲠在喉,吞不进也吐不出。

此外,小米手机在华为及OV的挤压之下,市场份额不断被压缩,分拆出红米独立运营之后效果有但不明显,未来在手机领域,小米又如何更进一步呢?

小米是一家硬件公司,还是一家互联网公司,或者是披着两者外衣的新零售公司?在9年的小米走到新阶段的今天,其形象却越来越模糊。小米的挑战颇多,用一句朋友圈戏谑又触及灵魂的问话:小米是什么?从哪来,又向何处去?

股价,长久的痛

一年前小米集团在香港上市,小米创办人、董事长兼CEO雷军曾经豪言:让上市首日买入小米股票的投资人赚一倍!时过境迁,小米上市一周年之际,小米股价从17港元跌至现在的9.3港元,跌幅近45%,着实让投资人伤心。原来的梦想是一倍的差距,现在是4倍了!

一年多前,独角兽的概念被投资界热炒,与资本距离最近的科技互联网企业近水楼台。而小米作为互联网公司的独角兽之一,呼声颇高,其公司配售额度甚至遭遇疯抢,就连互联网巨头马云、马化腾和李嘉诚都先后斥巨资进行大笔认购。

然而事情总会起变化,2018年7月9日,小米正式上市之后,股价迅速经历破发,但随后股价开始一路上涨,最高上涨到了22港元。然而辉煌并未维持多久,小米股价就开始走出持续下跌的态势。这一年来,对于投资小米的人来说,煎熬多于喜悦,截至2019年7月9日午盘,小米股价报9.37港元,较发行价下跌了44.88%,市值蒸发超1500亿港元。

1500亿港币的纸上财富就在一年的蹉跎中灰飞烟灭,顺带砸碎了众多投资人的梦想。小米上市一周年之际,也是部分股份禁售期满的日子。小米上市前投资者晨兴集团及小米3名联合创办人刘德、洪锋、黎万强所持有的股份,合计有43.87亿股可于市场流通,占B类股份25.34%,相当于整体股份(A类及B类股份)的18.25%。按7月8日收盘价9.61港元计,该批解禁股份市值达421.6亿港元。

雷军让投资人赚一倍的梦想注定无法在短期内实现了,即使现在雷军承诺未来一年不套现,小米股价依然在10港元以下的低位徘徊,用承诺来刺激股价回调的小目标,也难以实现了。

小米的高管们眼看着股票马上可以变为真金白银,落袋为安、春华秋实的梦想,对谁都有足够的诱惑力。但如果他们真的这样做,等待小米的又是什么呢?回购股票,做好市值管理,则是小米不得不做的事情,否则方方面面,都无法交代。

面对一路下跌的股价态势,小米在今年1月份三次公告回购股份,到了6月以后,小米则开启“疯狂”回购模式。据统计,为挽救市值,从2019年1月开始,小米集团已经斥资10.5亿元进行了22次股票回购,同时,雷军及众高管承诺:未来一年继续锁定小米股票不套现。

多次回购之下,小米股价也随着波动,略微上升。但是距离发行价依然遥远,更别提雷军的“赚一倍”。

分析人士认为,小米股价一蹶不振,最核心的难关是,小米手机国内销量增长近乎停滞。根据IDC 数据显示,小米二季度国内出货量同比微涨2%,比去年二季度多卖了30万台,达到1450万台。但是对比华为出货2850万台,涨幅21.3%;OPPO出货2120万台,涨幅5.5%、vivo出货1990万台,涨幅24.3%,小米的涨幅是最小的。

除此之外,小米股价下跌也受大环境影响,港股市场手机股股价整体处境都不太好。随着全球手机市场格局趋于稳定,小米核心业务手机的市场增量不被看好。在华为扩张的时候,无疑压榨了小米、vivo、oppo等国产手机市场份额,而vivo、oppo的产品竞争力在小米之上,这样,华为扩张的压力,主要压在了小米身上。

而各家机构对小米的评级,着实让小米担忧不已。2019年1月8日,摩根大通发布报告表示,调低对小米集团投资评级,由原来“增持”降至“中性”,将对其今年底目标价由原来18港元降至10.5港元。

仅隔一日,美银美林将小米2019及2020年盈利预测分别下调24%,以反映内地智能手机出货量疲软及销量的放缓。该行将小米目标价由11港元降至9港元,重申“跑输大市”评级。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表示,投资者对小米发展的潜力、公司状况判断存在较大分歧。有人把小米理解为制造业公司,而不是科技类公司,这些因素都影响小米在二级市场的估值。

晶宏投资副总经理杨秋平则认为,小米虽然号称互联网公司,但是目前仍以硬件为主,虽然有大量的用户数据,但是至今还是没有找到变现的手段。如果按照硬件公司估值,可对比美的、格力等国内一线的家电公司。

此外,西南证券电子行业首席分析师陈杭分析道,小米在经营层面是很稳健的。但小米上市正好上在了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时代十年大周期的最高点上,从2007年乔布斯发布iPhone带动整个移动互联网时代走了十年,到2018年一季度终于见顶。即便小米基本面非常好,也扛不住整个市场对估值的下杀。

如此说来,对小米而言,股价还需要在目前的水平上,让投资者煎熬更长时间。

手机,不能有失

从根本上说,小米从来就不是一家技术见长的公司;其成功之处是抓住了智能手机普及的“风口”,以强调“性价比”的互联网营销打法,迅速卡位消费者的需求。

然而其他厂商在与小米的交锋中,逐渐摸透了小米的套路和手法,这一套打法现在已经有点玩不转了。Vivo今年新推出的iQoo系列手机直接对标小米,针锋相对地将其定价为2998元,比小米便宜1元。小米“10个季度重回第一”的目标注定无法实现了,激烈的竞争逼得雷军再次亲自上阵。

根据小米的财报,小米手机收入占比60%以上,说明手机还是主要业务,小米不得不重视。今年以来,雷军调整了小米手机的发布节奏,并推出了新的小米手机系列。首先是小米9系列,目前着力推出的是 CC 系列,该系列主要针对的年轻女性群体,与之前小米定位的小米发烧友较为笼统的概念相比,更加精准和差异化。

其实去年雷军就对小米的手机品牌进行了梳理,红米成为独立品牌。目前来看,红米手机品牌发展还可以,独立后发布了多款新品。

众所周知,小米手机一直是国产手机中比较具有性价比的品牌,即便放在现在小米手机依然是性价比最好的选择。从刚开始创办小米手机开始,雷军就喊出了性价比这个口号,当时1999元的旗舰机定价把很多竞争对手都打了下去。小米到现在依然没有抛弃性价比这个条路,而雷军也说,小米永远不会放弃性价比。

国内手机市场,早已进入存量的竞争,目前而言,国内的其它三家手机厂商都在提高高端手机的销量、提高品牌的定位,但是小米品牌的定位决定了很难做高端,当然利润也就很难上去。小米打造一个高端品牌的难度不小,消费者对小米品牌的认知就是性价比,如果失去了这一点,恐怕现在的客户也会失去。

中国通信业知名观察家项立刚表示:“目前正处于4G转向5G的过渡时期,在4G手机的能力上面,手机厂商赋予手机的功能没有一个显著的提升。目前,智能手机整个大的环境都不是很好,5G快要来了,用户可能有一个’我要等一等5G手机’的心态。”对于小米来说,5G这个饼给到投资者和消费者的诱惑力不足。

第一手机界研究院院长孙燕飚表示,小米的优势在于海外市场,尤其是印度市场这两年发展势头迅猛,为小米海外扩张奠定了基础。此外,小米海外扩张的方式方法属于手机行业创新之举,这种线上销售的方式避免了很多企业海外市场成本投入及管理等风险因素,反而受到当地消费者热捧,体现了小米国际化战略抢占先机的一面。

对小米来说,手机是基本的支撑点,只有更多的存量和新增量,小米才能用来做IOT和互联网生态,这是小米不得不巩固的主阵地。

物联网梦想

2019年对小米来说更为艰难,手机市场占有率难再提升。为了扭转主营业务面临天花板的局面,小米也是多脚并行,在主营业务上采取出海抵御同质化竞争策略,在新兴业务领域先后涉足小米金融、小米电商、小米智能家居等多领域,以求更大突破点。

现在看来,IoT业务或将成为手机业务之外的另一个利润点,雷军说,AIoT 指的是 AI + IoT,更指的是 All In IoT。雷军也在致投资人的公开信中表示,AIoT(智能物联网)已被公认为下个核心机遇,是新时代的“超级互联网”。过去数年间,在AI与IoT领域的投入为小米赢得了显著的领先优势。小米将公司核心战略升级为“手机+AIoT”双引擎,未来5年,小米将All in AIoT,专项投入至少100亿元。

过去一年,小米以人工智能为依托发展 IoT 业务,成为小米业绩新引擎。2018 年,小米的 IoT 与生活消费产品的收入达到438 亿元,同比增长87%。截止到今年第一季度,小米IoT平台连接设备数超过1.71亿台(不含小米手机和笔记本),同比增长70%,已经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个数量相当可观。

在这个战略之下,小米进入了电视、空调、电磁炉、洗衣机等业务,与越来越多的合作伙伴产生了连接。在国产手机品牌中,手机与 IoT 的协同关系,已经成为小米独具的优势,这也是雷军强大的底气所在。

据光大证券统计,小米生态链保持着平均4天发布一个新品的节奏,700多天里共发布了186款产品。如果你愿意,你可以把家里电器都换成小米的,一进家门,光动动嘴就能开电视、开空调。这样,就能组成一个“小米生态圈”。真正实现“一进小米深似海,从此动手是路人”的感觉。

不过小米似乎走的有点过头,因为万物互联,总要有个边界。现在小米是从插线板、空气净化器、音箱,到小米电视、空调、油烟机灶具,甚至还有中性笔……凡是你能想到的百货,小米都想插上一脚,因此有人调侃,任何人都无法阻止小米,变成一家杂货铺了。之前大家还在讨论,小米是硬件公司,还是一家互联网公司,现在毫无疑问,小米正在通往一家零售公司的道路上大步向前。

虽然产品很杂很热闹,摊子铺的很大,但目前的现实是,小米互联网服务收入仅占营收的9%左右。也就是说,小米大头还是靠卖手机、电视、音箱这些硬件挣钱,这又绕回了卖手机盈利的思维原点。

智能物联网是小米的梦想,这个梦想基于手机和所有能够联网进来的硬件终端,链条过长,也意味着收获期很远,不可能短期内改善小米的财务状况。随着5G时代的到来,很多标准甚至没有最终敲定,未来的商业生态存在的变数很大,小米苦心孤诣基于4G打造的物联网生态,在5G时代是否能够延续犹未可知。

吃下芯片药,打造硬实力

除了智能物联网方向上的努力,小米曾经誓言要在芯片上下功夫。其早在2014年就成立了一个半导体部门,2017年,小米宣布了它的第一款系统级芯片Surge S1。这款芯片在小米Mi5智能手机中也有应用,但并没有得到更广泛的推广。

过去四年,智能手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历了各种价格战、机海战,被大家曾经称为红海的手机市场,也变成了幸存者不多的厂商在竞争。就在厂商不断增强硬核实力的时候,小米的芯片却一直建树寥寥。

最新的消息是,近期小米旗下的湖北小米长江产业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投资了芯原微电子(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目前持股占比6.25%,为第四大股东。

芯原微电子背后的资本实力雄厚。根据天眼查的消息,芯原微电子股东包括了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共青城时兴投资合伙企业等,和小米一同增资的还包括IDG以及英特尔旗下的基金公司。

该公司的创始人戴伟民是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计算机工程学教授,曾出任美国思略科技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技术长。在上证所披露首批科创板受理企业,芯原微电子即为三家芯片企业之一。分析认为,小米投资芯原微电子,很有可能是为了旗下的澎湃芯片带来更多技术和研发上的助力。

除了在国内的投资,小米还在海外布局研发。7月14日,据外媒报道,小米在芬兰坦佩雷注册了一家研发中心,正式注册名为Xiaomi Finland Oy,专攻相机技术的研发,这是近期小米在研发领域的第二招布局。

芬兰是曾经的手机巨头——诺基亚的老家,诺基亚的很多相机技术就是在芬兰研发,成为当时最优秀的手机拍照技术。不过随着诺基亚的衰落,诺基亚再芬兰的很多技术人员都流向了其他公司。

小米在芬兰注册相机研发公司,也是为了吸引芬兰当地的技术人才,过去小米手机的短板比较明显,近年来小米逐渐开始转变,越来越重视拍照市场,最近发布的几款手机也可以明显感觉到重心在向拍照转移。

小米开始从一款“直男手机”逐渐向女性用户这片市场进军。 相较于手机和物联网的投入,抢占女性用户只能算是一个战术动作。让不少人担心的是,一直过紧日子的小米,能否扛得住巨大的研发支出。

15年前,海思起步时的研发费用就是4亿美元一年,投入了两万的人力。早期芯片研发都是一把把烧钱,烧的家大业大的华为苦不堪言。小米过了很多年精打细算的日子,上市了也还是到处等着用钱,加上现在又是一家被无数股民和投资人盯着,小米能烧多长时间,投资人能忍受多长时间?

如果只是财务投资,也是短期内股价有些提振,想象空间不大,对于小米长期的困局仍然无解。如此说来,小米的科技大手笔投入,让人捏一把汗!

2019年,小米彷徨

2018年年初,雷军定下“小米手机要在十个季度内,重回国内市场第一”的目标。不过今年雷军在小米中国区团队闭门干部动员会上对小米员工强调,行业已经到了最寒冷的冬天,小米要抛掉所有“速胜论的幻想”。

雷军在闭门干部动员会上还强调了小米中国区未来三年的策略概要,主要包括抓紧5G机遇,三年决胜中国市场,三年在新零售建设方面追加投入50亿元等内容。识时务者为俊杰,与其空谈遥不可及的重回第一的目标,不如务实一点,看智能物联网和5G能给小米带来什么改变。

雷军曾表示,因为小米是一个新物种,没有办法定义这家公司是什么。总结成一句话:小米是手机公司,也是移动互联网公司,更是新零售公司。雷军也曾表示,在创办小米之初,他就预计,小米模式至少需要十五年才能被大众接纳。

其实公众已经不关心小米是什么,就像小米对自己本身的属性存在彷徨一样,只要你心存取悦投资人、用户、公众等任何一方的念想,就会更彷徨。这就像小米公司总部把角的十字路口,向左还是向右,向南还是向北?

新总部给了小米安身之所,小米找到未来的立命之本了吗?从小米发烧友,小米新国货,到智能物联网,小米新零售,是进退有据的布局,还是彷徨之下的落子?

拭目以待!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该投稿文章作者观点,不代表蓝鲸号立场。 未经授权不得随意转载,蓝鲸号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