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票房超600亿创新高,很多影视公司却亏光了上市以来所有净利

票房定格在6.3亿时,我们欠周星驰的电影票早就还清了!

投稿来源:侃见财经

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正在远去。

去年中国电影市场票房超过600亿,再创新高。同香港90年代的辉煌一样,越来越多的香港演员选择了“北漂”。北漂的背后上无数的投资人与即将开拍的电影。

2015年,是IP爆发的元年。在不少投资人的眼中IP就是金钱。而能和IP划上等号的就是一众小鲜肉、流量明星。于是才有了天价片酬一说,一部戏的大部分制作费用都被一个人拿走了,那么花在这部戏上的究竟还能有多少?

票房定格在6.3亿时,我们欠周星驰的电影票早就还清了

同香港电影的黄金年代不同的是,在2015年以前,我们很少能拍出类似于《阿甘正传》、《拯救大兵瑞恩》或者《美丽心灵》这种发人深省的电影。

资本的逐利性决定了资本必须这样去投,但这是体格悖论,越是长此以往,越是劣币驱逐良币,当这种模式失效了之后,对于整个行业来说都是毁灭性的打击。

2018年很多电影公司迎来盈利最差的年份,甚至有的上市公司一次性亏光了上市以来的所有利润。如此,传到的行业最终都是一个多输的局面,某位导演曾经公开表示,怀念曾经的煤老板时代。

港漂到北漂,是一个时代的变迁

上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香港迎来了电影的黄金年代。

楼市的复苏、经济回暖、商贸繁荣、人口增加、文化多元化都成了那一时期香港电影成长的沃土。

那一时期,有无厘头的搞笑片、有谍战片、有鬼片还有众多的文艺片。那个时候的很多演员和导演都成了如今电影市场的中流砥柱。

辉煌的年代,一部好的电影就是一个演员的淘金梦。周星驰、周润发、刘德华、郭富城、刘青云,每一个朗朗上口的名字,背后都是一部部成功的电影。

票房定格在6.3亿时,我们欠周星驰的电影票早就还清了

林正英的僵尸片曾是一代人的回忆,林正英的去世代表着香港僵尸类型题材黄金年代的逝去,午马的去世断了香港僵尸类型最后的念想。

黄金年代百花齐放,吴宇森代表的暴力美学也是香港电影的一大看点。时至今日,如《喋血双雄》、《英雄本色》这些电影仍是大部分70、80后心中无可争议的经典。

到了90年代,这是香港电影没落与辉煌的节点,周氏的无厘头风格与超前的表现形式让《唐伯虎点秋香》、《大话西游》等电影成为了80、90后集体的回忆。当《美人鱼》上映之后,不少曾经的80、90后大呼,欠星爷一张电影票。

当然周星驰也曾经创造了很多票房与口碑的神话,神话的背后,是更多追逐利益的投资方。电影与投资的悖论其实早已在香港电影上演过。

为了保证票房,大牌越请越大,制作水平越来越低。100块钱的制作,80块钱给了大牌,剩下的20块如何保证制作?

2000年,如今的大牌导演、演员吴京决定港漂,在接不到戏的日子,他只能听郭德纲的相声痛苦度日,在演了很多配角和反派之后,一番挣扎回到了内地……

劣币驱逐良币,商业片之外如何坚持理想?

2015年是一个IP爆发的年份,不少有点流量的明星都选择了大荧幕。技术的进步削低了导演的准入门槛。

从《小时代1》到《小时代2》,电影中奢靡氛围像极了90年的香港电影黄金期,巅峰之后一路都是下坡。从作家到导演,身份的转变背后是商业的驱动。

《煎饼侠》的成功,让大鹏麻溜的跨进了10亿导演的行列,IP的巨大造富效应如同一剂春药,一夜间所有的人都成了导演,卢庚戌的《怒放2013》、刘若英《后来的我们》,直到《爱情公寓》搬上大荧幕,才消耗掉了观众最后一丝耐心。

票房定格在6.3亿时,我们欠周星驰的电影票早就还清了

如果说他们都是外行,那么演员到导演最起码还能靠谱一点。赵薇的《致青春》,徐峥的《港囧》、《泰囧》等等。

资本对于电影的追逐,让演员成了巨大的IP,2015年华谊数十亿收购了冯小刚、郑恺刚成立了几天的公司,从2015年到今年,华谊能拿出来好的作品越来越少,公司也徘徊在抵押设备筹钱的边缘。

《战狼2》、《红海行动》、《我不是药神》等电影的上映,并且能够推动一些现象的变化,是观众选择的结果。

当《新喜剧之王》的票房最终定格在6.3亿的时候,其实我们欠周星驰的电影票早就还清了。导演、演员用作品说话才是对于观众最好的尊重,如果一味的卖情怀,可能观众最终的好感也会失去。

华谊之后,暴风集团和唐德影视也想用资本的套路,绑定一批明星,但是最终都被证监会否定。如今看来,如果当初顺利,那么今天只会是业绩的大坑,坑里是众多的散户。

如今IP已经从香饽饽变成票房毒药,在这个票房大胜的年代,大部分电影公司都在亏损的边缘徘徊。

香港电影的落寞,仿佛正在重演……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该投稿文章作者观点,不代表蓝鲸号立场。 未经授权不得随意转载,蓝鲸号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