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协同加速, 中国太保“保险+科技+健康+医养”生态渐入佳境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4月底,太平洋医疗健康的医保智能审核系统已在全国13个省22个市落地实施,覆盖约3700多家医疗机构,为当地医保管理部门提供医保费控整体解决方案。

2019年,保险业继续行走在回归本源、加码保障的路途之上,追求高质量发展之中,不乏机遇涌现。在科技兴国、创新强国、“健康中国”战略推动下,以及老龄化日益严重,加快发展养老产业、推进医养结合步伐的指导下,商业健康险、“保险+医养”、科技赋能正迎来新历史发展机遇。

“保险+科技+健康+医养”,头部保险公司正卯足力气加码打造依托自身优势的生态闭环。以中国太保为例,2019年以来,完成之前布局的中国太保开始加速各板块之间的协同,科技助力健康险不断升级,智能审核助力政府化解医保控费难题,AI赋能太保打造出集健康、养老、生活和公益为一体的保险服务生态圈。加速协同,成为2019年保险公司的发展关键词之一。

深化数据挖掘,中国太保闭环生态突围成果重重

先来看看迫切的市场需求,伴随家庭财富的积累,健康意识的逐渐上升,越来越多消费者青睐为自己及家人购买一份健康险。巨大的市场需求将持续驱动商业健康险的快速增长。有数据显示,预计到2020年,中国商业健康保险市场规模可突破1万亿元,将持续保持30%左右的速度增长,形成与财产险、寿险三足鼎立之势。

巨大的市场之中,健康险产品也逐渐细分化,从同质化竞争“红海”中,依托自身优势突破进阶,寻找到差异化产品竞争“蓝海”。2019年上半年,中国太保就实现了这样的突破。当然,借助工具,则是被称为保险行业发展新燃点的数据和科技。

具体来看,依托旗下医疗健康领域的专业子公司太平洋医疗健康,中国太保实现了保障拓维,让“带病投保”成为可能。以糖尿病人为例,太平洋医疗健康创新开发“健康风险评分”工具,该工具利用大数据分析,可获得糖尿病人在不同的年龄、进展阶段和HbA1c(糖化血红蛋白)组合下,各细分人群的风险评分,并基于该分数将人群进行分层,据此优化产品精算定价模型,助力开发多元、灵活、受众和场景具体的保险产品。

实践是最好的证明,据了解,通过“健康风险评分”工具,太平洋医疗健康根据对国内某市糖尿病人群数据综合分析测算,可将风险较低的30%糖尿病人群纳入承保范围,同时带来约7%新业务价值提升。依托“健康风险评分工具”,收集利用多维度数据,让特定人群可以做到“带病投保”,中国太保成功挖掘带病人群的市场潜力。

科技不仅为中国太保开辟了增量市场,更夯实了中国太保助力政府化解医保控费的难题。具体来看,大数据精准核保模型利用机器学习技术,依据参保人个人信息、医疗行为花费、病史信息建立重疾精准核保模型,预测投保人重疾发生率;并能利用本土数据,发现新风险因子,从真实数据中还原常见共病组合对重疾的准确风险。

通过将精准核保模型嵌入到现有核保流程中,可以实现风险的精准识别和鉴定,从而改变传统保险的精算方式、定价和风险准备,一方面可以甄别高风险人群,降低赔付损失;另一方面也可以实现核保效率提升,优化客户体验。

以国内某城市为例,太平洋医疗健康精准核保模型可以有效甄别当地10%拒保人群,降低约13%赔付损失;有效甄别50%的低风险免核保人群,极大提升核保效率。

除了个人核保之外,在医保控费方面, 太平洋医疗健康目前已形成了基础知识库、医保政策库、审核规则库三大知识库,审核规则涉及知识点100多万条,依靠底层大数据驱动,医保智能审核系统可以多变量、多维度、多角度、多层次的综合分析和监控医保基金的使用,全面、精准地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覆盖”。

据介绍,医保智能审核系统的独特优势在于可以实现规则库的本地化,经过政策研究、专家论证、运行调整,配合地方政府形成权威标准,可以有效满足当地医保监管部门的实际需求。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4月底,太平洋医疗健康的医保智能审核系统已在全国13个省22个市落地实施,覆盖约3700多家医疗机构,为当地医保管理部门提供医保费控整体解决方案。

此外,2019年上半年,中国太保在养老领域也实现突破,2018年中国太保正式发布养老产业发展规划,加速构建“保险+养老”生态圈。2019年2月,“太保家园”养老示范体验中心开业运营,随后,中国太保集团董事长孔庆伟投保获得养老社区入住资格,以实际行动为中国太保“保险+养老”高品质服务代言。6月,继成都、大理养老社区项目取得实质进展之后,中国太保养老社区项目有成功落子杭州。

高速推动下,中国太保致力成为“中国养老社区2.0”的引领者:一是实现养老服务“全龄覆盖”,重点在城郊、城市型社区项目布局上取得突破,初步形成“城郊颐养、旅居乐养、城市康养”三位一体的产品体系。二是在推出更多针对中老年人的保障型、储蓄型产品的同时,积极探索多种保险产品与旅居养老、专业康复、长期护理等优质养老资源对接的路径。三是以太平洋欧葆庭合资公司为平台,加强规划引领、消化吸收和人员交流,加快培育具备国际标准的运营服务核心能力,打造国内一流的养老养生服务品牌。

至此,可以看出,今年以来,中国太保“保险+科技+健康+医养”正多维发力,实现重重突破。

软硬件同步升级,中国太保智能服务亮点频频

产业链闭环的加速协同布局,更要求保险公司后端服务的跟上。事实上,在走向高质量发展道路之中,作为服务业重要组成部分的保险业,最终拼的,则是服务质量与效率。多场景之下,触手可得的服务,将大大提升客户体验,高质量、高效率的服务,则可增加客户对保险公司的黏性。

服务端的跟上与突破,离不开科技工具。可以看到的是,近两年来,保险公司纷纷加码科技,对于科技的加速应用,在于科技改变了传统保险业各个流程上的痛点、痼疾。以中国太保为例,近两年,中国太保加速推出创新科技应用,不断追求“方便、贴心、极速、极简、有温度”的服务,这是行业发展的方向,亦是竞争加剧的驱动。

近一年多来,中国太保持续强化科技支撑能力,创新项目多点开花。完成集团统一门户“太平洋保险”APP上线及运营,为向客户提供全生命周期综合保险服务和跨版块业务协同建立了基础。深度定制的“灵犀”系列机器人实现多场景保险服务;“太好保”对不安全驾驶行为进行实时预警和有效管控,大大降低了司机的事故率和大案率 ;此外,“太好赔”、“专享赔”、“太慧赔”、“听风者”、“e 农险”……,成为各自领域先行先试、善作善成的典范。

中国太保产险开发语音情绪识别系统“听风者”,提升反欺诈能力,产品入选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推出业内首个保险公司自主搭建并投入使用的保险车联网大数据平台——“太好保”监控平台,可针对司机不安全驾驶行为进行实时预警和有效管控,成为帮助客户“科技减损”的智能风控平台,也有效提升了团车业务品质管理水平。

基于语音交互、图像识别等技术,“灵犀”系列机器人可实现多场景保险服务。其中,“灵犀二号”专注于柜面智能保险服务,依托活体识别、OCR、语音交互等AI人工智能核心能力,加载了客户信息变更、客户认证、给付、续期缴费、理赔等20余项功能,是业内首个具备业务处理能力的机器人。截止2019年6月,太保寿险41家分公司灵犀二号累计作业量已突破18万笔,服务客户数逾9.5万名。

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为驱动的“太慧赔”全链路理赔服务体系。客户端全场景理赔机器人智能交互服务、医疗数据实时互联、IOCR结构化信息处理、智能理赔决策模型、理赔“健康态”服务等的陆续突破和上线应用。

2018年8月,医疗交互数据项目理赔首单在湖北分公司成功上线,客户家属感受良好,当场加保30万。数据显示,截止2019年5月,中国太保寿险已有21家分公司上线该项目,共计对接502家医院。医疗数据交互加快推进了公司在医疗资源上的布局,为未来大健康生态圈和理赔附加增值服务的推出奠定良好基础。

此外,“太慧赔”还加载业内首创的AI智能理赔作业机器人,其高作业量和准确率让业内惊艳。数据显示,截止2019年5月底,智能决策与反欺诈模型应用量合计为23.85万件,完成快赔决策5.9万件,件均审核用时3.6秒,准确率98%。

科技赋能,可以看到的是,中国太保的服务,正在实现“硬件+软件”的同步升级。如今,“保险+科技+健康+医养”闭环协同,“太保服务”的创新升级,都成为保险业一张“靓丽”的名片,更成为消费者选择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