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快递到供应链,菜鸟进化史

因此,无论是为了阿里自身策略要求,还是未来服务于更广泛的客户,菜鸟都有极大的动力从一家快递公司向着供应链平台去进化。

投稿来源:略大参考

这样的场景并不鲜见——在电商上买零零碎碎几件东西,会收到一个巨大的包装。

罪魁祸首则是物流的传统算法,假设这个用户买的是一瓶洗洁精、一包糖以及三包餐巾纸,算法先把这些东西平铺起来,得到一个体积,算法会认为这个体积是不变的,推荐的包装箱体积远远大于这堆货品。

而到了今天,菜鸟能够的机器学习算法,知道哪些商品是可以弯曲的、压缩的,从而推荐一个空气填充率更小,填充率更高的箱子,也能够让洗碗精这样扁平的产品在箱子中斜放,或者是在碗、篓子这样的容器里面放东西。

为了节省资源,菜鸟在一些城市通过周转箱,用库存的方式把货送到离消费者最近的配送站,再由配送站用他们袋子交付给消费者,从而完全消灭了对纸箱的使用,而这些周转箱是可以重复利用的。

作为一个物流网络来说,这是骨架之后,毛细血管的进一步长成,这也是菜鸟作为快递平台最终的成熟,但菜鸟并没有止步于快递,而是正在努力向一个供应链平台进化。

01

菜鸟有意识地让自己变成一个供应链平台。

从2017年前后开始,菜鸟为合格商家提供入仓服务,即商家把货存在菜鸟仓库中,菜鸟负责发货,类似亚马逊的FBA,即“Fullfillment by Amazon”,在中国是“Fullfillment by菜鸟”,从这个时候开始,菜鸟就不仅仅是一个快递公司。

另一方面,阿里的整体策略上也要求一个强供应链平台,“天猫超市过去六年的经营是用自营模式的平台模式在做,所以我们最近在调整一些商品的经营模式,也就是代销者经销”,天猫超市事业部总裁李永和介绍说,转成经销以后所有的供应商结账的周期是确定的——原来是以销定金,这个是以入库定金。

从这个角度来看,阿里比亚马逊要激进得多,亚马逊的FBA是作为一个仓储物流平台为第三方卖家代发货,而阿里则扮演着经销商的角色——不管有没有卖完,先付货款。

因此,无论是为了阿里自身策略要求,还是未来服务于更广泛的客户,菜鸟都有极大的动力从一家快递公司向着供应链平台去进化。

但挑战极大,菜鸟面临的可能是全球最难的供应链体系。以欧美成熟的零售供应链体系而言,无论是阿尔玛还是Amazon,他们喜欢做非常强的计划,但是菜鸟没有办法仅仅学习他们——菜鸟的数据显示,许多商家中小促销一个星期有一到两次,而大促持续10来天,一年下来各种促销占到200天,对于物流来说,这意味着波动。

而且是极大的波动,以已经来到的618为例,平均来说,单量大约占全年的30%,“最大的商家爆发系数到250倍,也就是说双十一当天销售的金额可能抵上像250天平日的销售的金额。因为今天进菜鸟的仓其实也是比较中大品牌的商家,越大的商家爆发系数越高”,国内供应链事业部总经理王文彬介绍。

菜鸟基本技能就是处理这些不确定性,追求确定性,菜鸟从选品、预测、补货和分仓几个环节入手来获得确定性。

作为阿里系的供应链平台来说,最直接的选品方式是通过需求端数据,前后台联动,按需选品,王文彬透露说,由于精准的选品,菜鸟的预测能力已经能够从以前的整个商家的维度到SKU级别的精准预测,所以由菜鸟供应链支持的零售通平台在2018年的缺货率少于10%。

图:菜鸟网络CTO王文彬

选品不仅仅是选那些能够入库的产品,也包括用选品能力预测爆款,帮助商家清理尾货,王文彬说,“帮助商家把我们库存里面的东西能够放到我们的淘系的一些渠道,比如说聚划算上做销售,能够快速清库存”。

选中商品之后就要预测销量,不仅仅是预测数量,还需要对地域和空间作出预测。

难点来自促销,即便能够预测到下一次促销的爆发系数平均是50倍,如何在各个仓库之间预测准确才是难点所在,如果单仓预测不准确,需要跨地区大量发货,就涉及到大量不必要的成本。这就是对空间的预测——确保把合适的商品放在合适的地方,将搬仓差异率降到非常低的水平,这本身就是一种创新。

简单来说就是对数据的敏捷反应,用数据支撑前段市场营销。

举个例子,如果一个仓有大量的订单发往其他地区,菜鸟系统会帮助快速地诊断,定位到具体的仓、具体的货品,找到产生大量跨区的发货的原因。

“很可能有少数几个赠品导致跨区发货占了50%以上”,菜鸟国内供应链的“智慧数据决策大脑“设计者裘民民介绍说,这种案例并不罕见,在营销策略没有考虑到赠品库存位置的时候,去做营销策略的时候最终导致大量不必要的跨区的发货。

因此,菜鸟供应链的团队能够直接给营销团队提供建议、调整整个赠品营销的策略。这种跨组织、跨部门的协同,在过去没有一个共同的数据、共同的可视化前提之下的话,过去实现这样的跨组织协同都需要数周甚至数月的时间来实现。裘民民介绍说,今天通过共同看见、分析、决策,可以把决策的效率和周期降到以天甚至小时的单位,同时也能够帮助我们提升整体的经营效率。

02

菜鸟供应链确实在改变前端商家,不仅仅是提供服务,而且是倒逼企业将供应链数字化。

大中华区是雀巢的第二大市场,仅2018年雀巢就在大中华区推出了超过60款产品,这些产品伴随着复杂的供应链系统进入庞大的销售群体,并由此产生了超过470亿元人民币的营业收入。

“我给大家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春节期间购物一般都会有赠品,赠品和产品不一样,一般只会集中放在几个区域大仓里,如果无法制定一个较为准确的配货预期,就会出现大量的跨区域配货,这也带来两个问题:一是跨区域调配成本会提升;二是跨区域发货消费者收到赠品的速度会变慢,容易被消费者投诉”。雀巢大中华区电商负责人王雷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从2019年开始,雀巢开始使用菜鸟的“智能供应链大脑”项目,能够对供应链上各个环节的数据做敏捷的反应,包括天猫店、零售通等等环节。

“菜鸟其实是雀巢的物流服务和供应链服务的提供商,从菜鸟的角度来讲,将来还可以协同他的原材料提供商,这种跨企业、跨供应链端上端下的协同是很不一样的地方,我们突出的优势在于全渠道、全链路而且是实时的一整套监控管理体系”,菜鸟国内供应链平台解决方案总经理普世表示。

在雀巢看来,数据实时的可视化之后,也将给予品牌供应链上游一个更加有效的促动,使整个供应链的链路更加快速的反应针对消费者需求。

但对于雀巢以及其他意在推动供应链数据化的企业而言,还有很多数据的“基建”工作需要进行。“大部分企业面临的问题,不是不想把这些东西融合进来,而是很多传统的渠道的数字化的能力不够”,王雷表示。在他看来,许多渠道的数字化能力还需要继续推动。

从这个角度来说,菜鸟实际上提供的是Salesforce+仓储物流的全套服务,Salesforce一家客户关系管理(CRM) 软件服务提供商,目前市值已经接近1200亿美金。

对于那些销售增长迅猛,供应链却跟不上的创业企业来说,菜鸟提供的服务毫无疑问解决燃眉之急。

内外是淘宝上一家增长迅猛的内衣店,每年双十一同比会翻5~6倍,内外当时对于物流问题非常焦虑。菜鸟说服内外去尝试全托管的模式,2017年6、7月份内外开始启动托管,10月份完成入仓,内外平安度过了2017年的双十一。

03

无论是今天的菜鸟还是京东,都在受益于亚马逊在10年前建立起的一套打法:物流基础设施下沉和自建强大数据后台。以中国市场而言,京东以自建物流搭建起了良好的护城河,相比之下,自建物流体系的缺失成为阿里的一块短板。

2013年,在C2C、B2C市场流量大获全胜之后,阿里开始着手物流建设,与银泰、复星、富春集团、顺丰和三通一达共同投资设立菜鸟网络,其主要业务包括两方面:一是完成物流基础设施,实现数据等资源的共享;二是在此基础上以数据赋能,帮助商家和合作伙伴提效降本。

从成立之初的股权结构上看,阿里天猫控股48%,形成了以阿里为核心,整合大数据、仓储供应链、地产、物流配送等上下游伙伴的一体化平台企业,通过提供平台标准,将仓储、铁公基等社会资源接入整合,再利用大数据来进行资源的统一调配和管理,实现物流效率的最大化。

2017年9月阿里对菜鸟网络以53亿元增持至51%股权,掌握了绝对话语权,并计划投入1000亿元人民币,用于数据技术、全球超级物流枢纽、智能仓库配送等方面的投入——这符合阿里在投资上的一贯作风,先微量持股,赛道发展以及公司执行力等等因素符合阿里的预期之后,就会力求控股。

控股之后,阿里和菜鸟之间的协同效应也是显而易见——菜鸟高速网络在2018财年急速扩张,实现了订单的同比翻番,2017年Q2-Q3阿里占股47%时,菜鸟亏损13.15亿元,2017年10月阿里增持至51%后,2017年Q4-2018年Q1的菜鸟盈利为1.96亿元。

与市场上其它物流相比,菜鸟有自己的特点:相比传统物流企业只有打包装运环节集中的特点,菜鸟集约化配送,大大缩短了配送时长,同时库存商品的同质性方便毁损商品就近仓库补发,而且从上述策略来看,菜鸟在集中配送上越来越加大投入;与京东物流自营模式,菜鸟更大向第三方商家开放,保留了网络的规模效应与服务质量的同时。

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最近在一篇文章中指出,菜鸟、饿了么和盒马鲜生分别是阿里新零售物流的三驾马车:菜鸟调动的是天猫和区域性分散的仓储物流资源;饿了么则将区域性门店资源纳入配送体系;盒马鲜生的门店仓储化则是专攻传统物流最难的生鲜配送领域。

菜鸟一方面通过加强分布式仓储建设,如通过天猫超市在全国建设数百个前置仓,以60分钟快速送达实现了降本提效;另一方面,菜鸟通过去中心化与品牌商门店合作,如在与屈臣氏合作时,定位上海、广州、深圳、杭州、东莞5大城市3公里内的屈臣氏门店,直接将门店商品送达消费者,从这个角度来说,菜鸟+天猫就是一张无比强大的零售网络,天猫为表,菜鸟为根基。

菜鸟也在下沉,面对拼多多崛起,菜鸟乡村物流已覆盖了近650个县的超过40000个村。其核心服务产品包括:智村宝的智能服务包裹预测、农资直提直用、农产品入仓质检、自选式集单发货等,从而满足商品下行与农产品上行两大趋势,打通原产地与消费者环节。

对于大阿里来说,这是一个新的平台,即便在未来零售业务遇到增长的天花板,这个平台给阿里带来的是从零开始的增长空间。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该投稿文章作者观点,不代表蓝鲸号立场。 未经授权不得随意转载,蓝鲸号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