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金融不厚道!洪锋、雷军还有多少时间?

今年小米金融画风突变。强调互联网金融战略、高调复出的背后,一边是王者回归的光鲜,一边又是备受质疑的困局。该如何解读这种矛盾感呢?

投稿来源:铑财研究院

导 读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则衰。一个人如果不幸上了征信,将是一件非常糟糕的事,不能买房,不能买车,甚至不能坐高铁,坐飞机……

这样的麻烦事,就像紧箍咒,谁也不想摊上。所以信用卡还款、房贷还款,除非特殊情况,多数人每月都会按时还款,甚至提前数日存入。这是信用社会对大家的约束作用。

让人想不到的是,小米金融因为自身原因,让一批用户莫名其妙上了征信。为了弥补伤害,小米金融想拿100元还款免息券安抚用户,如果是你,你愿意吗?胡伟厚道论被打脸的背后,又含着那些急迫和无奈?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据说,这是目前互金行业流行的金科玉律。显然,面对行业强监管,多数企业变得严谨、低调了许多。小米金融算是一个典型代表。

掐指算来,2015年5月上线的小米金融,已经4岁了,外界对其认知似乎仍然朦胧,连大佬雷军也很少谈起这家公司。实际上,从去年互金雷暴之后,小米金融便进入了蛰伏状态。甚至2018年初的小米年会上,雷军都未提及互联网金融。

王者归来?

不过,今年小米金融画风突变。强调互联网金融战略、高调复出的背后,一边是王者回归的光鲜,一边又是备受质疑的困局。该如何解读这种矛盾感呢?

“小米金融目前已具有银行、小贷、支付、保险经纪等牌照,其中互联网小贷板块已累放消费贷款超1500亿,在贷余额超300亿;供应链金融板块凭借小米最具纵深度的产业链及优秀的全链金融服务能力,服务于小米体系、生态链、米家有品等。如今的小米金融已初具实力,也有了较为成型的金融产品与投资者分享。”小米金融董事长助理、金融机构部总经理胡伟表示。

6月5日,小米金融ABS投资者大会上,胡伟公布的数据显示出一向低调的小米金融的强大人设。当天大会上,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邮储银行、光大银行、兴业银行、浦发银行等40余家机构前来捧场。

在金融行业强监管形势下,工商银行、中国银行等一干大型金融机构能够到场,小米金融可谓赚足了面子。而众多金子牌照加身,也让外界感受到了小米金融的强大发展空间。

也基于此,胡伟表示,2019年,小米金融已储架50亿小贷ABS、80亿消费贷信托受益权ABS、100亿供应链金融ABS,申报小微贷信托受益权ABS及ABN,产品品类进一步丰富、交易市场进一步拓展。小米金融正在发展中稳步成长、踏实前进,坚持做市场“厚道”的参与者,投资者合作的好伙伴,最终实现与参与各方的合作共赢,共同发展。

遭遇集体吐槽

不得不说,在合规、透明、防风险的金融大环境下,胡伟的厚道理论显得颇为应景,也显示出小米金融的发力关键。

不过,厚道不厚道,不能自说自话。

诸多评判者中,用户、合作伙伴的含金量无疑是最高的。

就在不久前,小米金融遭遇到了年轻用户的集体吐槽——明明通过小米金融平台按时履约还款,却被资金出借银行发送“逾期警告”短信,甚至还有被征信留下“污点”的风险。而小米金融官方语焉不详的致歉声明,让许多用户看不明白。

小米金融用户短信内容显示,用户贷款发生逾期,根据《征信业管理条例》的规定,民生银行将该笔贷款逾期相关信息报送至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民生银行提醒小米金融用户,该行履行了通知义务,请用户珍惜信用记录。

而且,这不是孤例。有多位小米金融用户同样收到了短信。一时间,小米论坛和微博炸开了锅。

在小米金融给用户的公开说明中,小米金融表示“由于和民生银行对接系统因故出现异常,导致少量用户的还款信息未及时更新”。

这样的尴尬错误,显然直击了胡伟的厚道理论。似乎是为了挽回厚道的形象,小米金融客服企图通过“发放100元还款免息券”的方式来安抚。

不过,这又引发用户更为强烈的质疑情绪。

微博网友允丫头HH说:希望解决。。不然上了征信。可就是五年的污点啊

微博网友林先森想做有广度和深度的逗逼说:请正面回答:1.民生方是否【已经】将逾期上报并生效? 2.如果已经上报并生效,30日恢复征信,是否恢复就不会产生任何【记录】及【征信负面影响】? 3.在这30日的空窗期,我们的信用卡、房贷车贷不能正常办理,小米官方作何补偿?(据悉已有用户支付宝借呗等贷款渠道因本次逾期被收回额度)

微博网友心流2019说:一句制定了解决方案就完了?制定了什么解决方案?难道不应该让用户知晓吗?这个方案是不是对用户有利还是有害?什么都没说就一笔带过?10号还款14号下午4点多民生银行发的逾期短信。这整整五天时间,小米没有发现自己系统出错了?如果知道为什么没有提前通知用户?

微博网友cmb-china说:和民生没有毛关系,就是小米金融的事。银行按征信条例办没毛病。但相关的损失,不应该也不可能让用户来担,小米的要全部承担!

相比一百元,用户急切想要了解的是:到底是什么样的“系统异常”导致了这样的重大失误?自己的还款究竟去了哪儿?这次逾期到底有没有被纳入征信系统?小米金融承诺30天解决问题,解决的是怎样的问题?

对于用户的这些疑问,小米金融至今语焉不详。

新华社点名:实在点

此事吸引了新华社的关注,新华社以“小米金融,解决问题还是实在点好”为题,点名批评小米金融。

新华社文章指出,技术创新是锦上添花,安全保障才是金融服务的底线。在小米金融官网上,省钱、快速、好用、安全四方面定位成为其对外宣传的重点,但从这次被逾期事件来看,小米金融并没有在信用安全的底线上为用户把好关、守好门。如果是系统故障,为何在还款日过后多日,用户被逾期时才发现问题?官方对外宣称的少量用户受此次事件影响,这个少量究竟有多少?

从媒体的质疑声中,不难看出,小米金融的不厚道做法引发了舆论公愤。

信用时代,无论是用户还是舆论,都深识信用的重要性。信用逐渐成了每个人、每个企业、甚至每个国家最被看重的评价标准之一。对于如此重要的东西,小米金融却如此轻描淡写,其在市场、行业中的厚道程度能有多高呢?

值得强调的是,这样摩擦市场忍耐线的傲慢打法,也有巨大的反杀力。企业失误让用户上一次征信,用户可能会让企业一辈子上征信。特别是在竞争激烈的金融业,企业信誉是重中之重,产品服务缺乏严谨细致、态度傲慢甚至轻浮,都会让用户、市场抛弃企业,使之陷入困境,最终失去发展的根基。

起步较晚稍显年轻

实际上,年轻的小米金融似乎一直都在困局之中。

资料显示,小米金融于2015年5月上线,这明显晚于BAT等互联网巨头。

不过经历4年时间紧追慢赶,小米金融也拥有了券商、银行、保险经纪、第三方支付、网络小贷、商业保理等多块金融牌照。

随着小米公司上市,小米金融开始作为小米的全资控股子公司运作。

据小米当时的招股书显示,小米拟采用股权激励的方式,向雷军、小米金融管理层及核心员工授予小米金融期权,将小米金融作为独立运营主体逐步剥离。

只是,从业绩上来看,小米金融还处于发展初期阶段。

起步较晚的小米金融虽然速度不慢,也拥有了令人羡慕的多拍照,但并没有展现出后来居上的气势,反而业务问题频发,尽露疲态。

小米2018年年报显示,截至去年末,小米金融处于亏损状态,但并未透露亏损金额。

但是我们可以从另一组数据中,来看小米金融在小米整个板块中的占比。

数据显示,2018年,小米“其他互联网增值服务收入”实现32亿元,其中第一季度,小米金融的营收约为3.1亿元,税前净利润为1500万元,分别只占到集团的0.90%和不足0.22%,其总资产占集团的比例为13.55%;第四季度,小米金融营收为4.76亿元,占总体互联网服务收入11.9%。

也就是说,虽然小米几乎拥有了全牌照,但是金融业务,在小米整个产业链中,仍然处于弱势地位。

这也能反映出小米金融在各项业务中,还需要从年轻走向成熟,当然就不可避免的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当家人雷军的态度转变中,也能看出一些端倪。遥想2017年,雷军曾将互联网金融作为小米的核心业务:除了人工智能,金融也是我们整年要拉开阵势干的大事。不过,2018年年会上,雷军没有再提小米金融,甚至核心业务中连互联网金融也没说。梳理这两年雷军的讲话,其似乎在有意无意的淡化小米金融。

对此,有媒体表示,小米金融已成雷军最失望的业务。此言虽然有些雷人偏颇,却也显示出小米金融在小米集团亦或雷军心中的尴尬地位。

民生银行背锅

尴尬的不止是小米雷军,还有合作伙伴民生银行。

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此次“逾期”事件风波,民生银行差点背锅,有不理智的网友表示,以后再也不用民生银行了。

微博网友颠颠又炒炒说:首先民生银行在不核实的情况下直接上征信,这一点直接拉黑不再用他家任何东西。第二狗米四天没发现问题。你们的程序员都是吃干饭的么。大批量逾期,你们的内控呢。给100块券就打发了还真是大方。一起拉黑,不会再用你的金融了。再有如果老子信用卡支付宝被影响钱你就别指望要了我系统也故障了跑路了。

看完这些评论,不知民生银行会怎么想,也不知出席小米金融上述活动的工商银行、中国银行等一干金融机构怎么想。

其实民生银行不该背这个锅,按征信条例办事并无过错。不知这会不会影响民生银行对小米金融的看法。

梳理小米和民生银行的合作,可以追溯到2017年。

资料显示,2017年7月,小米和民生银行达成协议,在金融、电商、生态链等各个业务版块展开合作,推动互联网金融创新,双方正式建立了长期战略伙伴关系。

民生银行为小米用户提供线上消费贷款服务,双方还将在融资结算、资金管理、存款增值服务、产业投资基金、银行卡业务、代收付、互联网支付等方面展开合作。

时任小米金融首席风险官、小米贷款业务负责人陈曦曾公开表示,小米金融和民生银行在数据方面也进行了深度合作,小米有对用户行为数据的了解,而民生银行则在金融领域提供更多的信息,包括交易信息、央行征信数据等。小米金融尤为看重民生银行的风控技术和能力。传统金融机构对于客户的金融属性的数据有着丰富的积累,其可以到央行去查询客户的征信信息。

但是对于此事,民生银行并未表态。

资深风控人士表示:“具体责任在哪边还不好说,也许银行系统也有问题。小米金融在此次事件中扮演了“信息中介”的角色,但他们这种合作方式中双方各自的权限还不知道是怎么划分的。”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说小米金融风控出现问题,导致出现“逾期”事件,那么,民生银行的风控能力,也值得商榷。

资料显示,今年4月16日,大连银保监局公布了一批罚单,其中民生银行独领11张,累计罚没金额350万,4位相关责任人被警告。涉及互联网支付业务、个人贷款资金被挪用、员工虚构借款用途获得贷款并挪作他用等问题。

值得强调的是,民生银行此前还出现巨额罚单、虚假理财案等事件,2018年开年,民生银行被罚1.63亿元,创下了银行业2018年单笔被罚数额最大纪录,原因就是因为民生银行厦门分行(新兴支付清算中心)违反了清算管理规定、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相关规定、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相关规定。

在近几年每一个重大踩雷事件中,几乎都有民生银行的影子,暴露出民生银行在风控上的漏洞。

铑财曾专门以“民生银行罚单频频 何以沦为违规“奇葩”?”、“令行禁不止?光大银行、民生银行等再踩大罚单 理财新规成分水岭”、“单来又来 民生银行、天津银行、邮储银行缘何一再犯错?”等文章报道民生银行多次违法违规事件,拷问民生银行风控能力。

不过,无论多少问题缠身,民生银行毕竟是深耕行业数十年,实力不容小视。小米金融正在成长中,如果能抱个大腿,无疑能够事半功倍,成为传统创新业态融合的范例。但如果两家问题不断、甚至产生连锁的负面衍生效应,情况恐怕就不会乐观。

从消失到再度回归

有趣的是,在去年P2P暴雷潮中,小米金融蛰伏起来,有着一定的远见,或者是碰到了好运气。

在2018年初的小米的年会上,雷军却未提及互联网金融。同年,雷军提出的了小米的“铁人三项”模式,包括硬件、新零售、互联网服务,其中也未见互联网金融的身影。

P2P暴雷潮过后,一批有问题的互金企业被筛选掉,行业似乎开始朝着正向发展。在2019年初的小米年会上,“互联网金融战略”再度回归。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砍头息又出现在大众视野中。央视315晚会曝光了“714高炮”,714高炮指那些期限为7天或14天的高利息网络贷款,其包含高额的“砍头息”及“逾期费用”,基本上90%都是以7天期为主。利息方面年化利率基本上都超过了1500%。

有用户最初借了7000多元,3个月竟滚成了50万元的债务,用户出现轻生念头甚至写下遗书。

巧合的是,就在315晚会之前,小米旗下两家注册地在珠海的金融小贷公司注销。某科技论坛开始有人质疑小米是不是提前收到了消息,在晚会前注销了两家金融小贷。

这种说法可能是凭空猜测。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聚投诉、黑猫投诉等平台显示,大量的小米金融使用者投诉其存在收取高额逾期费、暴力催收等问题。

一位消费者在聚投诉上反映称,在小米借贷6800元,已还4803.56元,剩余1896.44元当月未能及时还款,出现逾期,后还款时发现所还费用上升至3200元,是未还款金额的1.5倍以上,逾期收费标准远远超出还款利率。目前其正与小米金融方面协商,而逾期费用仍在上涨。

此外,有多位消费者反映自己及亲友遭到了小米贷款催收人员的短信、电话骚扰,包括P图,辱骂,威胁等。

一位消费者称,自己在小米公司借款7500元,分期一年,期间一直按期还款。近日手机遗失,补办手机号期间造成逾期4天,“小米金融就爆了我的通讯录,催收电话不断骚扰我和我的家人朋友,我和催收人员解释情况,对方恐吓我,要到我户籍所在地上门催收,如此恶劣手段,跟黑社会有什么区别?”

除了这些个体用户的业务投诉,小米金融的推荐手法也透露出野蛮粗放的打法风格。如2018年年中,小米推荐的P2P平台小灰熊金服爆雷,随后小诸葛金服、国恒金服、钱妈妈等连连爆雷,几百个小米用户遭受损失。

洪锋的思考题

上述事件或许是小米金融成长过程中的烦恼,但不应该让用户来为其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买单。小米金融需要快速成熟起来。

前不久,小米金融迎来正式上线四周年。回顾小米金融的发展,目前其业务已经涉及互联网小额贷款、移动支付、互联网理财、互联网保险、供应链金融、金融科技及海外板块等领域。并推出了小米金融APP、小米贷款APP、小米钱包APP 等应用软件。

业务规模快速扩张之下,小米金融已经有了“全家桶”,未来该如何发力呢?

今年4月,“雷军系”的三家企业小米金融、新网银行、金山云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加强在供应链金融等金融科技等领域合作的对外输出。在三方合作中,供应链金融是重点。

小米金融董事长兼CEO洪锋表示,未来,小米金融将把精力更多集中在金融科技能力的输出,希望借助金融科技的能力让社会运转得更有效率,让钱进入应该得到帮助的实体经济发展中。

可以说,洪锋的言论,中规中矩,符合业界趋势。值得注意的是,京东、恒大等一众大咖,在明面上,对互金业务已经偃旗息鼓。业内人士指出,世道已经改变,凭借几块牌照就能野蛮收割市场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拥有牌照,并不意味着业务一定能够做成。在这方面,小米金融的全家桶布局如果不精进业务、打磨产品品质,规模也会变成发展的拖累。问题在于,小米金融的战略创新力似乎仍有待加强。毕竟供应链金融也不是新鲜事物,金融科技又一直在红线上下徘徊,想要尽快成熟壮大,小米金融亟需寻找新的出路。

另需要注意的是,小米金融仍然要对用户体验足够重视,业内普遍认为,小米金融业务收入增长,主要得益于其集团信用获取的便宜资金来源,以及小米手机及其他渠道的低成本获客。即便小米金融将独立发展,但是小米金融仍然离不开小米手机的忠实用户们,如果小米金融得罪了他们,如何重新低成本获客,将是摆在面前的巨大问题。

这些都值得洪锋的深入思考。目前来说,工程师+互联网产品经理的从业经历,让洪锋似乎缺乏一些金融领域的敏感亦或前瞻性,其仍在寻找执掌金融机构的感觉。这从小米金融近期内部组织架构的不断调整、高管人士变动、征信门及后续反应中可见端倪。

小米金融亦或洪锋似乎还没抓住金融业的根本。问题是,留给小米金融亦或洪锋的时间还有多少呢?

小米大事

其实,这样的问题又何尝不是小米集团亦或雷军的困局点。

曾经依靠新锐大胆、甚至略显夸张的营销手段和产品创意,小米手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销售神话。不过,面对激励的市场竞争和需求天花板,小米智能手机为核心的明星产品销量持续下滑,在降价门、库存门背后,显出小米的发展颓势,不断下跌的股价,即是一个力证。

此背景下,小米加大去硬件化。雷军在公开信中曾强调,小米不是单纯的硬件公司,而是创新驱动的互联网公司。显然,互金是一个重要方向。只是,这种转型难度不小。

一定意义上说,这是一场时间、信誉、敬畏心的赛跑。

相比手机,金融业的话题要严肃很多。规范、严谨、透明、安全、每一个词都显示出对这个特殊行业的敬畏之心。如何做好主营与新兴业务间的战略协同、调性协同,是雷军亦或洪锋需要冷静思考的问题。搭建生态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一个渐进过程。考验着耐力、信心、初心,而这其中最宝贵的是消费者、市场、合作伙伴、投资者的支持。小米多年积累的信任与口碑是即时基石。如何在转型的快行军中,抱牢这颗基石,是小米发展大事、甚至是生死之事。铑财也将持续关注。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该投稿文章作者观点,不代表蓝鲸号立场。 未经授权不得随意转载,蓝鲸号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