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美集团卡位药品销售,便利店卖药或许只是“看起来很美”

便利店售药对于便利店而言,有利于其丰富商品品类,优化营收结构。不过,在这一利好因素外,便利店售药也面临限制多、坪效低、成本高及消费者习惯培养等问题。

投稿来源:时代财经

便利店售药对于便利店而言,有利于其丰富商品品类,优化营收结构。不过,在这一利好因素外,便利店售药也面临限制多、坪效低、成本高及消费者习惯培养等问题。

6月2日,物美集团发布消息称,截止5月31日,东城区、丰台区、石景山区和海淀区已有11家物美便利店完成了药品上架销售,预计6月底将开至50家。

这是自2018年10月北京市出台便利店可提供乙类非处方药、二类医疗器械销售服务政策后,又一家试点的连锁便利店。与之同样获得售药资格的还有京客隆超市旗下的京捷便利店,该连锁便利店在去年12月率先开启了售药尝试。

目前,北京市有关方面正在鼓励便利店进行药品销售,预计今年内将有50家连锁便利店提供乙类非处方药、二类医疗器械销售的服务,但也有不少的便利店持观望态度。

零售业资深观察人士、“灵兽”创始人陈岳峰向时代财经分析称,便利店售药对于便利店而言,有利于其丰富商品品类,优化营收结构。不过,在这一利好因素外,便利店售药也面临限制多、坪效低、成本高及消费者习惯培养等问题。

外因:政策

在陈岳峰看来,便利店售药发展既有北京市有关部门在政策上的推动,也有便利店对自身经营及营收情况的考量。

2018年10月,北京市商务局联合市发改委、财政局等六部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促进便利店发展的若干措施》通知,该通知指出:连锁便利店可按有关标准申请零售经营乙类非处方药,申请二类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的可由企业总部统一配备质量管理人员。

目前我国非处方药(OTC)药品包括甲类OTC和乙类OTC。乙类OTC以常见的感冒用药、止咳镇痛类、胃肠道用药、清热消炎类药、维生素补益类药品为主。甲类OTC只可在具有《药品经营许可证》并配备执业药师或药师的医院、药店销售。乙类OTC除了可在医院、药店销售外,还可在药品监管部门批准的宾馆、百货商店等处销售,原因是乙类OTC相对安全性更高。

“与处方药和甲类OTC相比,乙类OTC的安全性相对较高,探索将此类药品放开至普通连锁便利店进行销售,在方便公众获取的同时,也能做到风险相对可控。”

中国药品监督管理研究会药品流通监管专业委员会委员谭刚在媒体采访时表示。

为配合该政策落地,北京市食药监部门出台了可供便利店出售的药品目录,主要为消费者日常用药。此外,北京市商委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透露,为了扶持便利店的发展,北京市政府将按总投资的50%,最高不超过500万元金额的标准,对便利店商业流通发展给予资金支持。

在政府的推动下,2018年12月1日,“京客隆”超市旗下的一家京捷便利店货架上,摆上了一些非处方药和医疗器械。据了解,该门店上架了62种非处方药和35种医疗器械,包括四季感冒片、板蓝根颗粒、维生素B1、退烧贴、雾化器、体温计、血压计等。

在京客隆饮下这一“头啖汤”后,今年4月28日,北京市食药安委和北京市药监局联合下发了《关于试点在连锁便利店为市民提供乙类非处方药等销售服务的通知》,加速便利店试点销售乙类非处方药进程。

一个多月后,物美集团宣布旗下11家门店完成药品上架销售。据物美介绍,目前店内销售的乙类非处方药有200余种,医疗器械达到50余种。消费者常见的板蓝根颗粒、金莲花软胶囊、体温计、血压仪等常见的乙类非处方药和家用医疗器械均有售。

内因:毛利率

对于京客隆以及物美的入局,陈岳峰认为企业或出于药品高毛利率考虑。“目前便利店的毛利率在25%左右,而药品以及医疗器械的毛利率相对较高,便利店可以根据其经营情况引进药品,在丰富品类的同时增强便民性。”

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联合毕马威中国发布的《2019中国便利店发展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便利店TOP100企业中,毛利率在20%以上的占七成,其中有四成便利店的毛利率在20%-30%之间。相比之下,药品及医疗器械的毛利率确实较高。

智研咨询发布的《2019-2025年中国医药品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显示,2018年上半年,267家医药上市公司整体毛利率达39.87%,报告预测未来上市公司OTC品种毛利率将有所提升。与药品相比,医疗器械的毛利率更高,报告显示,49家医疗器械上市公司2018年上半年的毛利率均值达44.46%,净利率达13.83%。

在药品及医疗器械的高毛利率诱惑之外,易观医疗分析师陈乔姗也对时代财经分析称,便利店承载的是“1公里生活圈”的便民服务,药品是其中很重要的部分。“长远来看,售药对于消费者和便利店都是有利的,配置越齐全的便利店越容易在下一轮竞争中取得优势。”

的确,作为一项便民举措,消费者对于便利店售药普遍欢迎。家住北京丰台区六里桥的王先生在接受时代财经采访时表示,在家附近的便利店能买药,价格跟药店差不多,还可以避免药店店员的保健品推销。而住在在北京东城区的吕女士则表示,目前还没注意到附近便利店是否有卖药品,但是能卖的话更好。“药店离我家还是蛮远的。”

难点:坪效

不过,与消费者的期待不同,目前,除上述两家北京本土连锁便利店外,好邻居、7-Eleven、全家等多数便利店仍处于等待和观望中。

全家品牌负责人告诉时代财经,全家现阶段还未申请销售乙类非处方药,而是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探索零售药类服务的新形式上。“目前全家正与同仁堂合作‘药房+便利店’混搭门店。其中阜安路一店和勺药居二店已经开业,蒲黄愉路店即将开业。”

无独有偶,在日本有销售药品经验的罗森也在探索这种“药房+便利店”的模式,不过,对于便利店售药,罗森的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北京商报》的采访时表示,罗森将根据《措施》要求,适时推出在罗森店铺销售乙类非处方药品的业务。

陈乔姗认为,当前便利店售药申请条件较高,程序也略繁琐,短期内难以看到效益,并且大部分便利店还不太明白售药的玩法和模式。

事实上,在北京符合售药条件的并不多,因为按照2018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北京市开办药品零售企业暂行规定》(下文简称《药品零售规定》)要求,大型购物中心和繁华商业街区开办经营类别为乙类非处方药的药品零售企业,药品经营使用面积不得少于20平方米。

“北京多数便利店的门店面积在100平方米以下,有些甚至很小。”上述王先生对时代财经表示。如按照100平方米的便利店推算,开辟20平方米售药专区,那么必然要压缩其他货架物品,品类减少或将影响门店的坪效。

另据《界面》报道,京客隆与物美这两家北京本土老牌企业,早年开设了不少面积在200平方米左右甚至更大的便利店,其更有条件满足药品销售要求。这或许也是物美便利店最终将售药试点放在面积更大的物美超市的原因之一。

挑战:人力

除申请条件问题,便利店售药还将面临人工成本以及消费习惯培养等问题。

据《药品零售规定》规定,经营乙类非处方药的药品零售企业,应当配备至少1名具备相当于药师或以上职称的药学技术人员。

如果按照便利店24时小时营业的属性以及“三班倒”的工作制度,一家24小时便利店至少需要聘请3名专业药师。时代财经搜索多个招聘网站发现,执业药师薪酬多为5000-8000元/月,广州有些药店甚至开出8000元-12000元/月的酬薪。照此推算的话,便利店如果售药,人工成本的增加不言而喻。

更为严峻的是,我国的执业药师供需缺口较大,据国家药监局执业药师资格认证中心数据,截至2018年12月底,全国执业药师注册人数为46.8万人,其中注册于社会药房的执业药师41.8万人。而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我国零售药店数量为44.9万家左右。

供需不平衡或将进一步抬高药师的薪酬,便利店的人工成本也将随之增加。按照北京政府印发的《关于进一步促进便利店发展的若干措施》,连锁便利店可按有关标准申请零售经营乙类非处方药,申请二类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的可由企业总部统一配备所谓“质量管理人员”。

这里的“质量管理人员”定义相对模糊,其不一定是执业药剂师。如按照《药品零售规定》规定,那么便利店销售乙类非处方药则需要配备药剂师。但物美旗下可售药的便利店配备的就是掌握药学知识的工作人员。据物美介绍,“这些掌握药学知识的工作人员将指导消费者用药,而物美总部也配有执业药师。”这一操作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人工成本,但是也可能存有违规风险。

在经营之外,消费者培养也是便利店售药需关注的课题。在时代财经的采访中,不少消费者并未关注到便利店可售药,有部分的消费者选择了网上药店。

家住北京大兴区的刘女士告诉时代财经,常用药一般都在一些APP上购买,半小时送达,价格并不贵。这也意味着,在普及宣传之外,便利店售药还将面临网上药店的冲击。摆在便利店企业面前,并不会是一条很平坦的路。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该投稿文章作者观点,不代表浑水号立场。 未经授权不得随意转载,浑水号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