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名校,更爱钱

美国各类名校在录取上的不公平。

文|正解局

前段时间,美国加州大学发生了一桩匪夷所思的事件。

原因是学校的数万名青年教师、研究生、博士后以及学术研究人员觉得工资太低,提出罢工。

上街游行的美国年轻博士和硕士

为了压缩教学开支,美国大学内聘请非正式教师的情况十分普遍。

像加州大学、芝加哥大学这样的名校,许多给本科生上课的助教,都是在读的研究生或博士,钱不算很多,却是一笔比较稳定的经济来源。

近两年,随着疫情造成物价上涨,加州的房租也跟着涨了许多,可年轻老师的课时费并没涨。

加州大学里的助教,每年到手的课时费大约是24000美元(约合16.5万元人民币),可洛杉矶当地的房租年租金已达到36000美元(约合24.7万元人民币),钱本来就不多,有时还以各种原因克扣,这才导致此次罢工刚开始后,得到了年轻研究者的一呼百应。

他们中有不少人吐槽,因为负担不起校园附近的房租,只能租住到较偏远的社区,每天必须来回乘坐2个小时的公车往返学校和住所。

最夸张的是一位名叫Jacob Kemner年轻博士,他每年课时费差不多可以拿到28000美元(约合19万人民币),但他还是表示自己穷到要靠“卖血度日”。

由于此次罢工人数超过48000人,其中有助教、研究人员、博士后学者以及部分教师,涉及的又是美国最负盛名的公立大学,加州大学这次罢工,已成为美国历史上高等教育领域最大的学术罢工事件。

事实上,关于美国大学的种种“黑幕”,远不止年轻科研人员课时费低这类情况,最令人关注的还是美国各类名校在录取上的不公平。

2018年,美国全国公共广播(National Public Radio)报道,包括卫斯理大学在内的美国多所名牌大学因涉嫌违反美国反垄断法,已被美国司法部展开调查。

报道称,这些美国名校私下串通,提前安排好录取名单,有选择性地把提前录取名额(EA,即Early-Decision Admissions)提供给来自富裕家庭的学生。

美国多所名牌大学录取涉黑幕,遭司法部调查

《华尔街日报》经过调查,直接点出了美国阿默斯特学院、格林内尔学院、米德尔伯里学院、波莫纳学院、韦尔斯利学院、卫斯理大学和威廉姆斯学院等知名院校的名单。

与此同时,哈佛大学在美国司法部和美国亚裔教育联盟(AACE)的强烈要求下,勉强公开了录取信息。

2014年,AACE代表64个亚裔组织,曾质疑哈佛在内的常春藤大学联盟录取过程中对亚裔学生有公然歧视的表现。

申诉书中,AACE列举了大量研究数据和实例,证明上述学校对亚裔考生设定了极高的录取标准,涉嫌招生不公。

随后,美国又有个名为“公平录取学生组织”(Students for Fair Admissions,简称SFFA)的亚裔学生组织找来律师,要求哈佛大学提供其考生录取数据。

哈佛起初很抗拒,坚称自己的招生政策毫无问题。

这个官司前后经历了很多年,直到2017年,这起“哈佛诉讼案”终于得到了重视,司法部正式展开调查。

最终,在司法部的强制要求下,哈佛大学直至最后期限的24小时内才提供了该数据,但相关部门以“保护隐私”为由,要求不得对外公布内容。

此事被媒体知晓后,来自英国《金融时报》的一位记者去了多所名校进行暗访,写了一篇题为《一路买进常春藤:金钱、暗箱操作、贿赂与平权法案》的文章,内容触目惊心。

记者跟踪调查了一位美籍亚裔学生,平时品学兼优,SAT考试拿到了1560这一近乎满分的成绩,她同时向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布朗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这四所名校进行了申请。

结果,她被这几所名校无一例外拒绝。

令人吃惊的是,她同一中学那一届的79个高中生里,有几乎一半的学生都拿到了常春藤院校的录取书。

可那些被录取的同学,分数都没有她高。

唯一与同学不一样的,或许是她那个显而易见的亚裔名字。

这篇文章让很多人惊呼,原来美国大学录取时可以不在乎成绩,只看种族。

文章还写道,美国每年其实都有很多成绩与学术水平优异的亚裔学生,就是因为不是白人学生,就被美国名校拒之门外。

“看肤色录取”,让亚裔学生和家长们感到气愤又无奈。

前面提到的AACE为此又搜集了大量证据,表明常春藤名校对亚裔学生设定了苛刻又极高的录取标准,违反了联邦民权法,尤其是违背了《平权法案》的精神,涉嫌制定种族配额政策。

这里不得不提下这个著名的《平权法案》,因为这对亚裔人其实是把“双刃剑”,甚至还有不少白人学生也觉得这一法案不公平。

20世纪60年代,为抗议社会上的种族歧视,非裔美国人的民权运动兴起,认为“谁成绩好谁有权优先升学”的思想对黑人、拉丁裔等“少数族裔”不公平,因此该“适当照顾”这些弱势群体。

1961年,肯尼迪总统签署了《第10925号行政令》(即“平权法案”),规定政府以及政府承包商在招聘雇员时,不得考虑申请人的种族、信仰、肤色等因素。

1965年,约翰逊总统公开表示,美国今后在大学招生、政府招标过程中,将优先照顾女性和少数族裔,以保障他们不会在教育及就业上受到歧视和不公正待遇。

从当时背景下看,黑人、拉丁裔等群体确实受到很多歧视,在各种资源获取上处于劣势,平权法案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有其合理性。

但随后的美国有些矫枉过正,为了不被人指责种族歧视,平权政策开始越来越成为“政治正确”的标签,越来越向少数族裔倾斜。

美国大学更是怕被扣上“歧视少数族裔”的大帽子,有意识减少亚裔,甚至部分白人的录取配额,用于增加非裔和拉丁裔学生的招生配额。

这种荒唐的行为,在美国被称为“逆向歧视”(Reverse Discrimination),不仅大学录取,就算是读硕士博士或在就业领域,也同样存在这个问题。

在这种“逆向歧视”过程中,亚裔学生又一次被“背锅”。

2014年,美国亚裔教育联盟(AACE)针对亚裔学生报考博士做了一项实验。

他们随机抽取了来自美国259所大学89个专业的6500名教授,给他们发送内容完全一样的邮件,内容是一位很优秀的研究生希望读他们学校的博士。

同样的内容,实验者有意更换了二十多个很容易能让人猜出国籍和种族的签名。

结果,亚裔申请者毫无悬念地落选。

虽然没有人对此给出明确的解释,但根据后来被录取学生的种族来看,亚裔学生很可能又一次吃了《平权法案》的亏。

美国纽约州对各族裔学生表现的一份打分表

根据美国亚裔教育联盟(AACE)调查,申请一流名校,亚裔美国人的SAT分数需要比白人高出140分,比西语裔美国人高出270分,比黑人高出450分,才有机会被录取。

哈佛大学的学者也做过一项调查,哈佛招生过程确实对亚裔考生设定了极高的录取标准,录取率也不高。

其中,2000年到2018年,美国白人的录取率为11.1%,非裔录取率15.2%与拉丁裔录取率则为12.6%,而亚裔的录取率仅为8.1%。

随着“黑命贵”(Black Lives Matter)运动的兴起,原本对亚裔学生表示同情的美国法院,态度也逐渐发生了微妙变化。

美国最高法院对名校招生将种族列为招生考虑因素的态度,从暧昧到表示支持

2022年10月,美国最高法院开始再次审理哈佛大学和北卡罗来纳大学招生不公案件,表示“理解和支持”大学将种族列为招生考虑,并认为这是合法的。

不仅录取分数高,面对逐年增加的亚裔学生申请,美国名校对亚裔的录取率20年来依然保持不变。即便对于美国普通白人家庭,进入名校的路上依然充满各种不公。

有一个情况必须说明,美国的常春藤名校联盟几乎都是私立大学,这些大学里从没听说过“公平招生”这回事,连招生规则里都没有具体细则规定这一点。

美国著名的常春藤名校联盟

甚至,这些名校的招生人员退休后,即使当起招生顾问,也依然说不清楚自己学校具体的招生规则到底有哪些。

这是因为此类名校录取新生除了瞄一眼SAT成绩,只考虑两点:名气和金钱。

名气是指招进来的孩子未来在政坛、体坛或其他领域可能有着杰出成就,不仅能扩大学校的影响力,还可能带给学校一笔不菲的赞助。

金钱就简单了,保证录取的孩子都是有钱有势的世家子弟就行。

判定即将录取的新生也很简单,那些能在马术、高尔夫球等贵族赛事上获得名次的孩子优先考虑,他们能在这些花费巨大的项目上取得成绩,家境自然不错。

当然,如果有的孩子能在篮球、田径上有所成就,那也会被着重考虑,毕竟这是美国人最钟爱的体育项目,学生将来爆冷门的可能性很高。

有时情况更简单,父母能给学校捐一笔数额不菲的款项……然后一切都不重要了,等着收录取通知书吧。

美国学生想进入名校,除了以上条件,还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必须是校友的孩子。

美国前财政部部长萨默斯(哈佛前校长)曾直言不讳地说:“我们招收校友的孩子,这是我们建设我们自己社区文化的一部分。”

萨默斯:一句话,我们就是照顾自己人,怎么的吧?

在这种“潜规则”下,美国顶尖名校的录取名额越来越多地被精英家庭的孩子所包揽,资本和教育出现了一种“诡异”的平行传承现象。

2017年,经济学家拉杰·切蒂通过调查发现,位于美国收入顶部1%的家庭,即年收入超出630000美元的家庭,比那些年收入不到30000美元甚至更低的普通家庭的孩子考入名校的概率至少高77倍。

可想进入名校的孩子实在太多,条件也不够,怎么办?

美国亿万富翁就读过的前十所大学,常春藤大学居多

那可以找专业的商业公司试试,一番精妙的打造,再普通的学生也能熠熠生辉。

从写申请到辅导面试,只要肯花钱,没有包装不了的人设。

这也没啥不好意思的,美国有大量这样的商业公司。

搞政治有说客团体,想考学有包装公司,各取所需而已。

面对每年数万美元的学费,能进入名校的,必然多数是家庭条件优越的学生,没钱没势的美国普通家庭学生,只能进入普通大学或社区学院学习。

可是,在就业求职时,名校的毕业生对普通大学毕业的孩子又形成一轮“降维打击”,抢走最好的资源。

名校毕业生毕业时会对普通大学毕业的学生形成新一轮碾压

与之相比,中国教育是“有教无类”,大学录取是通过高考成绩,无论家庭背景和财富多少,分数面前一视同仁。

虽然高考未必是最完美的人才选拔机制,但在有限的资源面前,想改变自己的人生,这显然是条相对公平的道路。

公元1088年,正值神圣罗马帝国时期的意大利创立了世界上第一所大学——博洛尼亚大学。

这所大学是欧洲中世纪的学术中心,更是人类文明启蒙的火种。

自此之后,传播知识和文化的大学成为一个国家文明的象征,也是人们崇敬的净土乐园。

但是,当本应充满信仰的象牙塔沾染铜臭味后,大学存在的意义已完全被扭曲,从中孕育出的所谓“精英文化”,也必然遭人唾弃。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该投稿文章作者观点,不代表蓝鲸号立场。 未经授权不得随意转载,蓝鲸号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