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外期权是何物,竟引无数公募基金经理“竞折腰”?

遭查发酵下,离职的基金经理为何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文|博望财经 恒心

场外期权一时间成了资本市场最大的“灰犀牛”。

近日,一则“多位公募基金经理因违规参与场外期权交易被警方带走调查”的传闻冲上微博热搜,并持续发酵。据悉,该事件涉及300多名基金经理,锁定了30多位,并称这是“公募基金行业最大的丑闻”。

不仅如此,该爆料者又连续发布多条有关场外期权交易的微博,并表示“场外期权的交易模式也是很自由的,押注涨,押注跌,押注波动率只是最常见最基本的交易。场外期权市场存在着严重的批发转零售的现象”。

公募基金公司再次被推到聚光灯下。但目前已有多家回应“不存在该情况”。

最为可笑的是,本是公募家的事,一家来自深圳前海的私募基金建泓时代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却意外“躺枪”,谁让旗下私募基金“建泓时光二号”有那么高的收益率呢,近一年收益高达4346.73%。

抛开不说这种行为是否违规违法,自会有相关监管机构下定论,我们就且谈谈这场舆论漩涡的“场外期权”究竟是何方神圣?基金经理为何要玩场外期权?遭查发酵下,离职的基金经理怎么就又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01 场外期权特征有二:高门槛、高杠杆

事实上,期权起源于保险,作为一种衍生性金融工具,是期权卖方给予期权买方的一种承诺。简言之,本质上期权就是一种选择权,就以看涨期权为例,如果预计股票将上涨,可以提前买入看涨期权,若后续股票如期上涨,便可以收获丰富利润。

而场内、场外其实指的就是交易渠道。也就是说,场外期权就是在交易所市场外交易的期权。

场外期权之所以会诞生,初衷是为了满足包括券商在内的各类机构投资者不断差异化的风险管理需求。毕竟资本市场在持续扩容,投资需求也随之旺盛。

作为资本市场的一个分支,场外期权市场规模同样在大幅增长。

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场外衍生品市场存量初始名义本金规模20167.17亿元,全年累计新增84038.01亿元,同比增长76.56%。其中场外期权存量名义本金规模9906.5亿元,全年累计新增36310.66亿元,同比增长39.41%。

值得一提的是,场外期权的其中一个特征就是投资门槛较高,仅限专业机构投资者。

根据《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规定,专业机构投资者还需满足:法人参与需满足近1年末净资产不低于5000万元、金融资产不低于2000万元,具有3年以上证券、基金、期货等相关投资经验;资管机构代表产品参与需要满足近一年末管理的金融资产规模不低于5亿元,具备2年以上金融产品管理经验等。

场外期权交易主要以证券公司为交易商,但这并不代表所有的券商都能成为交易商。目前监管层对券商参与场外期权交易实施分层管理,分为一级交易商和二级交易商。

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了截至8月6日场外期权交易商名单,一级交易商共8家,可在沪深交易所开立场内个股对冲交易专用账户,直接开展对冲交易;二级交易商共计36家,仅能与一级交易商进行场内个股对冲交易,不得自行或与一级交易商之外的交易对手开展场内个股对冲交易。

此外,场外期权另一大特征就是高杠杆。

据悉,目前大多场外期权合约的权利金比例在5%~10%。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

一位了解场外期权的券商人士指出,“如果按照5%的最低比例计算,就是20倍的杠杆,10%就是10倍杠杆”。另据一位证券公司投资顾问介绍,“以10倍杠杆为例,如果投入10万元,则可以撬动100万的资金”。

这个颇具“钱景”的业务虽然不会产生额外负债,但所付出的权利金就是全部风险敞口。

场外期权将投资的高风险、高回报体现的淋漓尽致。

02 滋生违规交易的根源归根到底还是利益?

俗话说的好,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公募基金经理场外期权滋生违规交易的根源说到底还是源于利益。

市场上都知道,在收入这块,公募和私募基金经理有着明显的不同。公募基金经理的收入与产品业绩没有太大的关联,往往拿着固定收入,唯一有影响的话,那就可能是影响后续基金的发行了。但私募基金经理并不适用这种固定收益的模式,他们采取的是收益分成的模式,也就是说,基金产品业绩直接影响基金经理的收入。

这样就会产生这样一个问题,对于公募基金经理而言,他们不再会专注于已发行的产品,因为业绩的好坏并不会给他们带来额外的收益,于是各种“歪脑筋”就常伴左右,而场外期权透明度低,流动性差,存在信息不对称,为滋生违规交易提供了“温床”。

还有一点,市场的扩容随之而来的就是从业人员的扩充,真可谓“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良莠不齐的人员素质也是产生违规交易的重要因素。

各行各业都遵循着二八定律,但金融行业分化尤为明显。

一家私募基金公司的研究员向远表示,“任何一个行业都是二八定律,但我觉得金融行业是九五定律,5%的人赚95%的钱。”

虽披着金融行业这件华丽的外衣,但多数人还是卑微的“打工仔”,再加上职业道德操守不坚定,很容易被眼前的利益所驱使,导致犯下终身悔恨的错误。

其中最典型的手段莫过于“借账户”,简单来说就是具备场外期权交易资质的法人户和公司户对外提供账户出借活动。

在业内看来,“场外期权特有的高杠杆和灵活性、‘借账户’模式的隐蔽性等因素相叠加,确实有可能为包括基金经理、上市公司高管等特定人群提供内幕交易便利”。这样,“老鼠仓”出现的可能性就有较大提高。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该投稿文章作者观点,不代表蓝鲸号立场。 未经授权不得随意转载,蓝鲸号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