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被强制执行,再陷信任危机?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星巴克为何连陷舆论漩涡?

文|鳌头财经 晓敏 佟思

星巴克(SBUX)食品安全事件还没落幕,#星巴克被强制执行1087万#的话题又登上微博热搜第四。

工商资料显示,近日,广东星巴克咖啡有限公司(下称广东星巴克)新增一条被执行人信息,执行标的1087万余元,执行法院为广州市天河区人民法院,关联案件为租赁合同纠纷。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不久前, “星巴克私换配料标签使用过期食材”的话题也在微博上引发热议。作为世界第一大咖啡连锁品牌,星巴克的知名度和严格标准不言而喻,但为何连续遭遇信任危机?

涉租赁合同纠纷 

裁判文书详情,合同纠纷原告为广州银行,被告为广州万基恒泰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广州曜一城投资有限公司,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分行、广东星巴克等为第三人。

因曜一城公司、万基恒泰公司长期拖欠巨额租金,广州银行作为出租方将其告上法庭。去年12月25日,广州市天河区人民法院判决广州银行胜诉。

该案判决后,广州星巴克并未按判决要求履行义务。

广东星巴克称,首先,公司签署租约以来按照租赁合同的规定履行合同,并无任何违约行为。请各方妥善处理本案,本案审理结果直接影响租约履行和公司《租赁合同》项下的权利和义务。

其次,需要在确定租金的收款方后公司方再支付租金。公司希望继续履行《租赁合同》,同时,由于法院受理本案纠纷,因此在大租约可能终止的情况下,公司行使不安抗辩权,暂缓租金支付。

不过,判决书显示,按查明的事实,广州银行将涉案房屋出租给万基恒泰公司,万基恒泰公司转租给曜一城公司,曜一城公司再进行分租,涉案场地实际承租户较多,大的承租户有星巴克、招商银行、汉堡王、电影院等。因此,星巴克与其他9个商户和个人作为“第三人”,被法院认为要在其承租范围内有协助义务。

目前,星巴克已经被申请强制执行。至此,已经是本月星巴克第二次遭遇风波。就在本月中旬,有媒体记者在无锡市两家星巴克门店卧底调查发现,星巴克两家门店频繁触碰食品安全的红线,引发热议,登上热搜。

根据媒体报道,食材过期后仍继续用,做成多款畅销饮品售出;主管、店员“言传身教”篡改保质期,有的食材被人为“延保”一周;承诺“开封后不过夜”的糕点,第二天偷偷上架。

报道发出当天,星巴克紧急发布声明表示“深感震惊”,并称已于第一时间关闭了这两家门店,立刻启动深入调查。星巴克的道歉,将事件归咎于这两个门店,很难服众。

根据公开报道显示,星巴克属于直营模式加上内审制度,直营模式下出现质量问题,说明品牌管理存在明显漏洞,公司难辞其咎。

与此同时,鳌头财经梳理公开资料发现,此前星巴克也多次因食品安全违法行为被处罚。工商信息数据显示,今年上海徐汇区、静安区市场监管局,深圳市场监管局盐田监管局,分别对当地星巴克店进行行政处罚,原因多为其食品安全违法行为。

中国区业绩首降

仅半个月时间,星巴克从标杆型的品牌,接连陷入信任危机,发展蒙上了一层迷雾。

其实从过往的食品安全事件来看,触犯质量安全红线,对企业的影响重大且深远。尤其是在近两年国产咖啡品牌的崛起,星巴克的地位一再被挑战,此时爆出食品安全丑闻,或将给品牌在中国市场长期打造的中高端定位产生了重要伤害。

并且,星巴克中国的业绩也已经出现下滑。公开信息显示,中国市场目前是星巴克除美国外的第二大消费市场,据星巴克2021财年年报,中国市场贡献了星巴克全球12.7%的收入。在2022财年,星巴克中国还将继续扩张,计划总店数将达到6000家。

门店高速扩展,但星巴克在中国的业绩却不增反降。根据近期发布2021财年四季度数据显示,星巴克中国市场同店销售额同比下降了7%,而这也是这一指标在中国市场出现的首次下滑。具体来看,主要是平均客单价下降5%,交易量下降2%

这是继2019年星巴克中国已经出现门店交易量下滑之后,又一次不达标的成绩单。尽管2019年之后星巴克上调了中国市场产品单价以维持业绩增长,仅维持了不到两年便再次出现业绩滑落,凸显出星巴克经营之困。

此番接连陷入风波,对于星巴克而言,将会对在华发展提出更大挑战。正如央视网评发文称:星巴克的“震惊”令人震惊,“严格执行”不能流于形式。身为头部企业,有责任在食品安全等问题上起到行业示范作用,而不是用违规之举自己砸自己品牌,未来,星巴克更应该反思,什么才是企业立足的基本之道。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该投稿文章作者观点,不代表蓝鲸号立场。 未经授权不得随意转载,蓝鲸号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
相关阅读
新咖饮围攻,市值蒸发千亿的星巴克再次呼叫“救火队长”
门店数量超越星巴克,瑞幸就真的“复活”了吗?
瑞幸、星巴克,风水轮流转
卖咖啡or卖氛围,代数学家的故事很难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