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持股6.6%的怪兽充电蔡光渊:早已套现?创办历史与投资人大相径庭

CEO口述创办历史与投资人南辕北辙。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投稿来源:三言财经

近日,共享充电宝“怪兽充电”向美国证监会递交了招股书,准备在纳斯达克上市,股票代码为“EM”,即Energy Monst er。

据媒体报道,怪兽充电计划于4月2日正式挂牌上市。此外,今年1月,怪兽充电完成了D轮融资,融资金额超2亿美元,由阿里巴巴、CMC领投,凯雷、高瓴、软银亚洲跟投。这笔融资也创下了共享充电领域单笔融资记录。

不过,就在怪兽充电即将上市之际,天使投资人冯一名和尹思成在纽约提起了针对怪兽充电上市项目券商高盛和花旗的诉讼程序,目前法院已受理二人申请。

原因是冯一名和尹思成称2017年蔡光渊曾表示会给冯、尹二人3%股份,然而至今未实现。这件事随即成为时下热点,同时也为怪兽充电上市之路蒙上了一层阴影。

按照冯一名和尹思成的说法,他们向蔡光渊索要3%股份一事正在走司法程序维权,这件事还需等待中美两地法院判决。不过,三言财经汇总目前一些公开信息,怪兽充电创始人之一的蔡光渊身上的确有几处疑问。

疑问1:蔡光渊持股仅6.6% 疑似已经“套现”?

根据怪兽充电提交的招股书显示,怪兽充电创始人兼CEO蔡光渊持股6.6%、联合创始人兼COO徐培峰持股4.6%、联合创始人兼CMO张耀榆持股1.2%。

在机构股东中,淘宝中国控股持股16.5%;高瓴持股11.7%;顺为持股8.8%;软银亚洲持股7.7;小米持股7.5%;新天域持股7.5%;云九持股5.8%;CMC持股5.4%。

也就是说,目前,怪兽充电大股东全部是机构股东,而三名创始人持股比例甚至不如一些小的投资机构。

这不由得令人产生疑问,身为董事长兼CEO的蔡光渊仅持有6.6%股份,难道蔡光渊已经在上市前成功套现?

之所以有这种说法,是因为通常情况下,创始人不会过低持有公司股份。一方面自然是为了赚取更多收益,另一方面也是给投资人一剂“定心丸”。

这点从很多赴美上市的中国公司股权分配中能看出端倪。

例如,B站赴美上市时,招股书显示IPO前公司董事长兼CEO陈睿持股21.5%,是第一大股东;猎豹赴美上市时,招股书显示傅盛持股比例为17%;快手赴港上市时,招股书显示创始人宿华持股12.648%,程一笑持股10.023%;拼多多赴美上市时,招股书显示其创始人、CEO黄峥持股50%。

通常,创始人若对自己创立的公司持有低于三分之一股份时,会失去对整个企业的一票否决权。意味着公司的一些重大决策作为创始人可能无法干预。

因此,大部分企业从创办、到引入融资、再到上市,这一系列过程中虽然会导致创始团队股权被稀释,但通常都会控制在一定程度,至少保证创始团队拥有一票否决权。这样就避免因融资、上市导致无法控制公司。

因此,从这个角度看,怪兽充电整个创始团队IPO后持股比例如此之低,很有可能已经提前套现。

这种猜测也并非空穴来风,根据怪兽充电招股书,公司运营业绩其实并不好。

运营业绩表现急转直下

招股书显示,2020年怪兽充电营收28.09亿元,同比增长39%。但是2020年公司净利润0.75亿元,同比下降55%。

2020年营收增长39%,然而净利润却下降55%。而且2020年净利润占总营收百分比仅2.7%,2019年时这个数据为8.2%。

导致这种情况一方面是2020年疫情问题,但去年疫情最严重的时期仅为第一季度,此后市场逐渐恢复,影响也在趋于减少。

那么核心原因是什么呢?

招股书显示,2020年怪兽充电营销费用达到21.21亿元,同比增长55.7%;2020年,商场入场费升高,怪兽充电支付了3.8亿元入场费,同比增长260.2%,入场费率为14%。

所以,导致怪兽充电盈利能力大幅度下跌的原因在于其营销费用增长同时商场入场费走高。

“套现”诱因:市场竞争激烈

怪兽充电在招股书中对营销费用增长原因解释为公司与多个大客户的新合作导致的。

但实际情况可能并非如此。据悉,共享充电宝项目和商户合作的方式主要是直营和合营,直营模式需要项目方一次性支付商场入场费和佣金;而合营模式则须项目方按月支付佣金。

如今,共享充电宝市场早已杀成红海,为了能够入驻客流量大的商场、便利店,各大共享充电项目方争先恐后一手打价格战、一手向商场缴纳超高入场费。

根据网传的一份某共享充电宝商家合作项目表,入场费最高可达每年140万元。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怪兽充电面临的是极大的盈利压力,即使未来疫情退却,市场压力仍然巨大。

这就意味着只要合作商户越多,共享充电宝的营销、入场费就越高,因为“定价权”目前掌握在商户手里。

为了应对这种局面,要么选择涨价,要么另寻出路。

前不久,三言财经还报道了共享充电涨价的事。此事引发网友热议,登上热搜。(详见:探访共享充电宝集体涨价,店员:从1块涨到3块)这足以说明共享充电项目在试探消费者的接受底线。

不过对于怪兽充电来说,除了涨价,别的路不好走。招股书还显示,2020年怪兽充电96.5%的营收来自共享充电宝业务;而其余3.5%营收来自充电宝销售和其他这两项。

路走窄了。

在可预见的未来,市场竞争还是会很激烈,需要支出的成本依然很高。因此这种情况下,或许因为预见到未来发展前景堪忧,蔡光渊选择提前套现大赚一笔再说。

疑问2:冯、蔡二人说法大相径庭,谁创办的怪兽?真相是什么?

回到冯一名、尹思成二人指责蔡光渊不给3%股份这件事上。

冯一名提供了一张聊天记录截图,截图显示蔡光渊以微信沟通的方式作出承诺,要给予冯、尹二人3%股份。

此外,冯一名还表示怪兽充电这个项目最初是自己帮忙拉人做的,为怪兽充电立下了汗马功劳。

但这个说法就和蔡光渊的说法完全不同了,先来看看冯一名方面的说法:

冯一名和尹思成自述,最早于2017年2月提出共享充电宝的创业构想,并且亲自说服殷志华、徐培峰、蔡光渊几人并搭建成了项目运营团队。后来,又与蔡光渊等人共同进行产品市场开发、丰富和完善商业模式;为蔡光渊修改商业计划书并且介绍众多投资机构为项目融资。

冯一名方面提供了一系列聊天记录截图证明此事:

首先是2017年2月16日时冯一名与同事Winston沟通做充电宝项目的事情。

接着是2017年2月15日冯一名找到当时还在美团的殷志华,希望能够与之合作共享充电宝项目。但沟通后殷志华推荐了手下徐培峰做公司CEO,自己则作为顾问参与。

2017年2月20日,冯一名方面组建了“开战!共享充电Go”微信群,初始成员包括冯一名、尹思成(袁帅)、Winston、殷志华和徐培峰。

2017年3月2日,冯一名邀请蔡光渊加入共享充电宝项目。因当时徐培峰还未决定正式参与,冯一名便将蔡光渊安排为CEO,同时蔡光渊把伙伴张耀榆一同带入。3月6日,蔡光耀、张耀榆二人被拉入项目群。

2017年3月、4月,冯一名为充电宝项目介绍了众多投资机构,包括美国高通、DCM资本、愉悦资本、创新工场等。

美国高通公司全球副总裁,高通创投董事总经理沈劲

DCM董事合伙人 曾振宇

愉悦资本创始合伙人李潇与创新工场执行董事冯晓娜

2017年3月,冯一名为蔡光渊修改商业计划书。

2017年3月31日,蔡光渊作出赠与冯一名、尹思成3%股份的承诺。

除此之外,冯一名提供的聊天记录证据还包括帮助怪兽充电项目联系硬件开发、考察供应链以及蔡光渊作出赠与股份承诺后依然帮助项目优化问题等。

再来看看蔡光渊这一方说法:

在多篇媒体报道中都提到了蔡光渊最早是如何想到要做共享充电宝的。

2017年的一天,蔡光渊在上海静安寺附近办完公事,准备用手机叫车回家,但此时手机却没电关机。为此,蔡光渊不得不找了多个商家请求对方能够帮忙给自己手机充电,但都被拒绝。

最终,蔡光渊在一家商场里的美妆柜台获得了帮助,柜员帮他充了5%的电量让蔡光渊如愿回家。有了这样的经历后蔡光渊便萌生了要做共享充电宝的想法。

此外,对于怪兽充电运营团队组建,蔡光渊这一方的说法也和冯一名截然不同。

2017年春天,蔡光渊主动找到曾担任美团众包事业部总经理的徐培峰,后者欣然同意加入团队,担任COO;随后,蔡光渊又找到Uber的前同事张耀榆,担任CMO;之后团队又迎来前途牛通信事业部和金融研发中心总经理李晓炜,担任CTO;财务负责人来自阿里巴巴,供应链负责人来自华为。

最终,2017年5月,怪兽充电正式成立。

蔡光渊和冯一名、尹思成双方各执一词,但是真相却又扑朔迷离。

2017年,媒体的确大肆报道了殷志华、徐培峰二人离职美团一事。2017年5月9日,殷志华发文宣布自己将离职美团;而徐培峰也在同一时期离职。

由于当时美团有多名高管离职,并且殷志华又是王兴表弟。因此,媒体聚焦于美团的人才流失问题,而并未深挖殷志华、徐培峰与怪兽充电的关系。因此,如今冯一名、蔡光渊双方的争议难以求证。

冯一名:哪怕稀释到0.3%也要坚持维权

3月27日晚,冯一名再次发文回应与蔡光渊的“3%股份”纠纷。

冯一名称,自己追讨的是2017年3月31日时蔡光渊承诺的3%股份。怪兽充电经历多轮融资后,到如今稀释至约0.3%,并且按照现在估值计算,价值为2000余万元。

冯一名透露,这件事最终律师费会远超追回“3%股份”带来的收益,而且自己律师也表示股权纠纷可能也无法阻碍怪兽充电上市。但即使如此,冯一名仍然决定要坚持维权。

作为一名专业投资人,为何在当初没有就“赠与3%”的承诺进一步确权?冯一名解释称,成立原子创投近十年来,公司投资了90多家初创企业。

蔡光渊承诺的3%股份,相当于原子创投在该项目中只有3%股权,在整个投后管理体系占比非常小。再加上有很多创业者需要帮助,所以冯一名称没有花很多时间追究。

此外,冯一名表示长期以来一直尝试与蔡光渊联系,但是对方不回复微信、不接电话,最终不得已才选择起诉维权。

如冯一名所言,当初这“3%股份”稀释到如今只有0.3%,而且冯一名也只占其中一部分。这样计算,费大力气维权实际上是彻底的“赔本生意”。

但冯一名强调,自己这样做是为了捍卫创投界的“诚信问题”。“让坏人做坏事的成本更高,我相信可以避免很多类似的事情”。

最后,冯一名坦言,如果再来一次,自己一定会在蔡光渊作出承诺时,在法律层面上早点确权。​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该投稿文章作者观点,不代表蓝鲸号立场。 未经授权不得随意转载,蓝鲸号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
相关阅读
他们,4年投出一批独角兽,斩获5个IPO
知乎回港二次上市:今日资本、李开复等套现11亿,腾讯成为第一大股东
3000亿,这个超级PE要上市了
小电科技首次冲刺上市失败,怪兽充电市值已蒸发超百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