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的“芯片”资本局

小米年投资30余家半导体,谁是香饽饽?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投稿来源:英才杂志

在春季新品发布会上,小米推出新款自研芯片。而雷军也在微博表示,“我心澎湃,从一颗小芯片重新开始。”

“手机x AIoT”是小米的核心战略,在此战略的指引下,小米在半导体方面的投资主要向着手机和物联网上游产业链延伸。

从2020年开始,小米旗下湖北小米长江产业基金(以下简称小米产业基金)接连出手,目前已投资30余家半导体公司,涵盖射频前端、蓝牙耳机芯片、电源管理芯片、图像传感器、半导体材料等多个细分领域。

凭借小米独特的生态优势,小米产业基金一直是芯片行业难以忽视的一股投资力量,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狂热资金涌入这个行业,小米或被动或主动地加快了在半导体行业的布局。

小米投了哪些半导体公司?

通信、物联网、人工智能芯片是主要方向。

根据各机构公布的2020年Q3季度全球手机销量情况,小米销量大增,直接将苹果挤出前三,但是,在排名前4的手机厂商中,苹果、三星、华为均具备自主研发芯片的能力,小米在芯片方面则相对薄弱。

早在2017年小米也曾自研手机芯片,不过其研发的澎湃S1、S2手机处理器并不理想。

自研芯片遇挫,芯片产业投资却收获颇丰。

已经在科创板上市的乐鑫科技(699018.SH)、晶晨股份(688099.SH)、还有芯原微(688037.SH)背后都有小米的身影。2017年,小米成立了湖北小米长江产业基金,规模约120亿,用于支持小米及小米生态链企业的业务拓展,主要投资半导体与智能制造等相关产业。

根据企查查数据,目前小米产业基金已投半导体相关公司达35家,其中恒玄科技(688608.SH)已于2020年12月上市,格科微、翱捷科技也已申报科创板上市。

可以看到,射频前端是小米投资的重点,相关公司数量超过其半导体投资标的总数的10%。

手机终端的通信模块主要由天线、射频前端模块、射频收发模块、基带信号处理等组成,射频前端是天线和射频收发机之间的射频电路部分,射频前端在发射信号时将二进制信号转换成高频率的无线电磁波信号,在接收信号时收到的电磁波信号转换成二进制数字信号。

按照设备中产品形态分类,射频器件可分为分立器件和射频前端模组。分立器件即功率放大器(PA)、滤波器(Filter)、射频开关(Switch)等各个独立器件;射频前端模组则是将器件集成在一起。

射频芯片的国产化率不高,全球射频前端芯片市场主要被Skyworks、Qorvo、AVAGO、Qualcomm、村田等美日企业长期占据。

但射频芯片市场却很广阔,该产品广泛用于5G无线通讯、人脸识别、光学器件、蓝牙耳机、WIFI等,随着5G逐渐普及,智能手机中天线和射频通路的数量增多,对射频低噪声放大器的数量需求迅速增加。据Yole 预测,2018年,全球手机射频芯片市场规模为150亿美元,而2025年,整个射频芯片市场规模将达258亿美元,复合增长率达8%-10%,仍是半导体行业增长最快的子市场。

也正是如此,卓胜微(300782.SZ)凭借国内第一射频前端芯片龙头的身份,自2019年6月18日上市后市值一路飙升,从55.9亿增至如今的1136亿,增长了19倍。

目前小米已投企业包括昂瑞微(射频前端芯片)、好达电子(滤波器)、芯百特微电子(5G/WIFI射频芯片)、国人无线(射频模组)等都是射频领域玩家。

同为手机厂商的华为在芯片领域的投资,在很多方面与小米非常相似,比如也投资了昂瑞微、好达电子,另外两者还共同投资了思特威(图像传感器)、纵慧芯光(光电半导体),但这两家又有所不同,华为更加青睐半导体材料,小米则对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类的芯片设计企业情有独钟。

智能手机作为个人移动计算中心和交互最频繁的智能设备之一,一直是小米的核心业务,而AIoT(人工智能+物联网平台)代表着各类硬件设备互联互通。对于小米来说,手机与AIoT将不是简单的加法和并列关系,而是能够发挥乘数效应,进一步巩固小米商业模式的护城河。

据小米2020年半年报,在小米IoT平台上绑定IoT设备的小米手机用户留存率较非IoT用户更高,可见小米IoT产品对手机用户留存有提升作用;另外,截至2020年6月30日,小米IoT平台上用户的平均连接设备数同比增长25%,显示出小米AIoT平台的用户粘性较强。

因此,翱捷科技、泰凌微电子、安凯微电子、钛深科技等公司均被小米纳入投资版图。

产业投资方被裹挟加入“投资战”

过热的市场内,产业投资方仍占据优势地位。

2019年以来,国内半导体发展状况开始受到全民关注,尤其到2020年,华为、中芯国际等公司被列入实体清单,从上至下都意识到了国产替代、自主可控的急迫性。政策倾斜、资本涌入,半导体行业步入发展黄金时期。

但是对于半导体行业的产业投资方来说,过去“岁月静好”的状态不复存在。

像小米、华为这样的头部公司,产业链上的合作伙伴现在被各家机构拿放大镜挨个观察,以往可以花很多时间来评估合作伙伴产品是否与自身契合、人才梯队是否完善、创新能力是否可持续、能否与自身产生协同效应,现在评估时间被大大压缩。如果自身不加入这场投资狂欢中,这些合作伙伴的估值很快就会被推高,晚一步入局,成本就会大大增加。

一级市场泡沫正在堆积。普通的投资项目周期在两个月左右,芯片是两个星期,优质的投资标的最快只用10天。如果是被头部投资机构瞄准的公司,估值会一路飙升,其他投资机构跟随产业方的脚步蜂拥而入,优质的标的估值能在1年内翻4、5倍甚至更高。

当然硬币的反面是产业投资方退出变得更加容易。

小米最大的优势在于其生态圈和产业链合作伙伴资源能给被投公司带来更多附加价值,这能够帮助小米获得更多份额/投资机会和更优惠的价格。换个角度思考,有些项目即使不通过IPO退出,在市场火热的背景下,直接在一级市场进行股权转让也能有不菲的收益。

然而,对于普通投资机构或者一些财务投资者来说,这场“芯片投资战”显然并不好打。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该投稿文章作者观点,不代表蓝鲸号立场。 未经授权不得随意转载,蓝鲸号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
相关阅读
华为,走出一群VC
国产手机的2022:一场“自我”与“超我”的和解?
苹果也有软肋,华米OV们要冲刺了
澎湃芯片能否撑起小米的科技企业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