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臣“张良”隐退,弘阳地产或加速回归利润导向

正所谓“事人匹配,因事择人”。以张良去职为契机,曾焕沙是选择“萧规曹随”还是“破旧立新”?或许不久后就会有答案。

三年期满,曾焕沙的“肱股之臣”张良选择了离开。

11月22日晚间,弘阳地产发布公告称,因欲分配更多时间于个人事务上,张良辞任弘阳集团执行总裁及所兼各职,仅保留首席顾问的虚职。

在弘阳地产走出江苏,冲刺千亿的路上,张良搭建和调整了公司的人力、组织架构,并为曾焕沙吸引了大量明星职业经理人的加盟。然而,随着地产大环境的转变,弘阳地产的2020年战略及千亿目标均未能如期实现。分析人士称,张良的出走,或将拉开弘阳新一轮变革的序幕。

曾焕沙失“张良”

在商言人是弘阳地产创始人曾焕沙的座右铭。

因此,在弘阳地产2017年决定冲刺规模、登陆资本市场的时刻,“挖人”便成为公司走出去的第一步。

作为地产行业人力资源的泰斗级人物的张良,便是这一时期进入弘阳的。

资料显示,进入地产行业之前,张良曾有过多年医疗行业从业经历。2012年,张良加入旭辉(HK.00884)正式切入地产赛道。他通过建立人才标准,完善制度体系的内部变革,用5年的时间将旭辉的业绩翻了10倍。

对于业绩增长有迫切需求的曾焕沙而言,他当然期待张良能够复制在旭辉的成功经验。在曾的支持下,张良在公司的组织能力、发展战略、管理和治理模式、组织架构、企业文化等方面进行了优化,为推动公司的规范化治理做了大量工作。

照张的设想,他要把弘阳最终变成一个自驱动的组织或者主体,与业内少数用阿米巴运营模式的碧桂园(HK.02007)、中梁(HK.02772)等形成差异化,最终实现弯道超车。

与润物细无声的内部变革相比,张良在任期内大张旗鼓的招聘动作则更吸引舆论关注的目光。

2018年3月,弘阳曾高调举行了一场9位高管集体入职的仪式,新的管理层人才涉及营销、财务、商业运营、人力资源等方方面面。2019年10月,袁春获委任为弘阳集团的联席总裁,负责协助公司行政总裁有关集团营运及营销管理的工作。2020年初,万达高管沈嘉颖加盟弘阳集团出任总裁,重点分管商业。

组织架构的重塑以及批量职业经理人的到来,为弘阳地产规模跃升提供了保障,而这份功劳簿上当然也少不了张良的名字。

2017年底,弘阳覆盖了江苏9个城市以及南京市场所辐射的安徽4市。而截至2020年9月,弘阳已进入全国60多座大中城市,累计开发面积2000余万平方米。2020年前10月,弘阳地产实现了销售额645亿元,是2017年的两倍多。

不过,随着弘阳与张良三年之约到期,更多的行情似乎正在浮出水面。

三年时光的得与失

过去的三年,是弘阳地产业绩快速发展的三年,也是行业剧烈变化的三年。当白银时代逐渐降临,通过高杠杆高周转等单纯冲刺规模的房企正成为“少数派”,行业正进入利润为王的时代。

在这种背景下,大规模的招兵买马和颇为豪华的高管天团无疑是与之相悖的。

蓝鲸房产注意到,在弘阳地产集团内部,若加上张良,共有包括何捷、蒋达强、袁春在内的四位总裁。在同规模房企中,弘阳这一“总裁团”的规格可谓罕见。分析人士称,曾焕沙重视人才,对职业经理人委以要职,但弘阳老臣与新加盟高管,以及新加盟高管彼此之间的管理界限让公司内部往往产生迷惑,也在业内引发了一些争议。

并且,明星职业经理人动辄几百上千万的薪资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某机构曾发布2019年上市房企高管薪酬十强名单中,恒大(HK.03333)、碧桂园(HK.02007)、富力(HK.02777)、龙湖(HK.00960)高管平均年薪超3000万元。

2017年至2019年,弘阳地产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21亿元、14.12亿元、14.68亿元;同期,弘阳地产行政开支分别为:3.05亿元、6.86亿元、10.9亿元,呈翻倍式增长。

而更为重要的是,即便有众多高管加盟,但由于市场环境的改变,弘阳地产曾计划在2020年实现千亿的目标还是爽约了。

2017年至2019年,弘阳地产合约销售额分别为256.9亿元、473.4亿元、651.5亿元。由于缺口过大,弘阳不得不调低期望,将2020年销售目标定为750亿元。

有业内分析指出,张良的离职或预示着弘阳新一轮的架构调整的开始,以更好的适应当今的市场环境。近日有消息称,与张良一同入职的,原负责投资业务的弘阳集团总裁蒋达强,亦将调整分工,主要负责商业集团业务。

而作为掌舵人,曾焕沙于年初表示,公司要完成从“快速增长”到“持续、稳健、有质量的快速增长”的升级,推动以客户为中心、以经营和利润为导向的机制落地。

正所谓“事人匹配,因事择人”。以张良去职为契机,曾焕沙是选择“萧规曹随”还是“破旧立新”?或许不久后就会有答案。

相关阅读
老窖人事变动背后看点几何?
泸州老窖集团换帅:股份公司董事长刘淼接替张良担任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