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经济的幸存者共享充电宝,会一直幸运吗?

为什么这样一个看似不起眼的项目,却有这么庞大的市场,能够在共享经济时代逆袭,并成为大浪淘沙下鲜有的幸存者?其背后是什么样的商业模式,以及不为人知的发展逻辑?

​投稿来源:于见

近年,共享经济盛行,风靡全国。在以共享单车为代表的共享概念类项目折戟后,共享充电宝行业却依然生命力旺盛,并在疫情之后,提前迎来了行业复苏的春天。随着人们逐渐恢复出行,共享充电宝行业的整体用户活跃度,也快速恢复到疫前水平。

7月底,国内知名咨询机构易观国际(Analysys International)发布了《中国共享充电宝行业洞察2020》。报告数据显示,充电宝行业已经进入淘汰赛阶段,头部效应日渐突现。有数据表明,2019年共享充电市场交易规模总计超过69.2亿元,业内人士预测2020年有望突破百亿大关,而且,共享充电宝相对于一些赔本赚吆喝的共享经济项目,在盈利方面也似乎更有潜力。

为什么这样一个看似不起眼的项目,却有这么庞大的市场,能够在共享经济时代逆袭,并成为大浪淘沙下鲜有的幸存者?其背后是什么样的商业模式,以及不为人知的发展逻辑?本文将与你探讨解密。

“一兽三电”四分天下,头部占据大半江山

易观国际的这份报告还显示,从用户量规模来分析,怪兽充电成行业第一,小电、街电、来电分别位居二、三、四名。由此,也形成了以这四家充电宝为核心的共享充电宝行业的市场格局。

图1数据来源:中国共享充电宝行业洞察2020

还有一个非常明显的趋势是,怪兽充电在用户量上已连续半年持续领先。而且,怪兽充电与其它三家公司的用户量差距越拉越大。而因为头部企业已经占据了共享充电宝的大半个江山,加上这类企业第一阶段的投放渠道建设已逐步完成,留给新入局的共享充电宝企业的机会已然不多。

图2数据来源:中国共享充电宝行业洞察2020

疫情之前因为资本的加码,头部企业的跑马圈地,盈利能力上可能并不是这些头部企业重点考虑的问题。但是2020年上半年,线下商业的停摆,给共享充电市场带来了致命冲击。也让各个共享充电宝头部企业的抗风险能力、盈利能力、资本实力等暴露出来。与此同时,疫情带来的实体冲击及经济衰退,也明显加重了这些企业的危机感,也让这些企业加快了商业化的步伐。

不过,据以上行业洞察数据,头部企业中,以怪兽充电的优势更为明显。其除了在业务规模方面占据优势外,在运营能力与盈利模式设计上,也较其它竞争对手更胜一筹。

除此以外,以上数据还透露出一个信息:虽然共享充电宝的企业很多,但是头部企业的业务量占据了大半个江山。而其它中小型企业的市场贡献,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由此可以看出,共享充电宝行业也早已进入了淘汰赛阶段,中小玩家被头部玩家淘汰出局,或许只是时间的问题。

资本热捧跑马圈地,共享充电宝企业的一路狂奔

纵观共享充电宝的运营模式,其实比较简单。一般是企业提供充电租赁设备,用户使用移动设备扫描设备屏幕上的二维码交付押金,即可租借一个充电宝,充电宝成功归还后,押金可随时提现并退回账户。而目前主要的产品形态是桌面固定式、小机柜移动式和大机柜移动式。

而且,不同的产品,其应用场景也不尽相同。据中商情报网数据显示,商场、餐厅、机场、火车站等场景的充电宝渗透率已经超过50%,酒店、景区等低频场景渗透率也超过20%。由此可见,其覆盖面之广、需求量之大。也正因为如此,资本市场也在这个领域嗅到了商机。

只不过,从共享充电宝行业的投融资情况分析,其高峰期在2017年共享经济概念的风口时期。据IT桔子数据统计显示,2017年共享充电宝行业投融资达到近五年峰值,全年发起投融资事件26起,投资金额为19.2亿元。

而2019年这个数据则下降为1起,投融资金额达5亿元,为怪兽充电,也正因为其先后经过多轮资本巨头的加码,目前已有独占鳌头之势。而在疫情之后的2020年5月,共享充电宝行业又发生一起投融资事件,投融资金额为1亿元。

对比近几年共享充电宝行业的融资情况,不难看出,资本追捧的共享充电宝行业,投资热度已经下降,甚至有预冷的迹象。于斌分析,这一方面与整体的“三电一兽”市场格局已经形成,行业空间已经不大有关系。

另一方面,也因为其与手机续航技术的发展有关,不仅市场的天花板可以预见,而且,随着未来手机电池技术瓶颈的突破,带来了太多的不确定,这也让一些投资企业更加小心谨慎。另外,因为疫情的短暂影响,行业仍处在复苏过程中,也是资本市场较冷的原因之一。

也正是因为有资本的加持,让这个行业快速呈现出了头部效应。大批量的中小型共享充电宝企业被淘汰出局,也是所有新兴行业在不断重演的过程。只是,共享充电宝与很多企业所不同的是,尚未出现当初共享单车那种血腥的竞争,也未出现相互合作、兼并的迹象。

尽管早年在资本的热捧下,共享充电宝企业跑马圈地、一路狂奔,也已经各自为战、占山为王。不过,互联网大势,分久必合貌似已成为常态。也许有朝一日,这些头部企业之间,也会无奈的走向合作,而非残酷的竞争。而这个过程,各家企业所比拼的,依然是资本、资源实力,鹿死谁手,还不得而知。

应用场景与盈利模式多元化,市场增长势头迅猛

随着充电宝覆盖的应用场景越来越多,其用户量也出现了爆发式的增长,随之而来的,是行业内的企业在商业变现方面的各种探索。据了解,目前充电宝运营商挖掘的应用场景包括餐饮门店、商超、酒吧KTV等娱乐场所,以及物业社区及购物mall等大型综合体。

而且,共享充电宝的覆盖,也逐步向旅游景区、各种文化表演活动等长尾场景渗透。而随着共享充电宝应用场景挖掘的不断深入,其与物联网等行业的整合,也有了更多可能。如此一来,不仅抬高了共享充电宝的行业天花板,也带来了其向生态化方向发展的新动力。

共享充电宝行业的迅猛发展,一方面是国家政策的东风推波助澜,另一方面也是移动互联网的爆发使然。近几年,随着人手一部智能手机的时代来临,移动互联网的流量数据剧增。据前瞻网调查数据显示,2011-2018年我国移动互联网流量大幅增加,至2018年达到711.1亿GB。从其接入设备的使用情况看,2018年手机互联网接入设备的使用占比为98.6%,远超台式电脑和移动电脑端的使用情况。

由此可见,手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上网的主要设备。而移动网络的高频使用与巨大需求,也极大的促进了网民对手机充电的刚性需求。加上手机电池容量的技术瓶颈,一直是业界难以规避的难题。因此,时至今日,共享充电宝的业务模式已经日趋成熟,同事也极大的满足了人们对手机电量的巨大需求。

尽管目前手机充电宝企业在大范围投放充电宝时,早期主要以引流为主,收费标准为0.5-1元/小时,但是目前有调查数据显示,大部分地区共享充电宝的收费已经增加至2元/小时,在人流量大的繁华地段,其租赁价格甚至达到5元/小时。充电价格持续上涨,也足以说明充电宝的市场格局根基渐稳,品牌让利时代宣告结束。

不仅如此,共享充电宝的商业模式,也逐渐向收取商家广告费等方式转移。尤其是,目前充电宝的用户多是90后年轻人,因此共享充电宝的投放地段也相对集中在较为繁华的商圈,所以其广告效应也不亚于电梯广告。据了解,在一线城市,通过在共享充电宝设备上投放屏幕广告,单个广告机的广告费超过1000-2000元/月,由此可见,这对于充电宝企业也是一笔可观的收入。

随着共享充电宝的应用场景、盈利模式的多元化,涉足共享充电宝的企业也逐步实现了盈利。

共享充电宝出海谋生,未来还能走多远?

据Trustdata发布的《2019年中国共享充电行业发展分析简报》显示,2019年共享充电行业总体已实现稳步增长,全年用户规模达到1.5亿人次。由此也可以预见,共享充电宝的市场,还有巨大的挖掘空间。随着共享充电宝行业的发展越来越成熟,国内市场也逐步打开,共享充电宝行业也逐步向横向拓宽市场与纵向深挖应用场景的方向发展,因此也显现出几个趋势。

首先,出海谋发展,是一些共享充电宝的共同选择。2017年9月,来电科技对外宣布,继服务覆盖国内200个城市之后,将与8只小猪旅行平台达成战略合作,首次将充电宝站点设置在8只小猪平台上达人所在的130多个国家,800多个城市。而另一巨头街电,于2019年3月即宣布与韩国企业开展合作,推动了其海外发展格局。

其次,头部企业的竞争或将旷日持久。在并无太大行业壁垒的共享充电宝行业,企业最大的竞争力在于其合作的商户数量、铺设投放的共享充电宝数量。目前已经形成的四足鼎立格局,也持续了很长时间。这也间接说明,共享充电宝的市场,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市场。即使有后来者,但是因为产品与模式的相似性、同质化,让后来者的市场覆盖度、用户量、品牌认知度等都与头部企业有一定差距。

所以留给后来创业者的机会,也所剩无几。而该行业的竞争,也将主要集中在头部企业之间的竞争。在各家企业盈利模式都逐渐清晰、用户量逐渐稳定的大环境下,这个过程无疑是漫长的。

再次,政策加持,行业逐渐规范化。随着国家鼓励共享经济的宏观政策的落地,共享充电宝也会享受足够的政策红利。过去,充电宝租赁,还需要通过微信、支付宝等互联网支付工具,缴纳押金。而且,用户租赁充电宝后未及时归还而被扣除违约金,用户却浑然不知等情形时有发生。

所以,在共享充电宝行业,也是投诉不断,无论是用户质疑其涨价、扣钱,还是获取个人隐私信息,用户都对其表示了不同程度的不满。但是,随着国家监管政策的不断落实,相信这个行业的发展,也会越来越规范。各种霸王条款、损伤用户体验的行为也会逐渐减少,甚至消亡。

最后,共享充电宝行业可能遇到的挑战,是智能手机的续航能力持续提升。随着智能手机研发技术的进步,手机电池的电量可能越来越耐用。而随着用户充电痛点的减弱,这个市场也可能会成为夕阳产业。也有专家分析,因为这个原因,共享充电宝项目可能不是一个好生意。

只是,在目前可以预见的时间内,手机续航能力短期内大幅提升的可能性不大,因此,这一天的来临,可能尚需时日。

结语

共享经济的盛行,让共享汽车、共享单车、共享雨伞、共享按摩椅等模式如雨后春笋。有的项目,因为其商业模式清晰,盈利模式得当,而在这个赛道赚得盆满钵满。而有的项目,却因为投入产出不成正比、回本周期长等原因,跌入万劫不复的深渊,即使有资本加持,也是如此。

市场是检验项目可行性的一面镜子,共享充电宝为什么能在共享经济的大潮中稳步前进,脱颖而出,或许就是它抓住了人心,找到了撬动资本市场与终端用户的根本。只是,在科技越来越发达的今天,市场的需求也瞬息万变,共享充电宝企业的未来,依然充满了不确定。而对于共享充电宝企业的前途与命运,我们也无法妄自猜测,唯有交给这个多变的市场。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该投稿文章作者观点,不代表蓝鲸号立场。 未经授权不得随意转载,蓝鲸号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