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量源于执着,造就15年的阳光保险

有多少追求就有多少付出,有多少付出就有多少回报。一个公司如何经历创业期,度过青春期,走向成熟期,阳光保险正在给出社会一个可期的答案。

盛夏的阳光将北京阳光金融城照耀得更加活力迷人,在大门旁主塔最显眼的位置,墙上镶嵌着一块巨大的铜牌墙,上面镌刻着873个人名,没有一个公司领导的名字,而是所有设计与建设者的名字,其中90%都是农民工……

一座充满匠心的阳光城,一块刻满农民工姓名的墙,它们都在无声的告诉我们:在一个急匆匆的时代,如何保有理想、超越浮躁、超越无为和失策,告诉我们如何创业5年成为一个500强企业,告诉我们如何突破自身和行业行进在队伍的前列,告诉我们一个公司是商业的更是人性的,告诉我们如何有充足的底气迎接一定会到来的20年、50年和100年。

创业故事: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这是2004年,非典被战胜,万物复苏。

张维功做了两个在当时令人震惊的抉择:在仕途一片光明时下海创业;为了公司的长远发展,在没有任何后路的情况下,放弃了所有原股东,一切从零开始。

阳光的初创团队经历了220多个日夜,走遍中国17个省,商谈389家企业,以价值观选择投资者,以完全市场化的方式成功创业、组建公司,阳光也成为我国金融业唯一一家由创业团队创业而组建的金融企业。优秀的创业基因及良好的公司治理,成为阳光与众不同的资本。

这种创业和融资的方式与互联网公司创业和融资的方式体现出巨大的不同:更加艰苦。

经历过金融企业筹备的人可能不少,但完整的经历过金融企业创业的人却少之又少。阳光的创业是从自筹创业经费开始的,飞机、火车及打车都得算计。但张维功的内心坚定而执著,辞职创业,就是想创立一家受人尊重的百年企业,而能保证实现这个目标的核心是公司治理、是价值观一致的股东。不管多么艰难,在这一点上,他从来没有动摇过。“做朋友可以兴趣相投,搞事业必须价值观一致,价值观与熟不熟悉无关”。在他眼里,投资者认不认识不重要,企业性质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扎扎实实的价值观认同、实实在在的资金到位,同时又是别无他意的财务投资者。因为优秀的企业源于优秀的团队,只要股东不干预,就一定能干成一个优秀的企业。这支创业团队的执着,在这个时候如同黑夜里发光的石头,坚硬地扛着自己的理想往前走。他们为了寻找到最优质的生产力配置,付出了最多的努力,从而为优良的公司治理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作为当时最年轻的省级保监局长,或许多少人都替张维功规划过一条“光明的仕途”。但张维功却非常幽默地认同自己当年的选择:过去吃财政饭,消耗财政;今天阳光解决了28万人就业,还给国家缴纳了480多亿的税收,社会价值更容易量化。话说得很轻松,但在那个年代、那个社会,需要一种何等的勇气?一种从高高庙堂走出来的勇气,并且直接走在散发着泥土气息的土地上——他相信:土地不会辜负任何一个用汗水浇灌种子与禾苗的农民。

通常来说,一次一次的失败会让一个人浮躁,同样幸运的是创业团队没有失去定力,他们的这种执念与坚持值得成为自豪的理由。他们终于趟过了风雨,他们终于迎来了阳光。这阳光不是别的,它是好的团队、好的治理,是永不停歇的创新意识和行动。

这是怎样一次跨跃?除了勇气,不可回避和忽视的,是张维功对政策环境的深度领悟及对时代脉搏的准确把握,这对一个想成为企业家的人十分重要。同时,这样的经历也让他多了一些创业理性,多了一些“怕错定战略、怕丧失机遇、决策失误和管理不慎、怕对不起股东和员工”的行业敬畏,而“以实业的心态做金融”的理念形成也就不奇怪了。

五年500强:靠的不是短跑的速度

有多少追求就有多少付出,有多少付出就有多少回报。

与众不同的创业经历,绝不是为了开幕的别开生面,而是舞台表演的不同凡响。“阳光创业的16年,我相当于正常工作了45年,因为我几乎不休假,每天工作16小时以上”。上天无法忽视这支刚刚遭受过创业磨难的团队,在公司筹备与开业后的那种博大追求与孜孜追求,也慷慨地给予了他们眷顾。公司的发展出乎所有人包括他们自己的预料,业绩直线上升,位次不断前移,要知道保险已经是一个既充分竞争又传统、成熟、稳定的行业。

就在所有人的迷惑中,阳光保险以最短时间超越了与他们同期成立的71家同业主体,迅速做到行业前八,并且只用了五年时间做到中国500强,成为全球价值成长最快的保险企业,并始终在前移着排列位置。截至2020年6月底,集团营业收入超550亿,总资产超3500亿元,管理资产5000亿,服务客户超4亿人次,员工队伍近28万人,分支机构近2900家,累计承担社会风险超770万亿元。

其实单纯追求一种速度并不难,保险业的管理者会经常问股东一句话,是要规模还是要效益,似乎二者很难兼容,事实上对一个新设立的公司而言也的确很难兼容。而阳光保险是完美的实现了规模效益、价值成长、管理规范与风险管理的高度平衡,一切都源于他们的敬业与扎实。

他们将金融保险服务集团的理想与实践落脚在坚实的土地上。产险、寿险、资产管理、信用保险,一步一步,全面的功能使他们拥有了服务客户更多的手段和路径,将保险行业保险保障的能力做出了充分的拓展,更多为人的幸福生活和社会美好而努力。这种脚踏实地的积累,张维功把它叫做“用‘农民心态’和‘工匠精神’做金融”,黑石集团CEO苏世民听后欣喜而惊奇,因为苏世民也经常用农民种庄稼的心态来形容黑石的发展。在这种精神状态下,阳光的金融保险服务广为客户赞誉,他们向特大暴雨灾害造成巨大损失的焦作万方,支付财产综合保险理赔款1.27亿元,向青岛城投支付国内光伏行业史上最大的保险赔款1.286亿元,帮助企业渡过危机。

面对凶险的竞争环境,张维功和他的伙伴们,其实并没有把保险业当作传统行业来做,时代让他们无法回避地搏杀在新商业大潮中。

他们把互联网技术,应用于让保险服务更便捷的探索中。2013年底,当科技进入阳光保险集团三大战略时,张维功这样说:“互联网金融本质必须学习平等、开放、协作、共享的互联网精神,极致体验与平台思想的互联网文化,它不仅符合社会的文明进步,而且会成为社会文明进步的驱动力量,但互联网金融的本质仍然是金融”。科技阳光、数字阳光让智能化服务之花盛放,“智推客”完美整合客户数据,CRM平台建成客户价值八大系统,智能客服机器人“小阳”独立处理174万笔服务,94%准确率行业领先。人脸识别、语音识别、OCR图像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在运营、理赔、客户服务等多个领域,初见成效。甚至包括一些并不惊心动魄的探索,本质上充满了创新魅力,比如2012阳光保险曾全球首次对电子游戏领域做出一系列新型保险产品。

“追求一点点不同”曾经是张维功激励团队的一张十分有效的哲学王牌,它非常合理地将创新求变思维滴灌到每一个分支团队每一个员工的意识深处。这每次的“一点点”放眼到全公司的整合、放眼到15年的积累,就不再是一点点了,而是让一个公司保持活力的源泉。

医疗健康:搞一家好的医院不是靠钱,核心是理念与情怀

事实上一个公司发展的复杂性在阳光保险身上也同样体现出来:从前十年的快速发展,到最近五年的延展与变革阳光融和医院的出现,正是阳光这家极具活力的企业从不躺在功劳簿上,而是时刻追求进取,不断变革,向更多层次延伸的充分体现。

近十年来,无论是“保险+科技”还是“保险+养老”,中国保险行业的创新性探索体现为集体式的形态。阳光保险在这一轮变革中保持在第一梯队,其表现是对于“保险+医疗”的有力探索实践。

阳光保险2012年开始积极参与中国城乡医疗保险的服务与建设,曾经中标山东、湖北等多地由国家多部委主导的城乡居民大病保险项目,并创立了“政府出资、保险出力、医疗机构服务、百姓受益”的大病保险“襄阳模式”。

通过对“襄阳模式”的总结,更是由于对中国社会深刻的体察,张维功对“保险+医疗”的思考深度与日俱增。2015年,这一思考付诸实践,中国第一家由保险公司创办的大型综合医院诞生了——在对“保险+医疗”的行业开拓中,阳光保险将最具人性与最值得信赖的医院呈现于世。而阳光融和医院在4年多以后的2020年,其扎实的积累在抗击新冠疫情中独当一面,成为一个医院集中收治一个城市新冠肺炎患者的唯一社会办医机构,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和超前的价值探索。它对2020年的阳光保险意义非凡,一方面要渡企业运营难关,同时,还从保险、医疗两方面直接参与国家抗疫行动。

医院创建之前,张维功遍访近20家世界顶级医院,全球最好医院的文化理念、诊疗模式都被阳光融和“融合”了进来,并与国际先进医学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它一次性通过代表国家综合医院最高等级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评审,快速通过代表国际医疗机构服务和管理最高标准JCI与HIMSS7认证。医院聚焦人性关怀,多维度锻造高标准医疗,例如设立了不同宗教的祈祷室、医疗检查时以恒温耦合剂让患者无不适感受等等,为中国高水平医院建设及医疗体制改革提供了成功实践。

与此同时,以“健康大数据核心引擎”项目建立的阳光健康智能数据中台,整合了内外部健康数据资源,联合多地实验室研发33种疾病健康风险评级模型,助力产品定制、智能风控、健康服务、精准营销等业务应用落地,进一步推动了产品创新和设计,探索健康生态新模式。

打通健康、养老、投资、不动产的协同运作机制,打造医院驱动的医疗健康产业园,实现“保险+”的生态协同,一个视野宽广、充满深度的大健康格局正在形成。而“医”“保”融合发展,是一个在行业有限内涵中正在发育着的无限未来,其内涵价值在于保险的保障功能、保险对人性的维护、对幸福生活塑造的贡献。

战略之“远”实现人与社会之“近”

在很多人的眼中,阳光保险始终像一个白马骑士,自信、干练、洒脱。而公司内部,则更加认同的是价值观的带动,是思想的核心指向,内化为公司文化。

这种文化在本质上是一种人文精神。

阳光文化使前前后后几十万来自四面八方的业内外人士,自然而迅速地凝聚起来。公司有完备的员工关爱计划,比如向员工父母发放父母赡养津贴、给员工放祝寿假就十分暖心和有特色。面对汹涌疫情以及疫情之后各行各业都遇到的经营压力,阳光保险率先承诺“不裁员、不降薪”“不降员工父母津贴”,并在疫情期间向总计88万名阳光伙伴及阳光家人提供每人10万元的染疫关爱金及30万元的染疫身故关爱保障,这也是全保险行业中唯一一家把员工及代理人家属也列入到关爱范围中的企业。同时,阳光保险从保险、医疗两方面直接参与国家抗疫行动,通过旗下阳光融和医院选派精英护士驰援湖北,并向全国医务人员及家属捐助疫情保险保障近4000亿元。

“人最为天下贵”,因此早在09年的大会上张维功就提出“员工是企业最大财富”。 人之贵就在于人的价值能够创造价值。他将其引申为客户思想:“一个企业如果在理念上没有真正的建立起客户思想,一定会在未来的企业竞争之中被淘汰。”其本质指向仍然是人。

因此在北京通州的阳光城,那面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的铜牌墙上刻下的837个名字,不是领导不是名人,是建设者,是农民工,是大写的人。这无疑是一面让人肃然起敬的墙,任何一个来访者站在它面前都会最直面的感受到这家企业对于劳动者的尊重。

阳光保险正是以这样“农民心态”与“工匠精神”,以一个耕耘者的姿态走过15年,同时这支团队的大脑里是前瞻和有定力的战略,“远战略发展”的理念让他们在奋斗中不忘抬起头来看到远方,看到天空,从而形成了阳光保险独特的自信气质。

这条阳光之路不只是勇气与激情,更是理性与智慧之路,他们探索出更多与前人的不同、与另一条道路的不同,从而脱颖而出。国家意识和时代责任成为他们仰望天空最重要的精神参照,他们始终是扶贫、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的积极参与者,以金融支持产业扶贫、支持实体经济的道路,在阳光保险的战略管理中,“社会报表”始终是比财务报表更宽广的总结和更新。

15年,对于一个创业公司来说也许并不短了。但对于一个想要行稳致远的公司来说,却又是正当年和正关键的时期。一个公司如何经历创业期,度过青春期,走向成熟期,阳光保险正在给出社会一个可期的答案。

《基业长青》作者柯林斯认为:“伟大的公司必然有一个持久的理念,这种理念围绕决定公司发展目标的思想体系建立而成,有远见的公司之所以成功,原因在于不论发生什么变化,他们的核心思想体系毫不动摇。” 回望15年,阳光保险正是一个在思想体系方面保持了坚定和完整的公司,它正站在新的高度以一个“远战略者”的姿态进行新的远望,新的远战略发展正呼之欲出,也如即将启用的阳光保险金融中心,那是一个新的期待。在最繁华的CBD,与通州呈现历史沉淀的阳光城遥相呼应的,是一座挺拔且充满未来感的新大楼,地标建筑基座为标准正方形,逐渐向上慢慢变化为椭圆形----地方天圆,大器终成。

阳光保险,青春少年再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