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收增速放缓,亏损收窄,遭机构看空,是时候理性看待拼多多了

从目前营收构成来看,严重依赖在线营销服务,收入模式单一,长期发展动力不足。目前平台大部分收入来自广告业务,而非交易服务,在阿里巴巴和京东双巨头的阻击下,拼多多要面临长期的竞争压力。

投稿来源:异观财经

北京时间3月11日拼多多(NASDAQ:PDD)发布了截至2019年12月31日第四季度及2019全年未经审计的财务业绩报告。

财报显示,2019年全年,拼多多实现营收301.4亿元,较上一年同期的131.2亿元同比增长130%。四季度,拼多多营收107.9亿元,较上一年同期的56.5亿元同比增长91%。四季度营收低于市场预期,最终股价收跌6.98%,截至异观财经发稿,拼多多股价报收35.06美元,总市值407.52亿元。

财务数据分析:看得见的数据增长

拼多多营收稳定增长,增速放缓。财报显示,拼多多2019年全年实现301.4亿元的营收,较上年同期的131.2亿元,增长130%。2019年Q4净营收107.93亿元,较上年同期的56.54亿元,增长91%,较上一季度的75.14亿元,增长44%。

(数据来源:财报)

综合来看,拼多多季度营收保持稳定增长,但增速有所放缓,这是拼多多首次出现季度营收同比增速低于三位数增长。

拼多多表示,营收增长主要源自在线营销技术服务的强劲增长。财报显示,2019年全年,拼多多在线营销技术服务收入为268.14亿元,较上年同期的115.16亿元,增长133%;2019年Q4,在线营销技术服务收入96.87亿元,较上年同期的50.62亿元,增长89.8%,较上一季度的67.11亿元,增长91%。

从拼多多营收构成来看,营收主要来源在线营销服务和平台交易服务收入(佣金收入)两部分。其中,在线技术服务是主要收入来源,自2018年以来,营收占比持续在8成以上,2019年Q2以来,营收占比近9成。

(数据来源:财报)

经营亏损和净亏损双双收窄。虽然营收保持稳定增长,拼多多依然未改变亏损现状。2019年全年,拼多多经营亏损85.38亿元,上年为108亿元;2019年Q4经营亏损为21.35亿元,相比上年同期为26.41亿元,同比、环比均出现不同程度收窄。

2019年全年,拼多多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亏损为69.68亿元,上年为102.17亿元;2019年Q4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亏损为17.52亿元,上年同期为24.24亿元,大幅收窄。

拼多多表示,亏损主要源自销售与市场费用的增长。财报显示,2019年Q4,拼多多销售与市场推广费用达92.73亿元,全年累计费用达271.7亿元。销售与市场费用的增加主要是由于线上和线下广告和促销活动的增加。

虽然营销费用持续增长,但营销费用占营收比出现好转。四季度,拼多多营销费用占营收比86%,低于三季度92%。

(数据来源:财报)

用户增加、人均消费增长推动GMV的增长。拼多多2019年全年GMV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至10066亿元。这与平台用户增长、人均消费金额有所提高息息相关。

一直以来,拼多多都采用投入换增长的策略。拼多多通过各类优惠券和补贴来引流,改变用户心智。“百亿补贴”在持续发挥作用。

财报显示,2019年第四季度,拼多多APP平均月活用户数达4.815亿,单季度净增5190万,较上一年同期净增2.09亿;截至2019年底,平台年活跃买家数达5.852亿,单季度净增4890万,较上一年同期净增1.67亿。

(数据来源:财报)

综合来看,拼多多月活用户增速自2018年Q4开始放缓。从2019年开始趋于稳定,月活用户增速保持在74%—88%的区间。

营销费用一方面需要用来增加新用户,另一面则需要用来做老用户留存。烧钱补贴换来用户的增长,最终的留存率有多少,对品牌的忠诚度有多少,目前尚不得知。追求低价的用户,往往在购买商品时,会对商品的售价做比对,哪家平台价格低,就会选择哪家,一旦平台不能确保全网最低时,便会造成用户的流失。

拼多多用户的人均消费金额也在增长。财报显示,2019年Q4,平台人均消费金额为1720.1元,较上年同期的1126.9元,增长53%。

(数据来源:财报)

综合来看,人均消费同比增速同样也在持续放缓。烧钱换来的用户,“羊毛党”成分值得商榷。

平台人均消费额,由平台用户平均客单价和下单次数构成,在客单价持续上涨的情况下,平台单用户人均消费金额增速放缓,说明补贴换来的新用户,对在平台持续消费的热情的并不高,这在某种程度上也侧面反应了用户的留存情况,补贴持续与否,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平台用户的活跃度。

另外,四季度拼多多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为96.0亿元,相比较之下,Q3的这一数字为26.2亿元。2019年全年,拼多多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为148.2亿元,对比上一年同期为人民币77.7亿元。

当前面临的问题和可遇见的短板

从目前营收构成来看,严重依赖在线营销服务,收入模式单一,长期发展动力不足。目前平台大部分收入来自广告业务,而非交易服务,在阿里巴巴和京东双巨头的阻击下,拼多多要面临长期的竞争压力。

目前来看,“低价”可以视为拼多多的“护城河”。“低价”在帮平台获取流量的同时,也让其背上“廉价售卖者”的标签,这对大型品牌商来说,缺少吸引力,而品牌商的缺少,也会影响平台广告业务收入,同时也将给山寨等假冒伪劣产品留下空间。假货存在,将影响用户体验,同时给品牌造成一定负面影响。

拼多多的“社交电商”在低线城市可以说是非常奏效,低线城市用户的空闲时间较多,有更充裕的时间消遣娱乐。对品牌的认知度相对较低,在收入相对较低的情况下,他们的消费观念更倾向于折扣类、性价比高的商品,通过好友砍价、分享红包、熟人拼团等多变的优惠方式,满足自身的购物需求。

拼多多通过社交分享裂变,拼团、砍价得以在低线城市爆发式增长,在一二线城市却很难达到同样的效果。在一二线城市打拼的人,工作压力大,休闲娱乐时间相对少很多,对品牌的认知度更成熟,对品牌有固定的喜好。与下沉城市的熟人社交不同,一二线城市的人相对“冷漠”,绝大多数人会更注重自己的“面子”,很难拉下脸来为了几元钱、几毛钱和几分钱而去找朋友砍价、拼团。

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水平也将逐步提高,对品牌也会越来越重视。随着下沉城市用户品牌消费意识的觉醒,如果拼多多未来无法吸引越来越多的品牌上,成长起来的低线城市用户也可能会流失。

而现如今,拼多多要打入五环内,阿里巴巴、京东的则在下沉,拼多多的客户与阿里巴巴、京东的用户在不断重合。那些对“低价”敏感的用户,对平台的忠诚度显然不会太高,哪里便宜,变会转向哪里,一旦阿里巴巴和京东的部分品类出现低于拼多多平台的价格,这些用户就可以转向阿里巴巴和京东,或许用户不会完全放弃使用拼多多,但消费的频次和金额将会有所压缩。

拼多多存在物流短板。平台想要留住用户,除去丰富平台品类之外,物流也是决定用户体验的一个关键因素。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成为检验电商平台物理能力的试金石。京东物流的崛起,更是反衬出拼多多在物流方面存在明显的短板。

疫情期间,京东凭借其在电商供应链的多年积累,以及自营物流,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用户的满意度,提升了用户体验。疫情期间,京东自营依旧可以做到次日达,这样的速度大大彰显了自营物流的价值。而拼多多与中国邮政合作,疫情期间下单,基本需要等到一周以上,且受到的物品(农产品)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坏。

在物流方面,阿里巴巴采取并购的方式整合成菜鸟,自建物流太重,收购快递又被阿里巴巴抢先,拼多多选择与邮政合作,似乎更多是无奈。

在财报电话会议最开始,黄峥谈及了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对于公司的影响。他表示,疫情引发的干扰,将对公司2020年一季度的业绩产生负面影响,但公司对长期的预期保持不变。

“我们的商家运营和物流已经运转了起来,并逐渐恢复正常。我们将持续维持对商家和物流的补贴扶持。”黄峥强调。

拼多多财报发布前,国盛证券发布了一份报告称:“拼多多是当前中国互联网史上最大的泡沫,其真实价值与市值显著不匹配。”

这不是国盛证券分析师吴凡第一次看空拼多多。早在去年11月25日,其就发布长达85页的看空报告,称拼多多火不过3年,给予公司减持评级,13.8美元的目标价格,较当时股价有62%的下跌空间。无独有偶,国际知名财经媒体Seeking Alpha近日也发布分析文章,再次唱空拼多多,并给出“不要买入”的投资建议。

投资拼多多是投资什么?在与阿里巴巴、京东双巨头对战中,拼多多未来走的或许会越来越艰难。对拼多多保有热情的投资者,更多关注的其长期价值,相信其价值投资。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该投稿文章作者观点,不代表蓝鲸号立场。 未经授权不得随意转载,蓝鲸号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