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正解局
5月8日,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发布信息,预计2019/20年度中国大豆进口8900万吨,这个数字要比2018年度增加90多万吨。同时,预计国内大豆产量同比增长4.7%,达到1680万吨。
尽管,去年以来,中国加大了种植大豆力度,但大豆进口量仍然是国内产量的5倍多。
这种情况既无奈,也理性,是理解中国复杂现实的一个绝好例证。
大豆之大
大家都知道,蛋白质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蛋白质来源主要有两类:
一是各类肉食。比如,肉蛋奶等动物蛋白。
二是各种豆类。像大豆、青豆,还有芝麻、核桃等植物蛋白。
中华民族总体上来看,是一个农耕民族,所以,主要摄取植物蛋白,而其中又重点靠大豆。
世界上公认,大豆起源于中国,大概已经种植了5000年左右。可以说,大豆滋养着中华文明。
在公元前三世纪,也就是秦汉时期,中国大豆传入朝鲜半岛,六世纪传到日本,欧美知道大豆为何物那要等18世纪以后。
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就写到:“以黄豆代肉类,中国人之发明”。“夫豆腐者,实植物中之肉料也。此物有肉料之功,而无肉料之毒”。
大豆在中国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中国人靠大豆来强健身体。
但大豆还是中国重要的油料作物。中餐的煎煮烹炸几乎都离不开油,中国食用油市场豆油占比约一半,花生油、菜籽油分别只有百分之一二十。
大豆榨完油,剩下的东西叫“豆粕”,又是养猪等养殖行业的重要饲料。
一般,一吨大豆可以榨油0.18吨,产生0.8吨豆粕。
主要大豆生产国大豆生长周期
中国也一直重视大豆生产。在20世纪上半期,就曾是全世界最主要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并且,在1995年前,中国还是大豆净出口国。
之后,进口规模越来越大。2017年达到峰值9554万吨,去年因为外部因素影响,进口量下降到8803万吨,但仍然是历史第二高。
1995年之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首先可以基本排除人口因素,因为1995年之后,中国人口年增长率基本都在10‰以下,况且1995年中国人口已经突破12.1亿人,到现在也就增长了不到2亿。
人口和迅猛增长的大豆进口势头,完全不成比例。
大豆消费在增长
中国大豆进口量占全球大豆贸易量的60%,对外依存度一度超过85%,尤其是对个别特定国家依存度在1/3左右。
民以食为天。
在此期间,中国粮食产量曾连续“十二连增”,但大豆却越买越多。
大家都会感到不安。产生上面说到的问题,根本原因并不是网上流传的外国资本、转基因。
可以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来说。
从需求来看,中国人变得越来越富有。
这里说的富有,重点并不是说,中国有几万亿外汇储备,有钱在国际大豆市场买买买(当然这是前提),而是说,中国人食品消费在升级。
根本改变中华民族的食物构成,大幅度地增加食物中的肉食和奶制品,使中国人的体质根本好转,跻身于全人类体质的优等水平。
有学者研究显示,粮食、蔬菜、肉食的比例关系已经从改革开放初期的8:1:1,演变为4:3:3。
这当然不是,中国人现在吃的豆腐越来越多。
而是,中国消费了越来越多的新型豆制品,比如现在人们喜欢吃的辣条、素鸡等等。
更关键的是,中国生猪存栏量早已超过4亿头,奶牛达到一千三四百万头,家禽达到五六十亿只。
要知道,高度城市化后,人们巨量的肉食供应需要,再也不能像农村那样在河边低头割一把猪草来喂猪,必须是工业式饲养。
这背后需要强大的饲料供应能力,豆粕就是其中重要来源。
还有,中国人现在肚子里的“油水”也越来越足,人均消费植物油一直保持着增长。
简单地说,中国人近些年来越来越富裕,大部分人已经吃喝不愁,而且吃得越来越好,自然对大豆这种基础性粮食需要越来越大。
真的种不了那么多大豆
那么,我们能不能自己努力多种些大豆?但实际上,很难做到。
因为,我们有着最基础的国情。
中国虽然地大物博,但是可耕地面积小,现在就20亿亩左右,人均耕地不到一亩半,差不多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
小麦、大米,这些不能少种。比如,2018年小麦、大米中国净进口量只有一两百万吨,和庞大的国内需求相比,可以说是微乎其微,要保证国人基本口粮安全。
但是,大豆是“土地密集型”产品,一年一熟。
有人计算,以2017年为例,当年中国进口大豆9552.6万吨。如果按国内单产每亩123.5公斤来算,要种出进口的9552.6万吨大豆,需要增加耕地7.7亿亩。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
也就是说,要完全自给自足,需拿出1.2+7.7=8.9亿亩土地来种大豆,相当于全中国耕地的近44%。
关键是,这7.7亿亩土地,应该是挤占小麦,还是大米?
而且,要知道2017年,中国稻谷、小麦的种植面积分别是4.53亿亩、3.6亿亩,一共才 8.13亿亩。
可以形象地说,进口大豆就是“进口土地”:2017年进口大豆的量,相当于“进口”东北+华北的土地及水资源和其他投入。
相反,比如俄罗斯和大洋对岸的国家拥有广袤的土地,就十分适合来生产大豆。
农民也有理由多赚钱
政策层面早已经注意维持国内大豆产量,国内大豆种植面积一直比较平稳。
去年以来,在鼓励政策之下,种植面积还有所扩大。
但在土地有限的情况下,发展温室蔬菜、水果、养殖,能比种粮食赚更多钱。
有学者研究显示:
大豆是单位面积产值最低的作物:其产值所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只是其播种面积的约六分之一,比谷物平均的四分之一还要低一半。
实际上,种植蔬菜水果,正是中国人的特长。中国人农业生产能力均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其中人均粮食、肉类、蔬菜、水果产量分别高32%、30%、233%、115%。
根据比较优势,中国人就应该多种果蔬。
2018年中国在主要农产品都逆差的情况下,蔬菜、水果都是顺差,特别是蔬菜贸易赚回来150多亿美元外汇。
所以,中国人多地少,农业结构向高值农产品发展,也是理性选择。
很多时候,事情只能是两优相权取其重,两劣相衡取其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