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人:我的春节这样过

年饭、饺子、鞭炮、团圆……这是属于大多数百姓的春节;而基层、电脑、大样、伏案……这是值班媒体人的春节。现在让我们把这些媒体人请到幕前,听听他们坚守岗位的新春故事。

来源:中国记协网

编者按:年饭、饺子、鞭炮、团圆……这是属于大多数百姓的春节;而基层、电脑、大样、伏案……这是值班媒体人的春节。尽管少了几分热闹,但把新春的第一声问候送给受众是他们共同的心愿。现在让我们把这些媒体人请到幕前,听听他们坚守岗位的新春故事。

新华社王曙辉 坚守是一种职业境界

“本以为会很冷清,却发现格外温暖。”新入社的吴嘉林第一次在北京过年,“这种温暖不仅来自和大家一起值班、吃盒饭,更来自同事们饱含责任心和职业精神的工作激情。”

7天假期,600余条通稿和专线稿件,300多条新媒体稿件——对于新华社国内部值班的主任、终审发稿人、编辑、一读和干事来说,忙碌,是不变的过节模式。

对于编辑通稿线路稿件的南、北编辑片来说,朝八晚七的工作时间、每人每天几十条稿件的处理量是“标配”。尽管稿件众多,对于能“救”的稿子,每一条都要与记者电联,提出补充采访和具体的修改意见。甘肃分社连振祥利用回农村老家过年的机会采写的《昂贵的彩礼与凸显的“妻荒”》,角度新颖,反映的问题也有普遍的社会意义,但写作不够精良,文中一些说法不够严谨。为此,北方片编辑王黎逐字逐句与记者电话沟通,使稿件在修改后更加准确、紧凑、完整。

12日一早,社文专线编辑获知阎肃去世的消息后,第一时间与央采记者联系,确认消息稿由军分社负责播发。通过微信联系,首席编辑陈芳要求发追忆稿件。恰在此时,上海分社记者许晓青发来微信说,去年曾经采访过阎肃,可做一条追忆稿。开社总编室编前会时,当班编辑连长燕与军分社同志沟通,商量好稿件写好后请军分社把一道关。经过前方记者的努力,后方编辑和相关部门的配合,当天下午便播发稿件《(文化视点)“勇敢、浪漫,国际视野,一个不能少”——新华社记者追忆著名艺术家阎肃》,被多家网络客户端转载采用。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程昱 这个除夕,过得忙碌又美好

春节值班,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义务;春节值班,其实没什么,只是平淡却又特殊的工作日。进入媒资系统,选稿件、编稿件,春节期间的大事很多,朝鲜发射卫星、台湾地震救援等新闻牵扯着很多人的心。像往常一样,准确、仔细、及时发布稿件是编辑工作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要求。一位签稿人,一位编辑,这样的“紧缩型”标配,在12个小时的时间里,要处理国内国际记者站大量的录音报道、图片报道等各类形式的稿件,是一件必须要完成的高难度挑战。

国际台新闻中心一直是365天24小时不间断运行的大平台,人们已经不仅仅把这里当作工作单位,而更像是一个温馨的大家庭。除夕来了,家也要更有“年味儿”。很多人在放假回家前就抽空一起为这个大家庭清扫布置了起来,有人从家里带来了春联、小猴子的玩偶、家乡的特产,在除夕这天,这个家一下子让值班的同事们“暖”了起来。

除夕晚上,台领导们来问候值班的同事们,给大家拜个年,还不忘提醒工作再忙,也要记得去食堂吃点饺子吃点年夜饭。

晚上8点,天空又慢慢的变成了深蓝色,窗外响起了此起彼伏的炮竹声。发布完《外国政要祝贺中国猴年春节》的稿件,再最后检查一遍发稿目录,在交班本上记录好当天的发稿情况,除夕这一天的工作也即将结束。

回家路上,看到天空绽放的烟花、路上互相问好的陌生人,车上手牵手回家的一家人,同事们发的全家福,内心暖暖的。这个除夕,过得忙碌却又美好。

中国妇女报社张园园 媒体人永远在路上

今年《中国妇女报》的“年味儿”有些特别,除却一些关于过年的常规报道,还推出了“新春走基层”的“重头戏”——巾帼脱贫行动的特别报道。报社派出了多名记者深入武陵山区、六盘山区、秦巴山区、大兴安岭等全国各地的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密集报道当地扶贫攻坚工作的成果和创新举措。这些稿件在《中国妇女报》头版的“亲历基层——新春访贫记”栏目刊发后获得了良好反响。

那些天,每次看到邮箱里各地记者发来的一篇篇“热气腾腾”的稿件,就不由感到肩上责任之重——临近年关,他们还在大江南北的山区奔波,只希望能在第一时间将各地的扶贫成果和贫困地区人民生活蒸蒸日上的喜人景象作为新春礼物呈现给各位读者。

也正因为这份责任和渴望,作为编辑的我们也不敢放松,既干劲十足,又乐在其中。

为了核实稿件中的某个细节,夜班编辑经常会半夜给记者打电话沟通。在自己羊年的最后一个夜班,我又一次“厚着脸皮”在半夜12点多拨通了一位记者的电话核实稿件信息,还好,他快速、清楚地进行了答复。为力求完美地呈现版面,我们一次次斟酌稿件字句、调整版式,制作人员和美编不厌其烦地配合修改,校对老师一遍遍核实版面的每一处细节。“站好今年最后一班岗”,大家都这样说。

直到所有版面完成签版付印,走出编辑楼门,冷风吹在身上的那一刻,这口气才算松了一大半。

然而,此时,多数同事的工作还远远没有结束。

是的,媒体人永远在路上。

北京日报社郭涛 新春也是“丰收季”

猴年春节,对于北京日报的值班编辑来说,是一个令人倍感充实的“丰收季”。

今年春节,从大年三十到正月初六,北京日报国内国际部编辑继续分批留守报社值夜班。在经营日常报道的同时,今年,国内国际部从年前就开始筹备一组重磅策划,让黄金周的报纸内容“频闪亮点”。

“鼓乐声响起,20余名表演者或举花伞、或摇彩扇,扭臂、翻腕、抖肩、塌腰、撇脚……一招一式间,极富民间韵味”;“红福字、红吊钱儿、红灯笼……猴年春节期间,天津各相声茶馆张灯结彩,演员们备足‘段子’,迎接各地宾客”……一句句充满年味的报道,在春节期间飘香京津冀三地。

这些报道,正是在今年春节期间,北京日报国内国际部联合天津日报、河北日报,推出大型系列报道——“新春走基层 年味京津冀”。 从2月9日起,三地党报同时在重要版位刊登三报记者采写的新春走基层见闻,6天中刊发了18篇充满浓浓年味的新闻特写,成为了三地党报合作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手笔”之作。连续6天的报道一天一个主题,全面展示了一年来京津冀协同发展新收获、新景象、新变化。

与此同时,春节值班编辑还在新媒体上施展拳脚。2015年初,在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型的浪潮中,北京日报国内国际部也迎着潮流而上,推出微信公众号“行走京津冀”,将京津冀协同发展专版的内容重新编辑加工后刊发到新媒体平台上。

天津音乐广播王野 走近最美的“逆行者”

今年是我作为广播工作者的第五个年头,今年的除夕也是我在话筒前度过的第五个除夕。

春节我跟随《音乐闹翻天》节目走进天津公安消防总队南开支队,跟消防官兵一起过了一个团圆年,也让大家了解一下这些一线的消防官兵们在这一年当中最忙碌的一段时间,是怎么度过的。

每到春节,正是辛苦忙碌一年的人们和家人团聚的时刻,而对于消防官兵们来说,由于气候干燥,加上燃放烟花爆竹容易引起火灾,他们的春节比平时更忙碌。当天我们特意选择了一个出警不是很频繁的时段来做活动,但过程中还是出现了几次警报,整个大楼都在忙碌着……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我发现,消防队员没有一个穿着便装,而是装备着全套的消防服。支队长告诉我们,就是为了应对春节的特殊情况,确保能第一时间出警,他们连看春晚,都要全副武装,只要警铃一响,便飞速上车。

这次参加我们《音乐闹翻天》活动的只是一小部分新兵,平均年龄也就十七八岁。这些年轻的战士们不仅在火场英勇无比,在舞台上也是多才多艺,吉他弹唱,武术表演,双节棍耍的风生水起!他们从全国各地赶来,很多也第一次离开家乡,第一次不在爸妈眼皮底下过春节。其中的一次连线是新兵罗杰跟嫂子的通话,当嫂子让他好好注意身体的时候,我们看到他眼中强忍着的泪水。

这个除夕就在这样的感动中悄悄度过了,迎着喜庆的鞭炮声,看着城市的万家灯火,我真的感慨万千。我们都是平凡的工作者,春节都没办法回家过年,我们通过自己的话筒为百姓们第一时间传递快乐和正能量,而消防官兵们通过自己的工作给百姓们带去安全和安心。

河北日报社吴韬 这一夜,我们守夜班

每年除夕夜,报社留守的夜班编辑都要在繁忙的工作中迎接新一年的到来。这次值守对于参加工作两年多的我来说,已经是第二次了。

与寂寥的街道相比,走进办公室却别是一番热闹的景象。一起加班的伙伴们早已抵达,他们分别是怀孕8个月的孕妇孟然和家在外地的李岩。 别看大家平时嘻嘻哈哈,工作起来可不含糊,选照片、看稿子、接打电话……我们上班三人组在匆匆忙碌着,要不是主任的一句“看看谁来了!”,谁都没有注意到报社领导已经带着慰问和祝福来到了办公室里。“过年好!大家辛苦啦!”总编辑桑献凯亲切地和在场的每个人一一握手,互致新年问候,拉着我们问这问那,一下把浓浓的年味带到办公室里,在和主任简单地聊了几句当日版面安排后,桑总临走时还不忘询问大家假期期间的饭有没有安排到位,“如果食堂没饭了,就去外面订点好的,一定要让大家吃好。”听到这些,大家心里感觉暖暖的。

假期人少活多,我们继续工作,每个人必须长出“三头六臂”,不然无法完成工作。眼看时间奔向零点,主任打断了大家的工作,招呼着去吃“年夜饭”。单位食堂的“大餐”名副其实,有鱼、有肉、有大虾、有饺子,还有酒。不过毕竟版面安全比天大,所以我和李岩都没敢喝,但我俩私下偷偷约定,等工作结束时再一起“小酌”几杯。

不知不觉中我们给乙未年的工作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而迎接我们的已然是充满挑战的丙申年了。

黑龙江日报社李莉 新闻生涯难忘的一夜

2月7日,除夕。18:30,在家人们不舍的目光下离开年夜饭餐桌走出家门。哈尔滨的除夕夜,气温在零下十几摄氏度。走在路上,耳旁是此起彼伏的迎新鞭炮,空气中是青烟缭绕,眼中是红红的红灯笼与中国结,路上行人身形难觅。

19:15,推开报社平台门,百米外的灯光与电视画面,让我心中一股热流涌动起来——领导们都早早到了!

打开电脑,登陆邮箱、登录采编系统,制作图片、联系记者询问交稿情况,一如往日,放下除夕的心情,投入紧张的夜班工作。接通跟随省委书记的记者电话,得知王宪魁书记在除夕走访了四个部门后第一时间审定了稿件,记者将在20:30分左右传到报社。

听说总编辑袁晓光为大家预定了饺子,要来慰问,我们做好了在单位与同事吃年夜饺子的准备,大家像即将进入战斗状态的战士等待着记者传稿。“意外”发生:前方记者提前传来了稿件!这意味着可以提前结束战斗喽!平台一片欢腾,转而投入紧张的工作流程一一

21时,一遍样子出来,副总编辑刘中山走出办公室来到平台,跟我们一起看样子。成版室主管刘炳权看到我们研究版式,举起手机拍下了除夕夜班平台我们三人的工作照。

21:40将大样传给总编辑,总编辑先向大家拜年,平台上是满满的暖意。22:20签字,22:35集体下班,互相拜年,奔向归家途中。

仰望焰火绽放的夜空,一种庄严感油然而生,别样的除夕,将是我32年新闻生涯中难忘的一夜。

河南日报社新闻出版部 猴年第一期报纸“出炉记”

在万家团圆的日子,河南日报人放弃了和家人共度佳节的机会,为50多万读者献上了猴年第一份报纸。

当天报纸的版面,夜班编辑在编委会领导的统筹安排下,提前谋划,精心组织版面设计:头版以“不同的迎新春,同样的过大年”作为主题,精心组织稿件,认真制作标题,以藏头诗“新春快乐”蕴含着对广大读者朋友的新春祝福;2-3联版以2015河南年度汉字“拼”为主题,结合丙申猴年,专门绘制了水墨画的“金猴献瑞”,扮靓了版面。

为了使版面提神增色,除夕当晚,夜班编辑们还在寻找各版面需要修改或完善的地方:有的是标题还不够简洁,不符合“新闻点、口语化”的制作要求;有的是文章还有瑕疵,不符合字词通顺、言简意赅的稿件要求;有的是版面呈现效果上还不够好,视觉元素搭配使用没有统一……

除夕当晚,集团领导也是蛮“拼”的。赵铁军社长、王亚明总编辑在新年钟声即将敲响的时候,来到了值班室,同各位编辑聊天谈心,在新年致辞中还不忘鞭策大家:金字塔不是一天盖起来的,做新闻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成功的,优秀的新闻工作者唯有把每一天都当成新的一天,坚守岗位、兢兢业业。

新年的钟声敲响了,新年第一份报纸的版面也做好了。夜班编辑们纷纷和做好的版面合影留念,给新年的到来“添添喜气儿”。新的一年里,我们会更加努力,在新的一年里再创佳绩。